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殲10E

一九六八年,中國空軍就提出了要搞垂直起降戰鬥機,而這時候也是全世界第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鷂”式剛剛開始設計研發不久,要知道英國人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在一九六六年才首飛。

所以在當時中國航空工業各方面都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情況下,搞中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這也是有現實的需求,纔會搞垂直起降戰鬥機。

要知道當時中國和老毛子的關係正在惡化當中,中國面對的是擁有強大空中突擊能力的毛子空軍以及數量龐大的戰術導彈,中國空軍的前線機場很容易就會被老毛子摧毀。

沒有了前線機場,中國空軍的殲六戰鬥機也就無法起飛和降落。

所以這時候中國空軍提出搞殲六戰鬥機垂直起降型,也是一種現實的需求。

只不過要研製出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航空強國也並非易事。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航空工業來說,這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挑戰,可以說也是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當然中國只有兩款可以用來改裝的戰鬥機,一款就是殲六戰鬥機,它是空軍的主力,而且還在持續生產,另一款則是剛剛投入批量生產的殲七戰鬥機。

很顯然選擇殲七戰鬥機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爲殲七戰鬥機是一種高空高速的截擊機,殲六戰鬥機更切合實際一些。

最後航空工業部門決定採用殲六戰鬥機來進行設計研製,並且提出了要在一九七一年就要完成試飛的目標。

技術難度這麼大,也並沒有嚇倒中國航空人,當時空軍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從殲八戰鬥機的設計團隊中抽出一百多名設計師,還有沈飛也出了幾十名工程師,再加上航空院校的專家,一起搞垂直起降的殲六。

最後也是搞了六個方案,經過評審,從中選擇了升力風扇方案來進行研製。

用渦噴六發動機,帶動四個對稱排列在殲六戰鬥機機身兩側的葉尖渦輪風扇,有點類似於後來的電影阿凡達當中的科幻飛行器。

在垂直起降的時候,四個風扇從機身內放出來,當轉入平飛後這四個風扇收進機身,減小飛行阻力,這是因爲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設計指標要求最大平飛速度還是超音速,而且要達到一點四馬赫,比基本型殲六還要快。

不過垂直起降戰鬥機,航程就比較可憐了,所以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大航程只有六百公里。

這個指標其實也不低了,要知道早期的鷂式戰鬥機,採用垂直起降的作戰方式,作戰半徑只有一百公里!

當然最終殲六垂直起降戰鬥機還是下馬了,在那個時代想要研製出這麼先進的戰鬥機,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航空工業崛起了,要再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世界上成功的搞出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國家也就是英國了,鷂式戰鬥機的大名是非常的響亮,就連M國都採購了不少。

而毛子在也七八十年代搞了好幾款垂直起降戰鬥機,最有名的就是雅克141了。

毛子第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是雅克三八,與英國的鷂式戰鬥機非常的相似,它最大的問題也是在採用垂直起降作戰方式時,作戰半徑只有一百公里,而且武器外掛重量只能限制在一噸以下。

甚至因爲發動機擠佔了機體空間,導致無法安裝機載雷達,這樣的一款戰鬥機,自然也就被放棄了。

接下來毛子就搞了新的一款雅克一四一,這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就要比雅克三八大多了,而且具備超音速飛行的能力,也有先進的火控雷達。

雅克一四一戰鬥機,採用了推力非常大的R79V-300發動機,以及先進的矢量噴管技術。

只不過由於這種戰機的技術難度還是太大,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雷達都拖了後腿,到老毛子解散時也沒有完成研製。

最後這款先進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慢慢的就消失了,而它的動力系統構型的圖紙和設計資料後來也被洛馬公司買了過去,這纔有了F35戰鬥機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F35B戰鬥機出現。

歷史上出現過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性能都非常的差,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比,差得太遠了,所以一直沒有得到發展。

趕到M國洛馬公司搞出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這個戰機濁垂直起飛了,而是採用短距滑跑起飛,這樣的話它的燃油消耗就沒有垂直起飛那麼大,因此它的作戰半徑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F35B戰鬥機是爲M國的兩棲攻擊艦配備的,每一艘兩棲攻擊艦搭載六到八架F35B戰鬥機,這不就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了嗎?

未來中國海軍也是要建造數量不少的兩棲攻擊艦,所以殲十E這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也是非常有針對性!

第三個方案也彙報完了,大家也沒有想到,六一一所的三個殲十改方案,竟然一個個都非常的超前。

特別是最後一個方案,竟然還是中國版的F35B戰鬥機!

所以當揚威總師請領導和專家們點評時,軍方領導就哈哈笑道:“揚所長,你們六一一所的設計師們,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這三個方案都非常不錯,特別是最後一個方案,簡直是超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這在全世界也只有F35B戰鬥機了,而且咱們這個方案,與F35B戰鬥機確實非常的接近!”

wωω✿ttka n✿¢ ○

揚威總師笑道:“確實,這個方案非常的新穎,採用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設計,但是我們並非是隨便就把這樣一個方案拿出來,而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咱們中國航空工業能夠完成這樣的一種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設計研製。至少我對這個方案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林鵬道:“我覺得這個方案確實不錯,即便是作爲技術預研,也是有必要的。咱們的渦扇十五峨眉發動機,經過這麼多年來的發展,也即將成熟,這麼好的發動機,如果僅僅作爲殲二零戰鬥機的動力,確實是太可惜了,所以它能夠在殲十戰鬥機的改進中,成爲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動力,實現咱們中國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領域的突破,非常的好。如果咱們這個殲十E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取得成功,它一定會擁有媲美F35B戰鬥機的能力!”

