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末日

戰爭的伊始,英國便聘請大批中華帝國海軍軍官作爲教官,並且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戰鬥條例來約束英國海軍,並頒佈了“英國第一個海軍紀律條令”,整頓軍紀。()

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在戰鬥時編成一個個的分戰隊原則,布萊克將英國艦隊分作紅白藍黑四個戰隊,這樣方便指揮。

英國海軍的大型新式戰艦多數都在建造當中,而荷蘭海軍的很多主力大型戰艦已經建造完成,因此雙方在海軍實力上相差很大,荷蘭海軍在戰艦質量上佔據絕對優勢。

雙方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佈置作戰計劃,荷蘭海軍擁有強大的主力艦隊,所以荷蘭海軍急於尋找英國海軍主力艦隊進行決戰。但英國海軍在主力艦隻數量上不及荷蘭海軍,因此英國海軍選擇避開荷蘭海軍主力,進入多佛爾海峽和北海,對荷蘭實施破交襲擾戰術。

英國海軍司令官布萊克聽取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建議,派出艦隊到蘇格蘭北部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運銀船,到北海擊沉或捕獲荷蘭的捕魚船,甚至進入波羅的海,破壞荷蘭和北歐、東歐方面的海上貿易。

毫無疑問,這種戰略戰術的運用對於荷蘭經濟方面的打擊是致命的。荷蘭方面制定的戰略是以強大的艦隊爲商船護航,強行通過多佛爾海峽,確保與外界的聯繫。

決定於海軍實力的對比,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極的戰略,然而戰略部署的不當卻更使之陷入劣勢的境地。

英荷戰爭的兩大戰場——北海和地中海。英國海軍將主戰場放在了北海,但荷蘭卻將主戰場放在了地中海。

荷蘭在次要戰場,即地中海戰區投入了過多的兵力,從而使其在海峽爭奪方面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

造成這種戰略決策的主要原因並非是荷蘭海軍將領們不知道英國海軍主力在北海,也不是不想到北海去跟英國海軍主力進行決戰,主要都是因爲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突然增加了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的兵力,這令荷蘭海軍部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不得不將主力艦隊部署在地中海一側,監視和警戒中華帝國的地中海艦隊。

荷蘭海軍將領馬頓儘管在與法國海盜和西班牙海軍的長期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具有很高的統率藝術,荷蘭主力戰艦的質量也普遍高於英國海軍的戰艦。

但荷蘭海軍的水兵非義務兵役制,而是臨時徵召的民間水手,雖然荷蘭水手各個素質都比較高,稍加訓練便可以擔當海上作戰。但荷蘭水兵軍紀鬆弛,各艦戰鬥時經常開小差,而且常常缺乏協調能力,以致在軍事軟實力方面仍處於劣勢。

英國海軍受到中華帝國海軍的影響,雖然還沒有做到義務兵役制,但是在軍紀方面卻遠遠超過了荷蘭海軍。嚴明的軍紀保證了英國水兵不會在艦隊作戰時突然開小差,使得英國海軍的海上戰鬥力猛增,抵消了戰艦數量不及荷蘭海軍的劣勢。

雙方海戰次數頻繁,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記錄在案的海戰超過九十次,但按照中華帝國海上戰鬥條例來劃分的話,稱得上規模海戰的戰鬥有五次,多以發生地點命名。

其中,在多佛爾海峽和北海戰區,英國海軍主力艦隊並不弱於荷蘭海軍艦隊,雙方一開始的戰鬥便是互有勝負,整體上處於相持狀態。

前三個月內,荷蘭海軍主動出擊,尋找英國海軍決戰。其中主要海戰有三次,分別是普利茅斯海戰、肯梯斯諾克海戰和波特蘭海戰。其中其中普利茅斯海戰規模最大,戰鬥時間超過六天,是荷蘭海軍風頭最強的一次海戰。戰鬥中,荷蘭海軍攻勢異常猛烈,而英國海軍指揮官犯了嚴重的消極抵抗錯誤,結果幾十艘英國戰艦被荷蘭艦隊堵在了家門口,打的英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顏面盡失。最後因爲荷蘭海軍彈藥補給耗盡,不得不撤回去補給彈藥,才使得英國海軍喘口氣。

