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釜底抽薪

劉協目光一掃,看到了少府田芬身後的裴茂。

裴茂正緊張地看着劉協。四目相對的那一剎,裴茂退縮了,垂下了眼皮。

他的雙手攏在袖中,手心全是汗。

天子這幾天一直在城外軍營裡,他沒有求見過,不知道天子對他之前的建議是何態度。

年號是他的一個試探。

如果天子能接受這個年號,那就還有緩和的餘地。

如果天子不同意,就只能再想別的辦法。

劉協看得分明,心中恍然。

建安排在第一,裴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其他人也承認了他的影響力,接受了他的意見。

看似六個年號可供選擇,其實排序已經說明了問題,剩下的只是個過場。

歷史上的建安是不是就這麼來的?

劉協覺得可能性極大。

畢竟那時候的劉協是真正的喪家之犬,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條件。他記得裴茂後來曾以尚書令的身份持節,督段煨擊退李傕、郭汜,還封了侯。

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和他是河東人應該有關係。

劉協清了清嗓子。“諸君辛苦了,這六個年號都是極好的。朕思劫難之後,欲建太平,身在安邑,不如就以建安爲號,如何?”

“陛下聖明。”趙溫高呼。

裴茂松了一口氣,也跟着衆人高呼聖明。

劉協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右手虛握成拳,輕叩案几。

衆人立刻安靜下來,凝視傾聽。

“尚書令。”劉協再次看向裴茂。

裴茂心中一緊,連忙起身出列。“臣在。”

無數雙目光看了過來,尤其是那些瞭解內情的。

此時此刻,天子點裴茂的名字,自然有所指。

“朕剛纔所許願望,尚書令覺得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裴茂應聲說道:“陛下所許,正是臣等所願。君臣一心,何難不克?就算比眼前這王屋山難上百倍,臣等也願與陛下一道,效愚公故事,子孫以繼,夷平險阻。”

劉協微微頜首。

裴茂很聰明,沒把話說死。

但你還是答得太快了,沒看到真正的要害是什麼。

劉協的目光緩緩掃過衆人,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表情。

有人激動,有人沉默,有人皺眉,有人從容。

“有人覺得不可行嗎?”劉協嘴角噙起淺笑。“若有不同意見,不妨提出,朕願與諸君共商。”

沒有人說話,只是有人輕聲嘆息。

劉協也沒去看。不管是誰嘆息,不說話就表示接受了。

“能得諸君輔弼,朕心甚慰,還望諸君能與朕併力,踐行王道,造福萬民。一人向隅,舉座不歡。若使十人在座,九人不悅,一人焉能安坐?尚書令以爲然否?”

裴茂不明所以,卻無從反駁,只得躬身施禮。

“陛下所言極是。”

“既得尚書令支持,朕就請尚書令辛苦一趟,持節往白波谷招降,如何?”

裴茂這才反應過來,不禁苦笑。

原來天子繞了這麼大一個圈,是要他去白波谷招降白波軍。

這有何難?

“陛下欲招降白波諸將,誠爲仁政。臣願往。”

“甚好。”劉協的目光看向荀彧。“荀府君。”

荀彧起身出列。“臣在。”

“欲招降白波諸軍,併爲編戶,使其安居樂業,田宅必不可少。如今河東有多少空田可耕?又有多少空宅可居?”

荀彧躬身說道:“回稟陛下,河東本有九萬三千餘戶,如今僅餘三萬七千餘戶,空閒田宅甚多,不僅能安置白波諸軍,還有大量剩餘。”

“安邑能安置多少戶?”

“安邑本爲大縣,有戶逾萬,如今僅餘兩千三百餘戶。粗略估計,可安置七八千戶。”

劉協點點頭。“安邑既是郡治,又是行在,若無足夠戶口,難以支撐朝廷開支。招降來的白波諸軍就優先安排在安邑吧,剩下的安排在周邊各縣,以免長途轉輸,徒增消耗。”

“唯。”荀彧從容應喏,退了回去。

“尚書令,你可有增補意見?”

裴茂額頭全是汗珠。

天子這一招太狠了,讓他連回旋的餘地都沒有。

招降白波軍來填補戶口流失留下的田宅,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卻大有問題。

那些流失的戶口中,至少有一半隻是從朝廷的賬面上消失了,其實人和地都在,只是成了大族的部曲、附庸,也就是所謂的隱戶。

如今天子按照上計簿的數字,招降白波軍來填補缺口,真損失的戶口無所謂,隱戶怎麼辦?

