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

吳三桂心中還是有懷疑,但炮也發了,探子也派了,都顯示磨盤山中並無明軍伏兵,趙布泰和尚善這兩個滿州監軍又催逼自己進軍,自己若還是不下令進軍,恐怕這二人就要懷疑自己。不得已,吳三桂只能下令進軍。

遠處磨盤山的密林之中,見清軍終是向着埋伏圈開進,晉王李定國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些許微笑。

追擊而來的清軍有數萬人,而李定國手下只有六千兵,每道伏兵只兩千兵,可李定國卻一點也不擔心兵力過少會導致埋伏失敗,因爲這六千兵都是隨他南征北征的本兵精銳,每一個都是能以一當十的精兵健卒!

有精兵,有地利,李定國相信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將在磨盤山重創清軍,一改清軍入西南以來的頹敗局面!

.......

充作前鋒的四千綠營兵開進山中後,吳三桂一直擔心着,但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他們沒有遭到任何伏兵攻擊。

隨後,在趙布泰、尚善等人的催促下,清軍全部開進磨盤山中。走在前面的是吳三桂的兵馬,二女婿胡國柱帶人走在前面,隨後滿州都統莽古圖、剋星格、固山額真沙里布等滿州兵將也進入伏擊圈。

磨盤山這羊腸小道走不得太多人,數萬大軍想要通過磨盤山,沒個一天時間根本不可能。所以吳三桂便命人在山下紮下營來,在帳中等着各部兵馬通過。

說是在等,吳三桂心中卻還是擔心的,不時出帳登高眺望,唯恐明軍伏兵突然殺出。

也不知第幾次出帳來看,突有親衛來報,說是抓到一名明軍奸細。

抓了個明軍奸細?!

吳三桂心中一驚,此處既沒有伏兵,怎會有明軍奸細存在?難道那李定國還是在山中設了伏不成!

想到此處,吳三桂急壞了,趕緊去見那奸細。那被捆綁的明軍奸細遠遠看到吳三桂,突然就掙脫按着他的清兵,上前幾步就跪在了吳三桂面前叫道:“平西王,山中有伏兵!”

有伏兵!

吳三桂大駭,那奸細卻又叫道:“平西王,我乃明朝大理寺卿盧桂生!”

......

那明軍奸細並非小卒,乃是永曆政權大理寺卿盧桂生。對前途感到絕望,又貪生怕死的他獲知晉王在磨盤山設伏後,便從軍中偷偷跑出向吳三桂告訴密,以期能以此功晉身清廷。

盧桂生向吳三桂指出清軍已進入埋伏圈,吳三桂聞聽,大驚失色,急傳令停止前進,部隊速撤,並令騎兵下馬,舍騎步行,搜索伏兵。同時,命炮兵對準溝莽樹叢中發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時之間,兩旁叢莽中矢炮雨下。

明軍伏兵不得號令不敢出戰,聽憑槍炮與箭矢襲擊,倒斃在林溝中。隱蔽在第一道埋伏線的竇民望知道埋伏已被識破,不得已發炮出戰,第二伏的明軍也發炮,衝出救援。於是,雙方在山上接戰,短刀肉搏,血肉橫飛,霎時間,雙方戰死者的屍體如堵牆般遍佈。

戰鬥打響時,李定國正坐在山頂,一聽號炮失序,十分驚異,還沒等弄清情況,一炮彈落在他面前,爆炸激起的塵土,飛濺了一臉。由於盧桂生投降告密,打亂了李定國的部署,他也無法統一指揮,明伏兵被迫出陣,人自爲戰。但李定國仍據險督戰。激戰從卯時一直持續到中午,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山上山下,到處都佈滿了屍體。

由於明軍在山谷之中已潛伏多日,精銳之氣已失,又是孤軍沒有力援,戰至最後,明軍完全崩潰。清軍則越戰越勇,明軍死傷過半,四處逃散。

吳三桂令各路兵馬分頭追擊,並暗中囑咐嫡系將領,對於明軍,能招降便招降,若不能招降,只能將其驅散,不可趕盡殺絕。

李定國見敗局已定,率領殘兵敗將向南甸方向奔去。

此戰,明軍伏兵被槍炮與箭擊死在溝中的有三分之一,激戰死在戰場上的也有三分之一,李定國最終只帶了千餘殘兵退走。大將竇民望、王璽等戰死。?

清軍方面,損失也相當慘重。吳三桂部屬,自都統下,固山額真沙里布、祖澤潤等18名將官及輔國公幹圖、扎喀納等戰死,損失直系關寧精銳三千餘,漢軍四千餘,綠營兵近五千。滿州軍方面,也折損滿兵千餘人。清軍合計傷亡萬人以上,爲入西南以來第一敗仗。因在關鍵時刻告密有功,永桂生被清朝賞給雲南臨元兵備道的官職。

磨盤山戰敗後,李定國脫出吳三桂的追擊,來到騰越州,本想覲見皇帝,不想到了騰越州後,卻發現城中空無一人。問了百姓方知,聖駕已往緬甸逃去!

這消息讓晉王只感天旋地轉,一口鮮血噴在了胸前尚染徵血的甲衣上,後從馬上墜下,此後便大病一場。

.......

永曆皇帝又一次自食其言,他沒有等待晉王到來,而是在晉王正在磨盤山與清軍血戰之時往緬甸逃跑。

如安寧逃跑一般,永曆在深夜從騰越州城潛逃,一路竄到銅鐵關,隨行的文武官員苦不堪言,不少護駕的將士也在混亂當中若鳥獸散。二十六日白天到曩本河,距緬關十里。黔國公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守關緬兵。

知是明朝鎮守雲南的沐國公到來,守關緬兵紛紛下馬以禮相待。不過當他們得知是大明皇帝要到緬甸避難,且隨行官兵有近兩千人馬,緬甸官員遂要求護駕官兵必須必盡釋甲仗才能入關。

得知緬甸方面竟要護駕官兵解除武器,尚隨聖駕的明朝官員一致指責不同意,沐天波也不同意,可永曆卻同意了。一時衛士、中官盡解弓刀盔甲,器械山積關前,皆赤手隨駕去。從此,永曆政權便在緬甸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以爲這樣清朝就可以放過他們,從而苟且偷安。

清朝是放過了永曆,不過不是因爲永曆逃到了緬甸,而是因爲千里之外的北方,十萬身着火紅軍服的太平軍將士在用鮮血和生命向着他們說不!

柳州,屍體堆積如山;

沅州,血流成河。(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暴雨斷電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六十一章 反詩第九百三十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七百五十七章 金陵 五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九百五十章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婦的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四十一章 整編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285章 活捉朱由榔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沒了,怎麼辦?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七章 知縣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十九章 晦氣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六百零八章 野戰軍團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們的威風來!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錦衣親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五十一章 一劍無血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