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

大漢於天下郡縣城中四處門以及各街坊,都立有一石碑,上以人字亭頂覆之以遮風雨。凡天子詔命以及郡縣長官之令,都會張貼於此處。並配以書吏向大家解釋宣讀。這一天,江州城四門,便貼滿了劉備的命令。書吏在一旁向有不懂之人耐心釋疑。

命令很簡單,劉太守招募流民及無產者進行大規模開荒。所得田地租與流民耕種,前三年免除包括算賦在內的一切田租稅賦。

劉備爲了這條命令,也是煞費苦心。東漢實行八月算民,就是說在八月的時候開始按人頭徵收人頭稅了,史稱秋賦。現在就正好是八月,往年的這個時候,往往都是破產者、無田地者大規模逃亡遷徙的時候。大漢除了田租三十稅一外,最重要的就是算賦。田租用來以供官廩和百官俸祿,而算賦則是輸入少府,以食天子。就是說這筆錢,供皇帝支配使用的。一戶之中,七到十五歲的未成年人每人二十錢,成年人每人一算即一百二十錢,這個跟你有沒有田產沒有關係,有產無產都得交。交不起的,官府逼狠了,那就全家集體跑路。劉備可不想自己剛剛把蠻部擺平,自己治下的百姓就開始大規模的流亡失所。

要是治下的戶籍名冊出現大規模缺失減少,劉備也覺得臉上不好看。不若把他們先給穩定下來。帶領他們進行開荒屯田,至於爲什麼前三年免除一切費用。因爲一般三年之耕才能餘一年之食。你剛開始就想着收稅,那是非常不現實的。現在他們還能夠在冊,而不是逃亡不知所蹤,劉備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皇帝收不到算賦,關劉備什麼事?不用三年,天下就要大亂,到時候還有多少人交錢,都當流寇自在逍遙去了。

人與人之間的傳話永遠是最快的,劉備的命令剛下達不久,幾乎全郡百姓都知道這個消息了。於是正在收拾東西打算拖家帶口投親也好,乞討也好的無產者們停了下來,一個個的出門打聽這消息是否真實。待得消息確切,這才全家人摟在一起痛哭失聲。不是被逼得沒辦法,誰願意背井離鄉?

現在要認真做事,劉備便覺得身邊還是少了人。他只有兩個親信,嚴顏和張珓,更嚴格一點來說,只有嚴顏一個。而且還在墊江坐鎮。至於張珓,他混了一輩子軍伍,當個郡尉勉強合格,讓他再參與政事,便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

原本他想把主意打到大舅哥盧敏身上,但盧敏如今已經出仕,在洛陽爲郎,再說洛陽到巴郡,路途遙遠,他也不想讓盧敏來回折騰。於是很多事情只好親歷親爲了。劉備每到一地,便與縣令說得明白,開荒所得田地爲官田,一定要納入府冊,如果有膽敢隱瞞不報、私自侵吞者,殺!另外參與開墾之丁口,要另行造冊,以備他隨時查詢。別到時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免稅賦的待遇。見劉備對這種欺上瞞下的手段如此熟諳,許多縣令也就熄了趁機撈好處的心思。劉備敲打完畢,話風又一轉,道年底之時,治下縣中若開墾田地之成績卓然,他將會拿出一部分田地出來獎勵。這下便把大家的工作熱情全激發起來了。這個年代,就是一塊低產田,也阻擋不了地主們想要據爲己有的迫切心情。田地,無論什麼時候,不管是賣也好是自留也好,都是一筆不菲的財富。漢官重名聲,但又有哪個不愛阿堵物?能光明正大的獲取財富,何樂而不爲。

於是在這年秋天,一場遍及全郡的轟轟烈烈的燒荒墾田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劉備只需居中調度,而組織流民,選擇開荒地點等等瑣事自然有下僚去做。待到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劉備又把目光瞄向了其他的苛捐雜稅上面來。

東漢的百姓,負擔其實是很重的。除了最重要的田租、算賦、更賦外。還有獻費、財產稅等等各種負擔。而田租之中,除了三十稅一而徵收外,還要額外徵收芻、稿稅。就是牧草和禾杆,國家徵收這個上去用來養牛馬畜牲。而在桓帝時,又另立名目,徵收田地附加稅,“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是以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許許多多的自耕農無力繳稅,最後只能賣了田地當個佃戶。而大地主們又想方設法的隱瞞土地,好使自己少交稅賦。朝廷徵不到稅賦,便又另立名目開徵……於是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此時的田租,是按照田地的多少與產量的高低相結合來收取的。不但看你田地的多與少,還要看你當年產量的高與低。全國的鄉嗇夫,都要“皆主知民善惡,爲役先後;知民貧富,爲賦多少,平其差品”。這樣徵收的話,問題就來了。同樣一畝地,上好的水田與貧瘠的旱地能相提並論嗎?它們的產出能是一樣嗎?那麼,這些田地的好與壞,皇帝與三公九卿不可能親自一塊塊來看,那麼誰說了算?

