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

三天後,禁軍大營。

劉辯、皇甫嵩,荀攸,鍾繇等人站在瞭望臺上,全部在觀望着校武場。

一個四十多的中年人,手握大弓,正在試驗新武器。

離弦之箭,眨眼間,直中靶心。

“黃校尉威武!”士兵們紛紛叫好。

黃忠今年四十五歲,但須發濃密,皮膚白皙,雙眼炯炯,沒有在意士兵的喊叫,拿起身後弓弩,裝上三支箭矢,用力拉開,盯着不遠處的箭靶。

三個箭矢射中箭靶,劇烈顫抖,發出持續的嗡嗡聲。

“好弓弩!”

黃忠看着手裡的弓弩,面露意外與喜色,愛不釋手的摸起來。

看臺上,荀攸瞥了眼劉辯,道:“陛下,這真是從秦簡找到的?”

劉辯隨口嗯了聲,道:“卿家要是對這方面有興趣,朕讓人給卿家送去。”

“臣並無興趣,只是好奇。”荀攸連忙道。

‘你有興趣朕也找不出來。’

劉辯微笑着,就見校武場,一支十數人的騎兵飛奔而過,腳踏馬鐙,十分穩健。

鍾繇悄悄觀察劉辯,故作沉吟的道:“陛下,那袁術叛軍已經攻入琅琊郡了。”

皇甫嵩,鍾繇立即看向劉辯,神情不動,暗自凝神——三天時間到了。

劉辯注視着黃忠,嗯了一聲,道:“諸位卿家覺得這黃忠怎麼樣?”

鍾繇還要再說,劉辯一擡手,校武場上,典韋穿戴整齊,手持長矛,騎着馬緩緩從側門走出來。

“跟俺打一架!”典韋上前,長矛直指黃忠。

衆人聞聽,只得收聲,看向校武場。

黃忠在試驗新武器,擡頭看了眼,認出了典韋,毫不猶豫,提刀上馬。

兩人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戰到了一起。

不止是瞭望臺上的人矚目,四周的士兵紛紛放下手裡的事,圍觀過來。

只是兩個回合,典韋、黃忠已意識到遇到了勁敵,神情嚴肅,緊握武器,再次提馬對衝。

“喝!”

“哈!”

長毛與大刀對拼,兩人身下馬一頓,硬生生後退。

“好膂力!”荀攸看着,忍不住的驚呼道。

其他人同樣面露驚色,典韋的力道他們或多或少都清楚,這四十多歲的黃忠,居然能與之硬拼不落下風,着實令人驚異。

劉辯見荀攸少見的失態,笑着道:“這黃忠,原本是王睿的人,後來去了成都,而後是幷州,前不久被朕調回京。皇甫卿家覺得怎麼樣?”

皇甫嵩看着用力拼戰的兩人,道:“陛下,黃忠確實是一員驍勇之將。”

劉辯笑容更多,道:“朕打算命他接替徐榮,駐守轘轅關。”

皇甫嵩聞言,當即道:“陛下,事態緊急,臣以爲,當命徐榮、曹操、公孫瓚、趙雲、董卓五人合兵向東進攻樑國、沛國,命荊州刺史王睿攻汝南,合圍袁術!”

劉辯搖頭,道:“命黃忠駐守轘轅關,徐榮調駐兗州,趙雲、曹操回禁軍大營。加丁原主簿呂布爲平虜校尉,進徐州。命董卓、公孫瓚合兵討汝南,命王睿進攻揚州。”

皇甫嵩,荀攸,鍾繇三人聽着怔了又怔,這是什麼安排?

皇甫嵩果斷擡手,道:“陛下,此舉太過分散,恐會被叛軍逐一擊破,此時當集中兵力,平滅叛軍主力!”

鍾繇跟着道:“陛下,臣雖不知兵事,但大司馬從戎多年,戰功赫赫,臣附議。”

劉辯眉頭一挑,餘光看了他一眼,暗道:你這是說朕外行指揮內行了?

