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

陸豐很快就將那生員資料送上了來,此人姓董名常青,惠州長寧縣生員,清軍入廣東後不願食清慄爲異族效力,便發誓言“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在家鄉造了一隻船,偕母坐在船裡,泛於河上隱居而生,吃穿都是由鄉人買來後送至船上。

清廷委任的長寧知縣知董常清事蹟,生了敬重愛才之心,以保其一個舉人功名爲條件讓人傳話叫他上岸,董常清卻不予理會。知縣也不惱,生了一計,讓衙役直接將人綁來,只要董常清上了岸,便算破了當日誓言,再以功名利祿相誘,曉之以理,勸之以情,實在不行就拿董常清老母要挾他。幾管齊下,不怕董常清不就範。

不想此事卻被縣衙的人透露給了董常清的鄉人,董常清知道消息後連夜帶老母浮舟避往他處。綁人不成反把人給逼跑了,長寧知縣哭笑不得,知逼不得董常清,遂作罷。這知縣也是個心胸大度之人,未因此事生了害董常清之心,其後幾年反倒刻意保全,若非如此,董常清這等不肯剔發不肯易服的讀書人早就被清軍捕來殺了,除非你跑到海上去,要不然江也好,河也罷,總是逃不出清兵手的。

自永曆二年始,董常清整整十年未上岸一步,從青年成了中年。整整十年,他無日無夜不在盼着大明王師重回廣東,卻始終不得見王師,直以爲此生再也無機會踏岸。不想卻有鄉人前來相告,惠州城頭再次打出大明旗幟!

鄉人相告之後,董常清於船頭放聲大哭,那刻。心中更多的不是因爲大明軍隊的出現而激動,而是心酸——孤獨等待十年的心酸。

其時長寧仍被清軍控制着,惠州局勢並不明朗,母親又年老,所以董常清不敢輕易上岸。董母卻勸他立時上岸去投惠州明軍。不論明軍這次能否支撐,總要去投了效力,免再遺憾終生。對於兒子的選擇和堅持,董母從來沒有責怪和埋怨過,她雖一介女流之輩,也知家國大義,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兒子考的是大明的秀才,不是他大清的秀才,所以兒子選擇要爲大明盡忠。做母親的自然沒有二話。這世上做大清順民的太多,也不差他母子二人,便叫他母子爲朱家皇帝盡個忠吧。

董母鄉間女人,嫁與董家才幾年夫君便病死,她一女人拉扯兒子,被人罵作剋夫星,真怕有一日會叫宗族吃了他夫家的絕戶飯,將自個賣到他鄉給別人做老婆。那幾年,董母活得真是擔驚受怕,直到兒子考上秀才。董母才終是將壓在心頭十多年的心事放下,也算是揚眉吐氣,敢直着腰身在董家族人面前大聲說話了。這一切,只因爲兒子考上了秀才。考上了大明朝廷的功名。董母念着大明的好,兒子讀的是聖賢書,聖賢可沒叫人去剔發替異族賣力。

在母親的力勸之下,董常清終是踏上了十年未踏過的陸地,在鄉人的掩護下前往惠州投軍,這一路無驚無險。順順利利就到了惠州,且成功投了軍。不想惠州總兵胡啓立卻對這個在家鄉名聲很大的生員並不重視,一點也沒有重才之心,只隨意打發董常清在軍中做個文書,負責錢糧來往的計支。

這文書但是識字的就能做,甚至於店鋪的夥計也能當得,胡啓立如此安排忒是叫人寒心。不過董常清卻不嫌,也沒有因此心生怨意,反而將職事做得很認真。後來潮州清軍進攻惠州,董常清便跟着送糧的隊伍到了陸豐城。在城頭,他看到了潮州兵是如何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看到城中的惠州軍是如何膽怯畏戰,再之後,他看到了潮州清軍又是如何望風而逃,又如何被追着一路逃奔潮州的,這一切只因爲那支從廣州來的太平軍,那支斬了尚可喜,殺了哈哈木,屠了滿城的太平軍。

