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

楊彪籲聲嘆氣的時候。長安皇宮中,天子卻正與皇姊萬年公主、貴人伏壽密謀如何逃離長安城。

劉協和他兄長劉辨不同。劉辨自小寄養在道人家,管束未免鬆懈,基本上相對太子的成長而言,可以說是放養的。這也就避免不了沾染上一身散漫的氣息。而劉協,養在深宮,有名師大儒爲其啓蒙講學明禮。是以劉協雖然年幼,卻進退有度,舉止大方,臨事不亂。這也是他當年爲董卓一眼相中,立爲天子的根本原因。

劉協雖然年幼,卻也熟讀春秋,頗知史事。在長安又有一班老臣輔佐。是以深知長安與洛陽,二帝並立,對大漢朝廷的危害、對統治基業的動搖是有多大。董卓在時,迫於其淫威,百官公卿皆畏懼而不敢言。劉協爲了自保,亦只是做一個泥塑木雕般的天子,任董卓恣意胡爲。如今董卓已死,李、郭雖然驕橫,但他卻再無性命之憂。也是時候考慮大漢的未來了。

劉協雖然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但這些年風雲變幻,早就見慣了鮮血與死亡。被董卓擄到長安,一路上,屍橫遍野。再在長安,每日受董卓欺凌,朝不保夕。對生與死,說不上雲淡風輕,雖然仍然恐懼,卻也能坦然面對了。這,就是成長。本來應該錦衣玉食、一生富貴的皇子,卻因時局崩壞,迅速≈,..的成熟起來。

董卓死後,劉協還未來得及鬆一口氣,結果因爲朝廷處置不當,涼州系起兵反叛,攻破長安,收三輔官與司徒王允等下獄殺之。幸好他出面好言撫之,並賜以高官顯爵,這才安生下來。可惜,武人秉政,局勢越發糜爛。

這長安,待不下去了。

劉協早就想走了。投奔誰,他也細細思考過。之前因爲擔心有性命之憂,他的第一首選是益州,第二首選是幽州。

劉焉與劉虞都是宗室長者,想來若是能去益州與幽州,再自請去帝號,檄書與天下諸侯共尊皇兄劉辨。這樣使四海之內,令出一人,再有俊傑相助,大漢再度中興,必然不難。

如今天下諸侯各自割據一方,自己若還在長安坐等,大漢必定分裂。數百年炎漢基業,皇兄他不在乎,自己在乎。真若是大漢葬送在自己兄弟二人手上,死後又有何面目去見諸位先帝?

貴人伏壽,乃伏完之女,伏完,曾爲五官中郎將,尚漢桓帝女陽安長公主,生五男,另有妾生一女即伏壽,董卓行廢立,以伏氏道德家風,選伏壽入宮掖,以奉天子。伏完隨遷執金吾。伏壽比劉協還要大幾個月,清麗的小臉滿是憂鬱:“陛下,此事重大,是不是再多考慮考慮?”

萬年公主亦勸:“陛下,可召忠直之臣密議,如此大事,無大臣配合,絕無可行。”

天子也知道,沒幾個心腹臣子爲己奔走,別說逃出長安城了,能逃出這皇宮就很不錯了。於是召伏完、楊彪、劉範、劉誕、劉和等人入內奏對。

國舅伏完自不用說,楊彪乃四世三公、弘農楊氏之後。此時在朝爲司空。劉範、劉誕乃益州牧劉焉之子。在朝隨駕。此時劉範爲左中郎將,劉誕爲治書御史。劉和爲幽州牧劉虞之子,亦在朝隨駕爲侍中。

這幾人,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大漢忠臣,絕不可能與涼州系攪和在一起。諸人得了旨意,入內來見天子。

天子屏退左右,對諸人一拜,泣道:“諸卿救我!”

衆人大驚,連忙避讓,驚道:“陛下何故如此?”

天子哽咽道:“自董賊亂政,脅我來此,數年矣。數年間,董賊視朝廷威嚴如無物,隨意踐踏之。幸蒼天保佑,董賊已死。且皇兄與太后得脫,於洛陽復位。我今意欲東歸,自去帝號,共尊皇兄,以使天下令出一人,保我大漢紹統不絕。還請諸卿助我!”

衆人沉默不言。天子東歸之意,他們早就有所耳聞。想不到天子執念如此之深。到現在仍然念念不忘。可是,這東歸,豈是那麼簡單的?

劉協見衆人沉默,雙目含淚,啞聲道:“我死不足惜,惟願大漢數百年基業不斷,如此,便死也甘心。諸卿乃我大漢忠良之臣,還望諸卿看在我劉氏曾有德於天下,助我一臂之力!”說完,又再拜。

衆人唏噓不已,忙忙扶走。

楊彪心潮涌動,看着面前這個小小少年。這孩子,雖然貴爲天子,卻在幾歲時,便爲董卓所脅迫,擔驚受怕好幾年,是以到了如今,不但身材瘦小,臉色蒼白。身高也不高。可就是這麼一個瘦弱的身體內,卻擁有着一顆灼熱無私的心。罷罷罷,既然天子都不畏死,一心爲天下、爲大漢謀。我家世代爲漢臣,又豈能畏手畏腳,甘於人後?

