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殲轟八還可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

八架殲轟八戰機,披紅掛綵,真是和那一個個入伍參軍的新兵蛋子沒有什麼區別。

軍方二號領導笑道:“咱們中國空軍,即將迎來一個新兵,它就是我們的殲轟八隱身戰機!殲轟八是一款代表着世界最先進多用途隱身戰鬥機的機型,它也是咱們中國空軍揚眉吐氣的一個新機型!”

掌聲再度熱烈的響了起來,大家都顯得相當的激動。

最後,林明棟再次走到臺上,朗聲道:“下面,就有請我們的領導,爲咱們的八架殲轟八戰機,剪綵!”

幾位重量級的領導,紛紛走到殲轟八戰機面前,爲這些新兵蛋子,剪綵,這就意味着殲轟八戰機,即將成爲人民空軍的一份子了。

當然在交付之前,這些殲轟八戰機,還要經過出廠試飛,拿到合格證之後,纔會集體交付給空軍試訓中心!

最後,由殲轟八戰機總設計師唐總師,講解殲轟八的發展歷程和性能特點,在場的軍報記者,紛紛把鏡頭對準了唐總師。

唐總師走到臺上,激情昂揚地道:“尊敬的領導,同志們,大家好!看到我們的殲轟八戰機,馬上就要服役參軍了,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的激動。作爲殲轟八型號總師,我是看着它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殲轟八戰機,除了接替我們的殲轟七B戰機,還將擔負起隱身四代機在空軍作戰體系中的關鍵節點作用,它是一款真正的多用途,隱身四代戰機!”

聽到唐總師的講話,掌聲熱烈的響了起來。

唐總師接着道:“殲轟八戰機,在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體系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它甚至在一部分程度上,要超過正在研製當中的殲二零戰鬥機。因爲它是一種多用途戰鬥轟炸機,它甚至還具備遠程戰術打擊的能力。殲轟八戰機,將填補殲二零戰鬥機形成戰鬥力之前,中國空軍主力制空隱身四代戰鬥機的裝備空白期,以及後續作爲殲二零戰鬥機的搭配,而它和殲二零戰鬥機處於同一級別和地位,所以它與M軍的高低搭配不同,它就是我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

“殲轟八有極其強大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有全球最先進的航電系統,良好的隱身性能,同時它還有我國戰鬥機發展史上,最大的內油量,它最多可以在機體內裝十二噸燃油,同時也具備使用副油箱和空中加油的能力,這使得它擁有了超大的航程和續航時間,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它的作戰半徑就可以達到兩千公里以上。同時還具備內置三噸彈藥的能力,在外掛的情況下,最多可以達到十一噸的載彈量!”唐總師不無自豪地介紹着殲轟八的強大性能。

頓時全場都是一片沸騰,殲轟八戰機,確實太強了,不說隱身性能,就是比常規的性能就要比毛子的蘇34戰鬥轟炸機,M國的F15E沉默鷹攻擊機還要強。

唐總師接着道:“殲轟八戰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四十五噸,雖然它看起來很大,但是它的機動性卻可以奪倒第三代戰鬥機,以及三代半戰鬥機,無論是歐洲雙風,還是蘇三五戰鬥機,在殲轟八戰機的面前,都只能完敗。所以殲轟八戰機,不僅能夠擔負遠程對地對海的打擊任務,還能擔負起空優任務,可以給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海軍艦艇編隊,提供強大的空中優勢!”

