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王爺稱象

強烈的求知慾與好奇心折磨得劉端一宿都沒有睡好覺。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窗子射進來之後,劉端便一骨碌從牀上爬了起來。這種有着四條腿的傢俱,劉端睡起來非常的舒服。回宮一定要匠做監給母親也造一個,矮榻這種東西睡着的確不舒服。

在衛青的指導下,劉端生平第一次自己疊了被子。儘管疊的歪歪扭扭,但是內心裡仍然充滿了自豪感,沒見劉勝下那小子差點將自己疊進被子裡。

四個小銅盆一溜拍開,羽林衛士們打來井水將銅盆一一注滿。幾個小傢伙有樣學樣的拿起牙棍擦了細鹽往嘴裡捅。手裡抹了皁角洗在臉上滑膩膩的,非常舒服。劉端幾乎是立刻便喜歡上了這種味道,只有劉勝因爲不慎將皁角抹進了眼睛,現在正在那裡吱哇亂叫。

雲家的侯府並不大,四個孩子與其說是在跑不如說是在走。田野裡蒸發着露水的味道非常清新,青頭蜻蜓在頭頂不停的飛舞。上工的莊戶們趕着牛,放牧的牧童們趕着羊。沿着青石大路向莊子外面走去,幾名上了年紀的婦人待人羣走後,拿着掃帚打掃着路面。

韭菜雞蛋餡的包子,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跑餓了的幾個孩子吃得香甜,雲嘯從一鍋黑乎乎的水中撈出了幾個雞蛋放在了三個孩子的面前。雞蛋蛋皮龜裂,一看就是打碎過的。劉端看着雞蛋,猶豫着要不要吃。

轉過頭來看衛青,他已經習慣了有什麼不懂先看看衛青的反應。

只見衛青歡喜的拿起了雞蛋,三下兩下便剝開了雞蛋皮。小嘴不停的吧嗒着吃個不停,看得劉勝直嚥唾沫。劉小豬有樣學樣,稚嫩的小手飛快的扒下雞蛋皮,然後迫不及待的狠狠咬了一大口。吃到嘴裡眼睛一亮,三兩口便將一個雞蛋填進了嘴裡,兩個腮幫子鼓的像只小松鼠。

見弟弟吃了,劉端也試着咬了一口。煮雞蛋吃的多了,劉端並不喜歡吃這東西,一點滋味都沒有。宮裡頭都是沾着醬料吃,劉端同樣討厭那些黑乎乎的醬料。

味道很不錯,而且還是有滋味的。這讓劉端大爲的興奮,手再伸向盤子的時候卻發現裡面已經沒有了。

“雞蛋不宜多吃,每天早晨只吃一個就好。”

雲嘯笑眯眯的像劉端解釋。

“雲師傅,這東西叫什麼”

“這叫茶雞蛋,雞蛋是用茶葉煮出來的,所以味道特別的好。”

衛青嚥下最後一口雞蛋,顯擺的說道。可能是因爲想說話,咽得太急打了一個很響的咯,只得喝了一大口粥往下順。

雲家的飯食從來就沒人讓人失望過,四個孩子吃的很飽。

衛青端着雞蛋皮倒進了一隻竹筐中,然後擰開牆上的一個閥門。一股水流便從一個鐵管子裡流出來,衛青見怪不怪的開始刷洗自己的餐具。

劉小豬有樣學樣的也端着自己吃剩的飯食,將垃圾倒進了竹筐然後在衛青的邊上開始用白嫩的小手洗碗。

雖然不屑於幹這樣下人的活兒,但鐵管子裡會自動有水流出這讓劉端十分的好奇。對着管子看了許久也沒弄明白爲什麼自己扭動一下閥門便會有水流出來。不好意思問雲嘯,只好拽着衛青的袖子詢問。

衛青指了指正在壓水的蒼熊,什麼話也沒有說邊走開。

劉端迷茫的看着一下下壓水的蒼熊,怎麼也沒明白這個沒毛狗熊跟水閥有個蛋關係。

事實證明劉啓的基因非常的優秀,阿拉伯數字一到九。即便是最笨的劉勝也很快學會,不過在背誦九九乘法表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劉端背了一會兒便背不下去。

“爲什麼要背這東西?”

