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

宋襄公入閣後,其廣東巡撫一職由廖瑞祥接任,廣州知府王章鈞則升任廣東布政使,餘下官員依次晉級。

內閣及六部通政使司等大九卿衙門均設在總督衙門,其內格局稍作變動,一切從簡。小九卿衙門則在總督衙門四周僻了一些原先的官衙簡設,這衙門格局自然比不得崇禎朝,也比不得弘光朝,畢竟南都本就是大明兩京,各部衙門設置一應俱全,兩百餘年下來,不說內在,門面肯定好看,是廣州所不能比的。但比起永曆朝廷來,廣州這新鮮出爐的唐王朝廷卻是要好的多,至少衙門看着是小,辦公場地有限,人員配置也少,可至少安定,不像永曆朝那樣東搬西遷。當年永曆朝廷在安隆時,不少衙門可是直接設在茅草屋裡,別說六部九卿了,連內閣都是個泥糊的衙門。

周士相已是竭力所能按唐王的意願將朝廷機構設立起來,唐王也沒辦法再要求他做多少,畢竟天下大半國土還淪陷在韃清手中,廣東經這十幾年兵災,境內也是滿目瘡痍,就這即將升格爲行在都城的廣州城,百姓數量也不過纔剛剛恢復到二十萬。條件有限,唐王自知周士相已經做的很好。

小九卿名單送來的第三天,郭之奇代表唐王來了兩次,目的是和周士相協商六部侍郎的人選。

言語中,輔大人對於小九卿沒有周士相夾袋中人表示歉意,但又說小九卿無關要害,唐王點那些人出任小九卿,只是表明自己仍是永曆臣子的態度,對周士相這邊沒有猜疑提防之心。不知是唐王有過交待,還是郭之奇自己的決定,他很肯定的告訴周士相,唐王監國之後,軍政大事仍是以周士相意見爲肯,朝廷和唐王不會橫加干涉。對此,周士相自是誠惶誠恐,說殿下既已監國,朝政之事自當由殿下全權處置,身爲臣子的他,如何敢擅權自專。

周士相所言是真是假,他有數,輔大人也有數,二人心照不宣,默契的沒有再提有關小九卿人選的事。

對於自己從永曆朝廷大學士搖身一變爲唐王政權的內閣輔,郭之奇倒沒有多少愧疚永曆皇帝的言語。若說大學士在唐王未監國前是沉默,現在則是活躍。不得不說郭之奇也確是個有本事的,到廣州不過數日,朝廷的大小章程他都弄了出來,一些方面甚至比周士相軍帥府裡的人鼓搗出來的更好。

郭之奇提到了一些名字,都是從前永曆朝廷任命的官員,他的意思是唐王認爲這些人材堪可用,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時,不妨委他們重任。

周士相笑而不語,問輔大人意下如何。郭之奇點了兩人,隨口說起他們當年事蹟,言辭中也是很讚賞的。

周士相不動聲色聽着,在郭之奇以爲他也認可這些人時,周士相卻拿出一張寫有人名的名單遞與他。

郭之奇接過看後,臉色有些難看。因爲紙上這六個人名都對應了各部,顯然這是周士相認可的六部侍郎人選。

名單是周士相想了半天方確定的,有道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他這會卻是人到用時方恨少,夾袋裡可信的文官人選真是太少,以致他一時之間竟是找不出多少可用之人。

最終,他定了六人。六人中,禮部侍郎竟是由洪承疇的兒子洪士銘擔任;兵部侍郎則由周士相的六官兵官董常清擔任;戶部侍郎則由郭紹出任,刑部侍郎爲徐應元,工部侍郎爲軍械局大使的程漢斌,吏部侍郎則是桂永智。

六人中,徐應元和郭紹都是舉人出身,眼下雙雙被扣在安南。洪士銘的出身自是不用多說,董常清是惠州生員,潮惠大戰進言有功。程漢斌則是北來相投,于軍械有大見解大用,其任工部侍郎主管軍械製造再是合適不過。而那桂永智原先是滿清兩廣總督李率泰的幕僚師爺,算是半個參謀,他原先就在六官中當吏官,對於太平軍文武官員資料頗是熟絡,出任吏部侍郎也算是物盡其用。

六個人名下面則是一個“左”字,一目瞭然,周士相這是要六人皆出任各部的左侍郎。六部除堂官尚書外,便各有兩侍郎,明制以左爲尊,這左侍郎自然便是僅次於尚書的部中大佬。而現在唐王政權的內閣學士都兼着六部堂官,換言之,這六個左侍郎纔是六部真正的主事者。

周士相對郭之奇的臉色變化只當未見,笑着問道:“閣老以爲這六人可當其用?”

“怕是資歷淺薄了些。”

郭之奇知這事沒法反對,誰讓唐王把小九卿全給欽點了,一個都沒給周士相,現在周士相自己弄六個左侍郎出來,看着頗有點針鋒相對。沒有辦法直接反對,輔便委婉的提出了這份名單的最大缺陷,那就是這六人都太年輕,資歷也太淺,最大的桂永智也不過才四十許歲,且還是降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明朝的六部侍郎。

周士相輕笑一聲:“閣老這話說的,我這國公也很年輕,也無什麼資歷,莫不成我該向朝廷辭去這國公?”

“粵國公一言驚醒夢中人,是咧,細算下來,老夫也有何資歷出任輔。”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是鐵定要這六人出任左侍郎,便也不做無用功,笑着起身向周士相告辭,去將名單給唐王殿下看。

郭之奇走後,後廳走出四人來,卻是剛剛成爲武淵殿大學士的宋襄公東閣大學士的袁廓宇及桂永智和董常清二人。

袁廓宇一臉諂笑的向前道:“大帥,唐王殿下這幾日可是用了不少心思。”

周士相看了眼袁廓宇,笑着搖了搖頭:“其實殿下此舉也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將心比心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啊。”

宋襄公忽的開口道:“北伐在即,若唐王一直見疑大帥,此事如何解決?”

這話讓袁廓宇他們都是心中一凜,不約而同看向周士相。

周士相笑了笑,沒有回答宋襄公的話,而是問他們道:“你們現在看,我還像個秀才嗎?”8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一百八十一章 爭奪第十章 官員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清軍和關寧軍哪個強?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六百六十三章 內閣 六部 小九卿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六十三章 內閣 六部 小九卿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284章 朕發誓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十六章 洗城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十二章 憑證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六十一章 靴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三百二十章 屠殺是爲百姓好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九百一十一章 皇上不要咱們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暴雨斷電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七百章 鎮反第三百六十一章 靴子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295章 洪承疇的公子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十六章 洗城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女官 洞房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二十章 風起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十三章 刁民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十八章 剔發第一百零四章 奪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