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局勢轉變

波蒂圖斯這番話說得卡米盧斯一臉羞慚。

就在這時,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安布斯圖斯,舉起右拳,大聲說道:“我選卡米盧斯擔任獨裁官!”

潘提烏斯也立刻發言:“我也支持卡米盧斯擔任獨裁官!”

保盧斯緊隨其後:“卡米盧斯是我的選擇!”

……

當叫喊着卡米盧斯的聲音不斷的響徹會場時,一向與波蒂圖斯意見相左的馬魯吉內恩西斯保持了沉默。

在昆圖斯羨慕的目光中,卡米羅斯握緊了雙拳……

戴奧尼亞王國13年12月(即公元前380年),元老們達成一致意見:推選出獨裁官,來領導羅馬與戴奧尼亞王國作戰。

在接下來在瑪爾斯廣場舉行的百人團民會上,元老們屬意的卡米盧斯再次被大會推選爲獨裁官,全力應對與戴奧尼亞的戰爭。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北方的戰場變得沉寂了。

沃爾西人在探得安提烏姆、薩特尼庫姆城都有重兵駐守之後,考慮到自身兵力不足,再加上阿明塔斯的建議,他們暫時停止了奪回被羅馬人侵佔的城鎮的計劃,一邊讓戰士們跟隨戴奧尼亞第一軍團進行訓練,以便在以後的戰鬥中能夠加強配合,一邊開始聯繫更多對羅馬人不滿的種族勢力,比如赫爾尼基人、馬西人、埃奎人、甚至薩賓人……來對抗羅馬。

……………………………………

“在羅馬5萬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弱小的沃爾西人在戴奧尼亞人的幫助下,居然擊退了羅馬人!”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意大利中部,確實讓一些勢力動起了心思。

於是,呆在塞爾舍城的塔皮魯斯就開始忙碌起來。

“羅馬人被戴奧尼亞——沃爾西聯軍擊敗”的消息同時也傳到了相鄰的薩莫奈山區,原本對戴奧尼亞遲遲不歸還俘虜感到不滿、還準備派使者到圖裡伊抗議的卡烏蒂尼高層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偃旗息鼓,悄悄地觀察形勢。

而這個消息連帶着羅馬人質問迦太基使者的話語:“如果迦太基人再不出兵進攻戴奧尼亞,羅馬將不得不與戴奧尼亞簽署停戰協議!”傳到了迦太基和伊比利亞半島,傳入瑪哥的耳朵裡,他立刻就意識到:自己必須得改變策略,不能在派不派兵的問題上繼續與漢諾僵持了,否則一旦羅馬人與戴奧尼亞停戰,由迦太基人獨立進攻戴奧尼亞,那將會遭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以他對元老院那些保守的傢伙們的瞭解,他們很可能會放棄對戴奧尼亞的宣戰,重新與它簽署和平協議。

所以,他立刻召開了家族成員會議,在達成一致之後,迅速派出信使趕到迦太基元老院,讓普雷塔庫巴在會場上表示:伊比利亞殖民地願意派出兩萬軍隊,服從元老院指定的統帥指揮。

對於瑪哥的服軟,讓重新掌握主導權的漢諾感到滿意,但他也知道此時的局勢已經不容許他再做拖延,於是元老院很快作出了“向西西里派出大軍、進攻戴奧尼亞領地”的決議。

元老院任命的迦太基大軍統帥爲蒙特阿德諾,他是漢諾派的成員,這些年一直執行着漢諾推崇的“向內陸開發”的政治理念,率軍多次擊潰努米比亞的各部落,爲迦太基征服努米比亞地區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漢諾讓這位也算是戰功卓著的元老擔任出征西西里的統帥,心中還是比較放心的。

於是,整個迦太基全城、盟邦以及其所掌控的努米比亞地區都行動起來,開始徵招兵員、彙集戰船、籌備輜重……

……………………………………

而在這個時候,戴奧尼亞王國的自由市——利吉姆持續了幾十天的暴亂已經平息,全城公民正在舉行着一場重要的公民大會,大會只有一個主題——投票決定是否將利吉姆完全併入戴奧尼亞王國。

其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正在忍飢挨餓的廣大民衆投了贊成票,希望自己家族的貿易能夠更上一步的商人們投了贊成票,在政治上有更大雄心的公民投了贊成票……儘管有一些人強烈反對,但公民大會以大多數投票贊成通過了這個關係到利吉姆未來發展的重要提案,