如果說新奇的阿拉伯數字還能引起他興趣的話,那麼枯燥的九九乘法表便絲毫引不起這位膠西王的興趣。

雲嘯微微一笑,拿出了幾顆栗子擺在了桌子上。兩顆栗子擺成兩行,每行兩個。

“二二得四。”

接着又擺成三行。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劉端,你不掌握這些基本的算學知識你怎麼能知道你手下有多少兵將。你的庫房裡面有多少的糧食,銀錢?你說要擺滿這張桌子要用多少個栗子?你不知道,但是經過計算我知道。這就是算學,他包括加減乘除。這個世界好多東西都是由計算得來的,你早上不是很好奇管子裡爲什麼會流水麼?其實這裡面也有算學的功勞。”

好孩子不用多說廢話,劉端立刻拿起手中的九九乘法表開始背誦起來。

雲嘯有些頭疼,因爲教授一些數學知識自己還是沒有問題。大漢的數學水平十分低下,估計就是小學畢業在這裡也能稱得上是算學大師。不過要講那些古文,這可就要了雲嘯的老命了。雖然這個時代四書五經沒有推廣,但是各種不同版本的各家學派書籍卻廣爲流傳,那些艱澀難懂的東西雲嘯看着就頭疼,更別說好多篆字自己都不認識。

短短十天雲嘯悲哀的發現,如果只有自己一個老師。那就自己可以跟幸福生活徹底告別了,再沒有懶覺可以睡,也再沒有老婆可以賠。老子剛結婚,還不想過這樣的日子。

需要找幫手,老丈杆子是個不錯的選擇。儘管現在劉家人信奉黃老之學,但對於漢高祖封親的聖人,劉家人還是認可的。

趁着給三位王爺放假的兩天時間,雲嘯親自去了一趟老丈杆子的家,自家人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開門見山便說明了來意,顏清一聽是去教授三位王爺。做夢都想將儒學發揚光大的顏清自是滿口答應,甚至還搭上了自己的幾個舅子。

雲嘯樂得鼻涕泡都要冒出來,看來自己的幸福生活有救了。

未央宮中。

今天的未央宮特別的熱鬧,三公九卿諸位臣公基本上都到齊了。因爲前日夜郎國敬獻了一隻奇怪的猛獸,此獸腿若巨柱。耳似蒲扇,鼻長數尺,面露獠牙。許多人是初次見到大象這種生物,驚駭的不知如何是好。

夜郎國使臣是個留着兩撇小鬍子的猥瑣傢伙。這傢伙長的猥瑣,人卻很囂張。梗着脖子說大漢沒有人能稱得出這頭大象有多重。若是稱得出來,夜郎國自當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夜郎自大,欺我大漢無人乎。大漢豈容你囂張。”

劉驁氣得吹鬍子瞪眼,可是他也沒有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來。

丹樨上的劉啓更是一頭的黑線,偌大的一個朝堂居然只聽咆哮之聲,不聞解算之道。正在夜郎使者猖狂之際,三個小孩兒從丹樨的後面走了出來。

“父皇,我們兄弟可以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

劉啓定睛一看,原來是昨晚回來的三個兒子。膠東王劉小豬,膠西王劉端,中山王劉勝。

“吾兒真可稱出這巨獸的重量?”

劉啓有些不信,只是去雲家學了十天便有這麼大的變化?看樣子兩個大的好像懂禮貌了許多。

“父皇,我們可以。”

三兄弟異口同聲的回答道。

“好,朕便命你兄弟三人來稱這大象的重量。”

劉啓大喜,立刻令三兄弟開始稱重。朝臣們也都是一個個抻長了脖子,想看看一向以頑劣著稱的兩個王爺如何能解開這千古難題。

“八哥你說的法子能行麼?”

