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器不合道

常言道,劍是君子器。

劍除了作爲武器之外,還有禮器的作用。在先秦,不論文武都會佩劍。秦漢之後,劍漸漸脫離了戰場,禮器的作用更大,不再是防身利器,卻成了身份的象徵。

尤其是那些在意身份的世家子弟、讀書人。

不管武藝怎麼樣,一定要帶柄華麗的劍,表示自己遵守古禮,與一般人不同。就連朝堂之上,都要佩一柄木劍,以合乎禮儀。

劉協對此很不以爲然。

一羣拉不得弓,見不得血,看到戰馬都嚇得兩腿戰慄的讀書人,就算渾身掛滿劍,也沒什麼卵用。

對這種表面文章,他一向沒什麼好感,視爲必須去除的思想痼疾之一。

周瑜這柄劍顯然不僅僅是裝飾物,但要說他的武藝有多高,說實在的,劉協也不信。

武藝固然要有傳承,更要持之以恆的苦練,尤其是對抗性練習。

一個人練武,很容易變成練舞。

周瑜的運作很瀟灑,但每天堅持練武的劉協一眼看出,他的武藝雖不能說華而不實,但戰鬥力肯定不及魯肅。

魯肅入朝之後,每天與高手爲伴,又有充足的時間練習,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足以躋身一流高手。

他主動邀戰周瑜,或許就是知道周瑜的武藝深淺,肯定不是趙雲的對手。由自己應戰,多少還能控制一下節奏,給周瑜留點面子。

劉協很想看看,魯肅要怎麼爲周瑜留這個面子。

如果魯肅當着他的面打假比賽,那就有問題了。

魯肅拔出四尺長的戰刀,耍了個刀花。“公瑾,我這刀可是河東鐵官打造的戰刀,長四尺,重四斤七兩,比你的劍重得多,也堅韌得多。”

周瑜單手握劍,擺開架勢。“子敬,我這劍也是江東名匠所制,真正的百鍊名器,長四尺三寸,要比普通的劍長一些,重二斤一兩。”

周瑜拔劍時,劉協就注意到了他的劍比一般的劍長。這倒也沒什麼,周瑜身高八尺多,比普通高一頭,用長几寸的劍沒什麼問題。

但是劍越長,配重越難,而且大部分的重量都在配重上,對臂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以周瑜這柄劍的長度,二斤一兩顯然輕了。

這說明周瑜這口劍並不是戰劍,禮儀的成份更多一些,所以對平衡的要求並不高。

用這樣的劍來比武,如果武藝上有碾壓的優勢,當然沒什麼問題。可若是旗鼓相當,甚至技不如人,那就難了。

高手較技,差之毫釐便是勝負之別,何況用不趁手的兵器。

一旁的幾個散騎聽了周瑜的話,已經露出了不以爲然的神色,相視而笑。

周瑜心裡也清楚這一點,但他裝作沒看見,示意魯肅進攻。

魯肅揮刀上前,戰刀斜撩。

周瑜展臂,挺劍便刺,希望利用自己臂長、劍長的優勢,一舉擊中魯肅,速戰速決。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劉協看了這一眼,便知周瑜必敗無疑。

他的戰術是對的,但他的實力無法充分發揮出他的戰術。

他的速度不夠快,出劍的速度無法對魯肅形成實質性的威脅。

果然,魯肅輕鬆的撥開了周瑜的劍,搶入圈中,長刀接連劈砍,攻勢凌厲。

即使他並沒有全力以赴。

周瑜失了先機,便陷入了窘境,忙於應付魯肅的進攻,再無還手之力。

幾個回合一過,周瑜便有些氣息不穩,手上的運作越來越慢,長劍再也無法揮灑自如。

谷鑆

魯肅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又和周瑜戰了幾合,這才抽身而退。

周瑜已經有些氣喘,白晳如玉的臉上也泛起了潮紅,也不知是急的還是臊的,也許是兼而有之。

“子敬武藝進步喜人,佩服佩服。”周瑜倒持長劍,心悅誠服地說道。

魯肅拱手還禮。“公瑾,你一路辛苦,體力不足。休息幾天,再行試過。”

周瑜豈能不知魯肅的意思,心中感激,卻還是搖了搖頭。“多謝子敬。不過就算我休息好了,再練上一段時間,也不是你的對手。”

他轉身又向劉協行了一禮。“慚愧,臣獻醜了,不是子敬對手。”

劉協微微頜首。“知道爲何而敗嗎?”

