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一)

不光是士兵們,在戴奧尼亞大軍出現的那一瞬間,米隆的腦子同樣是一片空白,他渾身顫抖,臉色蒼白,他知道:他被騙了!被狡詐的戴奧尼亞人騙了!以爲敵人太少,結果貿然的讓自己的軍隊在敵人同樣龐大的軍隊面前渡河,對於任何一個合格的將領而言,這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軍事行動!但現在想要撤退也已經晚了。在敵前撤退,而且還要返身再渡河,這更是平時訓練不多的城邦公民兵的大忌,那意味着未經戰鬥的大潰敗,而戴奧尼亞人則可以輕輕鬆鬆的攻擊,讓這條看似溫柔的特里翁託河變爲克羅託內公民兵的墳墓。

米隆沒想到克羅託內與戴奧尼亞的會戰會在此時此地,就這樣突然展開了,但在此關係到城邦生死命運的決戰面前,他努力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將愧疚、恐懼都拋到腦後,專注於眼前的戰鬥:“吹響所有的軍號!擂響所有戰鼓!讓士兵們衝上去!勇敢的衝過河!我們才能獲勝的希望!!”他焦急的振臂高呼。

傳令兵們直接躍馬入河,大聲疾呼。

陡然增強的軍號戰鼓聲催促着軍隊前進,在陣中的隊官們也深知處境危險,身先士卒地帶頭向前。

克羅託內的軍隊開始加速行進,但是戴奧尼亞軍隊的陣型重整得很快,已經逼了上來,因爲滿地的鵝卵石,雙方都沒有像以往重步兵交戰那樣衝鋒,而是在穩步的靠近……

當雙方相距只有二十多米時,科勒布斯看見對面的敵人在隊官的叫喊聲中,忽然停止了前進,前排敵人微微下蹲,後排的敵陣中泛起無數道寒光。對方所做的動作讓他立刻明白是要發生什麼,他連“標槍”二字都沒來得及吐出口,就倉促的蹲下。

只聽“嗖!嗖!嗖!……”連續的呼嘯聲,就好像忽然颳起了一陣狂風,伴隨着此起彼伏的慘叫聲,眨眼間克羅託內整個軍陣的前排士兵倒下一片,不但中斷了克羅託內士兵們前進的步伐,其軍陣前列的陣型也有些支離破碎。

而戴奧尼亞人還不罷休,緊接着又是一輪標槍投擲。如此近的距離,重標槍的殺傷力是相當驚人的。

就在克羅託內士兵爲躲避標槍、救助同伴而手忙腳亂,以至於陣型混亂之時,戴奧尼亞人趁機大踏步前進,手持圓盾撞擊驚恐的克羅託內人,兩三支刺槍同時戳向剛在標槍下倖存的敵人……

如果不是後排及時補上,克羅託內的前列陣線險些就崩潰了。但也因此讓克羅託內的部隊被阻擋在了河岸邊,米隆精心準備的厚達20多列的戰陣此刻反而成了麻煩,在大多數的河段上他們一半在河岸,一半在河中。重步兵對陣,除了面對面廝殺,以陣列的厚薄進行類似拔河比賽一樣的方式推擠對方,以實現突破,同樣是另一個有效進攻的方式,但是克羅託內人現在的處境不但無法有效的形成統一的合力,反而在對方的有力推擠下,緩緩後退。

……………………

當遮天蔽日的標槍飛入克羅託內陣中時,米隆感覺自己的心臟都要停止跳動了。

戴奧尼亞的重步兵居然可以投擲標槍!米隆此刻非常後悔自己太過大意,沒有去更詳細的瞭解戴奧尼亞軍隊的戰術特點,看看他們的輕步兵、還有重步兵,這顯然是一支具備獨特戰術而且訓練有素的部隊!

就在米隆心痛士兵的死傷,爲自己的疏忽而後悔不已時,他的手下緊盯着對岸的廝殺,焦急的喊道:“該死的戴奧尼亞人居然有這麼多重步兵!一定是他們尼烏圖姆和拉俄斯的援軍都趕到了!”

