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

胡廣得了鍾繇的指點,興致勃勃的在渤海施行拉攏、分化、打壓等手段,不再一味的以武力壓人。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一幫人整治得服服帖帖。隨着一個個家族的消亡或臣服,渤海諸世家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充滿了裂痕,再也無力與胡廣相抗衡了。胡廣見此,再重推青州諸政,這一次他的命令所到之處,莫敢不從。卻是頭一回嚐到了郡國令尹之八面威風了。

青州軍橫掃幷州,被嚇壞的不止有袁紹,龜縮在長安三郡的涼州諸將,卻也是在引頸相望,生怕趙雲和呂布等人帶令打到京兆來了。直到探子來報說呂布率部北上這才稍鬆一口氣。

此時董卓舊部,郭汜、樊稠、牛輔等人已死,段煨、張繡降了劉備,只剩下個李傕兵屯池陽,馬騰與韓遂見偌大個關中只有李傕一個,不禁心中大動,左馮翊、右扶風再加上個京兆尹,就算再怎麼殘破,卻也要比涼州好得多罷。正欲提兵來掃平了李傕,獨霸這塊孕育了無數帝王的福地,聽聞青州軍兵至幷州,又紛紛勒馬觀望,暫時不再提刀兵之事。

趙雲信件到了劉備那裡,劉備把眉頭一蹙,幷州已定,剩餘北方几郡,向來都是邊塞,定居的漢人沒多少,大多都是邊卒與他們的家眷,然後就是謫貶而去的罪囚與內附的胡人。有了呂布與張遼去,暫時可以不做理會。胡廣鎮守渤海,鍾繇得了河間,這冀州便只剩下七郡。袁紹就算死死扼守住了界橋,也只不過是拖得一日就算一日罷了。後方有張繡與高順督押糧草,袁紹想襲擾自己的糧道,那是休想。

不過袁紹想拖,自己又豈能如他之願,界橋過不了,那便命趙雲與張燕兵出河內。且看袁紹如何應對。

一念至此,劉備便去信趙雲,命他與張燕一道越過太行陘,攻打河內。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嶺互連,千峰聳立,萬壑溝深。自南而北數條河流穿切太行山脈,於是又形成了太行八陘。凡並、豫、冀三州欲走太行者,必過此八陘。趙雲不熟悉道路,但張燕是專家啊。他造反專業出身,後來打不過政府軍了就往茫茫羣山中一躲,這些年來,卻是把連綿的太行山要道給探得一清二楚。

自上黨到河內,有兩條道,一是太行陘,一是白陘。不過要是想打到河內之後,兵鋒迅速直指洛陽的話,便只剩下了一條路,那就是太行陘。

太行陘山路盤繞似羊腸,關隘林立若星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別是天井關,更是天下名關。古人稱“形勝名天下,危關壓太行”。天井關乃西漢年間設立,從此之後千年,這裡便烽煙不斷,兵戈四起。乃是歷朝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曹操便是從這裡進入上黨郡去攻打高幹,從而寫下了著名的《苦寒吟》。

趙雲與張燕得了劉備之令,於是引兵自壺關南下。到了泫氏的時候,便停了下來。泫氏,乃春秋之舊名,戰國稱長平。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秦國大將白起攻佔韓國的野王,切斷了太行陘,上黨郡郡守不聽韓王的命令降趙欲禍水東引引趙攻秦。結果上黨不降秦而降趙,秦國大怒,便引發了後來的長平之戰。到了漢時,復改名爲泫氏。

白起和廉頗的大名,只要是爲將者,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到了他們交鋒的地方,豈能不憑弔一番。長平之戰,乃春秋戰國時期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誠如古人論及東周數百年之間的戰爭時,唯推晉陽、長平兩役,所謂“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滷”。便是如此。

趙雲與張燕到了古戰場,見此地雖然數百年風流雲散,日升月落,卻仍然處處顯露出一股淒涼慘烈的氣息來。白骨枯骨隱現於草叢中,不時可見。稀疏的幾顆樹上,鴉響而鳴。趙雲不禁長嘆道:“武安君蓋世將才,只是降卒何辜,竟然同日而坑。誠可嘆哉!”

張燕聽了,也不禁心有慼慼焉。他們都是帶兵的人,見慣了生死。趙雲邊將出身,張燕更是造反頭子,向來都不把人命當回事。可是在這陰森的古戰場,再想起白起在此坑殺趙卒數十萬,也不禁心裡有些發冷。這是何等的殘酷冷血啊。

憑弔完古戰場之後,大軍繼續南下,到了高都,他們又再一次停了下來。出了高都,就是兩條路,一條往東卻是去了白陘,一條繼續往南,便是太行陘了。

大軍停在這裡休整,然後斥候卻是一路南行,去偵察敵情去了。由不得趙雲和張燕不謹慎,高都再往南,不遠就是那南控虎牢之險,北倚太行之固的天井關了。

袁紹沒想到張燕已經降了劉備,也沒想到趙雲與張燕會兵出太行陘。不過就算他知道了,只怕也不會太緊張。因爲太行陘,幾乎全是羊腸阪道,山道難行不說,自天井關以南,沿途寨堡無數,皆有兵將鎮守。這些地方,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麼誇張,卻也是差不多了。

也確實是如此,斥候把情況一彙報之後,趙雲便有些傻眼了。那天井關,依山而建,兩側是崇山峻嶺,飛鳥難渡,只餘中間一條河水百萬年沖刷出來的小道供人行走,而天井關,便正是建在這兩山最窄處的小道正中間。

那羊腸阪道,只能供兩人並肩而行,很多地方連馬匹都不能騎,只能下馬牽着小心翼翼的走過去,那關前雖然有挖出來的一塊寬整平地,又能駐紮多少人馬?再說了,人家站在關牆之上遠遠一望,便知敵軍來了,豈能沒有防備?

趙雲心道,這一路行去,攻城物資等通通不能攜帶,也不須這許多人去,只能選拔精銳甲士,多多攜帶乾糧,一路打通這太行陘才行。否則這許多大軍擁擠在一處,徒耗糧草不說,攻城之時也施展不開。

於是與張燕商議畢,遂於兩軍中選出五千精兵來,其餘人等卻讓田豫統率了,還鎮上黨,一面安撫地方,一面籌集糧草。

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七百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無二志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八百十五章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六百九十五章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