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不問動機

不知不覺,建安六年就進入了尾聲。

隨着各郡上計吏陸續趕到,司徒府進入最忙碌的時節,邯鄲城變得熱鬧起來。

公務之餘,上計吏們遊走在邯鄲城內外。享受着趙國美食、觀賞着趙國歌舞的時候,諸葛亮治邯鄲的各種舉措也從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傳入他們耳中。

在感慨諸葛亮高明的同時,他們也意識到一個問題。

諸葛亮能做的,他們大多也能做。縱使不是每個縣都有邯鄲這樣的雄厚基礎,但在現有基礎上升一個臺階,卻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難度。

度田對民心穩定的幫助不言而喻,對經濟發展同樣不可或缺。

人只有吃飽了,解決了生存的問題,才能想到發展。

有上頓沒下頓的時候,沒有幾個人會想着將來。

於是乎,申請度田的郡國一下子多了起來。

郡守、國相親自來的,會直接向司徒府提出申請。郡守、國相沒有來的,上計吏要麼之前約定,自行提出申請,要麼緊急派人回去請示。

上計還沒結束,司徒府經過粗略統計,除去朝廷尚未恢復直接控制的益州、交州,接近九成的郡國申請度田,剩下的一成也持一種曖昧的態度,即不申請,不反對,聽天由命。

堅持反對度田的郡國也有,但屈指可數。對渤海那樣的典範,大多數人保持了難得的清楚,敬而遠之。

畢意渤海推行德政一年的現狀就擺在大家面前。

士大夫也許會支持張昭的德政,但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買賬,他們寧願背井離鄉,遷入度田的郡國。

對他們來說,土地的吸引力太大了。

這直接導致了渤海戶口嚴重不足,損失比經歷了幾場大戰還要慘烈。

願意爲了德政不惜利益的士大夫畢竟太少。

在義與利之間,更多的人選擇了現實中的利,放棄了理想中的義。

這在司徒府內部引發了爭議。

一部分人認爲,不應該接受所有郡國的度田申請。很明顯,有些人申請度田根本不是爲了百姓,而是爲了他們自己的政績。在度田是否更有利還沒有定論的時候,讓他們推行度田並不可取。

這些人爲了自己的政績,會不管不顧的強行推進。一年之後能不能有利益不好說,短期內的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

讓這些守相推行度田,更可能傷害度田的名聲。

另一部分人則認爲,應該接受所有的申請,讓他們進行度田。

理由也很簡單:到目前爲目,度田並不是一項強制推進的政策,而是鼓勵郡國自行決定。既然他們想度田,那就讓他們度田,最後結果也由他們自己負責。

鼓勵度田是聖旨,司徒府沒有禁止度田的權力。

況且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度田有利於民生恢復已經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度田都更有利於提高百姓生產的積極性,減少百姓因貧困而生亂的可能。

兩種意見爭執不下,最後傳到了劉協耳中。

劉協派人將楊彪請來,包括一些司徒府的主要掾吏,聽取了雙方的論述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覆。

所有申請度田的郡國都可以度田。司徒府不能禁止,但可以加強監督,看看在度田的過程中,有沒有人趁機假公濟私,反向操作,將百姓的田度給了大族,更要看看在度田的時候,有沒有度田不實,瞞報數字,讓百姓以不足數目的土地,承擔更多的稅收。

這個問題不僅要由司徒府負責,司空府更要深度參與,承擔起監察的責任。爲了能夠對各郡國實行有效的監察,有必要從當地選拔一批年輕士子協助工作。

作爲獎賞,盡忠職守的年輕士子可以作爲郡縣監察人員的備選對象。

楊彪、周忠接受了旨意,遵照執行。

劉協最後對楊彪說,不要糾結於那些申請度田的守相是否出於個人利益,要看他們度田的過程是否合乎要求,結果是否有益於朝廷和百姓。

動機可以作爲將來獎勵或懲處的加分項、減分項,不應該成爲是否可行的判斷依據。是否可行,只能看實際情況。

要求所有的官員大公無私,一點私心都沒有,可能嗎?

