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

商議完了之後,孫策長身而起,便帶衆將一道再戰林邑。臨行前,孫策召集三軍,站在前方道:“象兵有甚可怕?今次再戰,我當與諸將一道在前,先當敵鋒!我不退,有敢退者,立斬之!”

說起打仗來,孫策還真是有天賦。短短兩句話,立馬便把軍隊的士氣又鼓動起來了。同時又強調了軍法。後退者斬!士兵們聽了,也毫無怨言。畢竟孫策都說了,他將身先士卒,站在最前。將是兵之膽。將軍都不怕死,他們這些小卒又怕什麼。

於是三軍齊振,復來戰林邑。林邑國王見漢軍不知死活又來,不由冷笑。於是便引軍出。與之戰。這次孫策身後站的,便不再是刀盾兵了,與孫策等站在一起的,是稀稀散散、三五人結成一小隊的長矛手。然後後面,則是整齊劃一的投矛大力士。他們按孫策的要求,在孫策等將未退之前,把插在跟前的長矛盡數投盡,然後他們就可以撤退了。

林邑國王故伎重演,大象仍然咆哮着,甩着長鼻吼叫着,向孫策這邊衝來。孫策手持長槍,與諸將一道站在前面,一動也不動。待大象進入了射程,孫策一聲令下,只見短矛如雨,劃過長空,向象陣落下。

這銳利的短矛,斜斜刺下,頓時便插入了大象的身體,鮮血如水般涌出。大象一聲悲嘶,頓時整個大陣就亂了。大象其實膽子很小。受傷之後,便不聽背上的馭手指揮,於是狂性大發奪路而逃。這下便是四處亂竄了。甚至有些大象更是掉轉頭來,衝向林邑國這邊。

趁此機會,漢軍金鼓齊鳴,鼓譟前行,長槍手與投矛手們輪番攻擊,驅趕着大象洶涌衝向林邑國的陣中。頓時那邊便響起了一陣陣的慘叫聲。

受傷的大象們悲鳴着,狂奔着,一切阻擋在它們路上的,都會被它們甩飛、撞飛,甚至踐踏成肉泥。林邑國王沒想到形勢變化如此之快,不由喃喃道:“完了,完了!”

旁邊幾個侍者扶住林邑國王:“大王,快跑吧!”然後不由分說,一左一右挾着林邑王便跑了。

老大一跑,下面的人也沒了賣命的打算。一個個跪地請降。孫策憋了一肚子火,對着林邑士兵的請降視若不見,大肆砍殺了一番,砍得手軟了這才停了下來。這些林邑士兵見孫策如此兇狠,心中更是敬畏。

大破象陣、收降納叛之後,孫策毫不停留,又率軍圍林邑,也就是之前的象林縣城。此番一戰而破象陣,三軍將士士氣大震。歡呼雀躍而來,遂圍林邑。孫策親臨矢石,前行指揮。圍城十日,城中漢裔起兵造反,殺死城門守軍,打開城門,迎孫策入城。

孫策入城之後,徑往林邑王宮,拖出林邑國王,當衆宣佈他的罪狀,然後將他全家老少凡是男丁,斬殺得乾乾淨淨。至於王妃什麼的,大家當晚便笑納了。打仗那麼累,總得放鬆放鬆不是。

入城之後,孫策並不約束士兵,反正在孫策眼中,這些人都是蠻夷。實在是該死。於是吩咐衆將士,城中但凡有不服者,皆斬之。就當是爲前象林縣令報仇了。這一夜,林邑血流成河。

占人也不是好惹的,個性剽悍得很。漢軍進了城,自然想着我是勝利者,當然要搶錢搶糧搶那啥。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占人當然要反抗了。於是零零散散的戰鬥,竟然持續了好幾日。

虞翻不無憂慮的來向孫策彙報:“將軍,再這樣下去,占人將屠戮盡矣。”

只要死的不是漢人,孫策毫不在乎:“殺個乾淨也好,省得將來又要鬧事。”在孫策看來,占人最好死絕。不是他們,這半個日南郡如何會分裂出去。

孫策根本不在乎這等小事,他這幾日,心思全在林邑王的府庫裡。二十多歲了,孫策這次在林邑大開眼界。林邑王的錢財就不說了。各種香料和細紋葛布,其他如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類,全都是中原少見之珍品。還有奇物異果,什麼香蕉、椰子、龍眼之類的。更是讓孫策吃上了癮。孫堅家裡不是什麼富貴人家。孫堅從軍之後,打小孫策便被放養。就是孫堅發達之後,孫策也沒享受過什麼好日子。上要侍奉孃親,下要教育諸弟。後來更是隨父從軍打仗。這些東西有些他見過,有些他聽過,更多的是見也沒見過,聽也沒聽過的。再召來此地經商的一問,這才知道,林邑占人佔着這個好地方,然後從事商貿活動,一年所獲之利。簡直讓人不敢思議。

孫策聽了之後,立馬心動不已。這個好地方,得霸佔下來。不說別的,只說這裡所出產的東西,自己把他運往中原,一年所獲之利,能養多少兵馬?更何況聽人說這裡種田,一年能二熟甚至三熟。

孫策佔了林邑之後,野心突然就膨脹起來了。一個林邑有如此之好,那麼林邑之外呢?在得知林邑之外,仍有其他國家存在之後,孫策想了想,暫時把繼續發兵攻打的這個想法給按捺住了。現在他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交州。能每年按時給揚州提供錢糧的交州。他不想在這裡再生事端,畢竟揚州的重心,在荊州、在中原。那裡,纔是他孫伯符策馬揚鞭,爭雄天下的地方。這裡,就等將來天下一統之後,再說吧。

孫策平定交州,又滅了林邑國,復日南郡故土。在交州聲威大振。在請示父親孫堅之後,孫策仍留士家四兄弟爲太守,爲揚州繼續鎮守交州。士家大喜,對孫堅孫策不禁死心塌地。爲了表示忠順,士家四兄弟把自己的兒子,只留下一個在身邊侍奉之後,全部交給孫策,讓他帶回揚州去。這就是當人質的意思了。孫策對士家的表現也很滿意。

當然,收穫並不只這些。交州在士家的統治下,十幾年來沒有戰事。而這裡天氣又好,士家名聲也不錯。於是來這裡避亂的中原士大夫非常之多。像名士程秉、薛綜等,全在此處。孫策便以孫堅之名,徵辟他們出仕。在交州盤桓了許久的孫策,最後終於啓程,踏上了去往揚州的道路。從此之後,荊南四郡與揚州、交州連成一體。孫堅勢力的領土,又大大拓展了。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十一章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七百三十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二百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