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142

完顏亮親統三十二路軍兵,在汴京誓師南下。

完顏亮舉國大調丁壯、騾馬,又在通州造船,徵集水手,共徵調五六十萬人,分爲三十二軍,準備水陸並進,南下攻宋。

諸事雖然具備,卻不能出師無名。直到現在,完顏亮仍然沒找到進攻宋國的藉口。雖然他多次當着宋國使臣,指責趙構背盟,但趙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忍氣吞聲,不予迴應,叫完顏亮有氣也沒辦法發出來。

就在這時,宋國的前皇帝趙桓突然病死在五國城。本來,趙桓一直被當作挾制趙構的秘密武器,只要趙桓在,趙構就不敢敗盟。一開始,完顏亮怕宋國有變,沒敢報喪。後來一想,趙桓不在了,趙構沒有了後顧之憂,如果激怒他,或許真的就敗盟了。所以他決定把趙桓的死訊直接告訴趙構,以此激怒宋國君臣,好找到挑起戰爭的藉口。他派右司員外郎王全至宋賀天中節。王全是漢人,伶牙俐齒,知道怎樣與宋國君臣周旋,但有了施宜生的前車之鑑,他又怕王全暗渡陳倉,所以又派樞密院事女真人高景山跟隨監督。

兩位使臣見了趙構,也不跪拜,卻指責他沿邊買馬,招納叛亡,且毀壞南京宮室。

“你們這是心懷異志。”王全說,“如果誠心修好,可速割漢、淮兩地與我國,方好贖罪。”

趙構見來者不善,心中惱怒,卻不敢發作,只是和顏悅色地說:“公乃北方名家,怎麼出言背理呢?”

“這是背理嗎?”王全厲聲說,“你們君臣,莫不是因爲趙桓已死,敢生變志麼?”

趙構聞言大吃一驚,急忙入內,叫宰臣去問明情況。

王全說:“趙桓已經死了數日了。”

趙構本想等金使北還,然後再治喪。宰臣說:“這是國家大故,臣子至痛,怎麼能夠失禮呢?”當即奏請治喪。趙構只得准奏。

於是宮廷內外,相率舉哀,一連數日,卻把金國使者索要條件的事,擱置不提。高景山和王全等不及了,去找趙構。趙構避而不見,派宰臣出來對他們說:“天子居喪,哪有心思議及此事啊?貴國如仍顧舊約,請勿敗盟,不然就等我們緩議吧。”王全還想與他爭論,宰臣卻不再發一言,兩人自覺沒趣,只得悻悻而歸。

高景山和王全在早朝上奏報了出使宋國的情況,完顏亮心中竊喜,卻裝作十分惱怒地說:“如此慢怠我大金使臣,可見趙構是心懷異志。朕今擁兵百萬,如若滅宋,易如反掌。”

李通趁機奏請伐宋,他說:“趙構如此傲慢,一定是暗中備戰,如不搶先下手,等他羽翼豐滿,我們就奈何不得了。”

完顏亮環顧左右,觀察羣臣的態度。

樑珫等主戰派立即跪下,奏請伐宋。

完顏亮這才發佈命令:“朕親統大軍南下伐宋!”

完顏亮回到寢宮,徒單惠已經等候多時。不知哪個耳報神把朝堂上所議之事告訴了徒單惠,她一見完顏亮便哀怨地說:“皇上爲什麼非要親征,叫武將們去徵殺不行嗎?”

完顏亮心想:“皇后啊,皇后,你跟朕這麼多年,怎麼還不知道朕的心思呢?你可比朕的定哥差多了!”

徒單惠見完顏亮沒吱聲,知道這是難以更改的事實了,忍不住哭了起來。

完顏亮皺起眉頭,說:“朕已命尚書令張浩、左相蕭玉、參知政事敬嗣暉等人留守汴京,治理國事,皇后只管看好太子,別的事都無須擔憂。”

徒單惠擡起淚眼,看着完顏亮說:“臣妾不是擔心這個,臣妾是擔心皇上的冷暖安危啊!”

完顏亮心裡一熱,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別看徒單惠跟自己從不貼心,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兒感情啊!

徒單惠又說:“皇上遠征,舟車勞頓,身邊不能沒人侍奉,皇上想叫哪個妃子隨駕啊?”

