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十六日晚,羅雲衝的那批轟炸機就通過瓦胡島機場於洪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西部的某座大型機場。這是當時由帝國海軍航空兵控制的機場之一,也是在中美洲地區少數擁有2500跑道的大型機場之一。在羅雲衝親自出面與韓紹鋒磋商之後,韓紹鋒就與海航的指揮官聯繫,在十六日白天就將這座機場的使用權與管轄權移交給了古迅雷的陸軍遠征軍。隨後,古迅雷就安排陸航的勤務人員到機場做好了迎接的準備工作。
率領這批轟炸機的是陸航上校飛行員吳林糠,一個擁有奇怪名字的功勳飛行員,聽說,當初他父親爲了給他取這個名字,還專門找過算命先生,花了一大筆的禮金才獲得了這麼一個“好”名字。名字本身對吳林糠的影響並不大。他於23年,也就是在戰爭爆發兩年之後才參軍,而在參軍之前,吳林糠是帝國首批民間運輸機飛行員。
當時,帝國國內僅有幾條用於運送重要郵件,以及兩條用於運送乘客的航線,從業是民間飛行員的數量不超過500。戰爭爆發之後,這批飛行員基本上都參軍服役,當時大部分的飛行員都因爲年齡偏大,所以沒有能夠分配到戰術部隊去,絕大部分繼續駕駛類似型號的運輸機,只是在海軍成立了戰略打擊部隊,陸軍航空兵成立了戰略轟炸機部隊之後。纔有部分飛行員成爲了轟炸機飛行員。吳林糠就是第一批加入陸軍戰略轟炸機部隊地民間運輸機飛行員之一。
因爲沒有能夠加入海軍的戰略打擊部隊,吳林糠沒有能夠參加對日作戰,從23年到25年,他主要就在大陸洲戰場。在對英戰略轟炸中執行過50次作戰任務,完成了最低作戰記錄之後,他返回了帝國,加入了轟炸機教導部隊,成爲了一名教導部隊的教官,主要就是教授新飛行員怎麼駕駛重型轟炸機。到27年,也就是在羅雲衝已經被確認爲陸航司令官之後。陸航的重點轉移到了戰略轟炸機部隊,需要大批的轟炸機飛行員。當時,教導大隊地規模擴大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海航戰略打擊部隊的飛行員轉移到了陸航,吳林糠也就在這個時候重新編入了作戰部隊,可他最初的任務仍然是在作戰部隊負責新編入飛行員的培訓工作。當時。陸航的戰略打擊部隊也沒有多少具體的作戰任務。
到27年底,吳林糠參加了一次重要的篩選。即陸航尖子飛行員地選拔工作。當時誰也不知道選拔出這批飛行員的目的是什麼,而吳林糠在這個時候已經有7500個小時的飛行記錄:的作戰任務,投下了5000多噸炸彈,是+||記錄,與投彈記錄最高地飛行員之一了,而且在陸航的作戰機會減少地這幾年裡,吳林糠一直在教導大隊工作,所以並沒有離開過轟炸機部隊。因此。吳林糠順利入選。
進入了尖子飛行部隊之後,吳林糠才知道,這支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去飛行即將裝備陸航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新式轟炸機,通過他們的飛行來總結新飛機的性能,並且將經驗傳授給其他的飛行員,好讓新式轟炸機儘快形成戰鬥力。除了這個主要任務之外,當時的尖子飛行員部隊還是陸航唯一可以執行高難度轟炸任務的部隊之一,而且,成立尖子飛行員部隊的最初目地就是要陸航儘快組建一支可以用來執行特殊行動的部隊。這一切的起因實際上正是帝國海陸兩軍共同支持的“盤古計劃”。
“盤古計劃”的最終目的是要製造出原子彈,可原子彈僅僅只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而任何炸彈都需要運載工具,沒有合適的運載工具。炸彈就只會威脅到自己人,而不可能打擊敵人。當時,負責與“盤古計劃”有很大關係的“神弓計劃”(該計劃的名字來源於後射日所用地神弓,而該計劃的主要目地就是尋找一種運載與投送原子彈的合適的手段)就曾經提出過三種投射原子彈的辦法。
這三種辦法分別是用轟炸機運載投送,利用從德國獲得的火箭技術,製造一種可以投送原子彈的火箭,以及利用超射程的巨型火炮來投擲原子彈。相對而言,最後一種辦法是最不可行的,當時沒有任何辦法解決火炮發射時的巨大過載,也沒有相關方面的研究基礎。第二種辦法也不大可行,畢竟帝國研製火箭的基礎相對薄弱,如果利用德國的技術,又要受制於人,最主要的是還得投入不少的研製經費,以及不少的時間。最可行的自然是利用帝國的強項,即製造出一種能夠運送原子彈的轟炸機,來完成投擲原子彈的任務。
當時,取代“狼鳩”的“鵬”式轟炸機的研製進度已經非常快了,而且肯定能在27年底服役。這種新式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超過了10噸而且在運載3彈藥的時候,最大航程達到了9000公里,其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了10000(這幾乎比當時大部分的戰鬥機都要飛得高),也正因爲該轟炸機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所以其研製時間接近五年之久,這在戰爭期間已經是相當長的了。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其性能普遍超越了美國陸航在25年底開始測試的B..是,當時“盤古計劃”的進度相當緩慢,而且最關鍵的原子彈小型化工作進展很不順利。在27年中,原子彈的模型實際上已經完成,甚至有基礎製造出第一枚試驗型原子彈,可是這種試驗型號的原子彈重達50噸,在地面運送都相當麻煩,也沒有哪一種轟炸機可以運載這麼重的炸彈。也就是說,如果原子彈的小型化工作無法達標的話,那麼
