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戰鬥機RCS值的重要性

沈聰總師的背後,電子顯示屏上顯示出來的,依舊是他們的三面翼方案,這架飛機的確有點像拍扁的蘇37戰鬥機,但主翼不同,是一種像殲七E戰鬥機那樣的雙三角翼,同樣也有前伸的邊條翼,進氣道也是改成了F22戰鬥機那種加萊特式。

六零一所的這個方案,的確是非常追求機動性的,從氣動佈局就能看出來。

沈總師先是朝着在座的領導和評審委員鞠了一躬,然後朗聲道:“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看到了,這就是我所的競標方案,該方案是我所經過十多年的預研,在此基礎上設計的四代機方案。在設計過程中,這個方案經過多次優化,累計風洞試驗數百次。我想說的是,我們全所上下,爲了這個方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比如,爲了提高該方案的超音速機動性能,我們先後計算和試驗了十三種翼型,最終優化到了這個方案的雙三角翼。在我所殲八ACT的基礎上,我們開發出來的電傳飛控系統,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爲研究大迎角下的全機氣動特性及其改善措施,進行了多達九種邊條選型試驗!”

“因此我們的新殲方案,最終確定爲採用三面翼佈局,主翼爲雙三角翼型,並帶有前伸邊條翼,外傾式雙垂尾,加萊特式超音速進氣道,不但可以保證飛機的超音速性能,還可兼顧隱身性能。我們這個方案,爲什麼又要加邊條翼呢?這不是畫蛇添足!”

頓了頓,沈總師繼續道:“在座的各位都知道,邊條翼的氣動特點是,在亞、跨音速範圍內,當迎角不大時,氣流就從邊條前緣分離,形成一個穩定的前緣脫體渦,在前緣脫體渦的誘導作用下,不但可使基本翼內翼段的升力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還使外翼段的氣流受到控制,在一定的迎角範圍內不發生無規則的分離,從而提高了機翼的臨界迎角和抖振邊界,保證飛機具有良好的亞、跨音速氣動特性。”

“在超音速狀態下,由於加裝邊條後,使內翼段部分的相對厚度變小,機翼的等效後掠角增大,可明顯降低激波阻力。另外,邊條的存在,還可使飛機在跨音速和超音速飛行時的全機焦點後移量減小,導致飛機的配平阻力降低。因此,這種機翼也具有良好的超音速氣動特性。因此我所這個方案,無論是亞音速機動性,還是超音速機動性,都是非常突出的,這將讓它在面對M國F22戰鬥機時取得更大的優勢。”

“另外我們這個方案,大迎角性能也特別優秀,可以做到六十五度無顧慮的操縱!這是任何戰鬥機都無法相比的。當然在隱身性能方面,我們這個方案同樣也很優秀,迎頭RCS值可以做到0.1平方米以下。其實我們知道,到了0.1這個級別,再小的話,作用並不是很大了,所以能做到這個值,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我們空軍未來的作戰需要!”

……

在座的評審委員們,還有軍方領導們,都在小聲議論着。

林鵬也在想,六零一所這個方案,RCS值確實要比六零一所後來發展出來的殲二零戰鬥機要大上不少。當然比起M國的F22戰鬥機就更大了一個級數。

M國F22戰鬥機的迎頭RCS值據披露的資料顯示爲0.01平方米,F35戰鬥機爲0.06平方米,殲二零根據網絡上流傳的消息稱,大約是0.02平方米,而毛子的T50也就是蘇57戰鬥機,根據毛子的說法,其迎頭RCS值爲0.1平方米。當然也有專家質疑其RCS值,應該會達到0.3平方米以上。

也就是說六零一所這個方案,與毛子的T50戰鬥機其實是差不多的,因爲二者的確有相似之處,都是蘇27系列戰鬥機的深度發展型,又或者說與蘇27戰鬥機有很深的聯繫。

世界上隱身能力最強的戰機,當然還是F117了,這款戰機是洛馬公司於上世紀80年代爲M空軍秘密研製的第一代隱形戰鬥機,也是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架隱形戰鬥機。由於F-117戰鬥機採用特殊的隱身外形設計,並有雷達吸波材料,因此F-117的RCS值只有0.001平方米。

而沈總師說得也確實沒有錯,戰鬥機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距離,到了0.1平方米以下,差距不是很大了。

因爲雷達探測距離,與目標RCS值的四次方根成正比,比如一架戰鬥機RCS值5平方米大小,也就是類似於殲十A戰鬥機這樣的目標,如果被敵方雷達發現的距離是100千米,那麼0.01平方米RCS值的F22戰鬥機,被敵方雷達發現的距離,就用一百千米乘以五百的四次方根分之一,也就是說F22戰鬥機被同樣的雷達發現距離,爲二十千米,是殲十A戰鬥機被發現距離的五分之一。

同樣的可以推算出,如果六零一所這個方案RCS值爲0.1平方米,那麼相對於殲十A戰鬥機來說,它的RCS值小了五十倍,也就是用五十的四次方根分之一,乘以一百千米,結果大概是百分之三十,也就是三十千米。

那麼0.1平方米RCS值和0.01平方米RCS值被同樣的雷達發現距離差距就在十千米左右,以F22戰鬥機的被發現距離來說就是相差百分之五十。如果面對的是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比如F22戰鬥機的雷達,那麼六零一所方案,被發現距離爲六十千米。

如果六零一所方案有同樣性能的雷達,在與F22戰鬥機迎頭對飛時,發現F22戰鬥機的距離爲四十千米。這其中有二十千米的差距,F22戰鬥機可能會先開火,這樣一來六零一所的方案,確實還是有一定的危險!因爲事實上戰鬥機機動性再好,也很難在不可逃逸區躲過敵機發射的空空導彈。

六一一所的方案與F22戰鬥機之間,發現距離就只有十千米的差別了,相對來說要好得多,畢竟十千米的距離,兩機對飛,也就是十幾秒鐘的事情,F22戰鬥機飛行員,發現後還需要時間來鎖定和準備開火呢!

