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嘉德殿,朝臣們陸續出了大門,走下臺階。

不同以往。

在以前,再大的事情,出了嘉德殿,朝臣們還是會分門別類的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議論不休。

現在,雖然仍舊界限分明,卻沒人說話。

很多人無聲的望着荀攸,荀彧,蔡邕等人的背影,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心有慼慼。

除了這三人外,司馬俊的背影,也有人許多眼神注視,閃閃爍爍。

這位是‘新晉’之人,據傳是宮裡親自徵召的。

雖然這位不是什麼四世三公,沒有非常高的聲望,但這位活的久啊,聲望也不差,作爲潁川世家大族,朝廷裡都是晚輩,誰見了不得客氣幾句?

一些人心裡開始浮想聯翩。

“六曹尚書,尚書檯議事。”

突然間,走在最前面的楊彪,沉聲道。

六曹尚書擡手,無聲的應着。

其他人下意識的停止腳步,目送楊彪,王允,二荀,司馬俊等人轉向尚書檯。

二荀被公然訓斥,降級三等,這種處置,還是宮裡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大部分人到現在還沒緩過神。

蔡邕不知道他是什麼表情,只覺頭腦發脹,腿腳飄忽,很想跟着去,又不好硬擠進去。片刻後,只能滿心壓抑難受,步履蹣跚的隨着人羣出宮。

尚書檯內,楊彪,王允,二荀等人坐定,一個個面沉如水,靜的落針可聞。

宮裡陛下的震怒他們是有預料的,只是震怒到這種程度,他們始料未及!

楊彪在種輯一事上,其實是難說乾淨的,即便逃過一劫,仍舊心頭難寧。

他深吸一口氣,揉了揉僵硬的臉角,道:“旨意,你們都聽到了,現在說說怎麼辦吧?”

在這些事情上,王允相對來說是最爲乾淨的一個,在嘉德殿上,還得到了劉辯的口頭嘉獎,他漠然掃過二荀等人,道:“我會在半個月後,發文‘裁減冗官’,先從司隸開始。”

楊彪看着他,臉角抖動兩下。

王允這一開始,整個司隸得亂。那麼多官帽子,帽子底下的人以及背後的家族、親朋師友等複雜的關係網,將會迅速動起來,壓力會集中在朝廷、在尚書檯。

但這件事劉辯親口準的,楊彪也拿王允沒什麼辦法,看向荀攸,道:“吏曹有什麼計劃?”

荀攸極力保持平靜,臉上還是凝色,道:“吏曹計劃與御史臺一道,對‘新政’以來的任命的所有大小官吏進行覈查……每三年一次。”

楊彪看着他,頭上滲出冷汗來。

這麼做,也得是大風波!

楊彪只覺心頭沉甸甸的,呼吸都有些困難,好半晌說不出話來,只得轉向荀彧,道:“戶曹呢?”

“暫且沒有計劃。”荀彧道。

楊彪提心吊膽的等着戶曹拿出什麼大計劃,聞言一怔,再看着荀彧毫無表情的臉龐,道:“沒有?”

王允,荀攸,司馬俊等人也看過來,面露疑色。

嘉德殿裡,陛下那麼震怒,最大原因就是秋糧,責任最大的便是戶曹,現在荀彧說沒有計劃?

對於這些目光,荀彧恍若未覺,道:“茲事體大,下官打算回到戶曹,召集同僚,從長計議,以策周全。”

楊彪眨了眨眼,似乎覺得有道理,心裡轉悠着,不自覺坐直,沉色道:“老夫的意思,事關重大,須仔細籌謀,以尚書檯爲主,全力推動,而不是哪一個人一曹單打獨鬥。”

荀攸連忙道:“丞相說的是。”

事情太大了,荀攸自覺以戶曹的能力,遠遠做不到。

司馬俊坐在那,不動聲色瞥了眼王允。

王允漠然不動,彷彿沒聽到。

楊彪也不在意王允,盯着幾人,又低頭故作沉吟的道:“老夫意從兗州山陽郡開始清查秋糧流失一事,戶曹,吏曹怎麼看?”

荀攸立即就明白了,看向荀彧。

荀彧頓了頓,道:“可。”

楊彪瞬間放下心,臉上多了絲笑容,道:“老夫這便寫信給王太守,要他儘早理清,上奏朝廷。”

荀攸,荀攸沒說話。

山陽太守王朗,是丞相府的西席,也是楊彪親自舉薦,是公認的楊彪唯一的‘朋黨’。

見沒人說話,楊彪胖臉陡然威嚴起來,沉聲道:“三日後,尚書檯議事,六曹要拿出詳細章程,共議決斷。秋糧乃是社稷柱石,絕不容任何侵蝕!吏治,乃是將社稷之本,膽敢貪污受賄,朝廷絕不相容,沒有半點妥協餘地!”

“下官領命!”

