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

跑到了河東,司馬防自然不會就此甘心退隱田園。不爲他自己計也得爲他子孫計啊。於是便在河東一邊觀望天下形勢,一邊給自己的故舊寫信。裴茂便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那會裴茂在朝廷也沒啥話語權,而且還隔着袁紹、劉備的交戰區,是以也幫不到司馬防什麼。不過如今裴茂被任命爲地方官,又得以親見劉備。所以這才趁着機會,舉薦司馬防。反正司隸地區司馬防也熟悉,到時兩人一同在司隸任職,也能互相援助。

卻說劉備派的使者到了河東,便先去見王邑。他們對河東也是兩眼一摸黑,還不如找王邑這個地頭蛇尋求幫助。王邑是涼州北地人,對司馬防也不陌生。轄地來了這麼個人,他自然也知道。雖然無甚深厚交情,卻也上門拜訪過一兩回。此時聞劉備使者來徵辟司馬防,心中一動,便親自陪着使者上門。

到了司馬防居所,便請見。司馬防出迎之後,還未說話,便見王邑哈哈大笑:“建公,汝之好事來矣。”

司馬防聽了,目光一轉,便見王邑身旁站了幾人,身後還有幾輛大車。心中便若有所思。正欲開言,便見王邑繼續道:“建公,來來來,這幾位便是大將軍的使者。大將軍在弘農,聞建公大名,故遣使者來迎也。”

司馬防心中一喜,面上卻不動聲色,側身一禮,迎王邑與使者入內。使者甚是客氣,把劉備的書信遞給司馬防,然後又熱情的問候了司馬防的身體,關心慰問了他的家人。最後便是拖了一車禮物進來。

司馬防打開書信一看,劉備在信中表示久聞司馬防大名,只是因事務繁忙所以緣慳一面,今幸有裴巨光相薦。故遣使者來迎。因自己軍屯華陰,不得脫身,是以不能親至,還請他見諒,另外備了一些薄禮給他還請笑納云云。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面子裡子都有了。司馬防也知道劉備地位尊貴,也不可能親自來河東迎接他。他又不是什麼曠世奇才。又是送禮,又是寫信解釋,做到這份上,司馬防已經滿足了。

於是司馬防便笑容滿面的對使者道:“還請少待,老夫這便收拾齊整,隨爾等往見大將軍去也。”

便吩咐家人設宴,以待王邑和使者。王邑做爲一郡太守,諸事繁蕪,與司馬防拉攏交情的目的達到,席散之後便徑自離去了。使者在司馬家歇了一日。司馬防便收拾得差不多了。帶着幾個老僕和次子司馬懿,便隨使者一道往華陰去了。留下三子司馬孚與其他家人,遷回河內。袁氏已然敗亡,河內已爲劉備所有,那就回老家去吧。

張既字德容,左馮翊高陵人。本來在新豐做着縣令。結果天子與朝廷一起跑到青州去了。他這種地方官又沒資格跟着天子一起跑。便留了下來。留下來日子也不好過。天子與朝廷一起離開了,段煨與郭汜也是走的走、死的死。關中地區的威脅力降到了最低。形成了權力真空。於是大大小小的軍閥們便逍遙起來了。李傕在池陽,只要其他人不來撩撥他,侵犯他的利益,他也懶得管閒事。結果就是導致三輔地區治安大壞,百姓生命與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張既做着這個縣令,今日這個來要糧,明日那個來問錢。左右受氣,也實在看不慣這些人的任性胡爲。一氣之下便掛印而去。此時卻正在高陵老家種田過日子。

使者一路問來尋到張既家的時候,張既正在指揮僕人挑糞灌園。張既聞得劉備徵召,便更衣整容來見。復謂家人道:“吾終得一展所長也。”遂同使者返華陰。歷史上,他曾說服馬騰、韓遂投降曹操、迎馬騰入朝、從曹操破馬超、徵張魯,平定河西、治理雍涼數十載。爲曹魏立下赫赫功勞。

楊阜字義山,漢陽郡冀縣人。漢陽在之前喚作天水郡,所以又說他是天水人。楊阜之前爲涼州從事。後來袁、劉大戰。袁紹使人來說涼州刺史韋端,讓他遊說馬騰、韓遂一道出兵相助。後來楊阜等人便勸韋端不要聽袁紹的。他說袁紹“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韋端便聽其言,保持中立。沒多久,楊阜見涼州諸事皆廢,便棄官而去,歸隱家中。

此番他聞劉備兵至華陰,心知王師既來,只怕是要重整乾坤。正躍躍欲試要毛遂自薦,忽然便有使者前來登門拜訪。楊阜不禁暗歎,大將軍真賢德之主也。遂隨使者東返華陰。

司馬防等三人先後而至,劉備一一出營相迎。到了營中,又是大擺宴席,熱情接待。使得這三人受寵若驚的同時,心中也是溫暖如春。素聞大將軍禮賢下士,仁厚過人。今日觀之,斯言未虛也。

糧秣源源不斷的在華陰屯積,除了賈詡與荀攸贊畫軍機之外,又得了三個助手。劉備總算是輕鬆起來。這幾日,哨探源源不斷的把情報給傳遞過來。劉備的勸降信送出去之後,諸將紛紛聚往池陽。兵馬也調動頻繁。

劉備一看,這池陽不是李傕的封地嗎?這樣看來,李傕是想帶着關涼諸將一起要搞事情了?

於是劉備又吩咐下去,命查探監控涼州馬騰、韓遂的動向。其等若有風吹草動,立時來報。劉備雖然不怕馬、韓,但也不願意自己在與李傕等人作戰時,突然被馬騰、韓遂冒出來打個措手不及。

說起涼州諸將,現在涼州還有一個奇葩喚作宋建的。自中平元年與王國一起造反以來,一直到如今,便在隴西枹罕割據。現在都在那裡稱王、設置丞相以下百官了。好在勢力只不過是在枹罕數縣,關中也好涼州也好,諸多軍閥也懶得去理會於他。至於地方官員,又不願意打仗折損自己的實力,竟然讓他一直逍遙到了如今。

不過劉備此番過來,宋建便要做好人頭落地的準備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三十章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一十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八章 格物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