當利吉姆的信使將這一個重要的消息帶到圖裡伊時,戴弗斯早有準備,他立刻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稱讚利吉姆民衆做出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並莊嚴承諾:利吉姆真正成爲王國的一部分後,將繼續保持貿易上的繁榮,並且其民衆將獲得更多的權利、更好的照顧……

同時,在他的提議下,元老院迅速任命了普羅特西勞斯擔任利吉姆的行政長官,帶着同時任命的利吉姆法官、稅官、戶籍官……等城市的主要官員坐着船隊南下,船隊中還運載着從糧倉中調來的不少糧食。

在經過洛克里港口時,早已得到通知的第七軍團派出了一個大隊的士兵,登上了船隊。

船隊最終到達利吉姆港口,阿爾西比達斯和菲墩帶領着大量的民衆前來迎接。

普羅特西勞斯宣讀了戴弗斯國王對自己的任命,在場的民衆沒有一個大聲表示反對,反而因爲看到士兵們護送上岸的大批糧食而面露喜色。

普羅特西勞斯同時宣佈了另一份任命,這是由戴弗斯國王和元老院共同簽署的,推選阿爾西比達斯和菲墩爲戴奧尼亞王國元老。

利吉姆民衆們發出了歡呼聲。

但是,這兩位新任的元老還不能立刻前往圖裡伊,而是要暫時留下來,協助普羅特西勞斯接管整個城邦的事務。

有他二人的全力協助,又有一千名第七軍團士兵維持秩序,再加上普羅特西勞斯在這十幾年行政經驗所磨練出來的政治手腕,整個接管利吉姆的過程還比較平穩。

而在十幾天之後,阿爾西比達斯和菲墩接到了元老院的邀請,讓他倆前往圖裡伊參加今年的戴奧尼亞全國議員大會。

而在這個時候,第一軍團的傷兵和死者的遺骸已經被送回了圖裡伊。

此時正值戴奧尼亞王國議員大會和護民官大會即將召開,同時每年的王國足球決賽也將舉行。在王國14年1月1日(即公元前379年),按照王國建立以來形成的傳統習俗,在新年的第一天,國王、元老們、以及全國各城市地方議會的議員代表、護民官代表齊聚在神聖之丘的哈迪斯神廟前。

作爲大祭司的戴弗斯國王大聲的頌讀了祭奠英靈的訃文。

在莊嚴肅穆的音樂聲中,宮廷衛士踏着穩重的步伐,將刻滿的戰死在沃爾西和坎帕尼亞的士兵們的名字的石碑擡進了英靈殿,從此他們將接受冥王的庇佑和民衆的瞻仰,同時他們的英靈也將守護着這片他們用生命保衛過的土地。

正因爲如此,同樣來祭奠的死者的親屬們儘管神情悲痛,卻很少有人失聲痛哭的,相反在眼中都有着驕傲和期盼。

第二天,同樣是這一批議員代表、護民官代表坐在了戴奧尼亞主競技場的貴賓席上,觀看了熱鬧非凡的王國足球決賽開幕式、以及隨後的第一場比賽。

對於那些來自道尼地區、第一次來到圖裡伊的議員們而言,5萬多觀衆齊聲歡呼的沸騰場面震撼了他們的精神,精彩的比賽場面也吸引了他們的眼球……

第三天,議員大會召開。

會場是在元老院大議事堂,這個能容納上千人的會場終於能夠完全的發揮作用,被坐得滿滿當當。爲了保證與會的人員都能聽清,在會場中央的講臺四周安排了十多名傳音者。

當然,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大會開始後不久,所有的議員就對利吉姆加入王國進行了鼓掌歡迎。

接下來,這一次與會人員的注意力都放在兩個議題上——旱災和戰爭,所以當農務大臣布爾科斯講述完在去年王國內的賑災情況和今年將要在農業上採取的一些新的舉措後,議員們發言踊躍。

其中有一名來自烏迪埃的梅薩皮議員所說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這位老人也經歷過20多年前的南意大旱災,由於梅薩皮人可不像希臘人一樣海貿繁榮、可以四處購糧,還可以去殖民,所以他親眼看見不少梅薩皮人就活活餓死在他眼前,而對於這一次不亞於20多年前的旱災,到至今爲止,他還未聽聞有一個梅薩皮人餓死的消息,因此他激動的大聲讚揚了王國的賑災功績,這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當然也有人表示了擔憂:“雖然旱災已經結束,但國內的糧食供應卻越發的緊張,何況現在戰爭又爆發,國內的糧食能不能撐到今年的秋收?”

