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各方關係

於立飛雖然提醒過,要特別注意保密。可事實上,這件事根本就沒辦法保密。會議一散,幾乎所有的人不是打出去電話,就接到了別人的電話。潭州縣能有多大?一點風吹草動,馬上就能傳得盡人皆知。

就連安德生,也接到好幾個電話。但他在散會之後,並沒有跟別人閒聊,而是直奔於立飛的辦公室。他看得出來,於立飛還沒有融入到公安局這個集體。原來湯伯生在的時候,公安局確實是他一人說了算。可湯伯生是衛正的人,李青山也是衛正的人,公安局的很多人,都是唯衛正馬首是瞻。可現在,於立飛卻並不是衛正的人。

“於書記,在忙呢。”安德生側着身子探進於立飛的辦公室,謙卑的說。

“哦,安副局長,進來坐吧。”於立飛笑吟吟的站了起來。他用的是湯伯生原來的辦公室,而且沒有作任何改動。在很多人看來,這個辦公室有晦氣,自從湯伯生出事之後,這裡就一直空着。

“好。”安德生望着這間既熟悉又陌生的辦公室,總覺得涼颼颼的。

“怎麼,以前沒來過這裡?”於立飛笑着問。

“以前湯伯生在的時候,我還真的很少來。”安德生笑了笑,他在湯伯生手裡的時候,就不受待見。要不然怎麼會讓他分管全縣信訪維穩工作?這個工作,本來就是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以前來的少不要緊,以後經常來就是了。”於立飛拿出煙給了安德生一支,笑吟吟的說。

“於書記,晚上你參加行動嗎?”安德生問,按照於立飛的計劃,今天晚上整個縣城都將納入治安整治範圍。再加上縣城兩家派出所以及武警的配合,整個縣城將投入近五百警力。這麼大規模的整治,恐怕在潭州縣有史以來,都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方案上不是都說了麼?不但要參加,而且得配槍。”於立飛說,他在方案裡說得很明白,今天的治安整治力度,是潭州縣有史以來最大的。如果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碰到膽敢反抗的,先鳴槍示警,如果還敢反抗,可是當場擊斃。

“可是一旦真的出現槍擊事件,事情就麻煩了。”安德生擔憂的說,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槍擊都非常重視。雖然配槍能給犯罪分子在極大的震懾,但如果真的當場擊斃了犯人,對公安局來說也不是件好事。

“潭州縣的治安情況你應該比我清楚,頑症不下猛藥是不行的。”於立飛說,他雖然只在潭州縣待了三天,可是聽到的消息可不少。潭州縣有個叫張憲偉的,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很多時候,民間的一些糾紛,不找公安局,竟然找他去處理,可見他的影響大到何種地步。

“於書記,話說如此,可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安德生說,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於立飛倒好,一來連屁股都沒有坐穩,馬上就想着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剛纔在會議室的時候,並沒有人挑刺。可是看李青山和趙力的態度,未必會真的配合。

“你在縣局工作了十幾年,對這裡的情況應該很清楚,能跟我說說嗎?”於立飛問。

“於書記,剛纔會議室的人,除了徐永江、董記純、田安國和金大淦之外,其他人都是原來衛縣長的人。”安德生說。

“你呢?”於立飛望着安德生,似笑非笑的說。

“我是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四六不掛。”安德生自嘲的說。他雖然在公安局工作了十幾年,這個副局長還是十年前就擔任的。要不是這次湯伯生死了,恐怕他這個黨委成員都會被擼掉。其實湯伯生一鐨,他就知道自己的機會或許來了。市裡當時有三個候選人,他每個人都想交好。當時他在那三個候選人當中,最不看好的就是於立飛,但沒想到,最後卻是於立飛來了潭州縣。

“那你說說徐永江、董記純、田安國和金大淦吧?”於立飛問,徐永江管刑偵,靠的是本事吃飯。董記純管法制,分管看守所和拘留所。都算是業務人才,特別是徐永江,一般人還真幹不了這個職位。至於田安國是紀委書記,恐怕跟局裡同志的關係也不太好。至於金大淦,是辦公室主任,不管誰來,都只能跟着一把手走。

“徐永江干了一輩子的刑警,到現在還喜歡親自抓案子。他的能力很強,但就是性格有些犟,不得受領導待見。”安德生說,要不是徐永江在破案方面有幾分真本事,恐怕早就被調離領導職務了。