“爲什麼殲轟八可以這麼強?咱們要從它的設計上說起。殲轟八戰機,由於它是以對地對海打擊爲主,兼顧空優,所以它不僅要具備很強大的重載荷能力,還要具備很強的機動性能,所以這就對機體結構和氣動設計,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爲了滿足重載荷的超低空飛行,十二噸的內部燃油裝載量,以及高達十一噸的最大載彈量,再加上內置彈倉,超強的隱身性能,所以我們的設計團隊,也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了殲轟八的設計工作。”唐總師感慨地道。

整個設計過程,都在唐總師的掌控之中,不過唐總師知道,出力最多的人其實還是林鵬,如果沒有林鵬就沒有殲轟八,這是肯定的。

唐總師繼續道:“殲轟八戰機,雖然不具備全程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它擁有短時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已經比F35戰鬥機勝出了。之所以能夠擁有短時超音速巡航能力,除了優良的氣動外形設計,適合超音速巡航以外,它還擁有兩臺強勁的太行改發動機。這款殲轟八專用的太行改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十五噸,最大軍用推力九點三噸,兩臺加起來最大軍推就達到了十八點六噸!最大加力推力三十噸!”

原來這款太行改發動機,又增強了性能,竟然比很多人想象的十四點五噸推力還要高了半噸,難怪!

太行改發動機推力達到了十五噸,推重比也達到了八點九左右,但是仍然不能算是高推比的新一代軍用渦扇發動機,因爲新一代高推比渦扇發動機的標準,是推重比要達到十這個級別。

比如說F135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二十噸了,比F119發動機的推重比更大,所以殲轟八的發動機,靠着兩臺才比F35戰鬥機高了百分之五十,同時最大起飛重量,也比F35戰鬥機高了百分之五十。

爲什麼F35戰鬥機不能進行短時超音速巡航?這就與發動機,氣動設計和進氣道設計有關了。

因爲殲轟八戰機採用的是自適應可變的DSI進氣道,所以它的進氣效率是比F35戰鬥機的固定DSI進氣道更高的,再加上太行改發動機的軍推是更高的,F135發動機主要是靠增加涵道比來提高推力,加速性不行。

再說到氣動外形設計,殲轟八就明顯的是採用了適合超音速巡航的外形設計,機身更加的修長,而F35戰鬥機就沒有考慮超音速巡航,所以它的機身顯得非常的胖非常的短。

殲轟八戰機,爲了控制成本,所以採用了太行改發動機,一旦有需要就可以改渦扇十五渦扇發動機,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全程超音速巡航。

這是因爲渦扇十五發動機,是真正的新一代高推比渦扇發動機,軍推超過十一噸,最大加力推力超過十八噸!比F119發動機還要強得多。

至於蘇三四戰鬥轟炸機,更不必提了,雖然毛子聲稱,他們將會爲蘇三四戰鬥轟炸機換裝二十噸推力的AL-41F發動機,但事實上這款發動機,根本達不到這個推力,包括蘇五七隱身戰鬥機,所用的發動機,也沒有這麼大推力,只有十五噸而已。

增加發動機推力,可以通過增大風扇直徑,以增加進氣量和壓比,來提高推力,也可以提高渦輪前溫度來提高推力,但是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唐總師呵呵笑道:“未來,我們的殲轟八戰機,也可以換裝推力更大的新一代高推比發動機,這樣它就具備全程超音速巡航的能力了,同時機動性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這個消息真是重磅啊,軍報記者紛紛的激動起來,很快就會有八股文出來了,不過在八股文上,肯定是寫着某重點型號,讓普通老百姓看得一頭霧水。

只有細心的專業的軍迷,才能判斷出一個大概來。

林鵬也是無比的感慨,中國航空工業的高推比發動機,真是來之不易!

能夠獨立研製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只有幾個,但是能夠研製先進的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就更少了,而能夠研製推重比達到十的高推比渦扇發動機的國家,一開始只有M國一家,現在又有了中國加入這個俱樂部。

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雖然一直以來發展不順利,但是在九十年代末,還是開展了新一代高推比渦扇發動機的預研,燃氣渦輪研究院,也規劃了一個系列的核心機發展計劃。

核心機的研製,是最爲關鍵的,因爲M國也好,毛子也好,歐洲也好,都是先研製核心機,然後再發展出一系列的不同渦扇發動機。

核心機,是燃氣渦輪發動機中由高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三個主要部件及有關附件組成的發動機核心部分。

