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獨立空軍

成立獨立空軍的事情,其實早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之後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了。當時,航空兵在戰場上初試身手,如同廖漢翔這樣的一大批有遠見的將領都認識到,轟炸機將主宰未來的天空,從而主宰未來的戰場,爲了能夠讓航空兵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來,完全有必要成立獨立的空軍,即陸海兩軍之外的第三個軍種。

最先成立獨立空軍的不是唐帝國,而是歐洲的那些國家,意大利,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都在第一次全球戰爭結束後陸續成立了他們的空軍,甚至還有防空軍。當時,帝國國內也就成立空軍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還引發了一場國民大討論,支持成立空軍的人並不少。輿論支持對軍隊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帝國海陸兩軍的利益爭執最終讓“空軍”變成了泡影,在陸海兩軍都先後成立了航空兵之後,在薛希嶽之前的兩任帝國首相也都覺得沒有必要費時費力地去搞個什麼空軍出來,而因此得罪了陸海兩軍,那還吃不了兜着走呢。

在薛希嶽上任初期,又有人提出了成立空軍的設想,當時,薛希嶽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已經有好幾個國家成立了空軍,連波斯帝國都在準備成立空軍了,德國空軍更是發展迅速,並且通過成立空軍,在航空作戰理論方面走在了唐帝國之前。可問題是,當時帝國才經歷了經濟危機,在薛希嶽的第一屆任期內,他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帝國的經濟,恢復帝國的社會秩序,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買到足夠的米麪下鍋,而不是每天都餓着肚皮去四處奔波,尋找工作。因此。沒有任何理由把錢花在軍隊上,特別是花在原本就已經有了航空兵的基礎上,再成立空軍這件事情上。當然,讓薛希嶽當時放棄成立空軍的想法的卻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就是薛希嶽的經濟恢復政策。

在解決經濟危機的時候,薛希嶽徹底的放棄了以往的帝國經濟政策,放棄了完全自由市場地經濟模式。因爲自由也就代表着無序,代表着混亂,代表着投機倒把,在當時的經濟學家眼裡,那場幾乎摧毀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危機實際上就是由股市投機倒把引發的,並且波及到了金融市場,對製造業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幾乎就摧毀了帝國的經濟基礎。薛希嶽採取的政策是有限地政府幹預與市場相結合的經濟政策,而其最重要的標誌是,由政府出臺各種各樣的經濟法規來約束資本家的投資行爲,遏制投機倒把活動,規範市場秩序。以形成良好地競爭與發展機制。這是長遠政策,而短期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則是通過大規模政府投資,興建大量的基礎設施,利用政府財政赤字來增強社會資金流動,通過有限的,有控制的通貨膨脹最終刺激經濟發展。

對唐帝國來說,這顯然是最有效的經濟發展手段,而且這些政策的最終目的都是要讓帝國從根本上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可這卻直接導致了其他國家的經濟進一步衰退。特別是在讓“唐元”貶值,以此增加出口。利用外界投資,以及全世界地資本市場來拉動帝國國內經濟增長方面,這幾乎搞垮了其他國家的經濟。而正是這些政策,最終導致“金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崩潰,貿易競爭最終嚴重激化了原本就不怎麼好的國際關係,爲後來的全球戰爭埋下了伏筆。

在薛希嶽所採取的一系列地經濟政策中。似乎與軍隊沒有多少關係,可實際上卻有很大關係。比如,通過擴大軍購刺激工業生產。另外,在基礎建設方面,當時薛希嶽規劃了帝國的交通基礎幹線,其中大部分都在戰爭爆發前建成,而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建造工作也需要軍隊的支持。反正,當時薛希嶽要想讓他的經濟政策得以順利推廣,就必須要得到軍隊的全力支持。顯然。薛希嶽在這個時候提出成立空軍的話,不僅不符合帝國的實際國情。還將使他失去海陸兩軍的支持,恐怕他的經濟復甦政策就不會獲得成功,至少不會完全成功了。

因爲這些衆多的原因,成立空軍的事情就拖了下來,而這一拖就拖到了戰爭爆發。在戰爭爆發前,沒有人再提起過成立空軍的事,而且受唐帝國影響,美國也沒有成立空軍,也正因爲這個潛力最強大的對手都沒有成立空軍,那唐帝國有什麼必要成立空軍呢?戰爭爆發後,薛希嶽曾經提出過要成立空軍的打算,可誰都清楚,在戰爭期間大規模改組帝國的軍事結構,這是最不明智的事情。因此,薛希嶽也不過就是提一提而已,並沒有編入正式的日程安排。在他康復重新執政後,又提出過成立空軍的事情,可聶人鳳與嚴定宇都堅決反對,而且理由充分。最終,雙方都各讓一步,薛希嶽保證不在戰爭期間成立空軍,而聶人鳳與嚴定宇也答應在戰爭結束後會與首相討論成立空軍的事情。