劉辯面色如常,道:“所謂的袁術主力,不過是一些被生拉硬拽來的青壯,連黃巾亂匪都不如,諸位卿家不要太過高看。這樣,給董卓下令,命他半個月之內,不能克復樑國,軍法從事!”

‘軍法從事’四個字,往往代表着極刑,對於董卓來說,其實就是死罪。

皇甫嵩,荀攸,鍾繇三人聽着劉辯的安排,看似有理,實則又十分任性。

正準備繼續諫言,下方傳來一陣陣大喝聲。

校武場上,黃忠與典韋激鬥正酣,所謂棋逢對手,兩人並沒有點到爲止,越發的拼力。

劉辯見着,連忙喊停道:“可以了,二位卿家罷手吧。”

典韋與黃忠聽到劉辯大喊聲,有些意猶未盡的勒住馬。

典韋一臉憨厚,笑着擡手道:“陳留典韋。”

黃忠深深的看了眼典韋,抱着手道:“南陽黃忠。”

典韋咧嘴一笑,勒馬下場。

黃忠跟在一旁,與他低聲道:“典校尉,那中郎將趙子龍與你比較如何?”

典韋搖頭,道:“俺沒跟他比過,看樣子瘦瘦弱弱的。”

黃忠情知武將不能以外表評論,今天與這典韋打了個不相上下,倒是很想與那一合擊殺文丑的趙雲較量一番。

瞭望臺上,劉辯轉過身,看着三人,沉吟着道:“三位卿家,這場叛亂,於我大漢來說,其實未必是壞事。與其讓那些居心叵測之徒在暗中蠅營狗苟,朝廷時時刻刻提防,不如一次性將他們全部引出來,一舉處置乾淨了。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三人一怔,心裡同時暗道:原來陛下是打的這個主意?

不過,荀攸旋即神色一沉,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只不過現在不是誘賊的時候,袁術已然坐大,佔據三州之地,是前所未有的逆賊,厄需儘早殲滅,以定人心,以安社稷!”

劉辯好不容易找了這麼個藉口,哪裡會被說動,嗯了一聲,道:“那就命董卓統調徐、荊州、豫三州所有兵馬,總數近十萬兵力,步調統一,協同進剿!”

荀攸臉角動了動,很想說還是皇甫嵩的戰術最爲恰當,但見劉辯好不容易鬆口,只得看向皇甫嵩。

皇甫嵩仔細思索一陣,道:“陛下,那呂布臣並不瞭解,是否派曹操或者徐榮進徐州?”

劉辯擺了擺手,向下走,道:“卿家對袁術還是太過高看了,十萬大軍,卿家是覺得還少嗎?就這麼定了。”

皇甫嵩想了想,便也沒有再多說。

集合三州兵力,十萬大軍,確實不少了。

荀攸,鍾繇對視一眼,心裡多少鬆口氣。十萬大軍進剿,即便不能很快成功,也會遏制叛軍氣焰。

待等夏糧上來,朝廷有了錢糧,再以情勢定奪倒也不遲。

潘隱從下面上來,來到劉辯身側,跟着走,遞過一道奏本,低聲道:“陛下,王公回京了。”

劉辯順手打開,見王允對幷州變革一事,從頭到尾批了個遍,指責‘官制’:擾亂地方,私人叢叢。‘丈量田畝’是與民爭利,弊大於利。‘普查戶丁’是激起民變,禍亂之源。

一合奏本,劉辯神情淡漠,道:“丞相還在三輔?”

潘隱躬着身,道:“是。丞相上次來信,說是三輔之地,逃難之民近百萬,撫災之重,前所未有。”

劉辯又瞥了眼手裡王允的奏本,道:“這道奏本留中,明天請王允入宮陪朕用膳。傳旨給劉表,命他代朕,再去一趟幷州,記住,朝廷對於‘新政’是堅定不移,團結一致,任何人不得改變!”

