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

麴義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自從隨袁紹攻破公孫瓚之後,便被袁紹奪了兵權,閒置不用到如今。

此時朝廷的分崩離析,事實上的朝廷軍隊已經消失。而豪強門閥並起,他們爲了在這亂世中保護自己的家族和產業,大肆建立塢堡、招募私兵,甚至是參與角逐天下。這種私人武裝,屢見不鮮,並得到了各地諸侯的承認。

曹操、袁紹等各大諸侯,他們手裡的兵,要麼是以私兵爲骨幹、要麼是把朝廷的軍隊變爲自己的私兵。所以他們麾下的將領們,也一個個都是私兵頭目。比如曹操軍中的于禁,就是泰山兵的領袖,李典也是一大私兵將領的代表。像白波軍、黑山軍、涼州諸將這種,他們的部隊更是隻聽自己將領的命令。天子與朝廷早就已經失去了對他們的指揮權。而江東孫氏,歷史上更是大肆鼓勵部將自己去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對抗江東宗族勢力。

話說回來,麴義在冀州,其實就是一個私兵頭子。麾下擁有一支以家將、奴僕爲骨幹的私兵。這些年來,他前佐韓馥,後輔袁紹,仗越打越多,兵力也越來越雄厚。麴義又不是袁紹的心腹,自然會引起袁紹的提防。歷史上視周瑜爲骨肉兄弟的孫策,在周瑜棄了袁術來投奔的時候,擁兵數萬的孫策都只肯給兵二千,馬五十匹。就更不用說麴義了。削弱麴義,成了袁紹的不二選擇。於是在公孫瓚敗亡之後,袁紹便讓麴義安心養傷,然後以麴義養傷無法領兵爲名,輕鬆的便把麴義的兵權給拿走了。在袁紹看來,這是爲了冀州大局。在麴義看來,這卻是袁紹氣量狹小怕他功高震主所以對他起了提防之心。

現在麴義的麾下,只有他那支以家將和奴僕組成的本部人馬還在追隨他。雖然袁紹北上之時,託之以軍政大事。讓他有權指揮調動魏郡甚至是冀州境內的留守部隊。但麴義仍然不想出擊。

在袁紹已經把精銳盡數帶往北方的這個時候自己帶了人馬去打張飛,所能依靠的便只有自己的本部人馬。贏也好輸也罷,損失的都是自己的力量。麴義纔不會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僥倖打贏了,袁紹也只會口頭安慰再賜下一點不實際的東西作爲獎勵;打輸了,自己再被削弱的話,袁紹收拾起自己來,可就真不會手軟了。歷史上也確實是如此,袁紹殺了麴義,然後兼併其衆。

在麴義的堅持下,袁譚聽從了麴義的意見,但坐城中,對過境的青州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袁譚究竟是年輕,沒有麴義的膽大包天,糾結了半晌,乃問道:“將軍,若父親迴轉州中,問及此事,如何應之?”

麴義笑道:“此有何難,吾自遣軍遠綴於張飛之後,到時主公若還,便對曰青州軍來襲魏郡,吾等逐之出境便可。”

麴義壓根就不怕謊言被戳穿,有了袁譚這個袁紹長子頂在前面,他怕什麼。實在不行,到時便與張飛假打一場好了。只要魏郡沒啥損失,袁紹也沒理由責罰他。

張飛亮明旗號一路行軍一路提防冀州兵來攻,結果出了鄴縣都沒看到敵人,只有斥候來報說有一支小部隊遠遠綴在軍後。

張飛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心道這魏郡留守是誰,膽子這麼小?

這邊張繡到了濩澤縣,再往前行就是幷州境內了。於是駐紮下來,問賈詡道:“賈公,前方便是幷州,不知呂布何在?”

賈詡正欲遣使去問,忽然前方道口,蹄聲得得,一支軍便突然出現。看其旗號,正是呂布。張繡凝神觀之,見呂布一騎當先,身後諸將尾隨,抖擻精神,躍馬而來。不禁嘆道:“呂布真驍武之士也。”

呂布當然厲害。這個時候的人出仕,一般都是舉孝廉,然後州郡甚至朝廷闢之,唯有呂布,估計出身不怎麼好,不是士族,所以史書上只說了一句,以驍武給幷州。以個人勇武出仕的人,能不厲害嗎?

呂布到了張繡陣前,揮手止住,隨後出列前行,張繡見了,亦與賈詡出陣,行至陣圓處,張繡與賈詡在馬上施了一禮,道:“張繡、賈詡見過呂將軍。”

呂布頭上還掛着個假節、儀同三司呢,名義上職位要比張繡和賈詡高,所以生受了這一禮,這纔回禮,而後道:“張將軍、賈大夫,天子何在?”

於是張繡與賈詡便引了呂布等一道入中軍,拜見天子。到了中軍,呂布率了荀攸入內拜見天子。

“臣溫侯、奮武將軍呂布;臣黃門侍郎荀攸,拜見皇帝陛下!”

自從長安一別,天子也很久沒見過呂布了,賜座之後,便與之敘話。談了一陣,天子心道歲月無情,便是當年武勇無雙的溫侯,如今也是滿面風霜了。又轉過頭問荀攸:“卿如何在呂將軍營中?”

荀攸是穎川名士,天子搞不懂荀攸怎麼與呂布這種武夫攪到一起去了。荀攸於是便把自己出奔洛陽之後的諸事細細道來,天子與諸臣聽了,不禁訝然。想不到荀攸還有如此曲折離奇的經歷。不過見了荀攸,天子與百官心中也是高興得很。荀攸的親叔叔荀彧,正在青州爲劉備效力呢。荀攸在身邊,到時與青州的陌生感,必然又要少上幾分。

兩軍會師,天子歡喜,於是下令設筵,宴請羣臣。

第二日,賈詡便來尋呂布,問道:“呂將軍,自此到漳水,可有障礙乎?”

呂布笑道:“文和勿憂,有我在,必保前途無事。”呂布不是吹牛,他雖然攻長子縣城不下,但牽招派出來的斥候,卻是被他麾下鐵騎滅了個乾乾淨淨。如今上黨要途經的道路之上,到處都是他佈下的耳目。牽招要是識相不來招惹他便罷,否則便要讓他知道,他呂布也不是好惹的。

好在牽招很理智,在無數斥候一去不回之後,便果斷的停止了這種送人頭的行爲。只要堅守縣城抵禦呂布就好了。其他的便不要管了。

於是呂布在前頭開路,張繡引了大軍於後跟隨,一路順順利利,沒過幾日便到了漳水。諸將在漳水紮下營寨,開始到處收集船隻,準備渡河。

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七百十六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七百十一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