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仁皓當天就去幫廖漢翔找到了一處辦公的地點,第二天,廖漢翔去找來的參謀人員就到了海軍司令部,開始展開工作了。談仁皓也加入了這個特殊的團隊,很快他就發現,這些參謀要麼是日本通,要麼就是做情報工作的,反正都與對日作戰有關,其中不少人掛的是戰略打擊司令部的頭銜。很快,談仁皓也從這些參謀軍官那裡對日本的情況有了一些瞭解。
對日作戰一共分成了五個階段,在談仁皓離開戰略打擊部隊,返回海軍司令部之前,還處於第三階段,即戰略大轟炸階段。在此之前則是戰略僵持與戰略反擊階段。戰略大轟炸是整個對日作戰的關鍵,也是能否迫使日本投降的決定性階段。
因爲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通過戰略轟炸來摧毀敵人,迫使敵人投降的,所以沒有任何人對戰略轟炸的成效有把握,可從戰略大轟炸開始之後,這個懷疑就越來越小了。在談仁皓離開了硫黃島,返回海軍司令部之後,戰略轟炸的規模與範圍一直在不斷的擴大,到23年底,整個日本幾乎都被炸成了廢墟。
轟炸最初針對的主要是日本的軍事工業與重工業目標,比如飛機制造廠,發動機製造廠,船廠,鋼鐵廠,石油精煉廠,橡膠加工工廠,電廠等。這是日本軍隊,乃至日本這個國家的基礎,沒有這些工廠的支持,日本軍隊就沒有武器彈藥作戰,日本人就無法武裝起來,日本也就將被解除武裝。同時,這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轟炸目標,是整個戰略轟炸的重中之重,可以說,針對這些目標的轟炸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最初的時候,日本的重工業還是比較集中的。可隨着唐帝國的戰略轟炸規模地擴大,日本的大部分軍事工業開始疏散。最初主要是疏散到民間,利用手工作坊來繼續生產武器裝備。比如,日本的大部分發動機(主要是航空發動機)的零件都是在手工作坊生產的,然後再送到發動機工廠進行組裝。如果
僅僅只轟炸發動機工廠,就無法癱瘓日本的發動機產業,組裝工廠可以在很多地方開設,還能迅速轉移。那麼,爲了達到目的,就必須要擴大轟炸範圍,將那些設在居民區的手工作坊設爲轟炸目標,也就是說,將居民區設爲轟炸目標。同樣地情況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結果,在幾乎摧毀了日本的所有重工業工廠之後,轟炸範圍擴大到了居民區,也就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轟炸規模繼續擴大。可日本方面很快就向小城市疏散人口。工業也開始向小城市與鄉村疏散。爲了達到摧毀日本工業的目的,轟炸必須得擴大。到後來,甚至連所有的人造建築物都在轟炸清單之中。按照唐帝國制訂的。寧可誤炸,也不可放過的原則,在戰略打擊部隊有足夠彈藥的情況下,擴大轟炸規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到23年底,兩個戰略打擊軍地數千架轟炸機在日本本土上空執行了50餘萬架次地轟炸飛行任務,投擲的炸彈與燃燒彈超過了250萬噸,其中燃燒彈佔了七成以上。另外,還有上千架戰鬥機在日本本土上空執行了30餘萬架次的戰鬥巡邏任務,投擲彈藥數萬噸。也就是說,從年初戰略轟炸開始。到年底,唐帝國戰機在日本本土上空投擲了數百完噸地彈藥。當時,日本一共有人口8200餘萬,按照這個比例分配,平均每個日本人分到了30公斤的炸彈或者燃燒彈!
到24年初,戰略轟炸的規模已經縮小了很多,主要原因不是沒有彈藥了,而是沒有轟炸目標了。很多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飛行員甚至在用昂貴的火箭彈打擊農田裡的耕牛,轟炸隱蔽在森林裡面的帳篷。反正。只要能看到的建築物,活動的物體都在轟炸的清單之中,可實際上,日本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值得投下炸彈與燃燒彈了。
在持續了近一年地轟炸中,日本五十三座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都已經被炸成了廢墟,東京捱了八次轟炸,總計投彈量達到了15000餘噸,結果那些甄別人員怎麼也找不出一塊地方可以讓轟炸機再次出動,去投上幾千噸燃燒彈了。在這八次大規模轟炸中,一共有120萬東京市民被炸死,或者是燒死(有些人是被嚴重燒傷,數天,乃至數個月之後才死亡)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市區全部被摧毀,數百萬東京市民被迫疏散到了周圍的鄉村與山林,連日本政府也轉移到了北面的宇都宮。
大阪挨六次轟炸,14000餘噸燃燒彈投在了這座城市,數十萬市民被炸死或者燒死,兩百多萬市民被迫疏散,數十平方公里的城區被燒成了廢墟。奈良捱了四次轟炸,二十多萬人被炸死或者燒死。名古屋捱了四次轟炸,二十多萬居民死亡。神戶捱了五次轟炸,三十多萬居民死亡。廣島捱了三次轟炸,二十多萬人死亡。另外,長崎,富岡,馬關,橫濱等等城市都遭到了毀滅性的轟炸。
當談仁皓看到這一系列的清單時,他一方面驚歎戰略轟炸帶來的巨大破壞,另外一方面也在感嘆,帝國的情報部門怎麼在收集這些情報時就那麼厲害呢?連有多少日本人被炸死都精確到了個位,也許,這些數據本身並沒有太高的可靠性吧。不可否認的是,轟炸的效果已經出來了,除了五十多座大城市之外,上百座中小城市也都被摧毀,八成以上的日本人被疏散到了鄉村,至少有五千萬日本人躲進了山林裡面。
數個月持續不斷的轟炸下來,不僅僅是日本的工業被摧毀了,連農業生產也被摧毀了。那些執行自由獵殺任務的戰鬥機幾乎就沒有離開過日本上空,而且在秋收之前,戰略打擊部隊還進行了幾次集中轟炸,主要就是用燃燒彈去摧毀日本的農田(如果
從經濟上講的話,這太不划算了)燒光日本人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
戰爭打到這一步,日本其實已經完蛋了。當談仁皓看到後面幾份報告的時候才意識到。日本已經被炸回了原始社會。
在23年的冬天,至少有五百多萬日本人被餓死,或者是被凍死。而在春耕的時候,因爲轟炸仍然沒有停止,結果超過一半地農田無法播種。到四月份的時候,日本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當時,帝國的情報部門還沒有搞到確切的數據,但根據去年冬天的情況估計。在24年4月份之前,至少有一千五百萬日本人死於飢餓或者是嚴寒。這還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因爲根據戰前的情況來看,日本的糧食儲備是不可能支持到24年秋天的。
