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討價還價

劉表請周忠入座,命人上酒菜。

這次宴請的規模很小,除了劉琦之外,沒有其他陪客。

即使如此,劉表也沒有和周忠談太多的公事,只說些當年在洛陽的舊事,不時的感慨一番。

物是人非,這幾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說到動情處,兩人都有些唏噓,潸然淚下。

宴後,劉表將周忠請入書房,命劉琦在外面候着。

劉表親自爲周忠奉茶。

茶來自江南,不加姜蔥,很是清淡,甚至有些苦澀。

“這種苦荼也不知是誰先創建,都說能清心明目,不爲世俗所惑。”劉表輕笑了一聲。“我雖不以爲然,卻覺得比河東所傳的奶茶更清爽一些。不知嘉謀兄以爲如何?”

周忠端起茶杯,先在鼻端聞了聞,然後淺淺地抿了一口,淡淡地說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地自有一地的飲食,不必強求一致。是不是爲世俗所惑,在心,不在茶。”

“還是嘉謀兄見多識廣,虛懷若谷,倒是我見識淺了,犯了我執之過。”劉表舉起茶杯,含笑說道:“還請嘉謀兄爲我清心。”

周忠一聲輕笑,放下茶杯。“你這是學老莊,不是修浮屠道,玄虛得很啊。”

“聽說天子重西域蠻夷之學,我雖學力不能及,卻有效顰之心,讓嘉謀兄見笑了。”

“天子雖不拒西域蠻夷之學,但他用力最深之處還是在儒學,在王道。”周忠拿起一旁的蒲扇,輕輕地扇着。“只不過他對當前的今古經學都不甚滿意,這才放寬眼界,求諸百家,所謂禮失求諸野也。”

劉表微微頜首。“王道纔是正道。”他吁了一口氣,又道:“君君臣臣,親親賢賢,便是王道,又何必外求諸子?孟軻狂人,荀況俗儒,又哪裡能及夫子微言大義?縱使返樸歸根,也當於聖人典籍中尋求,又何必諸子。”

“天子身邊哪有夫子這樣的大儒,縱使孟軻、荀況輩也不可得。”周忠打量着劉表。“景升學養深厚,又是宗室,若能輔佐天子,或能有所改觀。”

劉表目光一閃,嘴角一抹笑意一閃而沒。

說了半天,周忠終究還是吐露真言了。

“朝廷還有我的容身之地嗎?我聽說三公皆不得伴駕,九卿也只有衛尉馬騰一人隨行。”

周忠面不改色。“天子巡邊,西北苦寒,公卿不是老弱,便是書生,哪裡經得起那樣的辛苦。天子憐惜大臣,這纔沒有讓他們隨行。景升久在荊州,不知西北之苦,有所誤會也是正常的。”

劉表笑得更加燦爛。“如此說來,倒是我想差了?”

“待乘輿東出之日,你自然會看到公卿。”周忠幽幽地說道:“如果你有幸列身其中的話。”

銆愯瘽璇達紝鐩鍓嶆湕璇誨惉涔︽渶濂界敤鐨刟pp錛屽挭鍜闃呰夥紝 瀹夎呮渶鏂扮増銆傘

“如果不在其中呢?”

“那你只能看到守護天子的並涼鐵騎。”

劉表臉上的笑容一僵,隨即又道:“漢水浩蕩,縱使並涼鐵騎精銳,也不能泅水而過吧。”

周忠呵呵地笑了。“論水師之強,荊州何如江東?再說了,漢水再浩蕩,也有江心洲可以暫歇。襄陽渡不得,魚梁洲也渡不得?蔡洲也渡不得?一旦拿下諸洲,襄陽不過孤城而已,又有守得幾時?”

劉表臉上的笑容掛不住了,沉默不語。

周忠的威脅之意已經很明白,不管他怎麼決定,蔡瑁之流十有八九是要跟着朝廷走了。

“景升,我這次來,除了要見你,還要去豫州,見劉正禮。”

“見劉正禮?”

“你剛纔也說了,親親賢賢,天子年少失怙,對親情尤其重視,欲使宗室併力,再興大漢。但凡宗室願爲朝廷效力者,可既往不咎。所以劉公衡督散騎,劉子揚鎮金城,劉玄德守彭城。若景升、正禮亦能如何,天下指日可定,中興翹足可待。”

“劉子揚……是誰?”劉表心生疑惑。

“阜陵質王之後,名曄,字子揚,曾佐劉子臺定廬江,不久前去了行在。爲人少壯多智,頗有才幹。”

劉表吃驚不已,隨即心中一鬆。

雖然他對劉曄其人不太熟悉,但周忠說的阜陵質王,他卻不陌生。

那並不是一個值得稱道的人物,嚴格來說,那是一個因涉嫌謀反被剝奪了王位的反面典型。他的後人也能得到天子的重用?

