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元清、陳詩

今天三更,第一更。apyyy快讀小說

自古以來,無產階級的革命傾向最爲高漲,一無所有的流民同樣富有反抗jīng神。

土豪惡霸、官差衙役、工廠廠主的數重欺壓不說,工廠還每當在“包穀清風(歉收),價值大貴的時候歇廠停工。過的連牛馬生活都不如的僱工們,要不時受到失業的威脅,生活極不穩定,生命毫無保障。

每遇到這種情況,山窮水盡的流民們就經常自發地組織起來進行‘鬥爭’。他們或“盈千累百”地去“吃大戶”,強迫地主豪紳和廠主們供給吃食;或拿起武器,強奪地主、富商的糧食、財物進行平分;也有公開聚衆起事,襲擊場鎮,劫掠富商大賈,抗拒官兵追捕的。

“小則拒捕抗官,大者揭竿‘謀逆’,甚至是碁布要害地帶,公然爲犄角之勢。就比如襄陽姚師傅的兒子姚學文,他就是帶的一夥人在鄖陽路打燒。”張直昭說起最後一句時,臉上微微lù出了一點羨慕之情,那樣來銀子多快啊,還有利於傳教!

樑綱沒注意到張直昭那點羨慕的表情,“打燒”,應該就是燒搶劫掠吧?土匪行事。他倒很明白這兩個字的意思。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張直昭口中的‘姚師傅’。“莫非就是姚之福?如果真是的話,那就是說在未起事之前他手中就握着了一支武力。怪不得在襄陽義軍中他僅排在王聰兒之後呢!”

“鄖陽府局勢húnluàn,各縣皆有團練,相比襄陽等地軍權就要重上許多。何世光雖僅是一守備,可屯駐鄖西,手下兵丁七八百人,我們的人根本就靠不進去……”

樑綱明白的點了點頭,這麼一說何世光倒真有些棘手了,甚至比起從三品的邱元來說更難辦。他邱元雖是從三品頂戴的襄陽道,可他畢竟是文官,文武不相途,自己也沒做到巡撫一樣的地位,手下直接有幾營的巡標在,他護身的力量反倒要弱於何世光這個小五品的守備。(道員(道臺、道尹)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爲從三品或正四品官員。襄陽爲湖北重鎮,所以就是從三品了。)

“不過再難做也要做下。”就在張直昭說話的這些時間中,樑綱心裡已經是拿定了主意。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乾嘉之jiāo的這個年代,一無所靠,雖理想高遠卻是無根浮萍,不說風吹即倒,也是舉目茫然。倒是不如趁眼下這個機會“好好結識”一下張漢cháo,有這個天大的人情在,不管大起義之前的這三年時間,還是大起義之後的義軍活動時期,自己都會大有好處的。

而至於刺殺邱元、何世光二人的難度,他雖然感覺不容易卻還真沒放在心上,在心頭不過是一掠而過罷了!

襄陽北mén,漢江之南畔。

遠遠地碼頭處,停泊下了一隻從武昌府划過來的小船。靠上岸邊,船老大對艙裡坐着的一主一僕說道:“先生,船到襄陽城了,按您的吩咐今兒就停在這裡,明個一早開船。現在天sè還早,先生是否立刻就上岸散心?”

艙中一位讀書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聞聲點點頭,放下手中書卷,隨即走出艙外,踏過跳板上了碼頭岸上,那位僕人在後面緊緊跟着。

走在前面的主人年紀約在四十歲出頭,中等身材,身形峭立,赤着頭,前額光亮光亮,上面有着幾道深刻的皺紋。臉國字型,一雙濃眉,明亮的眼睛清澄如水,似乎能看透世間的一切,鼻直方正,口闊端方,下顎一把長長的鬍鬚,濃密而稍呈黃sè,被江風吹起,飄拂在xiōng前。

他身着一件青sè的粗布長袍,腰間繫着一根布帶,腳穿粗襪麻鞋,形象清貧。可步履間緩慢穩重,沿着青石磴拾級而上,給人一種颯颯大氣之風。此人正是襄樊大家陳詩,前武昌江漢書院主講。

陳詩,襄陽府城人氏,字德言,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曾任工部主事。此人雖正值壯年,可著述卻甚豐,已達二十餘種,是文名楚地的學問大家。

爲官三年,陳詩便掛職歸鄉,先授課於襄陽本府的荊南書院,然乾隆四十九年,襄陽守道陳大文重修“荊南書院”,增講堂三楹,旁舍二十餘間。分東壁、西園兩院,齋房二十四間。其南壽豈堂十四間爲課試之所……改名“鹿mén書院”。期間休課,陳詩便被武昌江漢書院所聘,任其書院主講至今。

“哈哈哈,德言,德言,爲兄在此,爲兄在此……”碼頭平臺上,李元清望着緩步上來的陳詩哈哈大笑,高聲叫起。

陳詩擡頭看到斜上方立着的李元清,臉上也浮現出了一絲暖心的笑,“元清大哥,久違了。”

李元清是襄陽城中的大米商,陳詩是掛職歸鄉的大學者,二人雖都是‘功成名就,業中翹楚’,可地位、行業相差的太大,本來是牽扯不上太多關係的,但現實卻是如此奇妙,偏偏二人是一對至jiāo密友。

早在少年時期,陳家就毗鄰李府居住。李元清的父親那一輩從隨州遷到襄陽,初來駕到加之mén風薰陶,所以雖然走的是商路,卻是與人友善,周邊四鄰長受其接濟。

陳詩年幼喪父,只有他母親一人將他和其妹妹拉扯長大,生活境遇相當困苦,錯非是得到了李府的接濟,否則真有可能就活不下來了。

少年時期,李元清讀書平常,陳詩卻是顯lù出了非凡的資質,而又是李府的善舉,讓陳詩得到了同李元清一起正式拜師習文的機會,而並非是給李元清當書童作陪讀。

長大之後,李元清就讀於城西隆中書院,陳詩有老師推薦也進了隆中書院就學。後來李父見李元清實在沒那個天分,便只能讓他接手商務,雖然很不甘心自己出mén的第二代就丟了詩書傳家這一承脈,可誰讓他只有李元清一個獨子呢?