荀攸荀攸,司馬俊,哪怕是王允此刻都擡起手來。

“還有,老夫要提醒戶曹,秋糧事情已發,鹽稅不能再出事情!”楊彪瞪大眼睛,盯着荀彧道。

荀彧面色微動,擡手道:“下官知曉。”

楊彪點點頭,道:“三日後,任何人不得告假,各曹侍郎也要到場。”

“下官領命!”一衆人再次道。

……

半個時辰後,一衆人出了尚書檯。

司馬俊拄着拐,剛一隻腳邁出,身後突然響起王允的聲音:“司馬尚書留步,我有事與你商議。”

司馬俊腳步頓了下,轉過身,又走了回去。

在嘉德殿時,劉辯親口,將刑曹交給王允單獨指派。

荀攸轉頭看着司馬俊的背影,眉頭暗皺。

此刻他滿腹心事,難以平靜,無暇多顧,與荀彧等人匆匆出了宮,返回六曹。

荀攸與荀彧一前一後來到六曹官衙,荀彧剛要回弧長,荀攸一把拉住,低聲道:“叔父,我有事與你說。”

荀彧嗯了一聲,帶着荀攸進了戶曹。

戶曹裡一衆人見着二人,本想說話,猶豫着又退了回去。

荀彧,荀攸進了值房,立刻關上門,二人對坐。

荀攸沒了外面的從容,神情慌亂寫在臉上,看着荀彧道:“叔父,你說,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自從被劉辯擢升以來,荀攸從來沒有今天這麼慌亂過。

‘降級三等’,對他這種風頭正盛,前途遠大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致命打擊。

荀彧倒了杯茶,老成的臉角不動,只是眉頭皺了下,道:“陛下應該是對朝廷無力,感到生氣了。”

荀攸想着朝局,雖然覺得荀彧說的有理,還是盯着荀彧道:“叔父,我覺得不完全對。陛下行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必然有另外的圖謀。你說……”

說到這裡,荀攸忽然停下來,神情有些糾結難言。

荀彧放下茶杯,道:“鎮定些。”

荀攸看着荀彧毫無波動的神情,繃着臉深吸了一口氣,道:“叔父,你說,陛下到底是什麼目的?”

將他,荀彧,還有一個蔡邕公然處置,降級三等,肯定不止是秋糧、吏治一事!

荀彧手裡的茶杯輕輕轉動,道:“你忽略了一件事,司馬俊。”

荀攸皺眉,道:“你是說,陛下在十天之前就在佈局了?”

荀彧點頭,道:“陛下怕是有些不耐煩了。”

荀攸本就疑慮重重的心裡,頓時緊張起來,道:“朝廷政務繁重,事多繁雜,豈能急躁?陛下就不擔心過猶不及嗎?”

荀彧又喝了口茶,道:“不及在何處?”

荀攸怔怔的看着荀彧,想說什麼又好像突然忘記了。

他想着朝局的種種,忽然若有所悟,連忙道:“叔父的意思,陛下,有信心掌握局勢?”

說完這一句,荀攸等不得荀彧的回答,道:“南方叛亂如火,黑山軍還在圍困鉅鹿,一片大亂。朝廷無錢無糧,國庫困頓,陛下的信心來自何處?”

荀彧搖頭,道:“我也不知。但我能感覺到,陛下沒了以往的小心謹慎,更傾向於大刀闊斧,用重典。”

荀攸眉頭擰成川字,左思右想,道:“那,你說陛下到底要做什麼?”

“全力推動新政落到實處。”荀彧道。

荀攸盯着荀彧,道:“叔父知道我說是什麼。”

荀彧稍稍思索,道:“降級我們,無非是警告,迫使朝廷團結,專心於新政。”

荀攸焦躁的拿起茶杯喝了口,道:“你說,陛下是否有意撤換我們?”

荀彧忽然笑了笑,道:“你是關心則亂了,冷靜些。”

荀攸與荀彧對視,莫名的就平靜了下來,緊張的臉色慢慢鬆緩,道:“叔父,是我失態了。”

荀彧拎起茶壺,給他敘了杯茶,道:“我雖然不明白陛下要做什麼,但你我身爲尚書,全心用事即可,其他之餘,不必太過在乎。”

荀攸暗自佩服荀彧的養氣功夫,沉着一口氣,擡手道:“叔父說的是,受教。”

雖然荀攸比荀彧長十幾歲,但荀彧確實佔了輩分,沒有回禮,道:“你打算好怎麼做了?”

荀攸稍稍冷靜下來,道:“匆匆想了一些,先是打算與太常那邊,遴選更多人才,隨時準備入仕。而後,是與御史臺,以‘貪瀆秋糧’爲契機,對各級官吏進行調查,從嚴整頓吏治。”

荀彧點頭,道:“門檻要高,入仕之後,也要時時糾核。”

說着,他起身,在抽屜裡翻找一陣,拿出一道奏本,遞給荀攸,道:“看看這個。”

荀攸接過來,有些好奇的打開,入眼邊上‘九品中正’四個大字,而後又注意到扉頁‘陳羣’的名字。

他瞬間想起了鍾繇之前與他說過的話,一邊看一邊道:“我聽說過,之前還說很混亂,前言不搭後語……”

荀攸話音未落,認真的看了起來。

所謂的‘九品中正’,並非是選官的辦法,而是考覈的定級,將天下官吏分做了上中下九等!

