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

弩陣讓盾牆前的關中軍死傷慘重。圍繞着盾牆,這裡已經變成了修羅場。人的屍體,馬的屍體,各種殘肢斷臂和血肉模糊的內臟,遍地都是。關中軍向來自負,想不到人多勢衆的他們今天竟然在這裡碰了個頭破血流。

戰鼓有韻律的響着,伴隨着鼓聲的節奏,戰士們血往上涌,咆哮着吶喊着,舉着刀槍紅着眼珠子便往上衝。戰馬死了,爬起來步戰,袍澤死了,立馬便有人頂上。前赴後繼,涌向盾牆。他們知道,只要破了盾牆,後面的弓弩手們,便可以任意屠殺了。

而盾牆後的漢軍們,也知道若是被敵軍突入陣中,那等候大家的結果,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條。於是雙方在前鋒絞殺成一團。盾牆後的長槍手們,不顧臂膀的痠痛,只聽從着軍官的指揮,麻木的把長槍刺出,收回;再刺出,再收回。槍尖之下,已經不知道添了多少亡魂。而鮮血已順着槍尖,慢慢泅了下來,浸染了槍桿的麻布,讓槍身已經有些粘滑。

劉備在高樓之上看得真切,也就是關涼兵能有如此兇性了。換作其他諸侯的部隊,打成這樣只怕早就後退了吧。劉備長嘆一聲,這死的都是漢家兒郎啊。沒死在爲漢王朝開疆拓地的戰場上,卻死於內鬥。實在是可惜了。盾陣稍有不穩,身後的刀斧手們便躍身而出,下砍馬腿,上砍人頭。劉備看了看,見盾陣雖然還能抵擋住敵人,但被突破卻只是時間問題了。畢竟己方人太少,雖然藉着固守的便宜,但在關中聯軍不顧生死的拼命消耗下。自己這邊也是傷亡慘重了。劉備把目光看向了遠方,那邊,文錦也該行動了吧?

張繡隨劉備出征關中。到了華陰卻沒有隨劉備一道行動。五千精騎被劉備調撥給他,卻是讓他迂迴繞道,去突襲李傕的糧道去了。

自古以來,戰爭要以少勝多。除了自己要夠強之外,便要別出機杼來用計了。而糧道,則成爲一個屢試不爽的勝負因素。遍觀中外古今的戰例,因爲糧草問題而敗亡的戰例不勝枚舉。雖然從池陽運糧到新豐,距離很近只是要渡過渭水而已。但知道麴義進駐臨晉的李傕,還是不敢怠慢,除了把主力部隊帶到新豐與劉備決戰之外。他還讓高幹護住側翼,除了防備麴義之外,更有護糧的目的。

只是李傕防住了麴義,卻沒能防住張繡。中軍營中,劉備以下,太史、趙、張等將的將旗迎風飄揚。而探子回傳的消息,也證明了張繡仍在劉備軍中。既然麴義在北,段煨在南,其餘諸將皆在新豐。那李傕便覺得側翼有了高幹,便足矣。卻不知道,張繡早早就繞到他背後去了。

新豐成爲一個絞肉機的時候,段煨與麴義也沒閒着。麴義沿洛水而上,攻取粟邑與衙縣,然後又折轉身來到了頻陽。在掩護張繡運動至祋栩後,麴義在高陵,終於與高幹兵戎相見了。高幹見了麴義,怒氣頓時上涌,不由罵道:“背主之賊,還有何面目活於世哉?”

麴義也不是好惹的,立時反諷:“吾爲漢將,效忠皇帝陛下,又何曾背過誰來?袁紹代天子牧守一方,卻對將士不仁對臣屬不義,上不忠於皇帝下不孝於族人。乃自絕於天下也。於我何干?”

高幹一聽,氣得七竅生煙。把手中大槍一擺,往上一斜舉,便一馬當先,率騎向麴義發動了進攻。麴義在涼州打了羌人又去冀州打黃巾,後來又隨袁紹打公孫瓚,這一生征戰無數。雖然上了年紀,精力稍有不濟。但這經驗之豐富,卻不是高幹可以比擬的。他見高幹來攻,便下令諸軍結成圓陣,外面是槍盾,裡面是弓弩。而大陣卻不是死的,先是在麴義的指揮下,緩步後退,以緩高幹之攻勢。而將士們又三隊一起,相互支援。高幹騎兵只要攻來,便會受到三面攻擊和空中飛來的箭矢打擊。

大陣緩緩後退,而騎兵卻不自知,仍然跟着進攻。待到氣歇反應過來時,卻是晚了。麴義在軍中,遙遙見得高幹軍隊氣勢已竭,便把令旗一搖,頓時,往後緩退的大陣便是一個停頓,然後便開始緩慢而又堅定的往前擠壓。

先是慢慢的逼退敵軍,到後來速度卻是漸快。高幹只見自己的部隊一小隊一小隊的消失。而原來還在後退的敵軍卻開始步步向前。仔細一看,臉色立變。忙令鳴金收兵。這要再打下去。自己就要大敗了。從河內帶來的這麼點家底,可不能在這裡全葬送了。這可是自己與袁尚活命的根本。自己要是沒兵了,李傕還會理會自己嗎?

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保存實力的高幹,在面臨麴義的攻勢時,選擇了退縮。麴義逼退高幹的時候,段煨也行動了。他鎮守在藍田,對副將徐晃道:“公明,吾老矣,今主公大戰於新豐,汝可引軍前往助之。”

徐晃當年跟着楊奉一起起事,在白波軍中廝混。好在後來楊奉降了朝廷,總算得了個正經身份。但好景不長,到了青州楊奉偏生又不安分,搞得徐晃好不尷尬。雖然他歸順了劉備。但因爲楊奉的身份和作死的行爲。徐晃身上的白波賊將身份卻是短時間內洗不掉了。段煨年紀大了,心中爭勝之意漸消,卻是一心想幫扶年輕人一把。在他看來,徐公明有武勇,知忠義,不應該默默無聞。所以他決定要將其扶上馬再送一程。

本來劉備的命令是在新豐大戰揭幕之後,讓段煨留一部守藍田,然後率主力攻擊李傕右側的。現在段煨決定自己親自留守藍田,讓徐晃率領主力去助劉備。這一仗要是打得漂亮,徐晃也應該會進入主公劉備的眼中了。

徐晃聽了,心中感激不盡,他也知道段煨的一片好意。機會難得,他自然要拼命把握住纔是。看看張遼、趙雲、張繡、張燕等等,都是降將,卻一個個的崛起於青州。既然如此,想來大將軍便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只要你有才能,他便不侷限於諸將的出身。所以徐晃暗暗咬牙,這一仗,定要打出自己的名頭與威風來,讓大將軍知道,青州也有徐晃徐公明!

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八百十七章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