劉小豬有些疑惑的問道。

“一定能行的,你忘記了雲先生說的浮力,這個法子一定可以的。”

劉端的腦子裡浮現起雲嘯拿着一個鐵塊,與一個鐵製小船。明明是同等重量的東西,鐵塊沉到了水裡,鐵船卻飄在了水面上。雲嘯得意的解說這便是水的浮力。利用浮力可以輕易的測出不規則物體的重量,這個方法非常的簡單。

“請父皇將這頭大象趕到曲江池邊,並借父皇的畫舫一用。”

“依你,依你。來人,快些準備。”劉啓趕忙吩咐周圍的內侍。

夜郎國帶來的馴獸師將大象趕到了曲江池畔,碼頭上停泊着劉啓巨大的龍舟。別說裝大象,就是裝鯨魚都沒有問題。不過大象好像很懼怕踏上龍舟的樣子,徘徊在龍舟的前面躊躇不前,任憑馴獸師如何的驅使就是不向前跨出一步。馴獸師急得滿頭大汗,夜郎使者在一旁大聲的催促,但沒有絲毫的效果。

劉小豬忽然掙脫了內侍的手,抓起桌子上的一個甜瓜扔到了大象的跟前。這大象好像認得甜瓜,用長長的大鼻子一卷便塞進了嘴裡,吃的汁水淋漓。劉小豬大喜,令內侍擡過來一筐甜瓜,一個個的擺在地上。一直襬進了龍舟之中,大象跟着一路吃着甜瓜,不知不覺便登上了龍舟。

劉啓大喜,朝臣們頓時沸騰起來。滾滾馬屁撲面而來,直說得山崩地裂劉小豬堪比純血奧特曼,劉啓縷着鬍子打着擺子一一笑納。

沉重的大象一踏上龍舟,諾達的龍舟便忽悠一下。吃水線猛的沉下去一大截,幸好船上只有劉端與劉勝帶着兩個侍衛。

兄弟二人分別在船頭與船尾各畫了一個吃水線的標記。便吩咐馴獸師將大象趕下去。

劉啓摸不着頭腦,詢問劉端道:“吾兒可測量出來。”

“父皇,稍等片刻便好。請父皇使力士搬些石塊來。”

第108章 老鳳凰第87章 有陰謀第69章 夜探別院第102章 秋獵第59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7章 水匪頭子第57章 賞賜第67章 密室定計第66章 資政大夫第28章 戰爭惡犬第62章 傳承之地第19章 轉變第101章 讓步第16章 攻寶應第9章 密謀第26章 泰山之巔第59章 廷議第70章 煩躁第180章 又一個人精第62章 新仇舊恨第62章 李廣的拼殺第15章 左右爲難第117章 狼與狼狗第8章 甄嬛第49章 挾持第30章 野豬林第50章 出走的蠻牛第26章 狼狽逃竄第58章 試探第74章 不長眼的老天爺第49章 血戰第26章 譁變第23章 疲憊的救火隊員第54章 角鬥第79章 將星隕落第77章 下馬威第36章 親情新年第68章 另一個承諾第4章 草原篝火第六章 佈置第36章 背叛與背叛第37章 這也是糧食?第3章 兄弟重逢第68章 雲嘯的幸福第57章 遠嫁第62章 匈奴亂第52章 不一樣的麗春院第100章 母女重逢第130章 長談第83章 王爺稱象第38章 C-46運輸機第31章 第一家庭第29章 喪家犬第38章 救人第97章 混進長安第106章 車輪前的小石子第150章 赤煉第25章 私訪第10章 驚變第53章 臨潼侯第78章 奪權第3章 漢人的苦難第37章 水匪頭子第24章 侯爺說他不在家第48章 高!真他孃的高第70章 支持第56章 茵茵的淚第37章 破關第7章 狗肉第72章 江南第31章 勸降第107章 包子黑洞第101章 竹林小築第76章 金屋藏嬌第46章 蟄伏第54章 倒黴的鐘羌第35章 匈奴使節第33章 河妖第11章 比鬥第5章 齊鐵的建議第50章 黎明之前第58章 本心第61章 竇嬰第83章 焚屍第104章 稅率第102章 歸途第69章 泄氣第32章 雲嘯的怨念第109章 小白遇襲第3章 豬一樣的軍隊第46章 殺戮戰場第154章 異常的王娡第33章 密議皇儲第75章 小人張湯第159章 上車補票第134章 丞相真他媽不是人乾的第16章 兩軍對峙第129章 懲戒第29章 喪家犬第43章 東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