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死不休

三灣清軍大舉出動時,鰲拜本想以優勢騎兵衝擊太平軍防線,然後步兵掩進,一舉潰敵。然而三灣和高旻寺一帶是儀真河和古運河交匯處,爲三角形地帶,並不適宜集團清軍衝鋒。所以戰鬥開始後,清軍的騎兵不能揮優勢,並未取得鰲拜預想的大勝,鰲拜不得不下令騎兵退出,改以漢軍和綠營的步兵大隊和太平軍進行較量,雙方在十數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場清軍入關以來從未有過的血戰。

清軍同時衝擊太平軍第一鎮和第二鎮的防線,仗着人多的優勢,分成幾個大方陣一字排開力壓太平軍。未過多久,清軍中路便取得較快進展,而兩翼兵馬被太平軍死死頂住,導致清軍大股兵力沿中線推進,從戰場上空看去,太平軍的陣線呈一個“凹”字形。

......

第二鎮的防線上,地上的枯草乾枝在熊熊燃燒着,一具具屍體伏倒在火灰之上,如果不是偶爾會有人的身子動一下,沒有人會相信,這裡還會有活人。

第二鎮甲旅的防線邊上有十幾座墳頭,四周都是良田。一座墳頭看着很新,上面還有紙錢燃燒過的痕跡,想來是不久前才下葬的新墳。一顆實心鐵彈落在了那座新墳上,將墳頭一下削去,越來越多的炮彈落下,將這十幾座墳堆砸得不成樣子。不知道葬在下面的骸骨做何感想。

圍繞着這十幾座墳頭,明清雙方進行着激烈的爭奪。清軍源源不斷的涌上來,進攻似乎永無止境。兩千多徐州兵在這片死亡區域裡摞屍數百,卻仍無法佔據此處。他們不斷的涌上來,又不斷的被打回去。那些傷兵在墳堆下悽慘號叫,沒有人顧得上搶救他們。活着的徐州兵們似乎麻木了,他們在滿蒙兵的驅趕下,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每一次邁開雙腿朝前走時,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活着往回走。

清軍在中線突入越深,太平軍的抵抗就越激烈。兩翼的太平軍打起來更是兇猛,令得一支支從北地調來的營兵失去戰鬥力,最後,漢軍上陣,蒙古兵也上了上去,咬牙督戰的鰲拜也不得不將一直捨不得放上去的滿州子弟投了上去。兩黃旗的兵也壓了上去,他們遠遠吊在後面,有的牛錄騎馬督戰,有的牛錄直接從馬上下來,拿起他們擅使的大弓,向着太平軍的陣線射去一輪輪的箭雨。

太平軍在節節後退,也在節節抵抗,清軍每進一步,都要摞下成堆的屍體。設在太平軍防線後面的火炮更是一直打個不停,那從天而降的炮子讓每一個前進的清兵在緊張面對當面的太平軍時,還要不時擡頭朝天空張望,唯恐一顆大鐵球落下,將他砸得粉碎。

從前未上過戰場的滿蒙子弟或許沒有深刻的感觸,可那些曾經和明軍交過戰的滿蒙軍官和老卒,這會都是一個個心驚,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將火器能夠打得如此密集,且一刻不停的明軍。

輪射!

滿蒙將領們看出道道來了,太平軍的火器並非多先進,漢軍的火器和他們差不多,只是太平軍並非像漢軍那樣對陣時一次齊射,然後手忙腳亂裝藥再打,而是將銃兵分成了若干隊,一隊隊的輪流射,持續不停,造成一股讓人似乎永遠突不破的彈幕。每次要將這彈幕往後逼退一分,他們都要付出相當的傷亡。

參戰的漢軍有半數是遼東子弟,不過說他們是遼東子弟也不正確,因爲他們中很多人的父祖是二三十年前被大清兵從關內擄到關外去的。有的是明朝的平民,有的則是軍戶邊軍,還有一些是投降的明軍後人。

此次決戰,順治共向三灣調來了七千餘漢軍,但使用火器的漢軍卻不足千人,其餘有的是騎兵,有的則和綠營沒有區別。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滿清的火器兵力都集中在三順王手中,而隨着尚可喜和耿繼茂的一死一降,烏真哈炮兵在廣東的覆沒,導致滿清手中幾乎拿不出成建制的炮兵或者火器兵來。另一方面,滿清對於火器並不重視,但現在,包括鰲拜在內的滿蒙將領們卻深刻意識到必須加強清軍的火器配備,要不然,以後的仗恐怕會很難打。

望着那些被太平軍火器打得傷亡慘重的滿蒙將士,鰲拜心頭滴血,他不禁想道要是烏真哈軍沒有隨濟度覆沒在廣東多好,要不然,大清的炮火絕對不會比太平寇的要弱。只可惜那些遼東漢軍子弟了。

觀戰的滿州將領們臉龐都在微微抽搐,領兵在前線的貝勒屯泰也在馬上嘆了一口氣,但嘆氣之後他還是下令起衝鋒,因爲他必須這麼做,他也絕不承認滿蒙子弟以爲自傲的騎射會輸給他們從來看不上的明人燒火棍。如果明軍的火器真的厲害,大清也不會入關了!

.........

葛義站在一處村民堆起的草垛上,拿着千里鏡觀察清軍的攻勢。看到如潮般的清軍攻勢,饒是他天不怕地不怕,此刻也稍稍有些心驚。他以爲自己的第一鎮完全能夠扛住清軍的進攻,但現在看來,恐怕也太過樂觀了。如果清軍繼續這樣不要命的瘋狂衝殺而來,他相信第一鎮很可能堅持不下去。

鰲拜就像瘋了一樣,一刻不停的將兵馬投上去。清軍傷亡固然大,太平軍的傷亡也不小。雙方的架勢,擺明了是不死不休了。

........

這幾天家中有事,現在是病人的事,但隨時做好辦喪準備。當然,不是骨頭的直系親屬,是妻子的奶奶。不過岳父去的早,又只一個女兒,所以我不出錢不出力是肯定不行的。現在人在醫院,準備後天弄回去直接準備後事。我在存稿,所以更新有點少,主要是怕辦喪的時候沒法更新會斷更。當然,稍有可能,我還會多的。(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六百六十三章 內閣 六部 小九卿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逆我者亡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一千九十四章 不謀財 不佔地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今天無更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無恥賊秀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十八章 剔發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九百四十六章 抓生口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二百零三章 炸營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八百二十二章 定武皇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傷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一百九十七章 拋棄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心中的辮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第四百七十章 皇上,出大事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