也許在戰爭爆發前,要不要成立空軍還存在着爭議,畢竟當時航空兵纔出現,沒有完善的戰術理論體系,而且誰都無法肯定航空兵在未來的戰場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地位,是否能夠主宰戰爭。另外,戰爭爆發前,軍隊規模有限,航空兵的規模也有限,作戰飛機的性能更是很不理想,就算成立了空軍,空軍的規模也不會很大。另外,讓陸軍與海軍各保留一支航空兵,這對陸海兩軍的指揮體系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到現在,恐怕就不再有任何人懷疑成立空軍的必要性與必然性了。

航空兵的作用是不用懷疑的,其主宰戰場的地位也是不用懷疑的。而成立空軍的最大意義就是簡化陸海兩軍的指揮系統,同時讓航空兵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這中間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軍事指揮體系,二是軍費。

軍事指揮體系很容易理解,任何一名將軍都希望自己的指揮系統越簡單越好,如果能夠直接指揮每一個士兵的話,那就是最好不過的了。當然。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繁雜的指揮系統都將降低軍隊的戰鬥力。隨着航空兵規模的擴大,航空兵地位地提高,這肯定會產生很多的麻煩。比如,陸軍航空兵是直接隸屬於陸航司令部指揮的,可是在實際作戰中,卻要由前線司令部指揮。這就存在着兩套指揮系統。不出問題還沒什麼,如果兩套指揮系統下達的命令有衝突的話,那就要釀成大問題了。

軍費問題就更嚴重了。作爲兵種,航空兵是沒有獨立申報軍費的權利的,而其經費都只能由軍種司令部分配。雖然在提交軍費預算的時候,會詳細列明有多少預算是分配給航空兵的,但是這僅僅只是預算而已。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在實際分配軍費的時候,都不可能與預算完全一樣,那麼分給航空兵的軍費就自然會存在偏差了,也就存在原本應該計劃分給航空兵的軍費被挪用。使航空兵無法拿到足夠地軍費。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實際上,航空兵一般拿到的軍費都比預算得多,可軍費的實際分配大權是掌握在軍種司令部手裡的,這種受制於人的情況肯定不利於航空兵發展。

可以說,軍費問題是最爲關鍵的,而且是讓航空兵獨立出來,成立空軍的主要理由。升爲軍種之後,空軍就可以自己造預算,申請預算。而且可以決定軍費該怎麼分配,這也更能夠適應航空兵的發展。可以說,其他那些成立了空軍的國家也多半是因爲這個原因才成立空軍地。當然,大部分人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只有深入瞭解軍隊的結果,特別是軍費的重要性。分配方式等等內部關係之後,才能夠明白軍費對航空兵發展帶來的影響。

相對而言,成立空軍對陸軍的影響最大,對海軍來說是有得有失。如果成立空軍的話,陸軍航空兵肯定會被全部劃入空軍內,因爲陸軍沒有任何理由再擁有獨立地航空兵,且空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與陸軍合作。海軍卻有理由至少保持一支獨立的航空兵,即艦載航空兵,也許還能夠保留一部分以執行海上巡邏任務的岸基航空兵。這主要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任務特殊性。以及與艦隊密不可分的關係所決定的。另外,岸基航空兵中的海上巡邏機部隊也主要是執行與海軍。海戰有關係的任務,由其任務地特殊性就應該由海軍直接指揮。從這些方面來講,成立空軍之後,海軍仍然能夠保留航空兵。

對當時的帝國海軍來說,最大地影響就是將失去戰略打擊兵,不過,這實際上也算不上是損失,因爲海軍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擁有那麼多的重型轟炸機了。

當初成立戰略打擊兵的時候,聶人鳳就考慮到了今後成立空軍時對海軍造成的影響。如果將那些重型轟炸機編入了海軍航空兵的話,那麼今後海軍航空兵何去何從?當然,這也有陸軍妥協的因素在裡面,畢竟戰略打擊兵所執行的任務與陸軍航空兵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任務基本上是重疊的,而戰略轟炸機部隊是陸航的主體之一。因此,對海軍來說,戰略打擊兵實際上是“揀”來的部隊,從先後安排廖漢翔,伍顯昱,以及後來的羅雲衝爲兵種司令官就可以看出,聶人鳳很清楚,這支部隊是臨時分給海軍的,戰爭結束之後,海軍就沒有任何理由保留下戰略打擊兵了。

