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

安南水師統領是鄭氏大臣黎珠,此人曾於崇禎十年奉命出使過大明,對明朝國內形勢很是瞭解,是鄭氏政權有名的“知明派”。然而正是知明,黎珠才反明。早在弘光政權建立之初,黎珠就向鄭柞之父鄭梉進言明朝國柞已失,中國必爲北方滿清所據,應而安南當與明朝交好,以免將來爲清朝所恨。除此之外,黎珠更是聚攏了一幫儒生,在國內宣揚什麼明室已亡,爾今中華在安南,以致安南士人動輒以“小中華”自稱,似乎從今而後,安南便是中華正統所在,北方那原先的宗主國則是胡虜蠻夷了。

不過當時雖說滿清已入主中原,但明朝仍據有南方半壁江山,故而鄭梉舉棋不定,既想與清朝交好,又害怕此舉會得罪仍有半壁江山的明朝,畢竟相較北方的清朝,明朝的兵馬近在咫尺,且南方還有阮主政權與他爲敵,萬一明朝發兵來打,南方阮氏必落井下石,再有高平一直與明朝交好的莫氏,鄭梉害怕難以抵擋,清朝那邊又遠水救不了近火,故反覆權衡利弊之下未納黎珠之見,仍是往明朝派出以正使阮仁政,副使範永錦爲首的使團,同明朝都督林參航海往福建求封於隆武政權。

時值清兵攻佔福建,結果到達福建的安南使團沒能見到隆武帝,副使範永錦等人反被清軍俘至北京,阮仁政被迫返回安南。永曆政權建立後,阮仁政再度往廣西拜見新即位的永曆帝。永曆八年,永曆冊封鄭梉爲安南副王。

永曆七年鄭梉病逝,其子鄭柞繼位,在擊退南方阮氏軍隊後,鄭柞一方面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另一方面卻在黎珠、和從北京回來的範永錦等人的幫助下,開始着手要建立與明朝的宗藩關係。隨着明清戰事清朝不斷取得勝利,爲了獲得清朝的承認,安南的一些激進親清派如北方鎮守使丁文左等人甚至準備要協助清軍對國境上的明軍進行圍剿,明朝公主和朝臣從雲南一頭撞到丁文左手下,事變自然不可避免。

海上突然出現明軍水師,且兩戰重創安南水師,這讓黎珠很是莫名其妙,不明白這支明軍水師從何而來。據他所知,明朝的廣東早被清軍佔領,現在有清廷冊封的兩個漢人藩王統治,而明軍在廣東活動的只有少量兵馬,在清軍的重壓下自保都難,何以能渡海而來侵犯安南的。

更叫黎珠糊塗的是,這支明軍水師不但規模極大,遠超他手下的安南水師,且到目前爲止對方根本沒有派人向安南方面提出任何要求,哪怕是指責都沒有,就這麼渡海而來見着就打,頗像市井遊俠般一言不合就開打,完全不合乎兩國交戰規則。隱隱覺得明軍水師來犯很可能和被扣押在江河府的明朝公主和使臣有關,黎珠便不敢大意,一面命水師全部收縮回安陽水寨,不要出海和明軍水師交鋒,以免再遭損失;一面派人往升龍府快馬報訊。

升龍的安南副王鄭柞聞聽海上有警,立即下令沿海各府加強海防,不讓明軍上岸進犯,另外派範永錦去和明軍水師談判,看看他們想幹什麼。與此同時,鄭柞命在蘭江和阮氏軍隊對峙的大將鄭根、黃義膠、潘兼全等人也加強佈防,以防南方的阮福瀕會趁明軍進犯北方蠢蠢欲動。

未過多久,諒山鎮守發來消息,國界未見明軍來犯。這消息讓鄭柞鬆了口氣,單是水師來犯,他倒是不怕的。便是明朝真想顛覆他鄭氏政權,僅憑水師又如何得成。水師打不過他,便不與他打,叫沿海各府道多設海防便是,難不成明軍的水師還能登陸進犯升龍府不成。

範永錦還在路上時,卻不知他的談判對象已將目光對準了安陽水寨,且下了決心一舉殲滅安南水師主力。

安陽水寨是安南水師最大的港口基地,位於距離清化不到兩百里的南寧府,此地離升龍府則只四百里。安陽水寨停泊的是安南水師主力,大小戰船約有八十多艘,水師官兵連同水寨兩岸的炮臺官兵有近萬人。

黎珠已從清化趕到安陽水寨坐鎮,到任後便頒下嚴令,禁止除哨船以外任何船隻出海,連漁船都不行。此舉令得安南水師的一些青壯主戰將領頗是不滿,認爲避戰有損國格。然黎珠是三朝老臣,又深得鄭主信重,主戰將領固是不滿其避戰之舉,亦不敢違令輕出。

“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爲準,速率快者,勝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故海上交鋒,恐非勝算。”

黎珠向鄭柞提出“保船制敵”之策,他認爲安南水師戰船數不及明朝,船也不及明朝堅利,倘若冒然出海與明軍決戰,則定難取勝。但若是避戰,則有安陽水寨存在,對明軍水師就是牽制,如猛虎在山之勢,攻人不足,自守有餘。明軍渡海來犯,所攜輜重補給定少,勢不能持久,若不能全殲安南水師,時間一長,不退也得退。

鄭柞遣使至安陽水寨,同意黎珠所提“保船制敵”法,並命範永錦速與明軍取得聯繫,弄清對方所圖,倘若是爲了被扣公主和朝臣一行,則以拖字決解決此事,倘若是爲錢糧而來,可給予一些使其退兵。

鄭柞的看法和黎珠有些不謀而合,都認爲此次明軍來犯不過是單純水師,無以陸軍,則鄭氏根基不損。且水師不能持久,戰之不得,談之不成,明軍最終還是要退兵。

鄭氏官員中不是沒有人提過將明朝公主和朝臣交還明軍,以求取明朝諒解,但丁文左.派往雲南的探子卻探的清清楚楚,明朝的永曆皇帝已經棄國出逃緬邦,這明朝已是亡了,所以沒有必要理會那些明朝殘餘力量。而高平的莫氏則對明軍來犯之事保持沉默,這個態度卻給了鄭柞誤判,堅定認爲明朝這是真的亡了,要不然何以和明朝向來關係親密的莫氏會無動於衷。(未完待續。)

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一百二十三章 消息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廟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三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八百八十九章 炮擊金旗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復仇之戰的號角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十五章 錢糧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調血酒 祭孝陵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構架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