等荀攸差不多看完,荀彧道:“我找着陳羣談過,他意氣風發,說是前不久進宮,面呈陛下,頗得陛下讚許。”

荀攸本對這道奏本很感興趣,聞言皺眉,道:“鍾廷尉說過,陳羣年輕氣盛,上躥下跳,毫無規矩。”

荀彧道:“這道奏本,你覺得可用嗎?”

荀攸眉頭鬆開,若有所思道:“想法很好,有很多東西過於異想天開,不夠腳踏實地。”

荀攸說完這一句,心裡已經逐漸有了想法,轉而道:“叔父,你打算怎麼做?剛纔在尚書檯,你有意不言。”

荀彧點頭,道:“事情比較複雜,我還須與韓斌仔細商議。先定田畝與戶丁。”

荀攸看着他,有些疑惑道:“你是要等明年?”

荀彧道:“今年已經結束了。”

荀攸怔了怔,有種十分清晰的直覺,他這位叔父,似乎要下狠手了。

……

在荀攸與荀彧還在商討的時候,王允親自送司馬俊出宮,邊走邊說笑,十分親密的模樣。

司馬俊出了宮,回到刑曹,刑曹差役如同潮水般涌出。

一部分去往天牢,一部分則直奔河南尹。

永漢元年,十月初六。

河南尹種輯以下,三十餘人,七人被廷尉府叛了斬立決,其餘之人全數抄家、戍邊。

而後,種輯的人頭,開始在司隸各州郡出現。

不知道多少人心懷惴惴,恐懼難安。

還不等司隸的大小官吏反應過來,尚書檯直接下令,免除了上黨郡大小二十多人官職。與此同時,御史臺、吏曹的聯合巡視官員進駐太原,吏曹的郎中當衆宣讀丞相楊彪的公文,對幷州郡的‘貪瀆不法’嚴厲痛斥。

幷州這邊磨刀霍霍,兗州已經刀起頭落。

山陽郡的監察御史戲志才上報了詳細的調查結果,得到了山陽太守王朗,兗州牧劉岱的附屬。

廷尉府的判官,在兗州一衆大小官員的注視下,判斬了七人,三個縣令、四個縣城,而涉案的大大小小官吏,多達近百,全數抄家、流放。

除了事先得到風聲逃跑的,牽涉其中的大小世家足足有九個之多,單是收取的贖罪錢,便高達六千萬!

由洛陽城颳起的風暴,正在猛烈洶涌的席捲向四周。

但這還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風暴,還在醞釀之中。

王允的‘裁減冗官’的初稿在尚書檯獲得了通過,裁撤的機構、官吏,正在不斷進入名單。

御史臺與吏曹的‘大察舉’,同樣有條不紊的在推進,各項計劃在制定,各種人手在調集,渤海王劉協,幾乎天天在御史臺與衆多官員開會,務求預感穩妥、周全,無遺漏。

相比於朝廷的風暴聚集,宮裡卻是一片安靜。

第82章 人心503.第503章 陰謀435.第435章 暗潮第35章 人來人往第34章 沖淡440.第440章 和尚第28章 開始殺人了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76章 雨中人449.第449章 田豐的狠辣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241章 壺關第36章 制衡第88章 曹操的功業(求訂閱)第113章 回京第49章 廷議第24章 誅心465.第465章 敏銳第262章 召見第405章 人心潰散508.第508章 都不簡單第291章 絕筆信503.第503章 陰謀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257章 賈詡毒計第349章 闖袁營410.第410章 冰山一角492.第492章 虎豹騎第208章 誰都未曾預料的嚴厲處置第64章 魑魅魍魎450.第450章 退無可退第222章 貶爲庶人第100章 復設丞相第82章 人心470.第470章 尚書檯風雲第382章 末世風氣第171章 人財兩得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388章 帝心第378章 提前了第265章 新舊丞相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168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354章 天命第88章 曹操的功業(求訂閱)第353章 前狼後虎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22章 皇甫嵩第76章 雨中人第286章 變局第310章 帝王與文官的矛盾第26章 禍國之人第232章 圍城478.第478章 曹操會嗎第88章 曹操的功業(求訂閱)第198章 龍鳳胎第389章 手段百出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489.第489章 戰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第375章 新年舊故事第78章 心機第269章 科舉制第39章 圖窮第214章 議立太子第251章第212章 大敗第388章 帝心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395章 隱秘之事第23章 沆瀣一氣430.第430章 恐怖猜測第223章 晦澀第45章 眼睛與耳朵452.第452章 貴客第15章 陣線第308章 腳揣曹操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257章 賈詡毒計第354章 天命第321章 單槍匹馬第71章 入京與入宮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42章 宮內宮外第405章 人心潰散第291章 絕筆信第330章 諸葛氏第375章 新年舊故事474.第474章 醒悟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306章 郭嘉的設計第246章 江東劉表第56章 以快打慢第224章 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