“是。”潘隱連忙應着道。

荀攸與鍾繇跟在劉辯後面,面色思索,並沒有開口。

對於‘新政’,朝野的阻力一直都很大,地方上的變革,同樣阻力重重。

朝廷派到幷州的太守、縣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至於‘丈量田畝’、‘普查戶丁’之類,明暗裡的絆子更爲嚴重。

盧植在幷州推行‘新政’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朝廷每天都能收到各種彈劾奏本。

走了幾步,劉辯又看向荀攸,道:“司隸的‘新政’要加緊推行,所有的阻力,給朕傾力掃除,決不能拖延!另外,兗州的各種補缺,要慎之又慎,一定要能臣幹吏,勇於用事!對於‘新政’,朕會命徐榮全力協助,任何人膽敢阻撓、抗拒、甚至是謀亂,堅決鎮壓,絕無寬宥!”

“臣領旨!”荀攸沉色應道。他越發感覺到,眼前的陛下對於‘新政’的看重,遠勝過袁術的叛亂。

鍾繇同樣能清晰的察覺,心裡暗道:陛下,是不是對袁術的叛亂,過於輕視了?

劉辯心底盤算再三,道:“丁原再看看,要是不能勝任,調他回京。”

荀攸神色一緊,道:“臣明白。”

將一州之牧調回京,實則是一種‘嚴懲’,預示着丁原仕途到此爲止。

劉辯嗯了一聲,沒有再多說,下了瞭望臺,來到訓練場。

這片訓練場上足足容納數千人,分了不知道多少方陣。

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射箭,有的在訓練,有的在騎馬……

劉辯見着,微微點頭,與皇甫嵩道:“目前,禁軍大營還有多少人?”

皇甫嵩跟在邊上,道:“回陛下,還有五萬,若是趙雲、徐榮回師,爲八萬。”

“加上曹操的三萬,是十一萬人……”

劉辯自語,不知不覺間,禁軍大營的兵馬,已有十一萬之多!

荀攸在劉辯身後,神色不變,心裡卻是壓力如山。

十一萬兵馬,每天的消耗就是一筆可怕的數字,朝廷用盡手段籌錢籌糧,依舊供養不起!

劉辯信步走着,一邊看,一邊不時瞥向身後的皇甫嵩,荀攸等人。

他心裡有意讓劉協去往董卓那監軍,但這個提議,皇甫嵩,荀攸等人只怕打死都不會答應。

與此同時,太常。

蔡崢指揮着招募的來的僕役,將一沓一沓的史侯紙裝箱。

“小心點,小心點,別折了皺了!”

“防水,注意防水!要是路上溼了,我打斷伱們的腿!”

“這幾箱是給河內的,你這貼紙錯了!”

“馬車馬車準備好!搬上去,搬上去!”

蔡邕自恃身份,沒有在近前,而是在不遠處的賬房裡,看着手裡的賬簿,上面一項項的記錄着數字。

“兩年,七千萬,想必陛下會滿意吧……”蔡邕頗爲自得的說道。

七千萬,是七萬緡,相當於七萬兩銀子,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蔡文姬端着茶水進來,聞言輕聲道:“就是七萬萬,他也覺得少。”

蔡邕轉頭看去,見他女兒少見的沒帶面紗,又見她少了往日的憂愁,鬱郁之色,雙眼如水,俏臉紅潤,不禁疑惑道:“你最近遇到什麼事情了嗎?好像開心了不少?”

蔡文姬心頭一跳,心虛的道:“女兒就是看了些書。”

蔡邕沒有多想,繼續看着賬簿,嘆息一聲,道:“你倒是說得對,現在朝廷處處需要錢,這七千萬也是杯水車薪,陛下不會滿意,還得另想辦法。”

蔡文姬見她父親沒有懷疑,心裡稍鬆,抿了抿嘴,輕聲道:“父親,太學生,能不能收錢?”

