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冤枉?

第二天一早,於立飛上班之後,就讓安德生來自己的辦公室。安德生之前是分管全縣信訪工作的副局長,對程方的事情,應該知道纔對。當然,他也不會僅僅聽信陳梅玉的一面之詞。可是現在程方已經被死緩,陳梅玉還堅持他是冤枉的,他纔想過問的。

“老安,昨天晚上陳梅玉找到了我,程方的案子你應該知道吧?”於立飛等安德生進來之後,走到了沙發邊上,給他遞了根菸。

“知道的。程方,二級警督,六五年生人,中共黨員。八八年調入潭州縣看守所,九八年起任看守所副教導員。在看守所工作的時候,程方當時就有違紀行爲,而且還跟朱麗紅保持着不正當關係。原本局裡就準備處分他,正好發生了這件事,當時湯伯生和李青山親自督辦的案件。”安德生點了點頭,當時他分管全縣信訪工作,對陳梅玉可是記憶猶新。

“當時誰分管看守所?”於立飛問,董記純是去年才調過來的,程方發案的時候,董記純還沒有調來。

“趙力。”安德生說道,正是因爲程方的案子,趙力才得以提拔爲副政委,主管治安和派出所工作。

“我看過案卷,確實有一些疑點和違反法律程序之處。”於立飛說道,以現在趙力的身體狀況,讓他再介紹程方的情況,顯然是不合適的。

“於書記,程方的案子,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複審,並且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我們現在再提這件案子,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安德生問,這件案子已經判了,而且程方也承認確實是他故意殺人,至於非法持有槍支,更是板上釘釘的事。

“法院判了的案子,就不一定都準確無誤嘛。”於立飛說道,法院只是根據當時雙方提供的證據,公安局提供的口供中,程方已經供認不諱,法院自然是根據口供來判案。可如果公安局的口供有問題,法院就有可能犯錯。於立飛仔細看過案卷,確實有一定的問題。

首先是公訴人對程方故意殺人的指控,主要建立在他曾在公安機關所做的惟一一次有罪供述;而這次口供所說的作案過程和細節,包括從哪裡入室、如何行兇、從何處逃跑等等,與辦案人員的現場勘查筆錄根本不符。

例如,程方在《訊問筆錄》中供述:七月十二日作案時,把繩子拴在被害人鄧某、朱麗娟夫婦家的樓頂一根鐵棍子上,從頂樓下到三樓進入鄧家南陽臺,在陽臺上用匕首扎傷鄧某,在門廳扎傷朱麗娟,然後開門逃走,把衣服扔在她家門口,穿的球鞋扔在半路……

公安機關的《現場勘查筆錄》顯示:兇手當時是將一條尼龍繩系在樓內三樓和四樓間的樓梯扶手上,從樓梯轉角處的窗戶爬到北陽臺外,從北陽臺進入廚房實施作案,一雙棕色皮涼鞋遺留在案發現場。

其實是公訴人指控程方爲泄私憤,殺傷鄧某、朱麗娟缺乏證據。因爲程方缺乏作案動機!程方與受害人朱麗娟的妹妹有**關係。這種關係對受害人鄧某、朱麗娟並未造成任何損害。而且鄧某、朱麗娟也從未阻撓過妹妹與程方之間的這種**關係,程方爲什麼要殺害鄧某、朱麗娟?受害人鄧某也曾親口陳述:程方與他和妻子朱麗娟之間沒有過矛盾。

再次,是程方沒有作案時間。根據潭州縣公安局的偵查結論,案件發生時間爲二零零一年七月十二日凌晨二時許。而程方家座機的話費清單顯示:二零零二年七月十二日凌晨二時十分四十九秒,程方正在家中與朱麗紅通話。正打着電話,朱麗紅告訴程方,她姐姐家出事了,讓程方找車送他們去醫院搶救。拭問,如果案犯真是程方,他怎麼可能幾乎在案發的同時,還能跟朱麗紅在家中通話呢。

最後,李久明被捕後,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一些公安人員在偵查階段對自己刑訊逼供。《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利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一條也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爲定案的依據。”

我國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參加的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第十五條規定:“每一締約國應確保在任何訴訟程序中,不得援引任何已經確定系以酷刑取得的口供爲證據,但這類證據可用於被控施用酷刑者刑訊逼供的證據。”

上述法律和國際公約明文規定,如果程方所說的公安人員對其刑訊逼供屬實,便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爲。

於立飛作爲潭州縣公安局實際一把手,如果公安局的公安人員,確實有刑訊逼供的犯罪行爲,他是絕對不會姑息遷就的。急於破案的心情他能理解,危害到自己同事的生命,他也很同情。可是如果真的是採用刑訊逼供,而造成了屈打成招,他就不會答應了。

聽到於立飛有理有據的分析和判斷,安德生也是沉默了。這件案子涉及到原來的局長和政委,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了,可是於立飛的做法,還是會讓人覺得他在報復。

“如果程方真是冤枉的,而我們在知道之後,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那就是瀆職!再說了,程方雖然有違紀行爲,可是並沒有故意殺人。非法持有槍支雖然要處罰,但並不能判死緩吧?”於立飛沉吟道。

“於書記,我支持你。”安德生最後咬了咬牙,程方的案子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既然於立飛要重新調查,他自然也不好反對。而且於立飛也說的沒錯,如果現在自己不支持,真要是查出程方是冤枉的,他這個公安局的政委,以後還怎麼幹?