北所的黎天院士道:“這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戰鬥機,我覺得完全脫離了殲十系列化發展的思路了。咱們需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戰鬥機嗎?我認爲在二十年內都不需要!因爲我們要首先搞清楚,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它的用途是什麼?”

看到黎天院士站起來點評,而且是批評了這個設計,大家都小聲的議論起來了。

黎天院士繼續道:“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也就只有兩棲攻擊艦可能有需要,但是咱們海軍有兩棲攻擊艦的建造計劃嗎?至少目前是沒有聽說的。另外,即便是咱們海軍有了兩棲攻擊艦,那一定需要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嗎?我認爲不需要!”

“首先咱們的海軍即便是裝備兩棲攻擊艦,數量也會非常的少,最多不超過六艘吧,那麼一艘兩棲攻擊艦配備六架短垂戰鬥機,總共也就三十六架,這麼少的數量,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研發一款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它的意義在哪裡呢?”

唐總師笑呵呵地道:“黎院士,我倒是認爲咱們海軍真的會需要不少的短垂戰鬥機!首先我認爲咱們海軍未來要走向深藍,要成爲一支藍水海軍,隨着咱們國家在海外利益的拓展,咱們必須要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去維護我們的利益。兩棲攻擊艦的數量,我認爲至少會在十二艘以上,航母的數量不會低於五艘。航母就不說了,就兩棲攻擊艦來說,每一艘應該要造到三萬五千噸以上,每一艘可以配裝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數量,可以達到二十架,這樣一來一艘兩棲攻擊艦就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了。十二艘兩棲攻擊艦,對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需求量,至少是二百五十架。”

大家一聽,唐總師說的似乎還真是有道理!

如果有十二艘搭載了二十架殲十E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那不就等於多了十二艘小航母嗎?這樣一來中國海軍將會成爲僅次於M國海軍的全球第二大海軍。

即便是面對M國航空母艦編隊也不用擔心了,因爲殲十E短距起飛追着降落型戰鬥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不會比F35B戰鬥機差多少!

而利用殲十戰鬥機進行改進,就好比是洛馬公司的F35戰鬥機發展出三種型,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其實大家也能想到,黎天院士批評殲十E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設計方案的原因,可能是有一點私心的,因爲北所搞的骨頭鷹戰鬥機,也可以發展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號呢!

黎天院士呵呵笑道:“唐總師說得也有道理,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短距起降戰鬥機還有多大的市場?咱們可以看看變後掠翼戰鬥機就知道了,變後掠翼戰鬥機的發展結果就是短垂戰鬥機的結果。咱們不妨從變後掠翼戰鬥機的歷史說起!”

接着黎天院士還真就開始分析起變後掠翼這項技術,與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技術的歷史與發展前景來。

變後掠翼的技術,出現的時間與短距垂直起降技術差不多。只不過變後掠翼戰機成功的型號比垂直起降戰鬥機型號要多得多。

早期有M國的F14艦載戰鬥機,F111B戰鬥轟炸機,米格23和米格27戰鬥機,以及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英國的狂風戰鬥轟炸機等多種型號。

另外還有B-1B戰略轟炸機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圖22戰略轟炸機等戰略轟炸機採用了變後掠翼技術。

變後掠翼技術的出現,也是與短垂戰鬥機一樣,有了現實的需求。

後掠機翼在高速飛行中得到好處,但是卻失去了原來直機翼良好的低速特性。所以,設計師們很自然就提出來能否在不同飛行階段使飛機有不同的後掠角,也就是在飛行中改變後掠角,來解決高速飛機的低速問題。

對變後掠翼最初的研究是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進行的,1945年便設計過一種變後掠翼飛機,那是一種在地面調試後掠角的試驗機,並沒有上天。

二戰後期德國還設計出一種垂直起飛截擊機Ba349,Ba 349 的第一架原型機於 1944 年 10 月4 日製造完成。其後進行了數次無動力拖曳試驗及無人發射試驗。1945 年 2 月 25 日,Ba 349 進行載有假人模型的垂直髮射,試驗結果十分成功,飛行員和發動機都安全地降落地面。

當然這種垂直起飛戰鬥機後來並沒有服役。

而在五十年代,M國康維爾公司也搞了一種XFV-1垂直起降技術驗證機,同時洛馬公司也有類似項目。

同樣的五十年代,M國貝爾飛機公司接受NACA的計劃,設計X-5變後掠研究機,並於1951年首飛,幾乎同時,美國格魯門公司爲美國海軍研製的XF10F-1變後掠翼飛機,並於1952年首飛。