伏完一生謹慎膽小,站在楊彪身後默不作聲。聽了天子鏗鏘堅定的語氣,只覺此事勢在必行,又覺此事毫無希望,必敗無疑。心中愁苦,把眼一瞥,見女兒伏壽俏生生的站在天子身後。心中不禁又一痛。他膝下五男,卻只有一女,雖然女兒不是公主所生,但對這寶貝女兒卻是疼愛得緊。想到此事若敗,天子或許無恙,諸臣與伏家、還有女兒,只怕是要當這替罪羊了。心中一嘆,道,我可憐的孩兒。雙目不禁流下淚來。

劉範乃劉焉嫡子,身材高大,英武雄健,其人少言寡語,喜兵事不好文。父疼幼子,爺愛長孫,這話放在大漢依然沒錯。劉範與劉誕兄弟倆個爲人耿直,不愛巧言。是以沒有兩個弟弟劉瑁、劉琮討父親劉焉喜歡。於是劉焉入蜀時,留下兄弟倆個在京隨駕,帶了老三和老四一道入益州。

劉範見天子如此,忙拜道:“臣等乃大漢宗親,世受皇恩,陛下但有所命,臣等必將披肝瀝膽,在所不辭!”

劉誕與劉和跟在劉範身後,一同拜下。

楊彪嘆道:“陛下既有此心,老臣敢不效死。不過,欲出奔長安,此事還須從長計議。不知陛下欲往何方?”

劉協想了想,便把自己首選之地給說了一遍。

楊彪何等人,腦袋裡一過,便知道,皇帝還是不敢直接去洛陽。怕保不住自己。於是想拐個彎,取道益州,或幽州,然後在自身安全後,再發檄文以示天下。

不錯。一個知道審時度勢、保存己身的皇帝,遠比一個只有一腔熱血的皇帝來得讓人放心。

楊彪沉吟了一會,嘆道:“陛下,長安離益州最近,可以說益州乃是上選。不過,蜀道艱難。子午道與斜谷皆屯有重兵。此等要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想要安然經過,難於登天。至於武關,自呂布出武關。上雒、商縣等地,亦有涼州軍嚴防死守,此路亦是絕了……”

天子先前還面露喜色,聽到後來,一張小臉卻已經垮了。他思前想後,想了無數個夜晚的周密計劃,卻被楊彪寥寥幾句,便擊得四面漏風。他也聽出了楊彪的未盡之意,若想出函谷關,那更是想都別想。這一下,出逃的道路便都絕了,這該如何是好?

楊彪看着天子蒼白的臉色心中一嘆,畢竟還是個少年。就算他貴爲天子,長在深宮之中,又如何知道這外面形勢是有多艱難。

楊彪和聲勸道:“陛下勿憂,此事且待老臣慢慢籌劃,總有可行之時。”

此時,劉範便道:“陛下,楊公,既然出路斷絕,不如向西,如何?”

“向西?”衆人眼光便看了過來。

劉範道:“陛下,楊公,長安城中爲李傕、郭汜等人所把持,想要鑾駕出行,必然瞞不過李郭等人。不過,在涼州,除了李、郭、張、樊,還有韓遂、馬騰。這幾人互不相屬。而韓、馬兩人,素尊朝廷。若許之以爵位,引其軍來攻李、郭。趁其混戰之機,陛下再輕車簡從,擺駕荊益,如何?”

楊彪眼前一亮,不禁捊須沉吟起來。

天子剛剛被打擊得體無完膚,此時聽了劉範所言,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拿眼去看楊彪。楊彪見天子一臉殷切,便道:“陛下,此策應該可行。聽聞馬騰乃馬伏波之後,其人應該可信。”

天子聽了,一臉雀躍,便對劉範道:“劉卿,你可與韓遂、馬騰兩人先行接觸。此事絕密不可泄露,切記!切記!”

劉範領旨。

楊彪又道:“陛下,還應做其他準備。可遣劉侍中出奔幽州,說劉幽州遣兵來迎。小婿盧敏,乃尚書盧子幹之子,今在劉玄德帳下聽用。陛下可書一道詔書,我遣小兒楊修持書往青州,說劉玄德率兵來迎。劉玄德,中山靖王勝之後裔,亦爲大漢宗室,聽聞幾度欲起兵西向,卻被洛陽天子與諸侯所阻。陛下親書,必然能說動其出兵。”

劉協聽了大喜,若有數路諸侯起兵來迎,便是馬騰、韓遂敵不過李傕、郭汜等人,他也不懼。這纔是老成持重之臣,國之棟樑啊。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七百零九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八百十五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258徐州之亂(五)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八百十四章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六百七十九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