有了一個好的核心機,可以發展出多種不同推力,不同型號的發動機。

比如說M國的F110系列發動機,F100系列發動機,F118發動機,都是在一個核心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甚至民用的CFM56渦扇發動機,都是在這個核心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F119發動機和F135發動機都是一個核心機。

九十年代末,中國高推重比渦扇發動機的預先研究開始了,新一代戰鬥機和與之配套的高推重比渦扇發動機一起被列爲國家重大科研突破項目。

光是高壓壓氣機,當時的設計方案就有幾百個,最後不斷優化,確定了方案。

粉末合金盤是高推重比核心機中的關鍵部件,這個技術也獲得了突破,再加上後來林鵬暗中貢獻的F119和F135發動機技術資料,中國的渦扇十五發動機,才能夠如此迅速的獲得成功,裝上了殲二零戰鬥機進行試飛,讓殲二零戰鬥機能夠一步到位。

同時還可以爲殲轟八提供更強的動力,實現全程超音速巡航,當然是否有必要就要看軍方的需求了。

不但如此,沒有林鵬貢獻的技術資料,太行改發動機,也不可能這麼牛。

中國第一款真正自主設計並獲得成功的渦扇發動機,就是太行系列了。

早在八十年代,太行發動機就正式立項了!當時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還非常的薄弱,雖然說從六十年代初開始,中國航空人就開始設計研製先進的渦扇發動機,當時的渦扇六發動機,技術性能非常高,推力達到了十二噸多,與後來的太行發動機是一個量級。

只是當時渦扇六發動機,由於裝機對象下馬,再加上資金和技術的問題,最終不得不終止的研製,非常可惜。

八十年代中期,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渦扇十立項,它將爲殲十戰鬥機和殲十一戰鬥機提供動力。

1998年9月,六零六所完成了配裝飛機的全尺寸金屬樣機制造和裝配,僅用1個半小時裝飛機成功。

只不過太行發動機,由於是測繪國外航空發動機核心機而來的,在研製過程中又缺乏發動機相關的關鍵技術、材料工藝、試驗條件儲備。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太行研製非常艱難,缺乏基本技術儲備,常常需要臨陣攻關,不斷失敗。

太行發動機,在研製過程中發生的技術問題達到了幾百項,可以說非常的多了,噴零件都出現了多次,因此太行發動機幾次差點下馬。

後來有了林鵬貢獻的國外F110等先進發動機技術資料,太行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立刻就全面的開化了,不但順利的完成了試車,試飛,還進一步提高了性能,太行改發動機,推力不斷的提高,從十四噸,到十四點五噸,再到現在的十五噸,可以說都是非常喜人的。

唐總師激動地道:“再來說說咱們的殲轟八航電系統,它是全球最先進的航電系統,與F35戰鬥機的航電系統達到相同的水平。殲轟八戰機,擁有一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它的天線尺寸和組件,都比M國的F35戰鬥機要大要多,探測距離更遠,對空中戰鬥機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二百公里,對大型空中目標比如戰略轟炸機的探測距離超過三百公里,對大型水平目標探測距離超過二百五十公里,對地面戰車類的目標,探測距離也超過一百公里,地形測繪距離超過二百五十公里。這些指標,都是非常先進的,合成孔徑能力,使地表測繪分辨率達到了高像素照片的水平!”

聽了唐總師關於殲轟八雷達的介紹,現場的人們更加激動了!因爲大家都知道F35戰鬥機的APG-81雷達是具有1676個T/R模塊,但是由於F35戰鬥機的機頭尺寸小,所以APG-81雷達的探測距離是不如上一代的APG-77的,對空探測距離只有一百七十公里左右。