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一直在擴大糧食儲備。因爲日本一直是糧食進口國,本國所生產的糧食不足以養活所有國民,因此,戰前的糧食儲備對日本來說極爲重要。戰前,日本的糧食進口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二是唐帝國。從20年開始。唐帝國就減少了輸往日本的糧食(唐帝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日本開始從美國等地獲得更多的糧食。到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戰略儲備糧大概有一年左右。另外。在戰爭的頭兩年,日本還向美國進口了糧食。因此,到23年戰略轟炸開始的時候,帝國情報部門估計,日本的戰略糧食儲備大概能夠堅持到24年春。
糧食不是工業產品,但絕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軍隊沒有武器彈藥無法打仗,如果
沒了糧食,那連生存都很困難。對唐帝國,美國這類糧食出口大國來說,也許這並不是個問題。上次大戰之後。唐帝國就加強了戰略儲備糧的體制,將戰略儲備從一年提高到了兩年,後來又提高到了三年。也就是說,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唐帝國儲備在戰略糧倉裡面的糧食足夠支持帝國所有臣民三年的生活需求(按照戰時配給制度分配)因此,唐帝國本身並不存在缺糧的問題,而且還一直在向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輸出糧食(波斯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在和平時期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可在戰時條件下。就必須要依靠糧食進口了)可對日本這樣的糧食進口國來說,沒有糧食,那就意味着死亡。
真正摧毀日本的也許不是那些燃燒彈,也不是毀掉的工廠,而是糧食。在整個戰略轟炸中,摧毀日本的戰略糧倉一直是轟炸的重點。到23年底的時候,日本本土剩下地糧食實際上僅夠日本人堅持到24年1月份。也就是說,日本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到美國獲得反擊的勝利,打通與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的那一刻了。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日本人靠的也就僅僅只是那麼一點希望。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的結果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也摧毀了日本人最後的一點希望。帝國大軍正在掃蕩羣島,關島上地美軍也只剩下喘氣的機會了。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的結果對日本來說是災難性的。如果
美軍能夠在24年中期發動反擊,掃蕩硫黃島與小笠原羣島的話,那麼日本就還有希望,可現在,美國能否在25年組織起反擊都是個問題呢。
實際上,日本的希望已經破滅了,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日本不可能堅持到24年底,更不可能堅持到25年。投降是日本唯一的選擇,可現在的問題是,就算日本想投降,唐帝國也不見得會接受日本投降的請求。
“《德黑蘭宣言》對我們來說是柄雙刃劍。”
廖漢翔這幾天一直在看這方面的文件。“如果
是在20年前,我們就已經接受日本投降了,當然,爲了減少帝國的壓力,甚至可以接受日本開出的一些條件,這總要比多一個對手好吧。可現在,我們根本就不能單方面接受日本投降,必須要整個同盟國集團內部都同意之後,才能接受,顯然,德國,波斯都不大可能會同意日本在開出條件後投降的。麻煩啊!”
談仁皓笑着搖了搖頭,現在帝國用於對日作戰的部隊雖然已經少了很多,但仍然有數十萬軍人,特別是大部分的戰略打擊部隊都集中在了對日戰場上。隨着帝國與美國之間戰爭規模的擴大,這數十萬大軍的用處是很大的,如果
能夠將這些軍隊抽調出來,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去的話,那肯定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不過,日本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了。”
廖漢翔抽出了香菸,“我考慮了幾種辦法,先徵求一下你的意見。說白了,結局只有兩種,一是日本現在就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樣我們會得到其他盟國的支持,日本也就退出戰爭了,然後我們會派遣佔領軍去佔領日本本土,其他的國家也會象徵性的派遣佔領軍過去。二是日本繼續抵抗,我們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然後策劃日本內部的反*政*府派別起義,成立一個僞政府。當然,戰爭還會持續下去,但今後可以用日本人打日本人,而我們投入的部隊就可以抽調出來,用到其他的戰場上去了。”
“也許第二種辦法的可行性更大一些。”
談仁皓迅速的思考了一遍,他沒有去拿煙,“東條那個老頑固如果
要投降的話,那他就會在四個月之前投降了,而不是拖到現在。另外,投降對他來說就意味着滅亡,我們可以放過日本平民,可對於戰犯的態度是很嚴厲的,他們就算爲了自己考慮,也不會輕易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反正現在天皇已經死了,他又不需要向誰效忠。”
兩人都冷笑了起來,日本天皇完蛋之後,事情就變得更復雜了,顯然這已經超過了他們這些軍人可以解決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