從總體上而言,或者說是從海軍或者陸軍自身利益而言,空軍的出現,無疑對這兩個軍種都沒有好處。如果帝國在戰爭結束之後成立空軍的話,那麼僅從軍費上看,海陸兩軍都無法接受。戰爭結束後,軍費肯定大幅度縮減,本來兩家分配軍費就夠緊張的了,現在還要將軍費分成三份,自然就更加緊張了。更重要的是,只要航空兵保留在陸海兩軍之內,那麼陸海兩軍在使用軍費時就有更大的靈活性,這樣就可以設法彌補軍費降低時出現的漏洞。因此,不管是聶人鳳,還是嚴定宇,都不希望看到空軍出現,可兩人也都知道,他們是沒有辦法阻止成立空軍的。

如果衛伯瑜不出事,沒有被牽扯到刺殺首相的案件中去,或者說,他不是衛家的人的話,那麼他肯定是空軍首任司令官的頭號人選,不管從閱歷,資歷,影響力等方面來看,衛伯瑜比羅雲衝強了百倍都不止。而空軍的主體就是陸軍航空兵,那麼由陸軍航空兵司令出任空軍司令,這也合情合理。而羅雲衝當時不過就是海軍戰略打擊部隊司令,這甚至比其他的兵種司令還要差一點呢。

衛伯瑜被卸職,給了羅雲衝一個機會。實際上當時沒有人比羅雲衝更適合去擔任首位空軍司令了。

談仁皓在提出羅雲衝的時候就知道,只要廖漢翔不出面與羅雲衝競爭,那麼就沒有人可以從羅雲衝手裡搶走首任空軍司令的位置。而廖漢翔應該不會與羅雲衝競爭。首先羅雲衝是廖漢翔的得意弟子,羅雲衝當了空軍司令,那麼廖漢翔就是空軍司令的老首長,這個地位也不錯。其次是廖漢翔的年紀問題,到時候廖漢翔也60歲左右了,沒有必要再去操勞。最後就是廖漢翔在海軍的待遇也相當不錯,而且是海軍給了他機會,他沒有任何理由“晚節不保”,成爲海軍的“敵人”。

在想到這些之後,談仁皓幾乎敢肯定,只要首相擺平了聶人鳳與嚴定宇,那麼羅雲衝就將成爲帝國的第一位空軍元帥,不過,他的這個猜測並不是完全準確的。

第16節 陸上旋風第55節 截殺第18節 長驅直入第59節 局勢逆轉第14節 大戰局第38節 理想人選第35節 內相復出第15節 跟蹤攔截第13節 防空網上的漏洞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40節 天空霸主第23節 危機重重(上)第6節 海軍雄心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16節 國內壓力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下)第44節 重點清除第6節 秘密任務第54節 慎重的冒險者第57節 輪番上陣第8節 撥雲見日第19節 平靜中的涌動第41節 天時地利第35節 民族主義(下)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38節 遮斷轟炸第36節 分兵第17節 展示力量(下)第39節 艦隊分配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20節 秘密會晤第46節 接力打擊第61節 空中絞殺第14節 影子殺手第1節 破敵利器第10節 對等競爭第11節 彈雨中的艦隊(上)第16節 美軍反擊第7節 不一樣的軍旅生活(上)第34節 燃燒的名古屋第23節 誰的空當?第7節 對德政策第31節 秘密任務第31節 龍出大海(下)第41節 點名轟炸第43節 左右爲難第67節 現實難題第41節 追殲第2節 不是復仇第49節 戰鬥警報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1節 海軍軍官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24節 扣下的扳機第29節 決戰第35節 軍港末日第1節 兩月第34節 海軍武官(上)第20節 兩敗俱傷第88節 犀利的反擊第34節 海軍武官(下)第33節 百萬墓碑第26節 黯然離開(下)第42節 致命缺陷第8節 殺雞用牛刀第14節 西線突破第51節 悔之晚矣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14節 以靜制動第57節 夜戰第28節 雨過天晴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上)第25節 當頭棒喝第15節 理性思考第37節 守株待兔第48節 穿梭航線第20節 孤軍深入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55節 落幕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19節 嘲弄(下)第17節 刁難第69節 瘋狂的反擊第77節 美國將星第64節 火速掃蕩第29節 夜間遭遇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44節 決定勝負的半小時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54節 指西打東第19節 大規模殺傷武器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16節 惺惺相惜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41節 饑荒第35節 逃命第17節 海軍的觀點第61節 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