確實,根據左右翼傳令兵的回報,戴奧尼亞人的軍陣有幾乎相同的長度,而且能夠壓迫己方的陣列後退,儘管佔了地形的便利,恐怕其厚度也不比自己的陣列薄多少,難道當前的戴奧尼亞人也有兩萬人左右?聽着手下的罵聲,卻如一道閃電劃過米隆的腦海,一心要復仇的他對圖裡伊傳回的密報始終是仔細研讀,因此對戴奧尼亞聯盟也有所瞭解。

他記得密報中曾說:圖裡伊到尼烏圖姆至少要三天的時間,到拉俄斯也需要相同的時間,那麼就算騎兵的動員令傳到尼烏圖姆和拉俄斯,立即集合部隊出發,到達圖裡伊,來回也要六天時間,畢竟圖裡伊——尼烏圖姆——拉俄斯大道纔開始修建,而從宣戰到現在也不過才四天的時間,除非戴奧尼亞提前召集部隊。可是,三天前那些僱傭兵還沒有進攻克裡米薩,他可是嚴刑拷打了好幾個俘虜,包括克里安諾和託利科斯,他們都一致承認是隱瞞了戴弗斯,私自決定來奪取克里米薩的。因此,尼烏圖姆和拉俄斯的援軍應該還在趕往圖裡伊的途中,那麼這麼多的戴奧尼亞重步兵從哪裡來的呢?

圖裡伊和阿門多拉臘的公民可沒有這麼多。這一點米隆可以確定,他忽然想起了什麼:……自由民?!是戴奧尼亞的那些所謂登記在冊的自由民!!

米隆恍然記起在此前的密報中也提過戴奧尼亞頻繁組織他們的自由民進行軍事訓練。米隆還記得曾有不少克羅託內議事會的人嘲笑戴奧尼亞飢不擇食,將粗鄙的自由民都變成了城邦公民,簡直是亂來!但是眼前的一切說明戴奧尼亞的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這些之前還是貧窮的自由民身穿的盔甲、手持的盾矛恐怕都是來自上一次戰死或俘虜的克羅託內大軍的所有吧!

米隆儘管憤恨,但他更清晰的意識到圖裡伊連這些自由民都派上了戰場,恐怕也是傾其所有了,那麼他們還有多餘的兵力嗎!!

米隆眼望着前方殺聲震天的戰場,精神卻振奮起來:“優提德摩斯!”

“將軍,什麼事?”剛纔大喊大叫的手下回應道。

“你立刻帶領這兩千士兵趕往東邊,交給腓拉得福斯率領。”

“什麼?!你之前不是要讓這支部隊上前去加強中路嗎?!”優提德摩斯疑惑的問道。

“執行命令!”米隆雙眼一瞪,這位好友的兒子做事倒是努力,就是生性太活躍了:“你告訴腓拉得福斯將軍,對岸的敵人不會太多,讓他不惜傷亡,儘快渡河,擊退敵人後,趕過來夾擊戴奧尼亞的大軍!這場會戰的勝敗就取決於他的行動!”米隆無比鄭重的叮囑道。

“明白了!”優提德摩斯經米隆提醒,看到了勝機所在,興奮的趕去執行命令。

米隆則跳下馬,手持盾矛,率領護衛隊下河涉水,加入到戰陣中,不斷呼喊着,讓士兵們英勇戰鬥。

既然戴奧尼亞重步兵多半由預備公民組成,他不相信這些半年前還是自由民、從未有過任何重步兵作戰經驗的新手能在半年時間內掌握重步兵的戰鬥精髓,這就是他的信心所在。他堅信即使克羅託內士兵深處逆境,依然能堅持到腓拉得福斯軍隊的到來。

……………………

在戴奧尼亞軍陣中路後方高高豎立着一杆大旗,頂端同樣鑲嵌的是冥王哈迪斯雕像,但體積明顯比軍團軍旗大,旗面也大,上面只繡有“戴弗斯”很大的金色字母。

戴奧尼亞聯盟現有三個軍團,戴弗斯當然得退位讓賢,迴歸他本來的職務,按照舊有的傳統,執政官本來就兼任城邦軍隊指揮官,因此戴弗斯在聯盟軍隊中的最高職務是戴奧尼亞聯盟軍隊總指揮官(即最高司令官)。

此刻,戴弗斯同樣在關注着對岸敵人的動靜。

“司令官大人,敵人有部隊向下游去了!”亞里斯多克拉底大聲提醒,作爲戴弗斯看中的人才,戴弗斯有心像亞西斯特斯一樣全面培養他,因此作戰時也讓他跟隨,但畢竟他還只是自由民,所以只能暫時冠以書記員的名分。

戴弗斯早就等着這一刻:“托爾米德!”