得爲原子彈專門開發一種新式轟炸機。
新式轟炸機的研製工作在27年初就已經立項,負責研製航空兵供貨的西安飛機制造廠。當時,西飛大量借鑑了由哈飛,沈飛與南飛共同研製的“鵬”式轟炸機的設計特點,通過適當放大,設計出了一種安裝有六臺活塞式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90噸,多18噸炸彈的“超級”轟炸機。這種轟炸機當時被暫時命名爲“鳳凰”,也有人稱其爲“火鳥”。可是直到28年初,其設計工作都沒有完成,仍然在不斷的修改,製造樣機的事情根本就沒有提上日程安排。
可以說,除非帝國真有魄力爲原子彈製造出獨一無二的載機的話,就只能提高原子彈小型化的程度,以滿足“鵬”式轟炸機的搭載能力,最終由“鵬”式轟炸機來攜帶這種特殊的炸彈。在27年下半年的時候,“盤古計劃”的負責人也首次明確了這個目標,即不惜一切代價讓原子彈做得更小一點,爲此,甚至不惜推辭了原子彈的試爆時間,好讓研究人員有更多的時間來積累原子彈小型化的技術。而其最終目的就是將原子彈的重量控制在5到8噸之間,尺寸縮小到可以由不經過“鵬”式轟炸機攜帶的地步。當然,到時候肯定要對轟炸機進行改進,而且肯定需要提前爲此培訓飛行員。
吳林糠這批被挑選出來地飛行員。實際上就是在進行相關的訓練工作。當時,除了向其他部隊傳授駕駛新式轟炸機的經驗之外,吳林糠他們幾乎每天都要親自駕駛飛機飛上一次,而且每隔幾次,轟炸機就要以滿載狀態起飛。並且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投彈訓練。當時,沒有任何人有投擲原子彈的經驗,甚至連科研人員都不大清楚原子彈到底有多大地威力,能夠威脅到多遠處的飛機,所以也就不知道該怎麼來投下原子彈。在這種情況下,試驗部隊的飛行員也就只能儘量多的掌握各種投彈技巧,只要原子彈的威力確定下來。他們就可以迅速找出最合適的一種投彈方式,然後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後階段地訓練工作。
這支部隊也是羅雲衝在成爲了陸航司令之後最爲關注的一件事情,當時羅雲衝實際上已經參與到了“盤古計劃”與“神弓計劃”之中,並且被明確告知,陸航要儘快做好執行特殊轟炸行動的準備工作。也許,當時羅雲衝並不知道原子彈是什麼東西。可是他也知道這道直接由首相府的機密處送來的命令的含義。
誰也沒有想到,原本應該去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地秘密轟炸機部隊參加的首次作戰行動不是去投擲原子彈。而是去投擲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大壩地特種炸彈。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認爲羅雲衝當時並不知道“盤古計劃”,不然不會讓這支極爲重要的部隊過早的執行作戰任務,而且因此還損失了一部分飛行員。可是,當時羅雲衝讓部隊去執行作戰任務,也許正是希望通過實戰行動來提高部隊的水平吧。而且,在羅雲衝也不瞭解原子彈爲何物的情況下,他又怎麼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投擲原子彈呢?
這支轟炸機部隊一共只有12架“鵬”式轟炸機,當時陸的“鵬”式轟炸機也不過就百多架。而且大部分都是被用來執行訓練任務,還從來沒有參加過作戰行動。這十二架轟炸機全是攜帶着炸彈直接從瓦胡島轉場飛過來的,這也證明了“鵬”式轟炸機優秀的續航能力,以及精確的導航能力。
除了十二架轟炸機之外,當時一起到達地還有24架大型中有4運輸機運送的是該部隊的地勤人員,8架運輸機運載式轟炸機所需要的零備件,以及維修設備,另外12架運輸機=用的特種炸彈。這些彈藥在到達之後,就被積極送進了由古迅雷安排的警衛部隊嚴密看管的彈藥庫裡,而且隨同一起到達的人員也都被安排到了基地裡的營房裡。有專門地部隊負責這些人員與裝備的安全,古迅雷還特意安排了幾個司令部地廚師來負責這些人的伙食。
可以說。吳林糠他們當時受到的待遇是相當不錯的,他這樣的十二名機長都是兩人住一架宿舍,副駕駛是四人住一間宿舍,而其他的機組成員都是六人住一間宿舍,每頓都有不同的飯菜,而且還可以喝到啤酒,以及一些味道很特別的飲料。這些待遇甚至要比他們在國內還要好得多呢。
當然,讓吳林糠他們感到有點不適應的是,當時他們是不能隨意外出的,甚至連離開居住的營地都要受到管制,最讓吳林糠他們有點忍受不了的是,每天他們只有兩次飛行任務,每次都是由遠征軍的警衛部隊負責將他們送到機庫去的,中途不會有任何停留,而運送他們的卡車上都罩着厚實的帆布,這讓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乘客,同時也讓吳林糠他們無法看到外面的情況。很多人都認爲這簡直是將他們軟禁了起來。另外,羅雲衝在十六日並沒有出現,這更加重了他們的疑慮。
每天理性的飛行也都是向西飛,也就是說,部隊全都集中在了太平洋上進行訓練的,而且都是常規訓練。每次訓練的時候,附近還會有至少一箇中隊的戰鬥機伴隨,名義上是護航,可是在吳林糠他們看來,這其實是在監視他們。這更讓吳林糠他們感到有點不舒服了。特別是在十六日當天下午與夜間進行的兩次訓練,更讓吳林糠很是不爽。在回到營地之後,他都沒有安靜下來,難道說,將他們萬里迢迢的送到美洲來,就是要他們被軟禁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