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移民潮

謠言在宮裡面像風一樣的在傳,如果要給宮裡的八卦列一個榜單的話。這則謠言一定會位列榜首,宮人們的效率很高。只用了短短的半天時間便弄得兩宮人人皆知。

傍晚,樂娘帶這綠珠與綠蕊踏上了蒼虎的馬車。

“事情都辦好了?”

駕車的蒼虎問道。

“都辦好了,估計現在兩宮之內已經沒有不知道的人了。可憐那瑩兒姑娘,這次恐怕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坐好了,回莊子的路還很長。”

蒼虎一抖繮繩,駕車的兩匹馬奔馳着駛出了長安城。慢慢的消失在黃昏的大路之中,車子裡面的三個女人沒有了往日的言語,沉默了整整一路。

雲家的新宅終於蓋好了,廳堂樓閣水榭福地。耿師傅的能耐不是吹出來的,風水實際上就是環境心理學。什麼樣的環境能讓人心情舒暢,這是最重要的。作爲從業四十餘年的專業人才。耿師傅不負所望,雲嘯的三個老婆幾乎是立刻喜歡上了新宅子。

只是小白的怨念巨大,因爲主宅的屋頂上鑲滿了玻璃,即便爬上去也會摔下來。雲嘯對這所玻璃屋子很是青睞,在裡面安了一個鞦韆。閒來無事便帶着老婆們蕩着鞦韆看星星,浪漫得一塌糊塗。

六層的巨大主宅成爲了地標性建築,站在書房的窗子前。雲嘯幾乎可以俯覽整個臨潼鄉。自己的封地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沿着渭河修起了一座座高大的廠房,每到上工的時間。工人們像螞蟻一樣涌向工廠,下班的時間又像螞蟻一樣涌回了家。

巨大的公共馬車拉着上班與下班的工人們,票價很便宜。只要向趕車傢伙身邊的木箱裡投上一個銅子就可以上車。下車的地方也可以隨叫隨停,數十輛馬車就這樣將臨潼鄉串成了一個整體。

田野上的麥子正在生長,綠色的麥田一塊一塊的。在雲嘯的命令下,臨潼莊戶們的糧食施行的是統購統銷。釀造蒸酒需要很多的麥子,製造豆腐豆漿需要很多的大豆。甚至冬天的秸稈雲嘯也要收購。原因非常的簡單造紙需要大量的紙漿。

驪山上的樹木雲嘯是嚴禁砍伐的,於是渭河邊上的蘆葦便成爲了草漿的主要來源。高大的葦子每年都會像割麥子一樣的被割掉一茬,每天都會有一車車的紙被拉到長安。

驪山裡面的礦區每天都是燈火輝煌,煤炭被一車車的開採出來。就在坑口不遠的地方被煉製成焦炭,大鐵錘已經將鋼鐵作坊搬到了山頂。那裡有用不完的風力資源,對於這個沒有鼓風機的時代,如此廉價的風力資源實在難得。

鋼鐵的配比被不斷的改良。大鐵錘與漁老甚至研究出了軟硬適中的中碳鋼。這讓雲嘯對古人的開拓精神大爲改觀。同時,雲家的工具農具也紛紛進入了鋼鐵時代,耐用性不是提高了一星半點兒。

雲家正在朝着工業化的道路頭也不回的跑了下去。清華大學的孩子多了二十多人,人數達到了九十二人。而藍翔技校的學生呈幾何式的增長,達到了三百多人。若不是現在師資場地都不夠用,可能人數將會更多。

校園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報名的孩子越來越多。因爲莊戶們聽說以後要到工廠裡面上班的只能是藍翔畢業的學員。莊戶們只能做一些粗重的工作,工資也比藍翔的學員低很多。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工業化的一個特徵之一便是有了專業的產業工人,雲嘯就是要讓藍翔培養出一批技術精湛的產業技術工人。

臨潼的變化太快了,說是日新月異都毫不爲過。賺了錢的工人們準備回家蓋新房子,侯爺家的磚窯賣磚五個銅子就可以買十塊。算下來三個月的工錢就可以攢夠買磚的錢,再湊些錢買些水泥。一棟帶窗戶的房子旬月之間便可以建成。

即便買不起那昂貴的玻璃,糊上窗紙也比現在的草棚子亮堂的多。女人們做針線也不用再去院子裡。在自家的炕頭就好。盤炕這種活計已經從雲家流傳到整個臨潼鄉,甚至有往長安蔓延的趨勢。

泥巴和上草便可以造出這樣的東西來,冬天睡在上面暖和的緊。上了年紀的老人尤其鍾愛,睡了一輩子的地席早就落下了各種毛病。被滾熱的炕頭一燙,說不出的暖貼。冬日裡煤炭和上泥巴,晚間填在爐膛裡。一直可以暖和到天亮,鐵皮壺裡面的熱水還能拿來給孩子們洗臉。

甚至連爐灰渣子侯爺都能找出用途,藍翔技校的操場上掂的就是爐灰渣子。

距離雲家莊子不遠處聳立起了兩棟白色的小樓。每天都有穿着白大褂的傢伙穿梭其間。這便是御醫聖手領銜的臨潼鄉醫館,現在紫楓等人牛氣的不行。身後跟着一羣十二三歲的男女娃子,圍在屁股後頭老師老師的叫着。