第八章 天才第一百七十五章 從五美元闖非洲到送上門來的訂單第一百一十七章 葉子演習歸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感人肺腑的獲獎感言第四百四十二章 高端凌動、中端領派第九十二章 我們的殲十不比陣風差第六百零四章 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第六百九十三章 最好的航空時代第五百四十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要開發隱身戰機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年交付能力36架以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終於迎來殲轟八首飛的重要時刻第五百四十三章 隱身戰鬥轟炸機的優勢太明顯了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九百一十四章 全球最先進的軍用渦扇發動機第七百八十四章 波音787和C929誰更優秀第九百四十三章 運十五的競爭力非常強第二百零一章 帶着滿滿的收穫回去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空中加油機第二百八十七章 打火箭彈的優良傳統要繼續發揚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鬧了一個誤會第三百零五章 中國商飛成立第六百四十一章 渦扇二五A定型批產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零一的三發鯤龍轟炸機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借C929東風商飛和東航股票暴漲第六百四十一章 渦扇二五A定型批產第九十七章 天公不作美第五百四十五章 隱身梟龍的第一個客戶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首架C929-300寬體客機交付第二百五十三章 姑娘你近日有牢獄之災啊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飛豹脈動式生產線落成典禮第一百八十二章 專家們的評審意見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國隱身戰機一飛沖天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比波音737還大的AG900亮相第一千一十一章 殲轟八首次試訓第十一章 渦扇九的問題第四百六十三章 自主品牌汽車設計新高度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飛豹飛向世界第二百三十五章 巴巴羊空軍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七章 葉子演習歸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獲取奧迪Q5技術資料第二百零九章 不要小看了F35戰鬥機這貨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國空軍要進入隱身性代?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殲轟八戰機的刺刀霹靂十E導彈第五百三十四章 LX3碰撞測試滿分!第七章 自主設計之艱難第七百三十六章 設計師眼中的胖妞運三零第九百一十章 梟龍VS鷹獅第二百零四章 葉子和她的飛豹首次執行海上訓練任務第九百零五章 隱身梟龍準備參加土雞國戰鬥機競標第四章 大國鯤鵬第七百四十五章 隱身矢量尾噴口不再是戰鬥機的專利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八百四十五章 ??普惠的齒輪傳動渦扇發動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新定義幹線客機與支線客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將DSI進行到底第二百七十五章 總師們的小聚會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052D中華神盾艦第八百四十七章 ???領派LP7中型SUV正式上市第十四章 爲飛機減重是每一個設計師努力的方向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豪華私人空中SUV第九百六十二章 ARJ21-1000大支線客機即將首飛第五百零一章 震撼人心的殲十B首飛第九百二十五章 殲十D大秀超機動性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爲像林總那樣的飛機設計師第九百七十二章 C929客機更出彩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轟的動力: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第七百五十四章 榮富造SUV下線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三章 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場雪第四百一十八章 蘇霍伊超級噴氣支線客機第五百五十七章 是時候開發大鵬汽車的第一款緊湊型轎車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打造中國的世界戰鬥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中國空軍王牌女飛行員第七百三十八章 要做到全球第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三百一十六章 葉子獲得第一個戰果第七百七十三章 ARJ21-1000詳細設計評審第六百四十四章 太行改矢量發動機第六百五十四章 車聯網開始應用第三十八章 優先級與反轉第一千零二十章 最先進的重型直升機之一第四十二章 脫胎換骨的改進方案第九百六十七章 運三零飛行試驗平臺第四百二十八章 談判桌上的籌碼第八百三十五章 長江三千發動機正式發佈第四百九十二章 七一八工程驗證機下線第六百八十章 重型直升機直35立項第九百六十六章 長江三千發動機試飛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雄無畏獎獲獎者葉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奇怪的運九引起軍迷熱議第九百零三章 發展私人水上飛機產業第六百二十四章 FC31骨頭鷹快要來了第四十三章 空警2000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構建最強反潛力量第一百四十六章 體驗空中對抗第七百零八章 北所無人機三劍客第六百九十八章 爲殲20戰鬥機探路第六百零三章 兩國看上新梟龍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轟20和殲轟8萬米高空比翼齊飛第三十五章 發動機控制系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