而相比之下,陳詩的成就就無疑輝煌了許多,隆中書院中秀才之後便進入了襄陽城中最好的荊南書院就讀,再到中舉人和上京考進士,一路坦dàng無阻,順風順水。

如果是心底狹隘或是yīn暗的人,可能已經與李府分道揚鑣了,因爲中國自古便有一句話:恩大成仇。自己功成名就後,再和李府李元清等在一起,這不就是在無時無刻的提醒着自己“屈辱”的過去麼?而且李家宗族再怎麼有名他襄陽李府也僅僅是一個小小分支罷了,說到底就是一商人,而塌陳詩則是正兒八經的一士子。“士農工商”雖然更應該寫成“士商工農”,可無疑商人是受歧視的,尤其是受到來自‘士’的歧視。

但陳詩沒這樣做,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功成名就能有今天,李家的恩情有多高,十年苦讀中李府不止一次的伸出援助之手,甚至就連自己妹妹的婚事都有李府的身影在。而且李家上下面對自己時也絲毫沒有自居恩人,“挾恩自持”。

陳詩xìng情坦爽、高潔,李元清也有他商人面孔下的一副真xìng情,二人自幼相jiāo,數十年的jiāo情可以說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不足一年,兄長老了許多啊?”四手相握,永遠都是一副風清雲談模樣的陳詩望着李元清卻是滿是感慨說道。

四百四十四章 微末之處見破綻第72章 王夫子一百一十三章 藥材大夫二百九十七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上二百一十八章 千里轉戰十八燙金喜帖二百一十章 千里轉戰十四百四十八章 擴軍五十萬大半放災區第62章 殺人者,斷髮樑綱!一百零四章 整編計劃三百八十四章 遊弋在大海上的獵手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三百一十七章 大海戰三百零三章 天下第一大營俘虜營第66章 白蓮暗號二百四十二章 激烈的火花第64章 衙前殺人,當頭一棒三百三十九章 建國稱王第69章 臥房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華人中的強人五百零九章 出現在歐洲四百一十三章 戰天津五二百一十一章 千里轉戰十一二百八十五章 金山銀海徽州過四百一十七章 入主紫禁城二百七十九章 紅巾白蓮兩路分一百四十八章 情報網一百三十二章 官升三級賞銀萬兩三百五十四章 悲哀莫大於心死五百零七章 一塊肥肉墨西哥二百七十一章 取荊州打滿城第70章 你……還在牀下麼?二百六十三章 船大炮多也不無敵四百七十二章 新加坡港英法聚焦三百六十章 重回漢唐第33章 無奈啊!四百一十七章 入主紫禁城三百三十一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二百四十五章 痛痛快快的收人四百三十九章 先削一頓來日方長二百六十四章 牀弩火箭太bug一百五十一章 火槍兵三百三十四章 鏖戰急三百八十章 打破儒家的一家獨大三百一十章 老盟友還是有幫助的四百三十八章 用同樣的招數來抹黑朕二百一十一章 千里轉戰十一一百七十八章 王聰兒第53章 水師戰船四百五十七章 再添一子廓爾喀生亂二百四十六章 紅巾大軍一百四十六章 出手二百四十六章 紅巾大軍一百三十二章 官升三級賞銀萬兩三百四十五章 東南硝煙起三百四十一章 嘉慶心意定北京暗諜起三百一十一章 樑綱的轉變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華人中的強人二百九十五章 紅巾軍政府第37章 自省一百七十七章 捅破窗戶四百二十九章 天皇倭王九州筑紫二百四十二章 激烈的火花二百三十六章 分田地立根基二百零八章 千里轉戰八三百五十章 調澳門夜襲上橫檔三百七十九章 跨向海外的第一步四百四十七章 一百五十萬建軍目標二百八十七章 匹夫該死四百一十章 戰天津二第15章 不義財,自可取第50章 五個畜生第72章 王夫子第45章 錢財動人心三百二十七章 追亡逐北三百九十五章 逝去的奇才和商人的崛起一百二十章 三進襄陽第97章 心狠手辣第85章 頭道菜一百七十一章 紅巾軍第52章 悍匪楔子第55章 還不算晚二百零四章 千里轉戰四第59章 既做婊子,何想牌坊?二百一十一章 千里轉戰十一一百一十四章 再行襄陽一百五十四章 戰中一百二十六章 無可阻擋二百八十三章 席捲贛北第53章 水師戰船第96章 就是夜戰一百一十四章 再行襄陽第57章 雨夜道臺府一百零七章 二次圍剿第23章 分劉家,取三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三百三十五章 七抽一千顆頭顱秋後算賬第18章 建班底,真難!一百五十八章 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