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

袁術使人刺陳王劉寵及陳相駱俊,自然不會讓孫堅一個人佔了便宜。孫堅行動快,收了陳國強弩兵。袁術也不甘人後,派了汝南袁氏子弟袁嗣往陳國,擔任陳相。

袁嗣才具平平,來了陳國,內受孫堅之氣,外承兗州兵鋒。重重壓力之下,只覺疲憊不堪。這日處理完事務後,準備回府歇息。忽有管事來報:“府君,門外有人求見。”然後遞上拜貼。

袁嗣剛欲說不見,眼角瞥到拜貼上的字,又把到了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對管事道:“迎至書房。”

來人正是兗州郭嘉派來的使者。袁嗣見了,道:“叔龍,你來見我何事?”

那使者名喚何夔,字叔龍,陳國陽夏人。其曾祖父何熙,漢安帝時官至車騎將軍。何夔自幼喪父,與母兄居,以孝友稱於世。其叔父何衡爲尚書,直言上書抨擊宦官,於是遭黨錮之禍。何夔長嘆曰:“天地閉,賢人隱。”後來黃巾亂起,解開黨錮,諸府徵召何夔,不應。隱居家中。後來豫州大亂,又避居淮南。袁術到了淮南,闢之,何夔亦不應。因何夔姑母乃袁遺之母,與袁氏有親,故與袁嗣相熟。

袁嗣心中正在嘀咕,何夔遠在壽春,怎麼又以兗州使者的名義到了陳國?

何夔道:“袁兄,我來見你,乃是勸你早作打算。”

袁嗣怒道:“叔龍莫非已降曹操,今欲爲兗州說我耶?”

何夔嘆道:“袁兄,你我相識多日,豈不知我之志不在官場?我今日來,非爲兗州。我只助漢不助逆也。”

袁嗣沉默了,說到袁術稱帝,確實挺尷尬的。袁術麾下羣臣就不說了,就只說汝南袁氏內部,就有不同意見,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比如袁嗣,雖然在袁紹與袁術兄弟之間早早就選擇了跟隨袁術,但在袁術突然稱帝的這件事上,他是心有不滿的。在袁嗣看來,就算袁氏有自立之心,如今也還是早了一些。若再拖個幾年,等根基再穩固一些,就可以緩緩推行了。現在先帝逝世未遠,兩位天子俱在。雖然諸侯都知道漢室頹敗在即,但士民仍然心思漢德,不肯背離。袁術這一提前跳出來,讓天下人明白了汝南袁氏的野心不說,更讓袁氏成爲天下人唾罵的對象。讓袁嗣心中好不鬱悶。

門閥之所以能成爲門閥,壟斷知識,把持權位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最最重要的一點卻是門閥的名望。若是把名聲搞臭了,你再厲害,天下人不認同你也是白搭。十常侍厲害吧,滿朝清正大臣也不知道被他們殺了多少個。家破人亡的更是不計其數。還不是因爲人人唾棄,然後外力輕輕一推,殺雞般給屠了個乾乾淨淨。

袁嗣心中已經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覺得袁術如此恣意妄爲,可能會給袁氏帶來覆頂之災。

何虁見袁嗣沉默,便道:“袁兄,曹操打着討逆的旗號,有天下大義的名份。你覺得孫堅能抵禦多久?我來時,劉備已經兵臨下邳,袁忠在沛國被夏侯淵夏侯惇兄弟夾擊,大敗而逃。這些消息我想你應該也知道了罷?袁公路擅自稱帝,不得天下人心。孫堅如今與曹操大戰於樑國。雖然勝負未分,但若沛國之兵前來相助,孫堅腹背受敵,又豈是曹操敵手?”

“袁兄你連曹操偏師都應付不了,到時曹操親率大軍兵臨陳國,袁兄你如何自處?”

“袁術與孫堅自身難保,還會來救你麼?”

“我本陳國陽夏人。自黃巾之亂以來,天下多難。兵事連綿,我豫州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縱橫之地。如今屢遭劫難,城外白骨累累,丁戶十室九空。我不忍陽夏再遭慘事,故來說袁兄。”

袁嗣心中也是一片翻騰。他認爲何夔說得非常有道理。他也不覺得袁術能夠成功抵抗劉備和曹操兩人的夾擊。到時如果自己負隅頑抗,只怕曹操會一聲令下,陳國立成齏粉。南逃的話,袁術都岌岌可危了,到他那裡去還有什麼希望。北邊兒自己跟了袁術,袁紹也絕對不會給自己好臉色。那麼,只能降曹了?

可是,自己是袁氏子弟啊,怎能背棄自己的家族,去投降家族的敵人?

袁嗣陷入了劇烈的思想鬥爭中。

何夔也不出聲,只是靜靜的安坐於席。良久,袁嗣眼中帶着不明的意味,再一次問何夔道:“叔龍,你可是降了曹操?”

何夔淡然道:“沒有!”

何夔既然沒有降曹,那他是怎麼來當這個說客的?說穿了也不意外,是郭嘉請動的。郭嘉是豫州穎川人,何虁是豫州陳國人。穎川挨着陳國,而且漢人又喜歡在少年時仗劍出遊,到處拜訪名士,開闊視界,增廣見識。何夔是陳國名士,郭嘉自然不會放過。兩人都是才俊之士,一見之後就此訂交。郭嘉見曹操連戰孫堅不下,於是便想了此策,說何夔來勸袁嗣。

何夔雖然無意出仕曹操,但若是能讓家鄉避免一場刀兵之災,也是大善。於是欣然而從之。至於袁嗣,郭嘉料定其人庸庸,何夔出面說之以利,定能拿下。

果然,現在袁嗣就已經動搖了。他不是那種視生死如晝夜的氣節之士,在這亂世,能保全性命的話,誰不願意活着。

於是袁嗣便問何夔道:“叔龍何以教我。”

何夔便道:“天下沸亂,濁世艱難。袁兄不如隨我隱歸山林之間,農時耕種以自足,閒時撫琴讀經以自娛。何其之樂也。”

袁嗣心中暗罵,我奮鬥半輩子,好不容易坐上這陳相的位置,掙扎着上了二千石的高位。如今你一句話就要讓我跟你去鑽林子當野人,餐風飲露?想都別想。卻也相信何夔不是投降曹操了,而是秉着本心來勸誡他的。

於是便對何夔道:“叔龍陽春白雪,有古隱士之風,吾不如也。”對何夔的提議避而不談。何夔見袁嗣如此,也隱約明白袁嗣的打算。心中一嘆,這也是個俗物。於是連和袁嗣說話的興趣都沒有了。全身懶洋洋的提不起勁。

未幾,袁嗣舉陳國以降曹操。曹操大喜,遂命曹仁、于禁率軍兵出武平,攻孫堅之後。孫堅在樑國,聞袁嗣降曹,陳國已失,又驚又怒,大罵道:“袁嗣小兒其蠢如豬,壞我大事,袁家子真不足與謀!”

因後路已失,孫堅恐大軍不保,於是引兵速退,保走汝南城父,與沛國袁忠互爲犄角。曹操遂得樑、陳。軍勢大振。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