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

“皇上不必擔心,但使大清在,滿州便在。..皇上須知道,太祖皇帝時,還未有滿州,那時的八旗,皆是歸附部落,各族都有,其中不乏漢人,直到太宗時方定滿州一稱,而族名一定,各族皆自居滿州,又何曾出現皇上所擔心的那幕?”

范文程所言打消了順治的顧慮,是啊,從前可沒有什麼滿州,就是今日的滿州,又何嘗不是由並非滿州之各族組成。以前能有漢人入滿州成爲真滿州,今日怎麼就不能再吸納漢人進來。太祖太宗不擔心的事情,他又何必杞人憂天同,難道太祖太祖還不如他這個後輩英明麼?

順治有些自嘲。

“一入滿州便爲滿州!只要朝廷堅持以滿州爲國本,繼續以旗餉供養滿州,那便根本不慮漢人雜了我滿州。臣可以斷定,將來維護我大清,維護我滿州之人,必定是那些擡旗漢人。”

寧完我是親歷建州是如何一步步壯大起來,又是如何奪取了明朝江山的,他的見識遠比年輕的皇帝多,也要深遠。他提及了幾件當年關外各族併入滿州的例子,又在範文折摺子基礎上補充了一些,他強調擡旗並非解除滿州特權,而是使漢軍和滿州一樣享受八旗特權,使他們在得到更多好處的同時,能夠體會到做爲國人的自豪,如此,自不必擔心他們會斷了滿州的根腳。

“化漢爲滿,擡旗之事便如剃易服,使漢軍漢官皆爲滿人,而不以漢人自居。臣一直以爲滿州就如一潭池水,若無以外流匯聚,則池水終有枯竭一天。便是不枯,亦如一潭死水,此於國於滿州皆不利。唯有時常往潭中匯入外流,則潭水才能不枯不死。”

在寧完我的一番勸諫下,順治終是不再猶豫,同意大規模擡旗之事。

從前擡旗只是極個別的事,近來也只有原廣東提督唐三水因守衛安慶有功被順治下旨賜姓滿州,入滿州正黃旗,現在卻要將幾萬漢軍及一些綠營精銳都編入滿州八旗,另外還有爲數甚多的漢官及其家眷,這在太祖太宗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事,內中牽涉也極大,尤其是旗餉這一塊,開支將是天文數字。

又有大量漢人入滿州,必然會侵犯到原先滿州人的利益,如何從中協調,使得各旗不反對,也將是一件耗力極大之事。其他如滿姓賜名,新入八旗官兵駐防等等,所牽涉的事務絕非各旗的都統衙門能處置的,需要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共議,也要太后那邊通過才行。具體操作也要有一能幹之人主持,另外還有罷免圈地逃人等苛法之事,總之,改弦易法並非嘴上一說就能實現之事,沒個一年半載下來。

順治想新設一個衙門專門負責擡旗改法之事,讓比較聽話的康親王傑書負責此事,滿漢蒙各旗及漢官督撫也要提些人出來兼理此事,務求八月能將擡旗之事先貫徹下去。

眼下江淮戰事已息,太平軍雖據江淮之地,但短期內也不可能有力量北進,要緊的便是陝甘戰事。遏必隆已從山西趕往潼關,升任五省總督負責抵禦吳三桂叛軍,寧完我建議朝廷還當派一支精兵前去支援遏必隆,畢竟吳三桂的叛軍實力雄厚,若是潼關守不住,中原和河東之地便有糜爛危險。吳軍一旦東進,擡旗改法之事必將受影響,所以確保潼關安危已成了朝廷眼下最重要的大事。

關外八旗剛剛入京,順治還需要敦拜替他鎮住京畿,自不可能將關外八旗派到潼關去。可除了關外八旗,順治手頭也拿不出多少兵力。從揚州撤回來的八旗兵剛經大戰,損失很大,必須休整,也派不出去。寧完我適時的提出應當由各省漢官組織地方團練,以配合主力作戰。對於組建地方團練的漢人士紳,朝廷應當重用他們,放手給權,並將其中表現傑出者擡入滿州,如此一點點的將北方軍事力量完全滿化。

“河南巡撫賈漢覆在組織團練一事頗有經驗,臣以爲具體事項可着賈漢覆上道摺子。”

寧完我剛提到河南巡撫賈漢復,索尼就匆匆而入,一臉喜色。

“皇上,河南巡撫賈漢復急遞,賊秀才在江南大失人心!”

順治一怔,從索尼手中接過賈漢復的奏疏一是大喜過望。原來賈漢復奏疏言稱近日派往南方的細作回稱,太平軍正在江南各處大肆清欠催徵,致使民怨沸騰,不時生百姓聚衆抗糧之事。又有蘇州吳中秀才金聖嘆等人聚衆哭廟,本是要請官府停罷催徵,懲治惡官刁吏,不想賊秀才卻興起大獄,以“惑亂人心,倡亂造反”的罪名將金聖嘆等三十餘名秀才盡數問斬,餘下八十七名秀才全部流配三千里外。結果此案生後,非但沒有震攝住江南百姓,反而使得局勢越混亂。

僞江寧的定武朝廷也因此案譁然,官員士紳羣情激憤,僞定武帝一日收得72道奏疏,皆是爲金聖嘆等人鳴冤的。更有官員上疏直指則秀才在江南倒行逆施,橫徵暴斂,致使地方不安,百姓不靖。僞定武帝大怒,又下旨嚴斥賊秀才,令其立停清欠催徵惡政,還百姓安寧,還士紳公道。

賈漢復又報稱探得僞定武朝廷在江南江西湖南三省所開恩科鄉試得中舉人,正串連意欲“公車上書”,請求僞定武帝不與民爭利。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大有三省舉子聯名上書之勢。

“天助我大清也!賊秀才終是驕狂之下失招了!”

寧完我被這消息鼓舞,稱那賊秀才起於行伍,雖有秀才之名,卻無秀才之實,行事盡是武人之風,只道太平軍佔了江南,便能爲所欲爲,卻渾然不考慮人心所向,以致弄出這麼大的風潮來。他現在可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了,失了江南人心不算,僞定武帝也與他鬧翻,且何收場!

“賊秀才失盡人心,正是我大清招攬人心之時...”

寧完我正要請皇帝及時把握江南大亂的機會,派人聯絡江南那些被太平軍打壓的士紳,鰲拜卻來了,帶來了一個讓順治和寧完我更爲驚訝的消息。

“你是說賊秀才要與我朕議和?”

(未完待續。)公告:筆趣閣app上線了,支持安卓,蘋果。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臨以爲我死了麼?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九章 土匪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還是左良玉?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四百零五章 虎落平陽被犬欺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九章 土匪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命之寶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見見耿精忠他娘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十三章 刁民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鄭芝龍必須死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四百章 保護殿下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三十章 丁口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五百八十三章 打埋伏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