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簡家之約

劉備正琢磨着什麼時候帶着劉恪去簡家莊打秋風,誰曾想簡家莊的馬車便到了樓桑裡。

簡家莊今天來了貴客,上次在城裡替小少爺和少夫人在惡人手裡搶回錢袋的“好漢”今日上門拜訪了。簡老爺大開寨門,親自相迎。筵席上,簡老爺雙手持觴,把酒勸了又勸,道:”老夫犬子添爲方城縣記室掾,不在家中,卻是怠慢兩位貴客!“

劉備聽得心中一動,原來簡雍這小子的老爹是方城縣管文書的啊,看來最近花二郎一夥潑皮風平浪盡並非無因,定是簡家在暗中使力了。任何事情只要牽涉到官面上了便都不簡單了,古今概同。當下揖了一揖,道:”老太公言重了。簡叔父公務繁忙,小子豈敢驚動?我兄弟二人當日與簡家小郎一見如故,此番前來,打擾了老太公清靜,真是罪過!“

按說簡太公乃一莊之主,又是長輩,今日請劉家兄弟上門,筵席上殷勤作陪,所爲何故?

原來前番簡家娘子與簡雍回莊,與簡太公說起此事,簡太公當即大怒。他膝下子女衆多,到如今卻獨得簡雍一個嫡孫。這年月,重嫡輕庶已是全社會的本能。聽得毛四這般下賤的賊子動了自己的寶貝孫兒,雖說只是搶了個錢袋,但簡太公哪裡肯就此罷休。當下便修書一封急報到方城,讓兒子回來,率莊上家丁奴僕打上門去。書信到了方城,卻被自家兒子簡大郎給攔住。

簡大郎是方城縣記室掾,卻與涿縣縣丞互相友善。涿縣縣尉是另外一撥兒,和涿縣縣丞兩夥人各自不對付。簡大郎自然知道花二毛四等人乃縣尉之爪牙,深恐此處有甚他不清楚之處。當下便回信勸住大人,說出此中關節,又言等自己調查清楚再作計較。簡太公深知自家兒子手腕,便強壓住了怒火。

簡大郎回頭找了幾個心腹奴僕細細一打聽,劉備兄弟二人與花二等人大打出手之事早已傳開,街上隨便扯個閒漢也能說得唾沫橫飛,如同親見。簡大郎得報,卻是對能從花二郎一夥人手中逃脫的劉備劉恪兩兄弟產生了興趣。涿縣縣丞與縣尉不對付,他自然要爲自家好友排憂解難。縣丞被縣尉暗地壓了一頭,便正是縣尉掌全縣兵事,又有一班潑皮爲他爪牙耳目,縱橫街面,聚斂錢財,探聽消息。若得如劉備兄弟般壯士來對付花二等潑皮,便等若去了縣尉一隻臂膀。

當時簡大郎便又吩咐下屬去探聽劉備劉恪消息,這下人一回報,卻是讓簡大郎有些哭笑不得,當初老父信中語焉不詳,原來折了花二麪皮的竟是兩個少年。再一看,此二人還是大漢宗室之後,雖然只是遠支旁系。當下,籠絡二人的心便也淡了。再往下看時,卻不禁擊掌而嘆了。母病父喪,守喪三年後獨自養家,即有勇武又如此純孝,此等少年不得不令人喜愛。當下心中卻是有了計較。

簡大郎還家後便與老父相談:”大人,陳子悠(涿縣丞)已向張縣尉表示不滿,毛四欲上門賠罪,被我拒了。我家娘子與孩兒既然無事,便免了這等人上門,沒得污了我家門第。“

簡太公此時火氣已弱,便道:”便由我兒做主便是!“

簡大郎又道:”大人,兒子還有一事稟告。那日出手相助之兩位小義士,卻是城外樓桑村劉家之人。劉家身份特殊,更兼那劉備,事母至孝,又有勇武。此等人若有機緣,他日必不屈居於人下。我便暗中放出風聲,此番我簡家不計較,但須不得招惹劉家子,否則我簡家莊必不善罷干休!“

