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聰明一時

“你說什麼?”袁術詫異地看着張紘。

張紘有種不祥的預感,這次怕是要鎩羽而歸。儘管如此,他還是拱手再拜,將剛剛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最後又補充了幾句。

“使君,廬江本是揚州之地。攻取廬江,不僅僅是爲周豫州,更是爲使君。請使君三思。”

“哦”袁術拖長了聲音,隨即又問:“原來你還記得我是揚州牧?那孫伯符、周公瑾會聽我的命令嗎?”

“當然。”張紘苦笑道。

“那就讓他們撤了吧。”袁術揚揚手。

“撤了?”

“是啊,別打了,浪費人力、物力。”袁術重新入座,拍拍大腿。“周嘉謀也不行啊,沒比我強到哪兒去。依我看啊,就算水師入淮,你們也攔不住審配,弄不好還要退到壽春來。我就這麼點地盤,哪養得起那麼多人?”

張紘面色尷尬。袁術這話說得很尖酸,就差直接說孫策的目的不是廬江,而是九江了。

“撤兵之後,讓孫伯符、周公瑾收拾收拾,去行在吧。我聽說賈文和的第一期學員已經肄業了,正在招第二期學員。讓他們去學學怎麼用兵,跟着周嘉謀能學出什麼來?你看我女婿,那才叫真本事,橫行萬里,一戰封侯。”

袁術感慨的說道:“所以說,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還是有道理的。論用兵之道,還是涼州人高明。關東人都是嘴上厲害,真上陣就竄稀了。”

他想了想,又道:“我越來越佩服天子了,真是聖明。小小年紀就知道關東人靠不住,在涼州苦熬幾年,愣是與虎謀皮,不僅馴服了涼州人,順手還把鮮卑滅了。這手段,嘖嘖嘖,高明。”

袁術自顧自的說得熱鬧,根本不給張紘說話的機會,最後揮揮手,叫來侍從,讓他們趕丟廬江傳令,命令紀靈、張勳撤回九江,紀靈就留在合肥,暫時別回壽春了。

一聽袁術這個命令,張紘知道沒什麼好談的了,只能起身告辭。

袁術又叫住了他。“張子綱,你認知臧洪嗎?”

“認識。”

“你知道他在雁門做太守嗎?”

“聽說了。”

“你看,這纔是明智的選擇。你是個聰明人,去行在吧。以你的才華,就算不如荀彧,也不弱於荀攸,何必跟着孫伯符胡鬧?天子聖明如此,你覺得他還能割據江東?”

張紘的臉抽搐了兩下,拱拱手,匆匆作別。

袁術揚聲叫道:“我是真心提醒你,你不要錯付了。我跟你說,我現在算是明白了‘代漢者,當途高’是什麼意思了。那就是說,想代漢的人,腦袋都要高高的掛在路邊示衆。”

張紘腳下一滯,差點絆倒。

看着張紘近乎狼狽地走了,袁術心情舒暢,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拍着腿唱了起來。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張紘出了門,聽得袁術高亢的歌聲,無語地搖了搖頭。

張紘趕回舒城時,紀靈、張勳已經收到了袁術的命令,撤離了舒城。

面對這種局面,周忠倍受打擊,卻無可奈何。沒有袁術的協助,他攻克廬江的可能性更小,除了撤軍,沒有辦法可想。

孫策可以撤回江東,他卻無路可去。雖然袁術什麼也沒說,他卻沒臉再回壽春,與袁術同城而居。

想來想去,周忠決定自免這有名無實的豫州牧,赴行在請罪。

離開之前,他找來了周瑜。

“公瑾,隨我入朝吧。袁公路糊塗一世,這一次卻看得準。天子聖明,大漢天命未絕。孫策雖勇,卻不是天子對手,稱霸江東不過是一夢而已。你我越早入朝越好,以你的才華,總不會不如黃猗。”

周瑜想了很久,搖搖頭。“還是伯父先入朝,看看形勢,我在此等伯父消息。”

周忠覺得也有道理。周瑜曾經拒絕天子的徵召,如今卻主動入朝,難免讓人看輕。他先入朝,探探天子口風,如果天子還有意徵召周瑜,周瑜再入朝也不遲。

“那你要小心些,不要做出出格的事。”周忠提醒道:“孫策好殺,名聲極壞,將來難免爲人詬病。你若是能勸他,就多勸勸他。若是不能勸,當敬而遠之。”

周瑜沒說話。

周忠簡單的收拾了一下,隨即起程。他取道長江,逆水而上,準備取道荊州,走武關,入關中。

孫策、周瑜都到江邊送行,看着周忠的船漸漸遠去,孫策回頭看着周瑜。

“公瑾,你怎麼沒一起走?”

