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

在緬甸孟馬一帶養病的晉王李定國三月才得知吳三桂已奉永曆帝爲正朔,此刻領大軍入陝去了。.ㄟm鞏昌王白文選和吳三省等人曾經領軍前往國境的打洛,試圖進入雲南,然而卻被吳三桂委任的雲南巡撫林天擎擊退,不得不退回孟馬一帶。

孟馬一帶瘴疫橫生,多是原始森林,罕有人煙,近萬明軍在此生活,雖有邊境一些土司救濟,但仍缺醫少糧,短短數月,就有一千餘將士染役而亡。白文選和吳三桂入滇不果後,均是不明白爲何吳三桂已經歸明,還要將他們擋在國境外。晉王一語道明,道吳三桂擋他們在國門外,不過是爲把持皇帝而矣。

雲南巡撫林天擎是洪承疇的學生,洪承疇死前曾再三叮囑他萬不能放李定國入滇。吳三桂領主力北上時,也留下精兵數千並原大西軍投降過來的萬餘兵馬供林天擎把守雲南。林天擎以這些兵馬駐防扼守邊境幾條要道重鎮,並不主動出邊尋找李定國部,只封鎖糧草和鹽鐵,致使邊外的明軍困難重重。但即便如此,數千明軍將士卻在此頑強堅持。

白文選和吳三省回到孟馬後,病體稍愈的晉王李定國親自主持了對緬甸人的一場攻勢,擊潰俘殺了緬軍四千多人,從緬軍手中繳獲了一批糧草輜重,使得明軍的生存條件稍稍變好。但此非長久之計,緬甸方面見打不過明軍,便全線收縮,和雲南的吳軍一樣只控守重鎮,並將緬人的一些村鎮焚燬,強行遷離當地人,以達到隔絕明軍的目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定國部越難從當地緬人那裡得到糧草供應,與此同時,一些一直跟隨李定國部的官員們也主張主動向雲南的吳軍繳械,換取吳軍放他們回國。這些官員之所以有此主張,因爲他們都是永曆皇帝的追隨者,現在皇帝既然在貴陽,吳三桂又反正歸明,那麼他們自然要前去追隨。很多官員對於吳軍不允晉王回滇的意圖都很清楚,只是他們是永曆皇帝的臣子,並非晉王的臣子,所以心態上自然不可能爲晉王考慮。

晉王對此很是猶豫,一方面他對永曆帝已經灰心失望,不願再奉他爲天子;另一方面他卻不能眼睜睜的千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就這麼在異國他鄉捱餓葬命。只是若是鬆口允許這些官員回滇,對於正在堅持的軍心必然是個極大打擊。這個口子一開,很難說將領和士兵們會不會也選擇歸降吳軍。

林天擎通過細作得知李定國部的艱難處境後,不失時機的向李定國的部下拋出橄欖枝,允諾這些大西軍的將士只要主動離開李定國,便悉數接納他們,並按在李部官職給予任命。這一手段取得了一些成效,前後有數百明軍因爲歸國心切,偷偷離營北返。

吳三省對於北返的部下沒有做任何攔截追捕,白文選則是派兵抓回了一些人。但當他準備將這些逃營的士卒陣法時,晉王卻阻止了他。李定國不但不許白文選殺人,更要白文選將他們放走。晉王的仁義使得一些北返的士卒痛哭流涕,不少人選擇留下來誓死追隨晉王。但也有一些人在痛哭之後,繼續選擇前往雲南。和忠誠信義相比,見不到任何希望纔是最讓人絕望的。又如一些士卒跪在晉王面前哭訴那般,他們不想死在異國他鄉,他們只想死的離家近一點。

兩天後,在白文選和吳三省不知情的情況下,李定國突然召集了追隨他抗清的文官們,告訴這些文官,他們當中若有人想回雲南的,可以離開。

白文選得到晉王世子李嗣興的通知趕來時,已經有一百多官員帶着他們的隨從和家人啓程回滇。

白文選痛心問晉王爲何放這些人走,這麼做會導致全軍潰散。

“他們是永曆的臣子,非是我李定國的臣子,他們追隨我,只是爲了抗清。現在清廷已經退回北方,永曆回到了國內,他們自是應該去追隨永曆,我強留他們有何意義。再說,人家也不想留在我這,強扭的瓜不甜啊...”晉王的神情很落寞,一場大病讓他不僅白了許多頭,精神也差了許多。

“林天擎不可能天天們,總有一天,我們能打回雲南,貴州,就如當年一樣!晉王,只要我們不放棄,我們還能東山再起!”

白文選見晉王氣色不好,便不忍再埋怨他,只勸晉王振作起來。

“我九歲被義父收爲養子,已經整整征戰了32年。義父死後,我和孫可望一起並肩作戰,爲的是將咱們大西軍的旗幟繼續打下去,讓咱們大西軍的香火不斷。後來,我支持孫可望聯明抗清,那時我想的是不能讓滿韃子佔了咱漢人的江山,叫咱們做了亡國奴。一場場征戰下來,我付盡心血,可到頭來,我得到的是什麼?”李定國滿目滄桑,“我從未負過大兄,也未負過天子,可他們...”

李定國沒有再說下去,臉色卻很悲憤。

白文選嘆了口氣,勸道:“晉王,朱由榔負了你,咱們就不認他這個皇帝便是!滿韃子都退回了北方,南都也已經光復,局面比從前好得太多,晉王你應該振作起來,領着咱們老兄弟走下去!”

李定國搖了搖頭:“我連弟兄們的口糧都籌措不到,又如何領着他們走下去。”

“沒有吃的,咱們一塊想辦法便是,活人還能給尿憋死不成?只要咱們活下來了,今後總有機會回國的....那些人既然想走,那便讓他們走。患難見真情,咱們越是困難,可留下來的人都是誓死追隨晉王你的好漢子!正因爲有晉王你在,他們才能撐下來,若晉王你都放棄了,叫他們怎麼辦,難道晉王你真忍心們死在這異國他鄉嗎!...晉王,因爲你在,所以我們纔在啊!”

“我...”

李定國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半響,他睜開雙眼,眼中帶着淚花,咬牙對白文選道:“我這一輩子沒向任何人求過什麼,現在爲了這些追隨我的弟兄們,我必須求人了。”

“晉王想求誰?”白文選心頭一突,他以爲晉王是想向吳三桂低頭求助。

晉王卻非白文選以爲的那般,他道:“我想派人去求周士相。”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九百四十二章 庫恩布 于成龍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四百五十一章 困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陝西的漢子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十一章 朝廷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九十章 情報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六百五十章 張勇降 羅託死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