“你把當時參與審訊的人,列一個名單。”於立飛說,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時參與審訊的公安人員心裡最清楚。

“湯伯生、李青山、趙力、餘建軍、李久明,還有市局刑偵支隊一大隊的大隊長聶連海。”安德生對這件案子記憶猶新,對參與審訊的人員也非常清楚。

“聶連海?”於立飛詫異的問,他是知道聶連海這個人的。

“案發後,縣局向市局提出要支援,市局就派了聶連海過來。”安德生說。

“餘建軍和李久明都是治安大隊的,怎麼刑偵大隊沒人蔘加嗎?”於立飛疑惑的問,程方的案件可是刑偵大隊偵查的,現在參與審訊的人員,餘建軍和李久明都在治安大隊,而且被開除了,他自然不相信。

“當時餘建軍是刑偵大隊的副大隊長,李久明是刑警。程方的案子之後,他們才被調到治安大隊。餘建軍擔任大隊長,李久明擔任一中隊的中隊長。”安德生說,因爲那次的事情,趙力、餘建軍和李久明都是受益人。

“徐永江和許之一有沒有參與?”於立飛問,徐永江是分管刑偵的副局長,許之一是刑警大隊的大隊長,他們並沒有參與程方一案,顯得有些奇怪。

“於書記,你可能不清楚當時的局裡的情況。湯伯生當局長的時候,絕對是大權獨攬,徐永江雖然是分管刑偵的副局長,可是程方的案子,湯伯生親自出馬,還輪得到徐永江麼?而因爲餘建軍想出頭,自然就不會讓許之一參加。”安德生說,原本湯伯生是有意讓餘建軍擔任刑警大隊的大隊長的。可是餘建軍覺得,幹刑警太辛苦,不如去治安大隊。

在治安大隊的日子,確實要比刑警大隊悠閒得多。特別是灰色收入,當刑警幾乎沒有任何灰色收入,可是在治安大隊,工資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動。李久明之所以願意跟着餘建軍,就是因爲在治安管理大隊的日子過得實在太舒服了。

“老安,現在除了聶連海之外,其他五人都不在公安系統了。”於立飛說,或許這就是天意。

“於書記,你說怎麼調查,我聽你指示。”安德生說,如果不是於立飛突然來公安局,恐怕除了湯伯生之外,其他四人都會好好的。特別是李青山,很有可能擔任局長。

“雖然參與審訊的人,現在都不在局裡。可是這麼大的事情,肯定也是有其他知情人的。你負責思想工作,可以順便調查一下,我去趟看守所。”於立飛說,原本他可以問徐永江和許之一,可他們現在都在六九專案組裡,他可不想因爲這樣的事而打擾專案組的工作。

PS:大可在**上傳了一部新書,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請加**:kedakexiao1,關注卻可。R1152

第91章 別得意忘形第626章 心裡有數第155章 挑釁第669章 咦!啊!第310章 捐贈下的交易第83章 古玉功升級第137章 玩牌第11章 宋刻本無疑第166章 拜託第195章 我來應付第488章 喜悅第391章 下藥第497章 冤枉?第172章 失蹤!!!第257章 傷疤第281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452章 目的達到第517章 彙報第39章 加值晚班第99章 紅木傢俱第612章 較真第29章 博物館的美女第292章 雕工大師第344章 說話的技巧第447章 簡單表達第506章 公審第340章 預算第54章 皆大歡喜第201章 立馬見分曉第295章 頓悟第34章 扳指第176章 不划算第325章 無用武之地第614章 伸張正義第207章 運氣還是差那麼一點第717章 效率第12章 如何處理?第517章 彙報第45章 房子的事第700章 報答第256章 換人第41章 五官敏銳第392章 解決之道第40章 公報私仇第141章 借用第37章 新的人生第718章 好高騖遠?第636章 不敢相信第147章 帽筒第528章 要動第607章 覺悟不錯第570章 蔡瘋子第218章 佔便宜第677章 人生大事第305章 眼高手低?第572章 今非昔比第155章 挑釁第238章 見好就收第612章 較真第716章 重視第335章 ‘**案’第513章 談話第553章 不敢相信第270章 霽紅釉盤第137章 玩牌第47章 古玉功失靈?第369章 疏而不漏第504章 重要發現第57章 送給長輩的第149章 帽筒很不錯第407章 放人第438章 重逢第105章 賠償!第489章 幸福從天而降第73章 我等着第46章 請客吃飯第387章 阻撓第37章 新的人生第71章 兩全齊美第268章 白釉僧帽壺第88章 擦口第666章 再出手第296章 官帽椅第266章 青花枯枝花鳥瓶第124章 古籍失竊第679章 內部第88章 擦口第297章 以後的道路第698章 權威第315章 互贈第48章 爭風吃醋?第608章 決心很大第203章 不是因爲運氣第124章 古籍失竊第592章 調人第545章 立飛縣長第512章 陪好領導第494章 醒悟第654章 私下協商第641章 洽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