清簡親王率領大軍前後攻了陸豐三次,危急時候,董常清不顧自己文弱之身也上城助戰,他不知如何拿刀殺人,卻知將城下的大石往城上搬。石頭很重,董常清力氣卻不大,抱着走在城道上很是吃力,走不得兩三步便要停下歇歇喘會氣,可便是這樣,他也始終咬牙堅持着,直到將石塊搬上城頭,轉頭再下去幫。看到傷兵他也能上前和民夫一塊幫着擡,一開始,他見不得血,吐過幾次,再後來卻是習慣了。

第二鎮的旅校於世忠無意看到了生員打扮的董常清,當時很是驚訝,他還從沒見過一個讀書人和民夫青壯一樣在那使勁幹活,一點不嫌累不嫌髒。於世忠找惠州軍官問了董常清,軍中有長寧人立時便將董常清不戴清朝天,不踏清朝地的事蹟告知,於世忠大爲佩服,認定這人有大材,便將其引薦給鎮將鐵毅。

鐵毅自己不識字,但知道自家大帥是個秀才,所以他便很敬重秀才,和董常清交談幾句後見其應對自如,也無尋常讀書人見自己時的卑微,偶爾還能就戰事說幾句頗爲針對的看法,心下自然起了欣賞,便要他在鎮中參謀。

蒙古佐領阿勒塔領着手下娃娃在城外烤馬肉喝酒唱歌,城上太平軍沒一個當回事,董常清看了後卻沉思開來,第二天便找到鐵毅,提議派人出城和蒙古人交換軍馬。

鐵毅很驚訝,蒙古人有馬能殺了吃,怎會和太平軍交換米麪。董常清卻道那馬肉其實是吃不得的,煮不爛也消化不了,若長期食用,勢必積在腹中不得排出,最終活活脹死。《本草綱目》中寫得很清楚,馬肉有毒,氣味臭,無法排,故而蒙古人輕易是不吃馬肉的,除非是逼入絕境。顯然,城外的蒙古人是到了絕境了,要不然他們不會殺馬來吃。這陷入絕境的人但能有吃的,便不會在乎其他,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若是有選擇,他們是不會甘心被活活脹死的。

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鐵毅同意了此事,結果被董常清說中了,蒙古人真的願意拿戰馬交換米麪,哪怕交換條件被剋扣到極點,對方仍是咬牙認下來了。

做了兩次米麪換戰馬的交易後,董常清又大膽提出趁勢勸降蒙古兵,有了上一次的成功,鐵毅自然不會反對。董常清自請出城,爲了讓自己更像個勸降的使者,他請人趕製了明朝官員的服飾,穿在身上便出了城。結果一番言語下來,蒙古佐領阿勒塔果然願降,讓太平軍平空得了三四百蒙古兵外加幾百戰馬,讓鐵毅樂得合不攏嘴,直贊董常清乃神人也。

周士相要鐵毅將董常清資料報去時,鐵毅順便將董常清的一句話帶了過去,這話便是“韃兵已陷絕境,不妨以心戰攻之,許以虜酋一人死而活全軍,韃兵爲求活必殺虜酋,則伯爺不費吹灰之力可得數千韃兵效命!”

...........

骨頭這兩天在外出人情,更新已是竭力,昨天雖只更一節,卻也有五千多字。今天更兩節,晚上去參加婚宴,骨頭本就貪杯,這兩天喝得不謂不多。(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八章 砍瓜切菜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反了!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三十四章 恐嚇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七百零七章 狗官,你將提督當什麼人了!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五十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四章 投奔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三百零九章 南蠻子太狡猾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一十八章 同袍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八百六十九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九十三章 正黑旗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六百五十章 張勇降 羅託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伯父對不住她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