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

20日,收到南寧已被佔領的軍報後,周士相下令命王興的第十鎮駐南寧府,同時負責佔領南寧以南的太平州、歸順州、思明府、鎮安府等地攻略;命高進庫第十一鎮回駐梧州,負責梧州、平樂、潯州三府未歸州縣攻略;命邵九公第三鎮駐柳州,負責柳州府、慶遠府及思恩府等地未歸州縣攻略。

爲整合廣西地盤、錢糧資源,肅清地方反動力量,確保廣西能夠成爲一個安全並穩定的後方,周士相命於柳州成立廣西承宣佈使司衙門,以邵九公爲廣西巡撫兼廣西布政使,此舉開創太平軍高級將領出任地方督撫首例。

出任廣西巡撫的邵九公除直接指揮其本部第三鎮外,同時還可節制梧州的十一鎮、南寧的第十鎮。廣西各州縣清軍投降之後直接送至柳州進行整編,有力者補充各鎮,老弱者則就地安置進行屯田。同時周士相要求邵九公要在三到五個月內新編兩鎮廣西狼兵出來。

早在廣東之時,周士相就想練出一支廣西狼兵出來,自古有言廣西狼兵雄於天下,後世兩三萬廣西兵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攻城略地銳不可當,若非太平天國高層內亂,恐怕歷史早就改寫。天京大亂之後,太平軍士兵逐漸以安徽人和江浙人爲主,此舉導致太平軍戰鬥力極速轉弱,被譽爲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曾道,長毛中後期之30萬兵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兵來的厲害。而滿清對外戰爭打贏的兩仗也都是廣西兵打的,如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抗法及在臺灣抗日,打出鎮南關大捷的馮子材萃軍皆是廣西兵。

前世便是解放軍一員的周士相自然清楚軍史,“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便是劉伯承元帥部署的殲敵方針,從此方針便可看出廣西兵戰鬥力有多麼強悍。

周士相至今還記得他在部隊時看到一些對廣西兵描述的史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的解放軍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

廣西兵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表現及後世開國元勳對廣西兵的評價固然讓周士相打造廣西狼兵的念頭火熱,但最重要的還是廣西兵在有明一代的表現讓他十分看重。

所謂狼兵,其實並非漢人兵馬,而是廣西當地的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一些官員又將廣西狼兵稱爲狼土兵,這個土便是指湖南西部土家族的兵。

廣西狼兵善用長牌砍刀,嘉前年間倭亂時,朝廷曾調遣狼兵到江浙一帶抗擊倭寇。狼兵表現出衆,能以少擊衆,十出而九勝,使倭寇聞風喪膽,成爲僅次於戚家軍的抗倭力量。狼兵作戰時也不同漢軍,他們以7人爲一伍,各伍獨立作戰;每伍中有4人專事擊刺,有3人專事割首,以便請功領賞。衝鋒時,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夾擊,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則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隊密切配合,並以執槍者居前,執弩者守衛於兩側,形成尖刀式隊形,發揮長短兵器的作用。

崇禎年間,遼事激烈,朝廷再次徵調廣西狼兵赴遼東參戰,與遼東本地明軍畏戰不同,狼兵每遇清軍必奮勇向前,更不畏與清軍近身肉搏,乃是繼川兵、戚家軍之後又一支在遼東打出明軍威風的兵馬。時人稱之爲關寧鐵騎的遼東明軍中便有數千廣西狼兵在內,是督師袁崇煥直屬的嫡系部隊。

鑑於狼兵多是壯人、苗人、瑤人,且廣西境內壯人又分生僮和熟僮,熟僮都是受了漢化,對漢人政權天然親近,而生僮卻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服王化,想招他們出來當兵難度很大。且廣西境內民族雜居,不少民族都自成體系,相互抱團,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很難讓他們親近,所以入滇之前,周士相寫了一封長信給邵九公,信中指示邵九公在廣西開展少數民族歸漢事。

對於親近明朝的熟僮,周士相建議邵九公直接將他們看作漢人,爲這些熟僮造冊,從此以後官府不再稱他們爲僮人,而直接稱之爲漢人,將他們與境內漢人一視同仁,不分彼此。而對於生僮,也儘量不以武力威脅,而以利益誘他們出山參加太平軍。凡是願意參加太平軍的僮人,不論是生僮還是熟僮,在參軍之時都給予其物質獎勵,諸如油鹽醬醋、糧食和肉類食物,表現優秀者還可以得到金銀、布料等物品賞賜。當然,爲了區別生僮和熟僮,也爲了剌激生僮,在具體賞賜上,熟僮的待遇要高於生僮。只有生僮在軍中服役滿一年,或者帶着其全家老小一起來投,那麼纔可以享受熟僮待遇。除此之外,則是以戰功來決定賞賜多寡。

周士相對邵九公反覆強調一定不能和清軍一樣歧視廣西壯人,不但不能歧視,還要重視他們,要想方設法將他們變成漢人。對於願意合作的頭人,更要讓他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若想當官,文可做知府,武可做總兵。總之,太平軍對於願意放棄僮人身份成爲漢人的廣西少數民族一律歡迎,並且保證他們能夠得到比不肯當漢人的僮人多得多的好處。

“相較招募一兩支能打的狼兵,讓廣西的那些少數民族成爲漢人更重要。前者只是細枝,後者則是主幹,萬不能顛倒。我中國文明向來便是漢家文明,而我漢家從來不是以血統爲論,而是以文明爲論。只要他們願意接受我漢家文明,願意成爲我漢人一員,那麼他們便是漢人,他們的子子孫孫也都是漢人。

小到一縣,大到一省、一國,若大家說的是同一種話,寫的是同一種文字,過的是同一個節日,繼承的是同一種傳統,傳承的是同樣的衣冠,那麼我們便再也不用擔心異族爲禍了,因爲這世上沒有異族,只有漢族。”

.........

得發個聲,不然被你們想的太不堪了。我晚上出去是捉知了賣錢,這樣才能支撐我寫作。(未完待續。)

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二百五十九章 俊傑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九十七章 請叫我庫恩布大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八章 逃人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天新郎官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兵買馬第三十章 丁口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國負君,君負定國也!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四百九十一章 東勳英烈 可不訂第十七章 豪傑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一千四十五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六十章 礦工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九十二章 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