所以從發展歷史來看,變後掠翼技術確實是和垂直起降技術一起發展起來的。

變後掠翼飛機在結構上和使用上都是切實可行的,能較大的改善飛機的高低速性能。而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解決沒有跑道的問題。

在1967年時格魯門公司向海軍正式提出F14變後掠翼飛機方案,就得到M國海軍青睞,1970年底這種性能優異的第三代戰鬥機就首飛了,它廣泛裝備於M國海軍。

而英國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在七十年代服役。

只不過到現在爲止,也就只有鷂式戰鬥機勉強獲得成功,實際上它的戰鬥力也比較差。

而F35B戰鬥機則還在試飛測試當中,未來還存在變數。

當黎天院士把這些說完以後,會場上靜得連落下一根針都聽得見!

第五百八十一章 世博會貴賓專用車LX3轎跑SUV第五百八十五章 若殲轟八對抗蘇三零可以二十比零第八百七十四章 ???500、1000kg級渦扇發動機第九百五十五章 國產艦載武裝直升機刻不容緩第五百七十五章 殲轟八的新頭盔很科幻第一千零六章 殲轟八設計師秒變帥氣飛行員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第三架FC31骨頭鷹戰鬥機第一百九十七章 隱身武器繭包亮相引起轟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最中國的朱海航展來了第三十一章 成爲引領中國航空工業崛起的人第八百九十章 ??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首次試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首次海試成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轟20首滑成功第七百七十五章 史上最強陣容的朱海航展來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開着拉風的LX3回家過年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十噸推力纔是理想動力第八百七十七章 ??接近寶馬2.0T發動機的參數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殲轟8參加鷹擊2014空軍演習第一百四十五章 空軍試訓基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倍受追捧的鷹隼S20噴氣式私人飛機第六百四十六章 空客波音雙寡頭時代終結第六百七十九章 自主品牌銷售收入榜首第七百二十八章 運15初步設計方案第九百二十三章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殲10E第五百二十五章 獲取奧迪Q5技術資料第八百八十八章 ???航發集團渦軸渦槳全面開花第二百八十六章 精確轟炸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飛豹外銷成績太亮眼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太行改矢量發動機第七百二十八章 運15初步設計方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點燃觀衆們的熱情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工大拜訪陳老(跪求訂閱)第九百六十一章 加力燃燒室尾噴管一體化第六百二十八章 汽車產業帶動榮富經濟發展第一千一十七章殲轟八隱身戰機太MAN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看獅燈逛廟會第四十八章 風洞基地第六章 航空工業人才問題第三百四十六章 殲轟七B震撼亮相第四十九章 又見葉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兩百噸級的寬體客機?第七百三十二章 待轟20首飛之日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關隱身梟龍的爭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榮富傑出青年林鵬第七百六十四章 新車開發如火如荼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遭遇“海空武器之王”的佛吉尼亞級第七十六章 一飛院威武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鵬汽車就是要終結合資品牌的壟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M軍也搞新一代隱身武裝直升機第二十九章 飛控問題第五百二十六章 渦輪增壓加直噴技術難在哪兒第三十八章 優先級與反轉第二百一十七章 徐舜壽青年科技進步獎第八百九十一章 ???長江一千性能媲美LEAP發動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爭取力壓蘇27SMK的風頭第九百五十八章 王牌飛行員第五百八十四章 隱身機的優勢太明顯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結果出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殲20順利通過定型審查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飛機終於正式立項第一千零七章 殲轟八戰機八機編隊第九百九十六章 軍迷們現身骨頭鷹首滑現場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第三百九十一章 一百八十噸級外貿型大型軍用運輸機第二百零六章 收拾傲慢霸道M軍無人機的辦法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原來蘇二七戰鬥機纔是鼠第七百一十八章 航母style即將到來第六百零二章 失速尾旋改出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二十四章 腦機融合感知第五百三十三章 持續火爆中的LX3轎跑SUV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林東想進軍乘用車製造第五百九十一章 神龍高超音速飛機項目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鵬汽車和中航汽車創造的奇蹟第六百九十章 長江三千發動機進展第九百三十六章 爲期三天的殲轟8定型審查第九百六十四章 振奮人心的首飛第一百二十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全球最強戰略轟炸機第四百二十三章 用寶馬車懟豐田車第六百四十五章 中國航空工業在巴黎航展收穫滿滿第九百七十一章 骨頭鷹戰鬥機的精彩演出第四百二十七章 汽車製造業第二位女CEO第九百一十九章 預警機從未被擊落的歷史被改寫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殲20的設計太完美了第九百八十八章 還是中國武直好啊第四百八十章 成也外國設計師敗也外國設計師第一千零八十章 空警3000預警機立項!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們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應該是這樣的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飛豹和F35戰鬥機的初次見面第二百六十九章 每一名獲獎者都是國之棟樑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全面超越C130J大力神的運十三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鐵的婚禮第七百六十九章 航空史上的奇蹟第三百一十八章 蛙足完敗了第五十二章 建設戰略空軍的需要第八百八十二章 ????最大起飛重量四十六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轟20首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