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

揚州的騷亂,與曹操的悍然背叛。終於傳到了孫堅的耳中。本就身體孱弱,靠着藥物補充身體元氣的孫堅,在得知曹操背盟,來搶自己的荊州之後,頓時便控制不住情緒的激動,一口鮮血就噴了出來。

近侍見勢不妙,連忙通知孫策。孫策正在殿中與諸人坐談。聞信忙入後殿。一路上腳步匆匆,行至孫堅住所,進去得見孫堅氣息奄奄,地上鮮血斑斑,心中又驚又怒。忙搶步上前,輕聲喚道:“父親!”

孫堅勉強掙開沉重的眼皮,見是長子孫策來了,臉上浮現一個艱難的笑容來:“我兒來了。”

孫策半跪於地,抓住孫堅的手,口中殷切,神色焦急:“父親覺得身體如何?”

孫堅的右手緊了緊,頭微斜了下:“還死不了。”言罷卻是昏睡了過去。

孫策見孫堅陷入昏迷,起身看着榻旁的醫生,道:“你來說!”

醫師隨着孫策去至殿外,躬身道:“少將軍,老將軍本就因傷重而虧了根本,這些年來只能靠藥物勉力維持。今日又心神激盪,氣血失控,引發舊傷。依老朽之見,如今老將軍病入膏肓,藥石難治,只怕是有不忍言之事,還請少將軍早作準備。”

孫策臉色鐵青,藏在袖中的雙手已緊握成拳。令醫師退下之後,他召來近侍,問道:“今日後殿發生何事?”

有近侍便對道:“少主,有人言及州中大事,被主公無意聽得,是以,是以至此。”

孫策猛的轉身,雙目蘊含無窮怒火,一腳便踢翻近侍,壓低聲音咆哮道:“我父若有不測,爾等皆等着陪葬!”

於是又喚來宮中衛士,把一干侍奉孫堅的近侍,都看管起來,一個都不能少。

那個近侍頭領又驚又怕,忙掙扎道:“少主,還望看在同爲一族的份上,饒過小人一命。”

孫策獰笑道:“饒你?那何人來賠我父親之命!”言罷,拂袖而去。

卻說于禁在沅水上游築堤攔水,被漢壽城中探得動靜,滿城文武得知,心中寒透。這曹將竟然如此毒辣,於是便有人上前,對沉吟不語的太守道:“府君,外有強敵,爲滿城百姓計,還請府君早作打算。”

一人開口,便有無數人附從:“還請府君早作打算!”作什麼打算?快降了唄。爲孫將軍效力不是不行。拋頭顱灑熱血也行。但沒說一家老小也要跟着死啊。兩位大佬相爭,我們下面這些小魚小蝦沒必要如此犧牲吧?

太守自然知道這些人心中的主意。有些是確實不忍見漢壽被毀,千家萬戶流離失所。有些卻是心中另有算盤,只是之前被自己武力壓制。如今在沅水這個致命威脅面前,便不再隱藏了。

太守心中一嘆,沅水一決,自己就算能逃出去,這漢壽城也要被殃及。罷罷罷,反正是守不住,索性便讓與那廝好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自己又何必多造殺劫。

心中念頭一轉,便喚來心腹,道:“你且持我印信去見那曹將,便言本官欲讓漢壽城,令他莫要決沅水來禍害漢壽百姓。”

心腹聽了,便匆匆打馬而去。這邊,太守便對羣僚道:“我受孫將軍厚恩,雖能力淺薄,守不住漢壽。然亦不願降曹。今讓漢壽,我將率部退往長沙。諸君願隨者,可去府中收拾。不願者,便留城中罷。”

說完,也不理衆人,轉身入後宅去了。

武陵太守的心腹打馬徑至曹營,高舉印信,道:“我乃武陵太守之使,特奉命來見此地將軍,還望通稟!”

不一會,于禁打馬而來,召見使者,乃道:“尋我何事?”

這使者便把武陵太守的話一說。于禁心中一轉,便知此事應當爲真。武陵太守既然知道了自己要決沅水,估計也是知道再硬扛就跑不了。所以開始示弱要讓城。

于禁心道,早如此,多好?

於是便讓人繼續築堤攔水,在沒有真正佔據漢壽城前不要停。便問使者何時交接。使者又打馬回城,通稟太守。一來一去,說在三日之後。

二天後,深夜,武陵太守率部曲,退往長沙。到第三日,于禁醒來,營外卻是來了一夥人,正是自願留下,見曹氏勢大欲歸的諸人。

武陵太守見勢不妙已經先跑了。他們也被太守給瞞住了。既然太守沒了,大家一商量,得,還是先去城外,把曹軍給迎了進去吧。不然待在城中,總覺得有些提心吊膽。

于禁得知武陵太守提前跑了,心中愕然失笑。暗道你便與我明說,讓我別追。我又豈能不允。何必如此?

于禁蕩平武陵,便上報曹仁,言武陵已定。

武陵太守率着殘部到了長沙,黃蓋出來接住,道:“兄何故至此,莫非武陵有變?”

武陵太守便把諸事一說,嘆道:“那于禁欲決沅水而淹漢壽城,我自忖不能守。爲留存元氣,故先退卻,以待明日。”

黃蓋見武陵太守麾下仍有二千餘兵馬,心中大喜,暗道,自己前番與曹仁大戰,折損頗重,若得了此部人馬補充,何懼曹仁南來?

於是便迎武陵太守入城。太守知自己如今失了地盤,在長沙也說不起話。又知黃蓋爲主公麾下舊將,能征善戰。心道便將兵馬託付於公覆,自己閉門不出,以待將來好了。若主公勝,自己也有贈兵之功;若主公敗,自己於曹氏有讓漢壽之義。現在退一步到岸上,坐觀成敗好了。

心中打定主意,便趁着當晚黃蓋設宴爲其洗塵之時,對黃蓋道:“公覆,我負守土之責,卻勝不得曹將,無奈而棄漢壽。心中慚愧,又征戰多日,心神疲憊,身體不適。願將部曲盡數託於公覆,而安心靜養。不知公覆意下如何?”

瞌睡來了就送枕頭。黃蓋聽了大喜。你問我意下如何?我自然是覺得好,覺得妙啊。當然,按照慣例,禮讓一番還是要有的。

於是黃蓋就道:“兄何出此言?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兄棄一漢壽而活千萬百姓。此大義也。今我長沙,丁戶無數。兄可自行招募勇士,與我一道,再戰曹賊!”

一個假意挽留,一個真心退讓。三兩個回合之後,黃蓋便不再推脫了。道:“既然兄長執意如此,也罷,蓋便從兄長之言。兄長但管安心養病,府中日用但有所缺,可使人來尋我。”

就這樣,黃蓋得了兵馬補充,武陵太守也脫了燙手山芋。兩邊皆大歡喜。

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八百十五章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