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

ps:看《漢兒不爲奴》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漢軍旗的火銃肯定能打死人,周士相再不識貨,等到秦智生拿銃轟了一槍後,也知道這火銃的厲害了。這玩意要是放近了打,可不是後世傳聞中只能將臉打成麻子或是燙傷這麼簡單,而是實實在在會要人命的。

火銃的發展,周士相雖然前世當過兵,但對此也不是太瞭解,但想既然明朝的神機營當年能夠靠着火銃縱橫漠北,而有明兩百多年,火銃也一直是明軍的正式裝備從來未被淘汰,僅此而言,便沒道理說明代的火銃是燒火棍。因爲真要如此的話,怕是火銃早兩百年就被淘汰,當年明成祖何等英雄人物,焉會讓軍士裝備打不死人的武器,須知這位可是一生征戰,直至死還在出徵之路,這等人物,眼光可不是後人能比的。

明軍如今談銃色變的原因根子還是文貴武賤和餉銀的問題,前者壓制了武將的政治權利,使得軍隊在朝廷根本沒有發言權,武將受制於文官,文官卻多不通武事,自然不會去重視軍器生產和更新。而後者則是直接斷了軍工生產的根子,如同衛所制一般,世代匠戶模式同樣使得擅於製作軍器的匠人一代不如一代,造出來的東西自然而然也就一代不如一代。再好的東西,沒有足夠的銀子也休想造出好來,歷史已經證明,明末時的明軍火銃完全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的產物。

一優一劣,一重一輕,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幾十年來戰事的最直接體現。放在廣東一省,則是直接體現在漢軍旗的強悍上。李定國兩攻廣東可是吃了不少漢軍旗的虧,當日在新會城中。周士相日夜都能聽到城頭上的火銃轟鳴聲。

火銃不可能沒用,相反。這是利器,便是沒有秦智生的演示,太平營中銃傷亡的百餘士兵也以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周士相——火銃有用。

.........

槍及前世當兵的經歷讓周士相對繳獲的火銃很是喜歡,反覆拿着漢軍旗的火銃看了又看後方才放下,命令讓秦智生將繳獲的火銃全部集中起來保管,所有旗兵身上的火藥袋子更是要全部撿回來,絕不能漏了。

火銃的構造太過複雜,放銃也是一門學問。雖然秦智生、蔣和等人言語中多次強調火銃無用,周士相還是決定要成立太平營的火器兵,並且日後一定要對這些還依賴火繩點火的火銃進行改進。

改進火銃的最好辦法莫不過於借鑑這時代已經稍稍領先大明火器製造的歐州人,而離大明最近的白人據點離香山縣並不遠——澳門,這座後世的賭城,眼下卻聚集着衆多歐州來的傳教士和科技人才,同時也是一座軍火之城。大明能夠從澳門大量購進火炮和火銃,周士相也能,只要他有足夠的銀子。在真金白銀面前,那些本就是來東方發財冒險的白皮豬們沒有理由不賣。

火銃的事情安排下去後。周士相便下令全營入城休整,既然鑲藍旗漢軍來到高要的目的並不是針對太平營,高要附近也沒有其它的旗兵隊伍。那他便無須再緊繃神經。連日的奔波已讓全營上下到了身體的極限,人不是鐵打的,再不休整的話,恐怕真會不戰自潰。

按照事前的分派,鐵毅和宋二牛各自率人接收清點縣衙和庫房,在那些縣衙小吏膽戰心驚的“幫助”下,錢糧很快統計出來,計有白銀三千二百兩,一萬四千多銅子。布匹綢緞百匹,另外已經上吊自殺的知縣秦明私人爲太平營“贊助”了七百兩紋銀和三十兩金子。其夫人和兩房小妾也相繼“贊助”了等值近千兩的金銀手飾。

糧食這塊,收穫也不小。去年高要並未遭災,算是風調雨順,所以秋糧收得較多,除去運往府城上交省城的、縣衙私下倒賣的,如今庫裡還餘三百多石。廣東地處南方,百姓多種水稻,故糧食以大米爲主。白花花的大米從庫房裡搬出來時,太平營的軍士們眼睛放光的同時,大多都是鬆了口氣。有了這些大米,他們就不用擔心自己留在後營的妻兒老小捱餓了。

沒有信仰支撐的太平營,親人的安危便是支撐所有人的最大動力。漢人最重親情,尤其是成家男丁,他們最大的擔心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妻兒老小。只要老婆孩子、爹孃能有一口吃的,他們就會不顧一切去拼。

太平營目前爲止,就是這麼一支由一幫牽掛着親人是否捱餓,是否吃飽,是否有衣穿,是否有地睡的男人組成,他們拼命的目的不是爲了什麼民族大義,華夷之防,而是單純的親情。誠然,這麼一支軍隊嚴格意義上不是一支好的隊伍,因爲他牽掛的太多,可是在眼下,這支軍隊卻能讓周士相一步步的向着他的目標進發。他需要這幫男人去拼命,或者說,他是在利用這幫男人去拼命。在周士相看來,民族大義和老婆孩子是不是能吃得飽是相等的,二者並沒有矛盾衝突之處,無論是實現了前者還是後者,反清的目的都會達到。

邵九公這隊人馬從新興以後基本上就承擔了入城之後的軍紀維持,那幫江西綠營出身的軍官再不情願,這會也自覺承擔了維持軍紀的任務,並意識到軍紀的重要性。太平營流寇式的擴充辦法並不影響周士相每到一地都強調軍紀的重要性。

流寇式作戰辦法,流寇式裹挾壯大做法和維持軍紀之間聽起來似乎是衝突的,但做起來卻並不衝突。讓二者同時存在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是否裹挾。

高要城的居民並不在周士相的裹挾名單之中,因爲這裡離肇慶府城太近,而且前營突進肇慶的目的是迷惑、擾亂、牽制肇慶綠營,使得肇慶綠營不能對正在向新會方向轉進的後營形成威脅,故而周士相必須保持前營的戰鬥力和機動力,如此一來,裹挾沿途百姓就不是前營的作戰目的,他也不會蠢得這樣去做。

派人去傳令葛正兄弟收兵後,周士相讓人去叫城外的陳默進城,天黑之時太平營關閉了高要城門。(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衆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衆號!)(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三百六十一章 靴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610章 軍器圖說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八章 逃人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靴子第九百八十章 真正的脊樑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二百章 水師第八百八十九章 活捉鰲拜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雲南易幟 洪首傳邊第一千零六 滿蒙援軍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戰 十四第285章 活捉朱由榔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毛小兒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六十九章 總旗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將士們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三百零九章 南蠻子太狡猾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該死的多爾袞餘孽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九百二十三章 漢奸無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