簡太公聞言,撫掌笑道:“我兒辦事,深得我心。那樓桑劉家,其實也是個不好惹的,花二若是敢挑撥劉家子,必不能討了好去。不過,我兒如此這般,他日劉家子得知,也算是報了當日相救之恩。既然我兒料那劉備乃非常之輩,有機會卻也須照看一二,如此方爲上策。”

簡大郎笑道:“不急,他年紀尚幼,反正我簡家已經與他結過了善緣,來日方長嘛。”父子二人計較已定,方纔辭別。如此,方纔有今日之筵。

酒過三巡之後,簡太公笑道:“兩位高義,老夫足感盛情。雍兒過來。”當下喚過簡雍,命簡雍向劉備劉恪大禮拜下,以兄呼之。

劉備兄弟兩個連忙避席而起,挽住簡雍。口稱不敢當。簡太公撫須笑道:“老夫年逾花甲,膝下只得此一嫡孫。往日裡視之如珍寶,卻不想前番街市中遇上潑皮。若非是二位,後果難測。此一禮,二位還是當得起的。”當下又暗示花二等人以後不會再尋劉備兄弟的麻煩。

劉備劉恪大喜,他等雖然不懼花二,但也不願與這等腌臢無賴糾纏不清。如今簡家出手壓下此事,再好不過。當下便拜下謝過簡太公援手之情。

簡太公笑道:“二位小郎無須如此。此事乃因我家孫兒而起,我如何能坐視不管。我家雍兒往日嬌縱太過,但望二位小郎日後多多親近看顧,也全了二位相救之情。“

劉備兄弟二個卻不過簡太公盛情,在簡家莊上宿了一晚,到第二日早晨方纔離開。

劉備到得家中,便去給老孃請安。劉母於榻上見得兒子高大健壯,心中歡喜之餘卻也暗暗擔憂,兒大不由娘,自家兒子是個有主見的,又從他叔父習得一身拳腳,現下不給他找點事羈絆住他,指不定又要惹出什麼禍事來。暗歎一口氣,又想起昨日縣城傳來的那個消息,心中稍稍安定,便出言道:”我兒,你把左邊牆角最下面那個箱子拖出來。“

劉備不知道母親此言何意,卻也不多問,乖乖上前,把箱子給拖了出來,心中卻暗道,什麼東西,這麼沉。

正在想,便聽得母親吩咐打開,便把箱蓋一揭,只見箱子中堆滿了尖尖一堆五銖錢。劉備驚呆了,這麼多錢,哪來的?便回頭眼睜睜的望着母親。

便聽得劉母道:”我兒,你辛苦賺的錢,和爲娘自個攢下的,都在這。本來想給你留着娶親用。不過現在還有更要緊的事,昨日爲娘得到消息,本縣盧議郎回鄉祭祖,已在途中。我兒,盧議郎乃真正有大學問之人,昔日也與你父相識。聽聞盧議郎於洛陽擇徒授業,學子云集。待得盧議郎回鄉,你便與十一郎登門求學。此番機遇難得,卻不可錯過!“

劉備還沒緩過神來,他辛苦賺錢,除了給母親買藥之外,所有錢財全交給母親以資家用,殊料母親居然還存了這麼多全部留着給他用。一時間心中酸楚難當,不禁眼眶發紅,卻沒反應過來盧議郎是哪個,當下愕然看向母親,道:”孃親,哪個盧議郎?“

劉母嘆道:”哪個盧議郎?涿縣除了盧植盧子幹外,還有哪個盧議郎?我兒,盧議郎師出名門,學問高深,你若拜於門下,定要好生學習,不可怠慢,如此方不負老母與你那可憐的父親。“說到早死的劉弘,劉母又不禁淚溼了眼睛。

劉備不禁一陣發暈。盧植盧子幹,他當然知道,原本歷史上盧植也是他的老師。只是,盧植不是跑到九江去平叛,然後回洛陽和蔡邕等人一起去鼓搗那什麼熹平石經了嗎?怎麼突然回涿縣了?