荀彧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但他附和天子,說明他很反感河東大族要挾朝廷,有意爲之。

裴茂迅速考慮了一下,說道:“陛下,流失的戶口大多隻是逃難,並非死亡。如今陛下龍興河東,安撫百姓,百姓必聞風而返。若發現家園田宅爲人所佔,無家可歸,必致生怨,反而辜負了陛下的本意。望陛下三思。”

劉協揚揚眉,沉吟道:“尚書令所言,的確有些道理。諸君可有解決之道?”

話音未落,劉巴起身。“陛下,臣有計,可解尚書令所言之困。”

“你說。”劉協很欣慰。

這外來的沒有那麼多利益糾纏,就是敢幹。

裴茂也看向劉巴,額頭的汗珠更密。

劉巴卻不看裴茂一眼,淡淡地說道:“方纔荀府君說河東本有九萬餘戶,的確是事實,但這九萬三千餘戶卻不是河東戶口最多的數字。河東戶口最多時有二十餘萬戶。縱使其時遊食之民衆,耕地也足以供十五六萬戶耕種。”

“果真如此?”劉協驚訝地看向裴茂。

裴茂無奈地點點頭。“的確如此,不過那是三百年前的事了。光武中興以來,河東戶口就沒超過十萬戶。”

“爲何如此?”

“臣愚鈍,不明所以。”裴茂沒法回答,只能推不知道。

劉協也沒有追問,重新看向劉巴。

劉巴接着說道:“且白波諸軍本就是河東之民,他們之所以落草爲寇,要麼是爲人所欺,要麼是爲人所惑,如今天子聖明,赦免其罪,令其歸原籍佔田,本不必占人田宅。縱有衝突,安置到附近郡縣即可。臣一路走來,弘農郡內就有不少拋荒耕地,可安置由荊州返鄉之民。”

劉協看向裴茂。“尚書令以爲可否?”

裴茂嘆了一口氣。“陛下,此計的確可行。只是人皆戀土重遷,若能安排在原籍,自然還是回原籍最好。”

劉協點點頭。“行,那就寬限幾天,春耕之前返鄉的,可以回原籍居住。春耕之後返鄉的,就安置在附近郡縣。安邑不循此例,限於新年之前。”

“唯。”劉巴大聲領命。

第308章 負荊請罪第161章 欲加之罪第419章 當以臥虎治之第1046章 又見陳羣第160章 暗流涌動第962章 別有所圖第1253章 北軍凱旋第553章 分道揚鑣(大熊2020打賞加更)第462章 死結第253章 老臣赤心第903章 關係深遠第1184章 他鄉故知第727章 知己者明第1064章 有心無力第1173章 勇者無畏第1003章 情報先行第31章 誅心第238章 曲線救國(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757章 根深葉茂第950章 烏托邦第181章 糊塗之人(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542章 不可學也第1153章 井底之蛙第652章 火上澆油第1161章 劫貧濟富第1247章 新舊之間第519章 決戰(二)(火炎焱一郭打賞加更)第742章 推波助瀾第587章 窮途末路第676章 書生意氣第592章 千里來投第536章 以退爲進第830章 殊途同歸第708章 朝堂爭論(菩緹盟主加更第三)第360章 神醫華佗第1085章 解放思想第110章 人心第562章 文明融合第637章 一場空第756章 親疏遠近第723章 同聲相應第829章 更進一步第845章 知己知彼第775章 知易行難(小Ж白打賞加更)第38章 古今之變第281章 獵殺時刻第222章 天子門生第1074章 由來有自第354章 摧枯拉朽第264章 意外不斷第296章 一見如故第944章 緩兵之計第1258章 人心所向第74章 橫吹辭第217章 文武之論第961章 書生之見第856章 兩害相權第1083章 《春秋》之義第1096章 分科取士第116章 天賜良機第372章 老謀深算第512章 以身作則第6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1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111章 無路可退第820章 區別對待第260章 兩不相負第245章 意料之外第726章 自愧不如第603章 君君臣臣第491章 蠻夷向學第945章 在所不辭第1023章 水到渠成第986章 不讓鬚眉第1037章 自取其辱第366章 釜底抽薪第181章 糊塗之人(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030章 南陽郡學第825章 遺臭萬年第1070章 既虛且僞第567章 寄語來者第374章 高下立見第384章 長遠規劃第959章 志在高遠第41章 漢臣風骨第1224章 迷途知返第1152章 文武之業第829章 更進一步第1174章 量入爲出第846章 其惟春秋第475章 臥虎有憂第1163章 柳暗花明第36章 臣亦擇君(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841章 鮮克有終第362章 脫虛向實第955章 諱疾忌醫第188章 仇人見面第299章 勾心鬥角第973章 公事公辦第979章 正中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