周瑜反問道:“將軍希望我離開嗎?”

孫策嘿嘿一笑。“其實我覺得袁公路的話並非沒有道理。天子聖明,大漢中興是遲早的事,誰想代漢,首級必懸於北闕。”

周瑜沉思片刻。“你打算入朝嗎?”

“現在不行。”孫策翻身上馬,輕抖馬繮。“西北不缺名將,我就算入朝,恐怕也難露崢嶸。不如再等等,立了功之後再說。”他輕笑一聲:“西北有馬,卻沒有船,論水師,還是江東爲長。你我終究還是有用武之地的。曹孟德、劉玄德擋不住袁本初,我至少能爲朝廷守住大江。”

周瑜轉頭看了孫策一眼,又道:“既然如此,那你又如何取信於朝廷?”

孫策咂了咂嘴,一聲嘆息。“我打算回一趟吳縣,與母親商量,看看是否需要送質入朝。我聽說,曹孟德的兒子如今就在天子駕前。他能得到朝廷的戰馬,也許和他送質子入朝有關。我要是有那麼多戰馬,審配何足道哉。”

“你和張子綱商量過了嗎?”

“商量過了,他也這麼想,還主動請纓去行在看看。”孫策嘿嘿一笑,有些無奈。“你也知道的,他們更希望大漢能夠中興。”

周瑜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與他們這些年輕人相比,張紘、張昭等人對朝廷的眷念更深。在大漢中興有望的形勢下,讓他們支持孫策割據江東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喪失。與其強留在此,不如送他們入朝。

但是,他卻不覺得大漢中興會這麼順利。

關東、關西的矛盾仍在,天子依賴並涼之力而起,卻將關東老臣晾在一邊。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周瑜猜不出來,但他可以等周忠的消息,看看天子如何對待周忠,再決定去留。

第1079章 鴻蒙初開第909章 黨錮列傳第547章 軟硬兼施第542章 不可學也第794章 一切皆空第923章 物是人非第187章 用人不當(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695章 器不合道第409章 大漢忠臣袁公路第571章 知足不殆第1060章 雛鳳新聲第1138章 禮法之別第204章 百密一疏第849章 進軍冀州第239章 知人善任第512章 以身作則經718章 禍起蕭牆第737章 以理服人第778章 君子運勢第416章 袁術報捷第101章 後悔藥第7章 陽奉陰違第340章 一進一退第928章 死有餘辜第9章 匡扶大漢,從我做起第689章 新時代第866章 家人團聚第8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008章 明爭暗鬥第265章 進退有據第370章 冀州消息第245章 意料之外第281章 獵殺時刻第548章 再至金城第924章 拭目以待第480章 三人行第1061章 初露崢嶸第520章 決戰(三)第185章 不同選擇第430章 長刀初試第1054章 如我所願第204章 百密一疏第858章 不爭之爭第568章 志在四方第757章 根深葉茂第610章 攻守異勢(玄清竹打賞加更)第215章 載譽而歸第1119章 殺人利器第472章 新勢力第965章 欲速則不達第304章 任重道遠告讀者書第120章 奉詔討賊第121章 老臣請戰第21章 天子吃了閉門羹第113章 親離第807章 心如死灰第301章 羌去胡來(求保底月票!)第484章 自己人第1131章 忍辱負重第837章 擴軍備戰(求月票!)第924章 拭目以待第1236章 重歸一統第158章 裴潛第596章 老臣坐鎮第1044章 言行不一第688章 不破不立第214章 少年意氣第566章 古今不同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1101章 割圓術第1174章 量入爲出第609章 棋逢對手第1116章 後生可畏第608章 碭山遇襲第1087章 星河如盤第474章 聞風而動第767章 棄虛求實第286章 化整爲零第1065章 投桃報李第641章 先來後到第895章 事出意外第63章 奪旗第802章 所見略同第1218章 上善若水第1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1244章 改弦更張第730章 說文解字第935章 見賢思齊第1137章 吾往矣第896章 因地制宜第1134章 必有遠憂第869章 任重難負第531章 懷璧其罪第806章 順水推舟第395章 如你所願第575章 苛責賢者第670章 論將細柳第281章 獵殺時刻第815章 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