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兩小兒辯論

清華放假三天,大大小小的孩子們都被各位權貴召回了家裡。

在書院學習了半年,各家的家主都想對雲家的學堂進行一下評估。如果是徒有其表,那清明之後就不讓自己孩子再去浪費時光。

現在的形勢很明朗,大鴻臚劉輝與太子太傅魏其侯竇嬰結成了一黨。而劉輝對雲嘯十分的不感冒,有了麗春院事件之後。兩家已經撕破了臉,繼續在雲家就學不但有着時間風險。更加嚴重的是這裡面還有政治風險,而規避風險獲得利益正是各家家主的責任。

劉舍正在考校自己的小孫子,身爲百官之首的宰相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百官關注的對象。

“就是這樣,爺爺咱家的莊子去年一共產出了一萬三千斛的糧食。扣除應上繳的賦稅,咱家還剩下八千七百斛。如果爺爺您將現有的莊子一分爲二的話,莊戶們就會節約路上的很多時間,大概每天可以節省一個時辰左右。這樣還能開墾大概三十頃的荒地,按照畝產三百斤麥子的話,可增產千斤以上。”

劉舍的小孫子劉珂拿着鉛筆,認真的在紙上寫寫畫畫。然後給家裡的賬目做了總結,順便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驚得劉舍有些膛目結舌,自家的賬目自己從來就沒看懂過,只能憑藉賬房的彙報才能知道自己的收益。自己的小孫子現年不過八歲,居然可以算得如此的快捷。要知道,就算是戶部的盤賬高手算自己的賬目恐怕也得個三兩天時間。而小孫子不過用了一個時辰。

“呃。你是如何算出來的?”

“這是雲侯教的算學,只要會背誦了雲侯的口訣,便可以隨意算出世上的任何數字。”

小孫子有些得意的說道。

“哦,你告訴爺爺你還學到了什麼?”

“雲侯還教授一門叫做自然的學問,爺爺你知道什麼是獸什麼是魚麼?”

“呃這個……”

劉舍從來沒有聽到這樣的學問,思前想後縷着鬍子道:“自然是在水裡遊的是魚,在陸上跑的是獸了?”

“爺爺說的不對,那烏龜四腳蛇在水裡遊也能在地上跑。你說它是魚還是獸呢?”

“呃……這個嘛。”劉舍被問得噎住,因爲在他的腦子裡從來就沒有水陸兩棲這一概念。

“你告訴爺爺,什麼是魚什麼是獸?”

劉舍立刻拿出了不恥下問的態度。請教自己的小孫子。

“雲侯說魚和獸都有一根長長的脊椎骨。身體的運動都是由脊椎骨來支撐的。運動的時候脊椎骨上下襬動的便是獸類,而運動的時候脊椎骨左右擺動的就是魚類。”

劉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稀奇的理論,覺得哪裡有些不妥卻又說不上來。仔細一想卻好像有些道理,魚在擺動的時候的確是尾巴左右搖擺。

看起來雲侯的學問頗有玄機。這個清華大學還真的不簡單。有顏家這樣的儒學世家。又有云侯這樣的奇才。看起來自己還是有必要讓孫兒學下去。畢竟家族中出一個人纔不容易。而且世上想找這樣的老師也着實很難。

臨潼侯的學問,弘文館的那些教習可教不出來。是不是將老二家的大小子也送去?劉舍縷着鬍子不說話。

同樣的情景在各各權貴的家裡都在發生,孩子們用在清華學來的各種理論與他們的老子辯論。結果。這些自負學富五車的傢伙全都被自家的孩子問的啞口無言。然後再被孩子們的答案說得五體投地,一夜之間坊間的傳聞便流傳着清華大學稀奇古怪的各式問題。

聞者膛目結舌,得到答案之後又恍然大悟。

自然學說的理論以原子裂變的速度在長安流傳着,到了第二天早晨的時候。如果你說你沒聽說過,會遭到周圍人的一致鄙視與白眼。並附上一個光榮的綽號“土鱉”。

“太傅,您說什麼是魚什麼是獸?”