能做到私不害公就行了。

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嚴要求,只會逼着人掩飾本心,造就一批僞君子。

楊彪微微頜首,點頭表示贊同

周忠面無表情。

——

新年到來之前,劉協又宣佈了兩件事。

一是將記錄起居注的職能從蘭臺剝離,重歸太史,隸太常。

太常名義上屬司徒管轄。劉協此舉,等於將記錄起居注的責任交給了司徒府,踐行了還政三公的諾言。

剝離了這個職能後,蘭臺可以專注於學術研究,與實際朝政脫離接觸,成爲一個純粹的學術機構,爲天子提供顧問和諮詢支持。

這不是改變,而是恢復了蘭臺的本來面目。

就此,蘭臺與講武堂成了天子的智囊和顧問,一左一右,一文一武。

考慮到蘭臺和講武堂都有大量的文書,劉協決定再建一個隸屬於少府的印坊,爲蘭臺、講武堂刻印書籍提供服務。

這個印坊規模不要大,但工藝、技術要求都比較高,以保證印出來的書籍都是精品,賞心悅目,還有收藏價值。

這個任務很自然的交給了甄宓。

相應的,甄宓也被納入後宮,成了甄貴人。

她之前主持的冀州印坊則交給了邢顒的夫人張氏。

這個消息傳出,司徒、司空都沒什麼激烈的反應。

天子重文教,以貴人掌印坊是習以爲常的事,荀文倩掌同文館印坊,宋都、董宛掌太學印坊,都是衆人皆知的事,多一個甄宓掌少府印坊也沒什麼不好。

反正都是內朝的私事,他們懶得管。

至於甄宓爲貴人,他們覺得更自然。

不僅自然,而且早該如此。

冀州人對朝廷有意無意的壓制一直耿耿於懷。天子明明父母都出自冀州,卻藉着審配、田豐等人叛亂的理由,將一半冀州士大夫流放海外,早就在冀州士大夫中埋下了怨言。

雖然朝廷積極徵召冀州士子入朝從軍,但懷疑一直都在。

如今納甄宓爲貴人,算是對冀州的打壓結束,轉向拉攏的方向,有利於冀州的士大夫歸心。

正如所料,甄宓入宮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冀州就沸騰了。

無數人奔走相告,互相慶賀。

等了一百多年,因爲郭聖通皇后攢下的那一腔怨氣終於得以抒發。

冀州人的機會來了。

第85章 劫後餘生(撒哈拉漁夫2打賞加更)第495章 困境第548章 再至金城第732章 自作多情第1211章 所見略同第443章 志當存高遠第880章 他鄉遇故知第320章 陷陣營第28章 弱肉強食第548章 再至金城第637章 一場空第222章 天子門生第243章 釜底抽薪第611章 樂府新編第1047章 合作共贏第284章 絕殺令第322章 反客爲主第51章 自家人(玄清竹打賞加更)第578章 虛張聲勢第17章 我真不是故意的(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22章 陣亡第40章 賈詡論戰第1203章 君臣同心第917章 戶口虛實第760章 士別三日第145章 教化爲先第1236章 重歸一統第798章 雷霆雨露第991章 初露鋒芒第1129章 自知之明第622章 還以顏色第299章 勾心鬥角第742章 推波助瀾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140章 可用之人(月夜吟風打賞加更)第369章 虛左以待第39章 遇敵(兢兢業業寂寞哥盟主加更)第984章 以德服人第324章 主動出擊第1145章 開誠佈公(求月票!)第587章 窮途末路第1164章 年終總結第679章 且飲茶第862章 邯鄲學步第921章 最後的仁慈第455章 君心似海第612章 坐談客耳第535章 心照不宣第1259章 未來可期第693章 東西有別(菩緹打賞加更)第1007章 良材美玉第114章 燈下黑第245章 意料之外第492章 儒與道第834章 變則通第930章 化敵爲友第104章 人外有人第184章 喜出望外(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177章 潤物無聲第1166章 大道至簡第229章 好好學習第1001章 高瞻遠矚第41章 漢臣風骨第788章 破釜沉舟第977章 平地起風第707章 應接不暇第788章 破釜沉舟第482章 羣策羣力第352章 腦洞清奇第1073章 推心置腹第189章 反客爲主第1169章 與狼共舞第1186章 推波助瀾第449章 風起浮萍第1166章 大道至簡第1192章 惟楚有材第558章 書生無用第509章 滴水成冰第1233章 西望天竺第1013章 一以貫之第1239章 泉陵新貌第262章 示之以威第800章 有征無戰第726章 自愧不如第302章 狹路相逢第996章 和而不同第646章 兒女情長(玄清竹打賞加更)第479章 君子器第880章 他鄉遇故知第139章 餘波未平(鶴舞白沙打賞加更)第912章 上下求索第346章 挑戰書第6章 老臣楊彪第178章 荀攸論袁第827章 十年之前第931章 善戰者也第1083章 《春秋》之義第725章 衆矢之的第64章 全都是意外第600章 暗度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