第一次海戰中,荷蘭海軍勝利,聲勢大漲。英國海軍被堵在家門口捱打,令英國政府顏面掃地。查理一世隧罷免了艦隊指揮官托裡,換了他的親戚索爾茲伯裡第四伯爵擔任艦隊指揮官。

嚴格的說,索爾茲伯裡第四伯爵的指揮能力不及托裡,但是索爾茲伯裡外交手段高明,聘請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副參謀長陳克強少將作爲軍事顧問。

隨着陳克強少將擔任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軍事顧問後,英國海軍的戰術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陳克強將中華帝國海軍的戰鬥戰術用在英國海軍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戰列線戰術的使用。

雖然各國海軍都在研究中華帝國海軍的戰列線戰術,但是僅僅停留在研究討論階段,各國海軍還未實行,也沒有實戰經驗。而陳克強將戰列線戰術用在英國海軍上,雖然有些大膽,但不失爲一個短時間內克服荷蘭海軍優勢的好計策。

這一點在第二次大規模海戰時便嶄露頭角了,當迪肯斯諾克海戰打響時,英國海軍在陳克強的指揮下,以戰列線戰術迎戰荷蘭艦隊。荷蘭戰艦雖然強大,但是喜歡單挑和混戰,英國海軍利用戰列線戰術,幾艘戰艦組成一支分戰隊,機動中搶佔荷蘭軍艦的“T”字頭橫位,然後集中戰列線上的全部火力攻擊敵艦,效果十分明顯。

然而,英國海軍第一次使用戰列線戰術迎敵,雖然領悟了陳克強的戰術思想,但是實戰的時候還很不順手。戰鬥開始的時候重創了荷蘭戰艦,但是到中後期作戰時,反被荷蘭戰艦佔了便宜,最終雙方打了個平手,各自退出戰鬥。

對於英國海軍來說,能夠跟強大數倍的荷蘭艦隊打成平手是相當難得的,甚至屬於變相的勝利。

中華帝國的戰列線戰術第一次得到英國海軍的認可,以及英國海軍專家的肯定。此後的半個月時間裡,英國海軍依然不敢正面迎戰荷蘭艦隊,只是到處襲擾荷蘭商船和捕魚船。

荷蘭海軍並未意識到英國海軍的新式戰術的巨大威脅,因此未能積極對英國海軍實施窮追猛打,索爾茲伯裡利用這段時間,同陳克強一起對英國海軍進行訓練,讓英國海軍儘快掌握戰列線戰術的要領。

英荷戰爭進入到第五個月後,英國漸漸取得了戰略優勢。由於英國將主力艦隊擺在了北海,因此海戰轉折地點率先出現在北海戰區。

加巴德沙洲海戰中,英國海軍第一次面對荷蘭艦隊沒有退縮,反而主動出擊,在機動作戰中尋找搶佔荷蘭戰艦的“T”字頭橫位的機會。荷蘭艦隊一直追着英國艦隊準備決戰,反而被英國艦隊牽着鼻子走,露出更多的破綻和機會給英國艦隊,結果遭到英國艦隊的猛烈打擊,損失慘重。

加巴德沙洲海戰立時兩天半,英國海軍損失戰艦十七艘,而荷蘭海軍損失戰艦二十一艘,在英荷戰爭中,英國海軍的損失第一次少於荷蘭海軍的損失。

消息傳回倫敦,英國上下一片歡騰,認爲這是英荷戰爭的轉折點,從此荷蘭將走下坡路了。

雖然英國人有些驕傲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此後的數次海戰當中,荷蘭海軍比英國海軍要吃虧的多。在斯德瓦海戰當中,英國海軍以五艘巡航艦擊沉了一艘荷蘭三等戰列艦,創造了巡航艦擊沉戰列艦的經典戰例。此後,英國海軍的戰列線作戰戰術越發的靈活起來,已經達到中華帝國海軍三成的戰鬥力,而荷蘭海軍依然沒有拿出對付戰列線戰術的新戰術來。從整體戰略上來判斷的話,確實是荷蘭在走下坡路了。

當然,英國海軍的優勢僅僅是在北海戰區。在地中海戰區,英國海軍依然被荷蘭海軍打的抱頭鼠竄,處於被動狀態。

荷蘭海軍的主力艦隊七成佈防在地中海戰區,而這一區域的英國戰艦數量僅僅只能達到荷蘭艦隊的三分之一。不論數量還是單艦質量,英國海軍處於絕對下風。

荷蘭海軍警戒的目標並不是英國海軍,而是中華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在地中海戰區部署有二十艘二等戰列艦,以及大量的巡航艦和護衛艦,對於地中海周邊國家來說,中華帝國的這支艦隊是相當強大的存在,荷蘭海軍不敢絲毫的懈怠。