注:百人團大會是羅馬三大公民大會的一種,現階段它是最高級別的公民大會,根據財產和階級來組成的百人團只能有一個意見,並且按照百人團地位,從高到低來依次投票,當提議獲得半數以上支持時,投票立即終止,往往後面的百人團常常沒有投票的機會,而他們大多是平民組成。

另兩種是庫里亞民會和特里布斯民會,庫里亞民會完全是隻有羅馬氏族才能參加民會,平民完全被排斥在外,它在王政時期具有很大權力,而現階段權力大大削減,但還處理一些有關貴族的事務。而特里布斯民會現階段還只是羅馬平民們按照自己所屬的特里布斯來舉行的集會,所產生的提議只對平民有效。百年之後,它才成爲羅馬的主要立法機關。

第六十三章 在北部邊境的戴奧尼亞軍營第十一章 關於奴隸的提案第十五章 勘察(中)第三百三十六章 地道戰第八十章 波塞冬尼亞之戰(一)第兩百四十章 東腓尼基艦隊第一百四十九章 出使伊特魯里亞第三百一十章 逼迫第一百二十六章 泰格亞會戰(二)第二十二章 杜客亞人伊扎姆第五十四章 狄奧尼修斯在行動第兩百六十九章 暴露第一百九十四章 運動會的籌備(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塔蘭託大海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戰前的序曲(二)第五十九章 羅馬元老院的爭執(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克羅託內攻城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登陸塞薩利(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噩耗第二十三章 處置卡烏蒂尼人的討論第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提亞遭襲第一百零四章 臨陣換將第七十八章 危急:拉馬託河防線第六十二章 年終的王國大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決戰塞林努斯(三)第七章 惡性案件第三百六十章 決戰塞林努斯(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前夕第兩百一十一章 與衆不同的賽跑(一)第兩百一十二章 西里庭營地攻防戰(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戴弗斯的心願第九十二章 拉馬託河會戰(一)第四十二章 古都懷古第三百七十八章 克羅託卡塔克斯的任務第一百三十五章 塔蘭託大海戰(七)第八章 戴弗斯的雄心第八十七章 西魯部落的求援第七十一章 關於真理的演講第二十三章 多方反應第兩百一十七章 克敵期限第八章 軍訓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見王(一)第十六章 軍團與授旗(一)第兩百八十四章 南下前的囑託第五十五章 道尼戰爭的進展第六十三章 薩莫奈人的來襲第二百二十七章 登陸小亞細亞第四十章 戴奧尼亞vs羅馬(九)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獲援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各懷心思的談判第三百六十九章 羅馬元老在圖裡伊(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奧斯提亞攻防第二十三章 驚變第四十四章 戴奧尼亞銀幣和數學研究院第三十八章 羅德島投石兵第二百零六章 反包圍第兩百一十七章 克敵期限第一百二十八章 赫格西圖斯第兩百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六章 關於移民的爭論第四十五章 馬其頓的求援第四十二章 歷史名人的演講第八章 到達第兩百一十九章 納科尼亞部落戰士第一百四十六章 隊官們第五十章 刺殺第八十一章 友好分手第三百一十五章 迦太基運糧船隊第二十章 與圖裡伊會盟(一)第十二章 施恩第三百五十五章 迦太基海戰(一)第四十八章 戴奧尼亞東部見聞(二)第四章 圖裡伊石礦第四章 現在的羅馬第七章 惡性案件第一百零五章 危險,赫拉克利亞!第二百四十八章 卡瑞亞的抵抗第一百七十章 對峙溫泉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從埃及進攻波斯的籌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羅馬進軍第十九章 向戴奧尼亞宣戰?(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動物園遭遇第十九章 推選行政長官(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攻加比第四十一章 雅典的嫉恨第一百零五章 風暴第五十六章 道尼戰爭落幕第八十九章 馬裡吉的到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賽車比賽(四)第四十九章 推選地區行政長官(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震驚的迦太基第一百零三章 塞林努斯大海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訓練與回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八章 庫諾戈拉塔的悲傷第七十章 連戰連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登陸第一戰第八十四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三)第九十九章 拉馬託河會戰(完)第二十七章 客裡索普斯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