雲家莊子上的人只要有了頭疼腦熱便會來醫館診治,診金是沒有的。抓藥也只不過付一些藥錢而已,便宜得一塌糊塗。嚴重的還可以住館治療,侍候服食湯藥的都是十六七歲的大姑娘小媳婦。弄得一些年輕後生總是生病。直到紫楓發明了打針這一利器之後,來的人才少了些。

雲嘯見過那針頭。很懷疑這玩意應該是給牛用的而不是給人。若是勉強要給人用,還是給蠻牛用比較合適。

御醫聖手對聽診器這東西很喜歡,治療肺疾的時候十分的有效。只不過診治女性患者的時候需要換成紫楓而已。畢竟大漢還不像後世那麼開放,地鐵上都敢寬衣解帶。

福利好。待遇好。想來臨潼過好日子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臨潼現在正經歷着移民潮的洗禮。

到臨潼落籍的文書在長安已經炒到了五十貫一張,而且有價無市。每一個落籍的人都得由雲家親自檢視過後才能入住在臨潼,三年之內只有暫住的權利,連戶籍平整也是綠本本。

只有那些三年之內沒有任何不良記錄的人家,才能入戶臨潼。這一條雲家看的不是一般的嚴格。

更多的人是來臨潼上工,半個月休沐一次放假回家,工人們來臨潼之前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那些身體不好的,行爲不端的,有移民傾向的統統拒之門外。

臨潼的莊戶,尤其是雲家的莊戶。走到哪裡都特有優越感,頭高高的昂着看路總是用鼻孔。臨潼的姑娘紛紛以嫁給雲家的莊戶爲榮,長安附近的姑娘紛紛以嫁到臨潼爲榮。即便是不給彩禮,臨潼的莊戶人家也能娶一個富戶的小姐,孃家還要搭上一筆豐厚的陪嫁。

劉啓對此頗有微詞,嚴令嚴格限制這股移民潮。無奈棍棒打不倒經濟規律,負責此事的官員悲哀的發現,雲家的盤查比他們嚴苛多了。參觀了一圈臨潼之後,一臉鄭重的詢問衛東寶他們可否搬來臨潼居住。

每到傍晚,臨潼都會出現一幕奇景。各各莊子的里正帶領着莊丁,對有留宿傾向的人嚴格盤查。若是沒有保人,立刻便會被攆走。若是敢武力反抗。迎接他們的將是兇惡的巴圖,因爲非法移民問題被打斷腿的不是一個兩個。

由此帶來的是社會治安的空前好轉,犯了律法的人家會被註銷戶籍,趕出臨潼。曾經的好日子將會變得一去不復返。那些拿了綠本本的更是小心翼翼,放個屁都怕砸了腳後跟,夾着尾巴做人。生怕違反了律令被註銷移民資格。

第54章 豪門夜宴第113章 東方朔的請求第41章 走出叢林第9章 演技派南宮第29章 喪家犬第75章 小人張湯第12章 愛子第19章 拔箭第38章 最後的法寶第74章 金屋子第42章 野人?貴族?第80章 我來我來第21章 王家莊第32章 火攻第56章 歸家第93章 混亂第155章 還有一個外人第56章 劉小豬第28章 服從與恐懼第138章 掛科論第113章 東方朔的請求第75章 色迷心竅的二神第40章 最佳損友第16章 三兄弟第37章 好差事第18章 鐵與血第12章 騎兵對衝第21章 茵茵第5章 騎兵初戰第82章 啞火第64章 長安迷案第49章 挾持第26章 江南變第108章 一隻童子雞第50章 騎兵衝鋒第109章 小白遇襲第150章 赤煉第37章 迷惑的漁老第5章 隱遁第16章 緊急撤退第14章 參觀雲家第15章 削藩第124章 抓捕第101章 血咒第26章 匈奴的由來第63章 另一種堅持第43章 臨潼侯的傳說第22章 作死的節奏第16章 老狐狸衛綰第38章 三顧茅廬第19章 都公公第18章 股份制第59章 條件第8章 不怕死的人第95章 頭狼之爭第81章 蠢驢第2章 家春秋第41章 郭解行刺第9章 演技派南宮第146章 棕熊第71章 沒譜的雲嘯第86章 填坑第51章 伏擊第149章 強暴第30章 彩雲追月第29章 密晤第28章 戰爭惡犬第38章 三顧茅廬第68章 拜見羌王第44章 借刀殺人第58章 風雪夜歸人第135章 蘇武第130章 長談第1章 風雪歸長安第79章 十萬大軍第11章 三弓牀弩第50章 老子有兒子了第20章 遊歷第114章 死戰第100章 同志們辛苦了第45章 兒子第61章 田蚡的主意第107章 添堵第83章 王爺稱象第37章 酒國知己第十三 場純粹的李廣第24章 退敵之計第97章 資格第113章 換人第7章 上當的老狐狸第17章 累世交好第45章 順勢而爲第40章 不可置信的殺戮第61章 交易第38章 黑社會老大第115章 煩躁的蠻牛第41章 郭解行刺第21章 殺雞儆猴第30章 變形金剛的由來第74章 恐怖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