然而,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並未接到北京的開戰命令,因此僅僅是二級戰備狀態。繞是這樣,荷蘭海軍依然不敢放鬆,因爲他們知道英國的背後支持者就是中華帝國,指不定什麼時候中華帝國海軍便會突然插手進來。

中華帝國力挺英國,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結果還是導致了荷蘭政府在戰略上出現了失誤。那就是將主戰場放在了地中海,將精力放在了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身上,而不是英國海軍主力身上。

結果,雖然荷蘭海軍在地中海戰區上取得了對英國海軍的絕對勝利,但這一戰區的戰鬥從戰略層面觀之,對戰爭影響不大。荷蘭在這個地區集結了強大的艦隊,基本上都被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牽制,雖然還能保持着對英國的優勢,卻造成了荷蘭在北海戰區的戰術和戰略雙失利。

八個月後,在英國海軍絞殺式的封鎖之下,荷蘭經濟最薄弱的一面——過度依賴對外貿易,本土工業不及英國等缺陷很快就暴露出來了。

海戰最耗費國力和財力,交戰八個月,大小海戰上百次,戰艦損毀、人員傷亡、戰費、軍費開支浩大,彈藥儲備消耗更是天文數字。這種情況下,以貿易爲主的荷蘭很快就支撐不住了。反而英國新興的工業迅速表現出巨大的戰爭潛力出來。

交戰八個月,英國的彈藥供給不但沒有短缺,反而猛增了一倍。這主要得益於英國有着雄厚的工業基礎,英國的資產階級**雖然被鎮壓了,但是英國的工業卻是在增長的。

對於戰爭來說,最終表現在經濟的爭霸上面,而工業能力更是戰爭的最基礎因素。無疑,英國最終勝利在他國內蒸蒸日上的工業能力上面。

反觀荷蘭,阿姆斯特丹街道上雜草叢生,乞丐遍地,將近2000所房屋無人居住。荷蘭海軍在北海的失利,英國海軍對荷蘭本土的封鎖幾乎使得荷蘭處於一種民窮財盡的窘境。

於是荷蘭只好哭求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從他們國家進口武器彈藥。按照各國心照不宣的中立法,法國和西班牙是不應該向交戰雙方出口軍火物資的。然而,西班牙不爽中華帝國,法國不希望富庶的荷蘭被英國搞去,於是兩國開始向荷蘭提供軍火和戰略物資的補給,從而大發戰爭財。

荷蘭得到法國和西班牙的支援後,恢復了一些元氣。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荷蘭東印度公司旗下艦隊襲擊中華帝國運寶船,並同中華帝國太平洋艦隊交戰的消息迅速傳出。

中華帝國政府召開全球新聞發佈會,向所有國家通報了情況,並向荷蘭共和國提出嚴正抗議,勒令荷蘭共和國在一星期內給出答覆。

對於中華帝國提出的嚴正抗議和對荷蘭提出的勒令答覆要求,各國政府均表示支持,因爲中華帝國提出的要求完全符合當前世界各國默許的規則。

然而,荷蘭政府卻是鬱悶死了。因爲荷蘭政府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動作一點都不知情,況且調查荷蘭東印度公司至少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畢竟通訊工具及其落後,這個時間都算快的。可是,中華帝國只給荷蘭政府一個星期的時間必須做出答覆,這根本不夠。

荷蘭政府緊張了,他們知道中華帝國要的答覆是什麼,無非是嚴懲荷蘭東印度公司,並對中華帝國的損失進行賠償。

嚴懲荷蘭東印度公司這點荷蘭政府倒是能夠做到,也可以給中華帝國滿意的答覆。可是,如果中華帝國要求荷蘭政府賠償損失的話,那就要命了。

衆所周知,中華帝國從埃及運走的財寶保守價值都在十幾億銀元以上,如果荷蘭東印度公司當真搶劫了這支寶船隊,那麼中華帝國要求的賠償將是天文數字。

荷蘭議會討論了好幾天,普遍認爲中華帝國不會無事生非的提出這種抗議,在遠東地區,荷蘭東印度公司肯定做出了某種行動。但到底是什麼行動,荷蘭議會一點消息都沒有,因此沒法做出裁決。