劉榮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昨天和三個弟弟辯論了半天。一張嘴終究說不過三張嘴,在三位王爺的聯手打壓下。太子殿下狼狽的敗下陣來,今天竇嬰一進宮劉榮便出言詢問這一問題。

“呃……這個。”

作爲消息靈通人士,竇嬰自然聽說過這個問題。雖然他覺得雲嘯說的有些玄,但是在仔細觀察了池中的魚和家裡的狗之後。他也覺得這一條理論應該是正確的。

“太傅,膠西王他們太過可惡。昨天用這樣的問題使本太子在父皇面前難堪,太傅你教我一個戰勝他們的法子。”

劉榮氣哼哼的說道。

“太子殿下不必如此,您是太子。是大漢的儲君,他們即便會再多的問題以後也是您的臣子。爲君者只要能辨忠奸,能知善惡便能治理好我大漢江山。”

“太傅這話說的不對。”一個脆生生的聲音從身後響起。

竇嬰一回頭,看見劉啓正帶着劉小豬站在門外。

“臣竇嬰參見陛下。”

竇嬰趕忙施禮。

“起來吧,彘兒你說說爲什麼太傅說的不對呢。爲君者不辨忠奸,不知善惡如何治國呢?”

劉啓坐在地席上,笑着詢問劉小豬。

“顏夫子說過,天下萬物都有他們運行的規律。就像一年有四季輪迴,每天太陽東昇西落一樣。爲君者乃天下之主,怎可只知道忠奸善惡,而不瞭解天下的至理。”

“哦,你說說什麼是天下至理?”

劉啓被劉小豬勾起了興趣。

“爲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爲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天下至理便是人心,從一個人的行爲看透心性這纔是爲君的至理。

若是隻看表面就很容易被人矇蔽,那樣的話便會奸妄當道,賢者非難國家就會動盪。”

劉小豬背誦着顏清的話,讓劉啓瞪大了眼睛。

“這是顏夫子教給你的?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

“顏夫子說,做了錯事怕別人知道。這說明這人心中還有愧疚之心,可以給予改過的機會。

而有些人做了善事,害怕別人不知道到處宣揚。這樣的人做善事是爲了宣揚自己的仁慈進而收買人心。這樣的人雖然做了善事,但他的目的與動機都不純粹,爲君者需要提防這樣的人。”

劉啓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這個六歲多一點的兒子,眼睛裡冒出了星星。

“哼,照你這麼說。以後我們都不用讀書便可以治理天下,只要觀察別人的所作所爲便可以洞悉一切了,簡直是荒謬。”

劉榮很明顯不服這個弟弟,又見劉啓一臉欣喜的樣子,忍不住出言反駁道。

“太子哥哥說的不對。讀書是爲了明理,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不讀書不明理如何能治理國家。”

劉小豬兩句鏗鏘有力的話便將劉榮頂了回去,神色裡頗有幾分不屑。

“你敢這麼和我說話,看我不揍你。”

劉榮有些惱羞成怒,不顧劉啓在就在面前上前便要教訓這個不聽話的弟弟。

“父皇。”劉小豬一見劉榮文鬥不成改武鬥,立刻逃走一頭扎進劉啓的懷裡不肯出來。

“你就這樣教訓你的弟弟?我來問你,他說的對還是不對?”

劉啓摟着劉小豬,不急不緩的說道。

“好像對”劉榮見劉小豬躲進了劉啓的懷裡,再不能擒拿。只得低着頭承認。

“爲君者,要直面不同的聲音。要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在這些意見中選擇對的執行。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彘兒剛纔說的很有道理。雖然他是你弟弟,但他說得對你就要採納,這樣才能成爲一代明君。”

劉啓諄諄教導着劉榮。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是儲君,他是臣子。做帝王還要聽別人的,那還要皇帝做什麼。”

劉榮有些不服氣的道。

“那如果你做了皇帝,你要如何對待彘兒這樣的臣子呢?”