和劉延一比,自己那點小心思算什麼啊。

看來天子想重用宗室的心思並非作僞。

劉表整個人都輕鬆起來,笑容再次綻放。

他打聽起劉曄的事。

周忠知道劉表的心思,將劉曄的事一一道來。起程之前,他曾和劉曄詳談,做了充分的準備。此刻所言,句句屬實,沒有一句是他瞎編的。

他很清楚,劉表雖然是書生,崇尚儒雅,卻不是死讀書的人。相反,劉表非常精明,甚至有些過於精明。若非如此,他也不會一心想割據荊州。

對他現在說的事,劉表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求證。

如果他說謊,只會讓劉表生疑,從而懷疑天子的誠意。

只有真誠,纔有取得劉表的信任,才能說動劉表。

能否讓劉表向朝廷稱臣,不僅關係到天子能不能借荊州的人力、物力迅速平定山東,更關係到山東大臣能否在朝堂上重新取得地位,與山西武人分庭抗禮。

劉表雖然沒有全盤接受周忠的說辭,但他感受到了周忠的誠懇,也意識到了荊州的重要性。

“若天子果能不計前過,我願寫信勸本初改過自新。若本初不肯,我也顧不得舊情了,願統荊州之兵,爲天子前驅,與本初一決高下。”

周忠打量着劉表,眉心微蹙。

“景升,我任豫州牧時,曾率部圍攻廬江,略知征戰之事,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我聽說了。”劉表笑笑。“但荊州不是豫州。若嘉謀此去豫章,能說服劉正禮與我併力,想必本初也會知道大勢如此,不得不三思而行。”

周忠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地吐了出來,反覆再三。

“既然如此,那我就上書天子,由天子定奪。在此之前,景升可整頓兵馬備戰。天子雖年少,卻極果斷,或許我還沒有到豫章,詔書就會到襄陽。兵兇戰危,顏良又是河北名將,景升不可大意。”

劉表自信一笑。“冀州有名將,荊州也有名將。”

第511章 試探第327章 走爲上計第77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80章 宦者列傳第107章 先發制人第868章 三公合議第889章 勉爲其難第646章 兒女情長(玄清竹打賞加更)第489章 緩緩圖之第1175章 婦人之見第847章 半斤八兩第114章 燈下黑第461章 觀望者第287章 首戰告捷第103章 節奏第1124章 心灰意冷第235章 決斷如流第526章 決戰(九)第104章 人外有人第939章 時不再來第440章 見賢思齊第1251章 班門弄斧第143章 一場空(江山不夜千山雪盟主加更)第484章 自己人第833章 斯文掃地第418章 涼州兒女第457章 難得糊塗第198章 人間悲劇第354章 摧枯拉朽第946章 名實之間第1177章 潤物無聲第1134章 必有遠憂第687章 他鄉故知第705章 遠方風景第287章 首戰告捷第404章 趙雲論兵第208章 過猶不及第980章 春江水暖第760章 士別三日第673章 仇人相見第1161章 劫貧濟富第482章 羣策羣力第374章 高下立見第527章 餘波萬里第649章 問道太學第69章 激將(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157章 移風易俗第17章 我真不是故意的(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814章 走投無路第1089章 有眼無珠第154章 不得放肆(江都侯打賞加更)第677章 閉目塞聽第109章 第一苟第736章 寧缺勿濫第521章 決戰(四)第1227章 眼見爲實第1211章 所見略同第996章 和而不同第899章 差之毫釐第24章 無能國舅第289章 一戰封侯第771章 四兩撥千斤第604章 勢不由人第472章 新勢力第1064章 有心無力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013章 一以貫之第485章 恩威並施第547章 軟硬兼施第20章 榜樣的力量(兢兢業業寂寞哥盟主加更)第1225章 離經合道第977章 平地起風第557章 今非昔比第91章 機會難得(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37章 道理和南牆第395章 如你所願第312章 一念興亡第239章 知人善任第762章 誘之以功第926章 自欺欺人第602章 漢家之禮第1054章 如我所願第727章 知己者明第812章 一視同仁第928章 死有餘辜第360章 神醫華佗第145章 教化爲先第884章 有權沉默第538章 居安思危第791章 當局者迷第558章 書生無用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1015章 滴水穿石第628章 與民爭利第1014章 水到渠成第227章 弄巧成拙第322章 反客爲主第694章 分而治之第416章 袁術報捷第112章 太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