很快,勒令答覆日期便到了。荷蘭議會因爲沒有調查報告,無法給中華帝國做出實質性答覆。但是爲了安撫中華帝國,荷蘭議會暫時凍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所有賬戶和財產,並取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權令。

但是,這個答覆顯然不符合中華帝國的要求。事實上,中華帝國已經看到了荷蘭當局的窘相,英荷戰爭已經倒向英國一邊,荷蘭戰敗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此中華帝國的真正目的是找個藉口對荷蘭開戰,瓜分英荷戰爭的果實。

十一月十七日,中華帝國向荷蘭共和國發出了最後通牒,並與第二天凌晨正式對荷蘭宣戰。

中華帝國對荷蘭宣戰,頓時震驚了整個歐洲。法國尤爲緊張,因爲中華帝國一直尋找進入歐洲大陸,參與歐洲事務的跳板。英國無疑是其中的一個跳板,但是如果荷蘭戰敗,那麼中華帝國的勢力進入荷蘭,將會嚴重威脅法國的安全。

爲此,法國政府立即發出照會,要求調停中華帝國同荷蘭的戰爭。荷蘭亦是驚恐萬分,一個英國都很難對付了,如果中華帝國再介入,荷蘭亡國的危險都有。

中華帝國的目的只是分一杯羹,並非爲了打仗而宣戰。法國既然調停,那麼中華帝國便要聽一聽法國和荷蘭的條件。不用戰爭就能獲得利益,這顯然是最佳的方式。

神武十五年年底,法國作爲調停國,參與中華帝國、英國和荷蘭的停戰談判。和談在法國巴黎舉行,歐洲各國均派出了代表旁聽。

談判持續到了年底,合約草案出臺。根據和約草案規定,荷蘭承認英國在荷屬西印度羣島擁有與自己同等的貿易權,同意支付三十萬英鎊的賠款,同意在英國水域向英國船隻敬禮。

對於英國來說,荷蘭人的條件令他們滿意,英王隧接受了停戰條件,但是還得看中華帝國的意思,如果中華帝國不滿,一切都是白扯。

爲了讓中華帝國滿意,荷蘭當局表示會徹底調查荷蘭東印度公司,如果情況屬實,荷蘭政府將制裁荷蘭東印度公司,並凍結該公司的所有財產作爲對中華帝國的保證金。一旦覈實,荷蘭政府將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財產轉入中華帝國,作爲對寶船隊遭到打劫的賠償。

當然,荷蘭當局也明白,這並非是中華帝國對荷宣戰的全部目的。如果不給中華帝國好處,這場戰爭是決計停不下來的。

法國迫切需要中荷停戰,因此暗中威脅荷蘭,如果不停戰則斷絕對荷蘭的補給。最後,荷蘭議會被逼無奈,將大西洋上的聖赫勒那島割讓給中華帝國,同時嚴打荷蘭籍加勒比海盜,不得給他們提供發展巢穴。

半個月後,中、英、荷分別簽署了《巴黎停戰協定》,英荷兩國距離較近,兩國領袖互換了公文和簽字之後合約便生效。而中華帝國距離太遠,換約需要經過中華帝國皇帝的簽字才行,這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不過,在法國的調停下,中華帝國已經命令地中海艦隊停止軍事行動,中荷雙方停止了軍事行動。

英荷戰爭以中華帝國介入,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英國勝利之因固然離不開對方戰略部署的失當——在次要戰區集中優勢兵力,忽略了生死攸關的多佛爾海峽和北海戰區,但更爲重要的恐怕是英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實力——能夠迅速補充戰力。同時,中華帝國的軍事指導和戰略指導思想給英國海軍提供了正確之路,而對英國的軍事援助令其海軍的裝備、數量、火力乃至戰術水平漸漸追趕上荷蘭海軍。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華帝國的軍事介入。由於中華帝國的對荷宣戰,導致荷蘭徹底喪失對英作戰的決心,並選擇和談割讓利益給中華帝國和英國。

不過,這場戰爭並沒有結束。荷蘭海軍在北海的失利並不代表荷蘭海軍整體上對英國海軍失利。荷蘭海軍擁有的大型戰艦數量遠遠超過英國海軍,荷蘭海軍主力艦隊絲毫未受到損失,實力依然超過英國海軍。