從這一點來看,六零一所的方案,確實是走偏了,可能他們也和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師一樣,認爲靠着戰機超強的機動性,可以躲開敵機發射的空空導彈吧。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外國公司挖牆角第六百零五章 太空戰機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第八十二章 引起熱議的新聞採訪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飛豹連航模都賣脫銷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八百零六章 高新九號要上智能蒙皮共形天線相控陣雷達(求收藏訂閱啊)第九百一十五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又登場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九首飛成功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林鵬的大手筆第八百九十八章 ???首滑試驗第五十四章 成功綁定第十二章 專家雲集第三十五章 發動機控制系統分析第十六章 把李鐵嚇着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全球最強反潛巡邏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體驗空中對抗第八百零四章 ARJ21-1000不適合改裝反潛巡邏機(求收藏訂閱)第七百八十六章 爲中國老百姓造好車第二百零三章 中國空軍將成爲第二支裝備隱身戰機的空軍第七十三章 “特異功能”的妙用第三百七十九章 羅羅和GE都想進入中國市場第九百零二章 中航特飛所承擔地效飛行器重任第四百二十一章 寶馬X6更適合你第五章 飛機設計大師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超越E2D鷹眼第七十六章 一飛院威武第八百二十一章 渦扇二五B/C發動機進展不錯第一百四十六章 體驗空中對抗第三百一十七章 讓毛子飛行員嚐嚐中國女飛飛的厲害第五百五十八章 七一八工程驗證機迎來首飛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航汽車雙子星下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太方借C2壓價第一百九十章 八百小時無故障工作時間難不難?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參加和平使命軍演的殲轟8第九百九十二章 可惜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隱身戰鬥機打非隱身戰鬥機怎麼打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副主任設計師第三百八十七章 超臨界機翼加吹氣式襟翼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航工業接連三場新聞發佈會第七百零二章 3D打印錸合金單晶渦輪葉片第八百八十八章 ???航發集團渦軸渦槳全面開花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戰略合作第四百四十章 正向開發OR逆向開發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圓滿完成殲20所有試飛任務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M軍也搞新一代隱身武裝直升機第三百三十六章 渦扇十C發動機逆天了第五百二十二章 中海國際車展即將上演大對決第四百一十一章 又是衝着新飛豹來的第九百一十九章 預警機從未被擊落的歷史被改寫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S20首飛引起轟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中航工業與中國航發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葉子要飛轟二零戰略轟炸機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飛豹外銷成績太亮眼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鵬汽車也是雙品牌戰略第七十章 殲轟七改進型引起的熱議第四百五十七章 最中國的朱海航展來了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隱身武裝直升機真的要來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中航工業與中國航發第九十二章 我們的殲十不比陣風差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圓滿完成殲20所有試飛任務第四百三十六章 開發大鵬汽車首款車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重型機對中型機的優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敢挑釁中國空軍女飛行員葉子那就只有死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外國公司挖牆角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航汽車內部的SUV與轎車之爭第七百一十一章 羅羅交付遄達1000發動機第二百四十七章 聲音像林志玲的WW美女第三十四章 試飛事故分析會第七百四十三章 詳細設計評審正式開始第八百五十一章 ??綜合性能超過伊爾76了第一千一十三章 凱旋歸來的英雄第六百四十六章 空客波音雙寡頭時代終結第八十六章 給外銷的飛豹增加一個籌碼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新一代隱身飛翼戰略運輸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運九是一個很好的預警機平臺第三百五十五章 寬體客機三劍客華山論劍第一百零四章 空降兵立下奇功第五百二十九章 豪華車簡直不要太多第七百四十七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震撼起飛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C929頒證,轟20要亮相第七百六十五章 領派310的NVH性能超越同級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殲20加殲轟8世界最強第九十一章 成功獲取陣風技術資料第一百零四章 空降兵立下奇功第四百零二章 神秘的猛禽戰鬥機終於出現了第五百零四章 大鵬汽車首批LX3樣車第九章 殲轟七第七百二十七章 執行絕密任務的女飛行員第六百五十六章 空軍需要一百架以上的運三零第四百二十章 寶馬X5就是王者第四百六十四章 自主品牌終於要崛起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鵬通用航空第一款噴氣式私人飛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四年後的閱兵空中梯隊第四百四十二章 高端凌動、中端領派第五百零五章 LX3中型轎跑SUV的風阻係數低至0.30第一百二十一章 葉子要改飛戰鬥機第九百一十六章 渦扇十五發動機引發熱議第五百二十四章 中國原創設計震驚外媒記者第五百九十七章 又見朱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