蔡邕頓時皺眉,道:“已經收了,再說,收的太多,會引起非議。一些人本是貧困,再收錢,他們讀不了書,白白浪費了一身才華,報國無門。”

蔡文姬想着劉辯與她說過的話,更加輕聲的道:“沒錢可以去鴻都門學啊,太學入學的,家裡根本不缺錢,每人收個幾千,應當是沒有問題的。”

蔡邕還是搖頭,道:“你還是好好修你的書吧,這些事情不要摻和。對了,你近來常去普光寺?以前不是一個月纔去一兩次的嗎?”

蔡邕越發心虛,嘴脣動了動,道:“以後不用去了。”

蔡邕目光直直看着蔡崢與那些僕役,沒有注意到他女兒緋紅的俏臉,隨口道:“嗯,少去些也好。”

他哪裡知道,她女兒已經打算好跟劉辯商量,換個地方了。

平復了一下心情,蔡文姬拿出面紗,帶在臉上,這才道:“父親,太原的鴻都門學建好了?”

蔡邕忽見一箇中年人帶着衆僕役進來,連忙出門,下意識的道:“快好了,你早點回去,沒事別出府,宮裡也別去了,太后娘娘準備爲陛下選後,你與唐娘娘少走動一些。”

蔡文姬眨了眨眼,心裡道:我怎麼不知道?

蔡邕來到箱子不遠處,認出了來人,悄悄躲到箱子後。

來人爲不其侯伏完,他與蔡崢道:“我在外面實在買不到,還請蔡從事史通融,賣給我們一千張吧。”

蔡崢看着已經裝好的箱子,根本沒有多餘,陪着笑道:“不其侯,非是小人不賣,實在是沒有多餘的。”

伏完不滿,道:“我女已入宮,今日討要些史侯紙修葺婚書,莫非太常也要阻攔不成?”

蔡崢哪裡知道這裡面的事,聽着嚇了一跳,急聲道:“不其侯稍等,小人這就去請示太常。”

伏完哼了一聲,道:“快去。”

蔡邕聽着,無聲的後退回去。

蔡文姬還在房裡爲他父親整理書桌,見蔡邕如同做賊一樣進來,雙眼疑惑道:“父親,這是怎麼了?”

蔡邕進屋站直好,搖頭道:“不其侯之女伏壽被選入宮了,據說要被授爲貴人,不其侯找我來要史侯紙了。”

蔡文姬聞言,抿了抿嘴,想着前幾日劉辯在牀上說的話,欲言又止。

第51章 潛伏第7章 大長秋463.第463章 賈詡之言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273章 嚴峻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448.第448章 樓外樓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第48章 直擊第397章 刀風起第73章 大漢風骨第345章 董卓撤兵第12章 罪責第152章 公孫瓚敗,豫州失陷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421.第421章 貴公子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66章 新舊故事第3章 喝問第74章 王允的野望第364章 滅董就在今日第133章 郭嘉第381章 瑞雪兆豐年第175章 曹賊不死第123章 邀名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269章 科舉制第61章 曹賊433.第433章 江東第325章 心思詭譎第390章 毒計第202章 鍾繇教子第235章 大哥二哥三弟(爲盟主書友20230722447.第447章 天災人禍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第365章 破城第205章 司馬之家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第133章 郭嘉第151章 大戰起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50章 家國第393章 一記重錘第5章 還是不可第387章 千奇百怪409.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311章 打起來了469.第469章 風起雲涌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87章 千奇百怪第391章 烈火烹油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63章 算計第297章 許縣怎麼樣第113章 回京第37章 終於來了第354章 天命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212章 大敗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97章 大圖謀第32章 何太后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468.第468章 少年第61章 曹賊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19章 有底氣的皇帝陛下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第35章 人來人往第279章 曹操的驚恐第278章 皇家沒一個簡單的第121章 九卿之首第213章 程昱第130章 面沉如水第43章 先安後定(求追讀)第256章 都是千年狐狸第264章 劉協第58章 不動第200章 大忠大奸426.第426章 登門拜訪第132章 全部處決467.第467章 生分第180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356章 天雷滾滾417.第417章 許攸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94章 潛規則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第352章 江東小霸王第117章 宣戰408.第408章 老烏龜第159章 陰謀陰謀 大戰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