尤其是這次英荷戰爭,上百次的海戰給荷蘭海軍深深的上了一課。英國海軍使用的戰列線戰術亦被荷蘭海軍所知曉,並展開深入的研究。可以說,荷蘭海軍開始臥薪嚐膽,磨刀霍霍,只要稍微再有一些火花,相信還會繼續爆發戰爭的。

而這個火花同樣在《巴黎停戰協定》中埋藏了下來,因爲荷蘭將荷屬西印度羣島的貿易利益均分給了英國,使得英國的貿易介入了荷蘭貿易,這將促成英國和荷蘭在荷屬西印度羣島,即在美洲殖民地領域展開激烈的爭奪。而這種殖民地的爭奪,最終將爲下一次英荷戰爭點燃導火索。

中華帝國獲得了荷蘭政府的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財產被凍結,如果情況屬實,該公司的財產將作爲賠償中華帝國損失的保證金。中華帝國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因爲有了這個約定,中華帝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收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東印度羣島了。

至於賠償問題,一個荷蘭東印度公司足夠彌補寶船隊被劫的損失。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將因爲這個合約而丟掉整個公司,從此淪爲乞丐。不論從軍事角度還是經濟角度,中華帝國都剪除了一個勁敵。

荷蘭議會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調查隨後全面展開,由於東印度公司的很多高管都返回了荷蘭,同時東印度公司的一些辦事處也在荷蘭各省,因此調查先從他們那裡開始。

結果,這些人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內幕,荷蘭東印度公司打劫中華帝國的寶船隊成爲了事實,這令荷蘭政府相當的尷尬,隧直接取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切特權,並派出調查團趕往巴達維亞。

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230章 潮幫的抉擇第439章 地方經濟危機第128章 寧遠大戰(六)第17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279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第128章 寧遠大戰(六)第349章 聖荷西之戰第101章 升級鍊鋼廠第323章 連蒙帶騙外加綁票第183章 熱蘭遮之戰(上)第103章 再樹強敵第278章 黑壓雲域第243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一)第125章 寧遠大戰(三)第22章 炮術教習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131章 平遼將軍第409章 帝王谷的浩劫第216章 寶藏變成了寶貝第31章 極限逃生第43章 滿載而歸第4章 黑衣女子第137章 盼君早歸第102章 戰神火炮第256章 超級密碼本第95章 太平洋艦隊第417章 百慕大之戰(上)第239章 好大的一頂綠帽子第407章 開羅之戰第408章帝王谷第157章 人口問題第429章 暹羅灣海戰(五)第59章 明捧暗摔第273章 芝麻開門第54章 痛扁鄭彩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300章 巴拉顏灣海戰(上)第331章 霧城要塞第123章 寧遠大戰(一)第46章 發展計劃第96章 滿載而歸第88章 假冒欽差第144章 氣吐血的努爾哈赤第435章 同盟國的裂痕——英荷戰爭爆發第66章 船炮交易第313章 大興銀行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10章 粗衣濃情第69章 因嫉外調第187章 收復臺灣第18章 講武學堂第62章 發展機遇第112章 絕命一戰第225章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第42章 英國戰船第441章 跟陳圓圓和長平公主不得不說的故事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279章 黑壓雲域——入口之戰第42章 英國戰船第60章 縱論形勢第154章 開府遼東第98章 大獲全勝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387章 膽量第89章 綁票和勒索第63章 買船造船第117章 木匠皇帝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170章 二十一條第270章第130章 寧遠大捷第144章 氣吐血的努爾哈赤第314章 蝴蝶效應吹到歐洲第295章 傳國玉璽第79章 大膽計劃第159章 最後的蒙古天驕第392章 愛金幣的小丫鬟第145章 寶藏線索之龍鳳金簪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22章 炮術教習第418章 百慕大之戰(中)第302章 陰差陽錯第196章 美洲的跳板——西雅圖要塞第203章 京城風雲(三)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59章 明捧暗摔第106章 栽贓嫁禍第118章 朱由校的秘密第271章 太平洋上的跳板第131章 平遼將軍第250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八)第3章 小鎮謀生第262章第392章 愛金幣的小丫鬟第122章 放虎歸山第318章 殖民戰爭——第一次掠奪第305章 怒海爭鋒——東西方的初次較量第46章 發展計劃第226章 咬人的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