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

陳登到了廣陵,嚴顏與其交接完畢後,便率軍北上,和關羽張飛兵合一處,浩浩蕩蕩直往鍾離而來。鍾離是九江境內離下邳最近的一城,攻拔了此城,沿淮水而上,便可一路打到壽春。

這個時候,袁術終於慌了。期盼中的劉備渡江和孫策互毆並沒有出現,反而劉備大軍直取九江而來。袁術心想,劉備這是要自己的命啊。

劉備以軍功起家,一路打黃巾,打董卓,打遼東,打高句麗,真的是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威名,袁術這些年軍事方面主要依靠着孫堅,壓根就不認爲自己會是劉備的對手。袁術一邊收攏士卒,加固城防,也一邊給自己想着退路。

袁術第一時間派人北上冀州,去找自家大哥袁紹,平時相看兩厭,恨不得你死我活,這個緊急時刻,也沒辦法了,袁術只能乖乖的開口喊兄長救命。袁術在給袁紹的密信中說:“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週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二州,人戶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劉備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

袁術很是吹捧了袁紹一頓,說漢室將亡,袁氏當興,現在地盤也好,名位也好都沒人能爭得過你,我要把帝號歸還給大兄你,你纔是興我袁氏的那個天命所歸的人。然後話語一轉,開始訴苦,說自己在揚州被劉備欺負得夠慘,眼看就要兵敗身死了,我想北歸,依附兄長。兄長不會見死不救吧?

袁紹此時還不是後來那個氣量狹小的人,還算是當得起英明神武。見弟弟袁術在信中徹底服軟,歸還帝號,並尊自己爲袁氏乃及天下之主,心中那份喜悅,別提有多得勁了。又想起袁術雖然素來頑劣,但畢竟也是袁氏一脈,自己的血肉至親。如今混得這麼慘,看在一家人的份上,還是拉他一把吧。

剛好曹操和孫堅都是自己立帝改元,自命爲大將軍總攬朝政時天下諸侯中唯二保持沉默的兩個。天下罵聲一片中,曹操和孫堅的沉默顯得格外可貴。他們讓袁紹看到了人情冷暖,這得賞啊!於是袁紹也不管自己曾讓曹操去攻打袁術的豫州;也不管孫堅其實是袁術的叛將這個事實了。遂拜曹操爲司空,兗州牧兼領豫州牧,封臨雎侯;拜孫堅爲鎮南將軍,揚州牧,封烏程侯;拜孫策爲破虜將軍,封都亭侯。然後讓使者頒旨的同時帶信給二人,若是其弟袁術北上,還請二人讓開道路不要阻撓。

曹操在豫州拖拖拉拉,一個汝南郡和半個沛國磨磨蹭蹭到如今,人家郡國諸吏都望眼欲穿的想着要投降,曹操就是不來,爲的不就是想拖着讓袁紹不任命新的豫州牧麼。如今不但得了三公之高位,還得了豫州牧以及縣侯之實封,曹操大喜之下,對袁紹的吩咐自然是無所不從。心想袁術已然身敗名裂,他是死是逃,也無關緊要。真要是來到我的地盤,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他北歸好了。

孫堅在廬江,迎住袁紹使者,看完詔書之後,也是欣喜若狂。袁術敗亡在即,眼看着自己佔了江東數郡,偏偏卻又名不正言不順。如今袁紹詔書一到,正是來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正當時也。自己有了揚州牧的名分,劉備也好,劉表也好,你們不退出揚州,就是犯界了!至於讓路袁術,讓其北上。孫堅心道,只要他能逃得過劉備手心,我給他讓路又如何?

袁紹連下二道詔書給曹操和孫堅。原因有很多,讓他們擡擡手放過自己那便宜弟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袁紹在孝懷皇帝劉辯駕崩之後,篡改遺詔,擅立劉辯之子劉珉爲新帝,又命自己爲大將軍。這事他壓根就沒和天下諸侯商量,也沒給天下諸侯反應時間。結果諸侯們知道之後,罵聲一片。袁紹心想,你們不是罵我嗎。劉表你是長安那邊任命的鎮南將軍對吧,還和孫策在爭豫章對吧?我便任命孫堅爲揚州牧、鎮南將軍。讓你們兩個鎮南將軍打去!

劉備你不是想滅吾弟,然後搶奪江東嗎?我便把江東讓給孫文臺,反正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得到。有本事你去和他搶啊!

幽州那邊劉虞你也叫喚得挺歡是吧?別急,馬上我就來收拾你了。至於益州劉璋,袁紹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也只好裝作視而不見了。

有了皇帝的任命,曹操和孫堅都是腰桿子一挺,走路精氣神有了,說話也能大聲了,心也不再虛了。二人第一時間遣人將天子的詔書佈告麾下全境,好證明自己治理地方的正確合法。

卻說袁術遣人北上送信之後不久,便見兄長拜曹操爲豫州牧、孫堅爲揚州牧。知道自己北歸之途再無阻礙。心中大定之餘,又使人到孫堅處,道:“我欲收劉勳之兵,廬江歸文臺所有,勿擊我後。”

孫堅與劉勳糾纏已久,劉勳雖然不是孫堅對手,但依託四通八達的水路,神出鬼沒,又在襄安與臨湖兩縣水口之中築險關堅守。自己打了這麼久也沒攻下來。見袁術來信,自無不可。袁術又派人到下邳國南部,讓符離一帶的大將張勳率軍南撤,守淮水上游,以同抗劉備軍。

袁術聚了紀靈、袁胤、劉勳之兵,境內有陳紀,沛國有張勳。自覺兵多將廣,可以和劉備先掰一掰手腕子了。勝了自然不必多說,敗了再走未遲也。反正退路也已經準備好了。

劉備得知袁紹所授曹操、孫堅官職,其中之勾結一目瞭然。劉備也不動怒,反正遲早要和這些人翻臉對上。現在麼,還是先滅了袁術再說。劉備率軍沿淮水而上時,斥候探得袁術大將張勳率軍屯於自己右翼,便使張飛引軍入沛,攻打張勳。

張飛受命,便率軍行於淮水之側。沿虹縣、洨縣而上。如此一來,卻是切斷了張勳與九江之聯繫。張勳聞之大怒,便引軍來戰張飛。兩軍戰於龍亢,張勳大敗而歸。張飛在龍亢,還緬懷了好一會,對副將葉蛟說:“此地便是昔年曹操遭遇兵變之地。其於此地敗,我於此地勝。天運在我青州也。”

當年諸侯討董,曹操兵少,跑到揚州刺史陳溫這裡募兵,得了數千丹陽兵後北返,剛跑到龍亢,大軍夜間便炸營了。當時軍士逃散,輜重盡失,曹操好不淒涼。張勳既敗,張飛自然不會放過,於是率軍銜尾直追,橫掃沛國南部諸縣。

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