按產量的高與低的話。有些人看天吃飯,有些人多施肥、勤出力、精耕細作。那麼對高產的人徵收高額田租,是否會打擊到百姓的積極性?

按照田地的多與少的話,有些人地少,有些人地多,但那些土地兼併者,卻往往田連阡陌隱而不稅。最後獲利者是誰?

劉備中文系出身,沒有研究過中國曆代的稅賦制,但他也知道目前大漢的稅制嚴重失衡,該收的不收,不該收的亂收,然後把負擔最重的百姓逼得無路可走,揭竿而起。而在天下大亂,中央朝廷權威江河日下的時候,又是那些不繳稅的大地主大豪強門,搖身一變,利用自己的田地,聚攏人口,割據地方。他們就是附在大漢帝國身上的蛀蟲,吸取帝國的鮮血,不斷的壯大自己。

迫於形勢,劉備暫時拿他們沒有辦法,甚至還需要進行合作。但未來稅制改革的方向,他已經很清楚。那就是逐漸減少人頭稅,到最終取締人頭稅;對於田租,逐漸改善徵收的條件,到最終取締田租。若是他做不到,那麼就他讓他的繼任者來完成吧。

現在首要的,就是把田地分品。田地按好壞來分成品級,然後按品級來徵收田租。這個辦法,以前也有官員做過,山陽太守秦彭就曾經“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爲肥瘠,差爲三品,專立文簿,藏之鄉縣”。但像他這樣的親民官,全天下又有多少?所以這種制度沒有立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的話,是得不到很好的貫徹的。這又涉及到了人治的問題了,一千多年後的新中國,依然存在着這個問題,就是行政長官調任後,他的施政主張就很容易被繼任者推翻。因爲人人都想在任內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而不願意蕭規曹隨。是以劉備他也沒有把握在自己調離巴郡後,他所制訂的制度,能不能保留下來,能保留多久?

不過,人不能因噎廢食。事情總規是要有人做。於是在轟轟烈烈的造田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劉備的第二條政令也隨之**了:重定巴郡所有在冊田地之肥瘠,分上中下三等造冊。以後田租按此依據徵收。

這一次,拍手稱快、歡呼奔走的人更多。上一次是無產者和流民獲利,這一次,卻是有產階級和貧苦百姓獲得實惠。

不過,也有人愁眉苦臉的嘆氣。李老四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老實巴交的一輩子,辛辛苦苦伺候着祖輩傳下來的十來畝田地。本來讓一家人活命也挺容易,可是之前的嗇夫和里正相勾結,每次都以他自家田地裡最高產量的那塊地爲準而估算田租。這如何能行?他雖然不識得什麼大道理,卻也知道他自家的田,有些好有些塊,有些產量低有些產量高。只能按平均值,豈能取最高值?

他也言語抗爭過,可惜被嗇夫一嚇,就老實了。到後來才知道,嗇夫與里正就專門欺負他這等的老實人,多收來的,都入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他一輩子也沒得罪過人,一生中見到的最大的官也只是嗇夫、三老、里正。想喊個冤都不知道衙門往哪走。這次嗇夫等人陪了太守派下來的書吏傳達劉太守的命令。李老四聽得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自家的地,按好壞劃分,好的多收點,壞的少收點。劉太守真是好人哪。就是這田地的好壞劃分,劉太守會派誰來?若是讓嗇夫與里正主持,李老四已經不敢想了。

劉備既然要重定田地的好壞肥瘠,又豈能想不到下面的人會籍此討要好處,任意胡來?他書信一封往羅耶珂處,讓她遣一支人馬來。又自郡縣兵中,選撥一些家世清白的貧家子弟。打算與郡中各吏員組成數組,各赴各縣巡視。如有不義,立即鎖拿至江州城。

劉備自己也決定輕車簡從,親自下去看一看,看下面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就在欲行間,忽聞報蠻部有人到了。出去一看,卻見羅耶珂立在那裡,言笑晏晏,劉備心神一陣恍惚,不由喜道:“你怎麼來了?”

感謝keai書友的打賞,感激不盡。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