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

鰲拜不是最先收到皇帝駕崩消息的,最先接到京城急遞的是在開封的河南巡撫賈漢復。

鰲拜在中牟,年前臘月寒冬,他就在那裡部署一場大戰。

鰲拜的對手是吳三桂的大女婿夏國相和大將郭壯圖。

胡國柱和王屏藩失利之後,吳三桂便準備着一場決戰,一場決定中原到底歸誰的決戰。爲了籌集糧草,一道道命令從洛陽傳出,一輛輛糧車從潼關不斷的駛往河南,糧車的背後是陝甘全部的戰爭潛力,是陝甘無數家破人亡,嗷嗷待哺的家庭。

洪承疇死時就給吳三桂說過,陝甘之地太過貧瘠,根本無法支撐長期戰事,故吳軍須戰決,萬不能有所遲頓,否則光是漫長的戰線和二十多萬大軍消耗的糧草就足以將吳軍拖入萬劫不復之地。

然而,奪取西安之後,吳三桂卻是一錯再錯,先錯在未能及時東進奪取潼關,再錯在未能全軍進佔開封,導致北.京的滿州八旗及時來援,將吳軍擋在了開封以西。

永曆皇帝身死和貴州失陷的消息也讓吳軍上下心人惶惶,在洛陽問過“天意”之後的吳三桂終是在方獻亭、胡於宣等謀士的勸言下改遼王爲周王,總統天下水6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次以他吳三桂的名義布了伐清檄文。同時在洛陽築高臺,親往哭祭永曆,哭祭之時,吳三桂哭得十分傷心,周圍之文武百官和洛陽百姓人人動容,俱是大哭,哭聲直震九宵。

哭祭之後,吳三桂便領大軍前往鄭州,欲親自帶兵攻打鰲拜。時近年關,雙方不約而同的罷兵休戰,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

自崇禎以來,河南無年不災,無年不亂。大災年景,天下局勢紛紛攘攘,誰也不知道明天到底會怎樣,誰也不知道這天下一夜醒來是歸了明,還是屬於清。過年的氣氛在中原大地幾乎都看不到,所有人都嗅出了空氣中的燥動的廝殺之意,沒有人願意成爲這場大戰的炮灰,成爲明清爭鼎的受害者,但他們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這人吃人的世道里拼死掙扎。

洛陽至鄭州一線的大小州縣,是暴風的漩渦。市面上沒有一家米店還開着,也沒有人能再買到一丁點糧食。城外的村落和市鎮原本就荒廢大半,餘下的那些和二十年多前一樣,相互抱團,不過這一次,這些塢堡大多投向了吳軍,而不是繼續倒向清軍。

吳三桂在鄭州一帶投入了十四萬大軍,光大將就有夏國相、郭壯圖、馬寶、胡國柱、王屏藩等十多位,而他的對手鰲拜卻只能調動不到五萬的兵馬迎敵。單以動用的兵力計,吳軍足足是清軍的三倍,因此雖有王屏藩和胡國柱的的失利,但真當吳三桂抵達鄭州後,前線的軍心士氣立時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吳三桂改遼王爲周王的舉動,令得不少吳軍將領因爲無君可奉的空蕩心理得到了安定。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吳三桂知道鰲拜不可能就此退兵,接下來的這場大戰沒人知道會用時多久,因此糧草的準備就成了吳三桂的要大事。他可以敗在戰場上,卻絕不能敗在糧草上。周王的一道道命令下,每日往返鄭州的糧車數以千計,卻依舊不能趕上大軍的消耗。方獻亭和胡於宣等謀士都知道吳軍在透支控制區內的民力,但此刻卻誰也顧不上那麼多了。這場大戰,只能贏,贏了什麼都好說,輸了,地盤再大,也沒用。

郭壯圖領軍接應胡國柱後撤後,便將軍營設在了中牟西南四十里地的吳水,連營十數裡。其部有近四千騎兵,一半是其嫡系,另一半卻是收編的河南本地的土豪馬匪,雖說紀律鬆散,隊伍拖沓,可勝在這些馬匪騎術倒也熟練,加上很多是當地人,對地方地形熟悉,因此揮了很大作用。

鰲拜的大營就在中牟,郭壯圖是直面鰲拜,也是離鰲拜最近的一支兵馬,他自是要做萬全準備,將探馬不斷的撒出去,以確保中牟清軍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每日間,清軍的探馬和吳軍的探馬都會交上幾起手,多則上百死傷,少則十數人。爲了鼓勵士氣,郭壯圖給探馬的賞格很高,一顆漢軍級能換銀十兩,一顆真韃子的級則能換白銀三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得益於那些收編的河南土匪和塢堡青壯對地形的熟悉,吳軍竟在和清軍的探馬之爭中得了上風,迫使清軍不敢將探馬撒得太遠。

大軍並未有什麼行動,畢竟春節是個大節日,明軍也好,清軍也好,總要讓人過節。

正月初六這天,歇了幾天的明清雙方,在一個叫九龍的鎮子外生了一場大戰。

參戰雙方都是騎兵,吳軍有一千二百多人,清軍則有七百多人。

指揮這支吳軍騎兵的是延綏總兵的孫思克,清軍的指揮將領則是滿州正紅旗甲喇額真圖瞻。

孫思克原是清朝的漢軍旗參領,其本對滿清忠心耿耿,替清朝立了許多功勞。因其漢軍旗出身,滿州對他也是格外青睞,比之一般綠營將領更得重視,按理他不可能背叛清廷。促使孫思克歸降吳三桂的最大原因就是當日他隨信王多尼從貴陽逃跑時,一路上不但親眼目睹許多川中百姓和綠營青壯被滿蒙八旗宰食,其部下漢軍也有不少人被抓去當食物。這還是不是最終讓孫思克決定歸明的最後一根稻草,促使他歸明的最終原因是西安將軍塔拜的投降。或者說,孫思克現清廷已經大勢已去,這才下定決心,爲自己,也爲麾下這一千多部下謀條生路。

孫思克的和趙良棟等陝甘綠營將領一樣得到了吳三桂的看重,被委以延綏總兵一職,現在夏國相麾下任先鋒官。現清軍後,孫思克立時下令展開戰鬥隊形,他觀察了對面清軍陣列,現對方也是嚴陣以待,不由猜測這支清軍騎兵是不是誘敵的誘餌。

..........

有書友在書評說骨頭筆下的人物都是“人渣”,沒有好人,這個骨頭得承認,因爲我不是在寫當代,我是在寫1644年以後的中國。至於是不是好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時代就要有時代的特色,不能因爲主角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就要強行在這個時代推行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無論是思想還是制度,又或什麼信仰忠心。

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631章 先拜孝陵者爲天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寵妾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金陵 不封刀第八十章 萬歲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一千一十五章 快帶朕走!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九百八十九章 誅盡方絕後患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282章 大家都罵娘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千一十六章 我父子倆負了你什麼!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六百章 爲了糧食開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上要決戰?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十八章 剔發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六章 敬佩第一百四十三章 懷疑第六十章 礦工第三百三十六章 兩位大學士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九百七十章 平了德翠樓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焚昆明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今天無更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四十四章 烙印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一千九十四章 不謀財 不佔地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五十二章 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