劉啓面無表情的詢問道。

“陛下,太子……”

竇嬰一見大事不好,趕忙上前插話想打斷劉榮。

“你不要說話,朕現在問的是太子。”

劉啓轉臉對着竇嬰說道,語氣十分嚴厲。

“坐了皇帝,自然要有乾綱獨斷的果決。若是事事都聽人的,那如何做皇帝。若是臣子們都敢這樣頂撞皇帝,那國家還叫什麼國家。如果孩兒做了皇帝,孩兒一定會重重的責罰小彘兒。”

“這就是你教的?”

劉啓指着劉榮問竇嬰。

“陛下,太子年幼一時少年意氣。一切都是臣的錯,請陛下責罰。”

竇嬰拜服於地,跟趴在地上沒有什麼區別。而劉榮還不知道自己已經闖了大禍,一臉愕然的看着竇嬰。

“你教的好啊,好就好在他有了帝王的霸氣。可是你忘記教他納諫忠言,骨肉親情。你起來吧,本性難移朕不怪你。”

劉啓看了一眼趴伏在地上的竇嬰,帶着劉小豬揚長而去。

難道這便是我大漢的儲君?剛愎自用,親情淡漠。不問世事只問本心,這樣的人若是做了我大漢的皇帝,天下必將大亂。看來,有些事情要做些佈置了。

今天萬更,有月票的童鞋給砸一張。

第57章 失敗總結大會第20章 坑人第50章 騎兵衝鋒第24章 白馬非馬第65章 擇吉日第49章 田蚡的條陳第39章 考校第63章 小母狼第78章 生擒第64章 迷醉的老餘第103章 秋獵1第115章 好辦法第30章 刺殺第71章 瘋傳的流言第3章 餃子第102章 歸途第54章 主僕情誼第11章 搶劫的好日子第20章 馬踏未央第18章 股份制第14章 滅頂之災第25章 考校第101章 讓步第33章 竇嬰的毒計第96章 回京第12章 初戰告捷第59章 賣命的戴宇第75章 小人張湯第62章 安門獻俘第24章 田蚡的怨念第6章 阿木籌糧第18章 衛生條例第47章 憤怒的白翁第34章 投誠的條件第108章 又見淮南王第17章 累世交好第39章 喜宴第58章 惡毒的女人第36章 二貨的目的第19章 轉變第49章 突圍第77章 樑王夜宴第17章 墨家矩子第52章 撈乾貨第45章 承諾第10章 撤兵第170章 互相忽悠第14章 民心可用第13章 生命之花第39章 豬一般的手下第110章 匈奴人的條件第35章 都要死第46章 殺戮戰場第155章 還有一個外人第十三 場純粹的李廣第21章 父子談心第90章 故地重遊第80章 人面桃花第22章 糾結的南宮第23章 郭解第160章 一舉兩得第22章 大王城土改第118章 真情流露第71章 趙信的算計第57章 失敗總結大會第25章 勇士的尊敬第52章 智鬥第61章 雲大少第94章 牛郎第18章 長門賦第28章 味精第5章 偷樑換柱第34章 武泉關第70章 江南小鎮第11章 化整爲零第73章 喜洋洋第114章 死戰第44章 遇襲第50章 分心第98章 賞賜第26章 匈奴的由來第21章 王家莊第14章 齙牙野豬王第179章 你死我活第72章 榮寵第44章 借刀殺人第20章 馬踏未央第37章 草原上的消息第98章 獻策第43章 夢魘第26章 中伏第70章 江南小鎮第46章 遇襲第15章 對付人渣第75章 小人張湯第1章 霸上軍營第109章 肥皂第82章 啞火第107章 包子黑洞第47章 火雨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