周瑜愣了一下,擡起頭,打量着劉協。

他技不如人,拒絕了魯肅的謙讓,主動認輸,只是他不想自欺欺人,丟了風度。可是天子並沒有就此放過,反而追問他戰敗的原因,這可有些欺人太甚了。

而且很顯然,天子並不認爲體力不支是他失敗的原因。

一剎那間,他很想反脣相譏兩句。

可是話到嘴邊,他又咽了回去。

因爲他看到了天子的眼神。

從天子的眼神中,他看不到調侃或者戲弄這些情緒,只有期望。

就像一個長輩,帶着熱切的希望,希望他能夠自省,找到失敗的原因。

雖然知道天子比自己年少,但那一刻,周瑜還是順從地接受了。

他打量了一下手中的劍,沉吟片刻。

“器不合道,手不稱心,受挫在所必然。”

劉協滿意地點點頭。周瑜的武藝不能讓他滿意,但周瑜的態度卻讓他有意外之喜。

能當衆認輸,可能只是風度。

能當衆剖析自己戰敗的原因,而且直指是引以爲傲的佩劍有問題,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換個稱手合道的劍,過幾天再試試吧。”劉協誠懇地說道。

在這一刻,他接受了周瑜。

周瑜輕輕地咬了咬嘴脣,躬身而拜。

“唯。”

劉協轉頭看向孫策。“看來,你只好選子龍了。你最擅長的武藝是什麼?騎射?還是步戰?不管是什麼,盡情施展吧,讓我看看烏程侯後人的英姿,能不能有撐起你封侯拜將的雄心壯志。”

孫策聽了,熱血上涌。

他的父親孫堅以戰功封烏程侯,孫堅戰死之後,他本當嗣侯,但他將侯爵讓給了弟弟孫匡。

這個意思很明白,他不想承父蔭,要憑自己的本事封侯。現在天子說這句話,不僅表示了對他父親孫堅的尊敬,更是對他的殷切希望。

此時此景,他豈能藏拙,錯過這千載難延的機會。

“謝陛下,臣當盡力而爲。”孫策大聲說道。

劉協轉身,對趙雲說道:“子龍,小心些,此非尋常對手也。”

趙雲不緊不慢,從容領命。

“唯。”

第429章 急先鋒第938章 機不可失第663章 初相見第394章 涼州豪氣第466章 近朱者赤第597章 提前行動第874章 反客爲主第883章 遠行在即第751章 有志之士第288章 義利難全第751章 有志之士第1203章 君臣同心第3章 秀才遇到兵第744章 以身說法第621章 顛倒黑白第181章 糊塗之人(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35章 勾心鬥角第431章 當斷不斷第523章 決戰(六)第44章 機會第243章 釜底抽薪第1211章 所見略同第278章 沙陵湖畔第70章 你是奸細吧?第827章 十年之前第464章 自取滅亡第345章 克己復禮第302章 狹路相逢第701章 深不可測(穿越回原始打賞加更)第875章 肺腑之言第687章 他鄉故知第150章 賞功罰過(找狗糧的二哈打賞加更)第896章 因地制宜第381章 五禽戲第888章 見微知著第390章 相見不歡第719章 以惡制惡第592章 千里來投第417章 人間煙火第1004章 克己復禮第50章 大漢第一捧哏第783章 冀北變局第333章 男女有別第552章 絕地求生第676章 書生意氣第668章 鬥而不破第338章 困獸猶鬥第148章 慶功宴上第700章 背後一刀(菩提打賞加更)第571章 知足不殆第1044章 言行不一第1068章 將來可期第1200章 斷尾求生第1121章 借題發揮第166章 賈詡獻計第942章 老奸巨猾第16章 父子君臣第546章 覺醒之路第771章 四兩撥千斤第380章 飛來橫禍第456章 韋端父子第434章 不循常規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97章 不可能第392章 西行(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019章 太平經第310章 見微知著經718章 禍起蕭牆第1233章 西望天竺第276章 不如歸去第1081章 指點迷津第774章 草原母狼第837章 擴軍備戰(求月票!)第889章 勉爲其難第831章 成見誤人第1032章 大有文章第561章 枕邊有風第469章 狼騎遠征第1050章 知行合一第204章 百密一疏第527章 餘波萬里第1157章 移風易俗第719章 以惡制惡第296章 一見如故第682章 故態復萌第343章 私心作祟第1170章 迎難而上第187章 用人不當(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403章 君臣兄弟第345章 克己復禮第888章 見微知著第722章 心病難醫第995章 家醜不可外揚第433章 天子之威第612章 坐談客耳第817章 喜相逢第747章 民心可用第810章 後悔莫及(菩緹打賞加更)第709章 殺心自起(菩緹盟主加更第四)第256章 天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