歷史中的劉備拜在盧植門下,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怎麼看都是一個浪蕩子。雖然結交了公孫瓚和一些豪俠,(估計這些豪俠也是他日後在涿縣起事的班底,而公孫瓚在黃巾之亂後也給了他一定的幫助。)卻不免失去了盧植的喜愛。

盧植是誰?馬融是他師傅,鄭玄是他同門。他自己也是一代儒宗,大漢的經學權威。中國儒學史上都留下名字的光輝人物。這樣的學術大師,對劉備不求上進的學習態度自然是心中不喜。

歷史上的劉備年紀輕輕便知結交朋黨,以爲勢力。不可謂眼光不精確。但仔細想來,卻不免得不償失。漢代政治,乃是典型的精英政治和門閥政治。放着允文允武有能力有聲望的盧植的大腿不去抱,不得不說是一大失策。

黃巾之亂爆發後,劉備聚攏豪傑,又得關張之助。平亂之功不低卻只得了個縣尉,最後還被一督郵小吏逼得棄官而走,爲何?缺乏上層關係。棄官之後劉備開始了他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的一生。投公孫瓚,投曹操,投袁紹,直到建安六年投奔了劉表才過了幾年安生日子。

劉備期間也有爲徐州牧統領一州之地的風光,只是爲何沒有守住呢?很簡單,沒有人才。武將堪用,卻無謀主。徐州本地豪強傾心相助的只有一個陳登和麋竺,其他人不是爭權奪利就是背後下絆子。在面對呂布,陳宮組合時,如何招架得住?直到在荊州,醒悟過來的他三顧茅廬,恭請孔明出山,開始大肆籠絡士人之心,如此方纔奠定日後之基業。只是那時劉備已經四十有七了,蹉跎了半輩子大好時光,甚爲可惜。

反觀自黃巾之亂中崛起的曹操,袁紹,孫堅等輩,不是世家出身,便是走的上層路線。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再借勢聚攏各方英傑之士,於是他們一步步水漲船高,把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劉備甩得幾乎沒影。

若是能緊緊抱住盧植的大腿。情況肯定便會不一樣了。首先,盧植除了一個名傳千古的師兄鄭玄外,還有個同樣名震四海的師傅馬融。不說馬融,單說鄭玄,這絕對是一個牛人,在世時便是一代經學大師,死了還入祀孔廟。獨創鄭學,門人弟子數千,其中佼佼者無數,後來跟隨劉備的孫乾便是其中之一。還有什麼趙商,崔琰,國淵等等史書上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出自鄭玄門下。劉備若是能得盧植之助,這麼浩大的人才儲備庫便不會流失。

可惜如此大好機會,劉備卻沒有把握住,以至於當初就一個簡雍跟着,要到了徐州,纔多了孫乾,陳登和麋竺。比起曹操,袁紹等人的謀臣如雨,寒酸得很。

再者,有了盧植相助,劉備便不再僅僅是鄉野一沒落宗室子弟。演義中劉備爲何每見一人,便要喊了一聲: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備劉玄德?因爲他除了這個身份,便沒有其他好說的了。袁家四世三公,累世纓簪,深得人望,故袁紹不過中人之姿,而獨霸數州。曹操,名相曹參之後,父祖皆是侯爵,一起事,便有河東衛家鼎力相助,以後更是有無數豪傑賢達相投,從而鼎定北地霸業。這,便是名望的好處。而能得盧植青睞的劉備,還會缺少刷聲望的機會和途徑嗎?

想通此節,劉備暗暗決定,一定要使出渾身解數,使得盧植重視自己,最好能把自己當做嫡傳弟子培養。然後自己一面親善士子名儒,一面結交遊俠豪傑,如此養望數年,若是到得黃巾之亂前,能有一官半職更好。到時自己大旗一豎,聚合人馬,蕩平黃巾。然後封官加職,如此方能在天下大亂之時,不弱曹袁。

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八百十四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