完顏亮說:“些許小事,單憑皇后做主吧。”

徒單惠奉旨回到寧德宮,便打發小底把嬪妃們都傳了來。聽說皇上要御駕親征,嬪妃們的反應十分冷漠,待問到誰願隨駕出征,除了蕭淑妃表示願意隨駕遠征外,其他人都低下頭默不作聲。

徒單惠不滿意她們這個態度,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錦衣玉食地供養你們,怎麼到了用得着的時候,一個個都成了縮頭烏龜了?”

嬪妃們都知道,這次遠征,一路跋山涉水,辛苦艱難自不必說,而且兩軍對陣,也難免性命之憂。在宮中雖然寂寞,但也比去送死強啊,好死不如賴活着!所以不管徒單惠怎麼罵,她們就是不搭茬。

徒單惠惱了,狠狠地說:“要不就一個不留,都隨駕出征!”

這時,有個人站出來說:“奴婢願隨駕出征。”

徒單惠一看竟然是高福娘,驚訝地說:“你不是去澤州了嗎?怎麼會在汴京?

原來,高福娘到了澤州,特末哥已有新歡,不想留她,便哄她說:“皇上伐宋,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成功的事,少說也得三年五載,你不在他身邊,時日久了,還不把你忘得乾乾淨淨,等得勝回來,早就封別人爲貴妃了。你要是在他身邊殷勤侍奉,他心裡感動,別說是貴妃啊,封你爲皇后也是可能的啊。”一心想當皇后的高福娘又相信了特末哥的話,聽說皇上已兵馬齊備,不久就要南下,便急匆匆趕到了汴京。

徒單惠雖然想叫嬪妃們隨駕,卻不想讓高福娘老陪伴在皇上身邊,便說:“皇上已傳旨叫你上澤州,你怎能抗旨不遵啊?”

高福娘笑道:“既然娘娘這樣說,奴婢就去奏請皇上收回聖命。”

高福娘扭扭答答地走了,徒單惠氣得心裡直罵:“真是個婊子!”

萬事俱備,完顏亮便誓師南下。

中州門外,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隨駕出征的龍翔虎步軍,頭戴一腳指天,一腳圈地的鐵盔,穿着鑲着金葉的甲冑,手持矛戟,均綴有五色結帶的銅鐸,一個個精神抖擻,威武雄壯。完顏亮金盔金甲,橘紅色戰袍,容光煥發,英姿勃勃。他身後是御前都統驃騎衛大將軍韓夷耶和都統總管完顏元宜,也都是一身戎裝,身佩雙刀長劍,威風凜凜。

完顏亮站在高臺上對衆將士說:“太師連年南伐,淹延歲月。今舉兵必不如彼,遠則百日,近止旬月。只要你等不以徵行爲勞,戮力一心,以成大功,朕當厚加賞賜,如果遲慢,貽誤軍機,刑罰無赦!”

留守的官員也都穿着朝服前來送行。完顏亮對張浩等人說:“有勞衆卿,替朕留治省事。”

張浩等人一齊跪下:“皇上放心,臣等一定盡心竭力。”

御前侍衛牽過一匹黃金雕鞍的戰馬,這是一匹名馬,名曰“大赤馬”,渾身赤如火炭。完顏亮剛要上馬,忽然太子光英,掙脫一直牽着他的徒單惠,跑到完顏亮跟前,扯住他的戰袍,哭着說:“父皇不要走!”

完顏亮見太子哭了,也有些不捨,俯身抱住光英,說:“皇兒莫哭,朕不日即歸。”光英還是扯住他慟哭。徒單惠也忍不住哭了,隨行的嬪妃也趁機哭了起來。頓時哭聲一片。完顏亮心裡也有些難過,不禁掩面而泣。

完顏元宜見狀走過來,拉住光英,說:“微臣從臨潢得到把一雕弓,還沒來得及敬獻太子千歲……”

光英擡起頭,見是自己一向喜歡的元宜將軍,便抹了一把眼淚說:“什麼雕弓啊?”

完顏元宜拿過一把雕刻着龍鳳的金弓遞給光英。光英見這雕弓十分精緻,色彩也十分鮮豔,欣喜得忘了別離的悲傷,他展臂一拉,雕弓紋絲未動。

完顏元宜笑着說:“這弓有千鈞之力,太子如能拉開此弓,就所向無敵了。”

光英笑了。

完顏亮這才跨上戰馬,說聲:“出發!”

身旁的侍衛揮動手中小旗,一時間六十四門大炮齊吼,完顏亮率領的徵宋大軍,踏着晨霧,向江淮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