“司令官大人,請下令!”托米米德的這一聲回答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原本克羅託內快速的進軍大大出乎將領們的意料,在尼烏圖姆、拉俄斯的軍隊無法及時趕到的情況下,雙方的兵力相差有些大。在軍議時,不少人都提出:放棄增援卡斯特隆,堅守圖裡伊,以等待援軍到達,再行決戰。但戴弗斯力排衆議,堅持要把戰線推進到卡斯特隆,出於長久以來建立的威望,衆人最終被他說服。

他徵召了圖裡伊、阿門多拉臘所有參與訓練、並能作戰的公民和登記在冊的自由民,甚至還有部分剛到圖裡伊的自由民,這確實冒了很大的風險,要知道此時戴奧尼亞的大軍集中在卡斯特隆,後方的圖裡伊、阿門多拉臘,除了港口有少數部隊外,幾乎沒有任何防禦力量。如果克羅託內的艦隊在緒巴里平原的海岸上登陸,那麼戴奧尼亞一時半會是無法抵禦的,但戴弗斯就敢做出如此大膽的行動。

感謝毬山居士、書友16081522538396的打賞!

這裡要特別感謝好兄弟拉倒吧朕的大秦都亡了,他成爲了這本小說的第一位盟主!這本書終於有盟主了,這讓我熱淚盈眶!爲了感謝大秦的巨大支持,我決定抓緊碼字,晚上11點後先加更一章!

第三十八章 輪值主席西普洛斯第一百一十章 列奧提奇德斯的建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迦太基海戰(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坎帕尼亞的災難第二十六章 辭職第八章 橋樑的建造和元老院大議事堂的討論第二百章 勸降(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普林托爾斯的猜疑第十三章 三軍團會師第一百零九章 新任的指揮官第兩百七十五章 哈迪斯慶典期間的南意第三百四十一章 利利俾守軍的應對第三十五章 神秘的戈爾吉昂第四章 第一次元老院會議(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拉丁平民的救世主第三十四章 沮喪的馬西姆斯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二百零七章 阿奎隆尼亞大捷第兩百五十三章 傑拉會戰(三)第三十四章 噢,斯巴達第三十七章 凱旋式與昔日戰友(二)第五十五章 道尼戰爭的進展第一百章 戰爭序幕續第五十四章 渡河(下)第三十六章 阿格西勞斯的意圖第三百零九章 情報部門在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普林托爾斯的猜疑第兩百五十二章 傑拉會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陰謀與決斷第二十二章 父與子第八十一章 波塞冬尼亞之戰(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傳位第兩百零五章 進抵坎帕尼亞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格西勞斯的請託第五十三章 推選地區行政長官(七)第四十一章 奇襲(一)第二十章 神廟求救事件第四章 第一次元老院會議(四)第八十五章 伊帕密濃達的初陣第一百五十六章 戴弗斯對西西里海戰的反應第二百零二章 向薩莫奈山區進軍第四章 克羅託內醫生第九章 殺機第三十章 全軍大會第四十二章 軍團長與年輕隊官們第八十九章 向斯巴達宣戰的決議(二)第九十九章 戰爭序幕第六章 棋手第十六章 勘察(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緣由第四十五章 圖裡伊市場法庭第四十五章 圖裡伊的失落第三十一章 矛盾第二十四章 救援盟邦沃爾西的討論第二十六章 辭職第二十九章 戰後的元老院會議(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弩炮 (請訂閱)第兩百八十五章 在西西里的戰略部署第九十八章 新美塞尼亞第二十一章與圖裡伊會盟(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兩百八十五章 在西西里的戰略部署第一百一十四章 布魯提撤退和埃利亞侵擾第三十四章 護衛隊第一百四十一章 強攻羅馬城(十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坎帕尼亞的災難第兩百五十七章 退防第兩百七十六章 列奧提齊德斯的堅持第七十九章 南線軍團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登陸小亞細亞第一百六十八章 征服塞薩利第九十三章 出使布魯提(三)第十三章 伊特魯里亞的求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騎牆的底比斯第一百六十七章 法薩魯斯投降第一百九十章 卡皮託林山上的騷亂第十八章 元老院的激辯第三十六章 斬首行動第三十章 到達沃爾西第十四章 援救坎帕尼亞同盟第九十三章 愛利斯城邦第十八章 城陷第三十章 戰術考覈第四十九章 慶典前夜第兩百一十六章 暴亂(三)第一百二十章 前哨戰第九章 七丘之城——羅馬!(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俄斯的歸屬第十章 拉奧狄西安第四十四章 醫術仁心第八十八章 維諾薩大捷第二百五十七章 下戰書第一章 拜占庭第二十一章 僱傭軍市集見聞(下)第六章 棋手第三十八章 威脅第八十七章 西魯部落的求援第四十八章 推選地區行政長官(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戴奧尼亞王國就業指南第五章 神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