“歷來有本事的人就遭人嫉恨,得不到重用。”於立飛微笑着說。他不記得從哪裡看過一個實驗,一個平庸的領導,不喜歡能幹的下屬。寧願找兩個同樣平庸的人來幹一個人的事,也不想找一個得力的幫手。這樣一來,最後的結局就是人浮於事、機構臃腫,辦事效率自然越來越低下。

“說的是。董記純是去年新調來的,聽說是趙書記安排的。至於田安國,也不怎麼跟局裡的人交往,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金大淦是辦公室主任,他做事四平八穩,總是跟着一把手走。”安德生說道。

“關於張憲偉,你知道多少?”於立飛又問,他來潭州縣三天,無論是在下面的鄉鎮,還是在縣城,都能經常聽到這個名字。

“張憲偉在縣裡開了幾家娛樂城,聽說在市裡也有生意,而且生意做的還挺大。”安德生整理着措辭。張憲偉可是個人物,以前溫伯生在的時候,張憲偉就是溫伯生的座上賓。現在湯伯生死了,張憲偉又跟李青山打得火熱。聽說張憲偉跟衛羽浩的關係也很好,能跟衛羽浩交好,跟衛正的關係自然也不會淺。

“你先回去工作吧,我還有點事要處理。”於立飛知道安德生沒有跟自己說實話,徐永江、董記純、田安國和金大淦的情況,安德生都介紹得很清楚。可是說遇到張憲偉,卻吞吞吐吐,看來這個張憲偉還真是考慮屁股摸不得。

今天於立飛是第一天上任,按照慣例,他應該去拜會政法委書記令狐鵬。畢竟,政法委是公安局的上級主管部門。如果於立飛能擔任局長,以後還會兼任政法委副書記呢。但就在於立飛要動身的時候,金大淦卻進來了。

“於書記,有個事我想請示一下?晚上的伙食、車輛配給、油糧怎麼安排?”金大淦問,他負責機關事務,實際上就是後勤。晚上的行動,全局所有幹警全部出動,還有縣裡一箇中隊的武警和市裡一個大隊的武警,總共八九百人的行動,要是後勤不能到位,同志們就會有情緒。

“以前怎麼安排,現在還是怎麼安排。”於立飛皺了皺眉頭,金大淦肯定是想來試探自己。這樣的治安整治,公安局肯定每年都要搞的,自己人生地不熟,這樣的事,怎麼知道如何處理?

“於書記,今年縣裡的辦公經費還沒有下來,局裡的賬上才幾萬塊錢了。”金大淦說。他確實是想試探一下於立飛,他知道於立飛原來不過是一個所長,在基層工作,哪知道機關裡有多少貓膩?可是沒想到,他剛想試探,就被於立飛給堵了回來。就算於立飛不會安排,不也有他這個辦公室主任麼。

“今年的辦公經費,不是年前就應該下來麼?”於立飛蹙着眉頭說,公安局的專業性很強,哪能等米下鍋?現說了,下面派出所的經費,也是於公安局下撥。

“原本早就應該下來了,可是湯局長不是出事了麼?”金大淦苦笑着說。

“經費的事不急,先保證晚上的行動。”於立飛說,他預想過會有很多困難,現在的這點事,並不算什麼。

等金大淦一走,於立飛去了趟縣委政法委。潭州縣縣委和縣政府在一起辦公,想要找人領導彙報工作,實在方便得很。令狐鵬原本以來於立飛上午就會來向自己彙報工作,沒想到於立飛剛上任就要搞什麼治安整治。沒有政法委的領導,沒有其他部門的配合,光一個公安局,能搞出什麼名堂?

“令狐書記,這是晚上的治安整治方案。”於立飛把方案遞給令狐鵬,恭敬的說。

“你們晚上都要行動了,還告訴我幹什麼?”令狐鵬很是不滿的說。現在於立飛還不是公安局長就這麼囂張,以後他要是當了局長,豈不是湯伯生再過分?湯伯生原來仗着是衛正的人,總想着取代自己。

“令狐書記,這個方案,昨天我已經向衛縣長和趙書記彙報過,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我也不敢貿然行動。”於立飛解釋道。

“是嗎?於副局長,我勸你一句,不要總是拿衛縣長和趙書記來當擋箭牌。”令狐鵬冷冷的說道。

“我只是實話實說罷了。”一地說,如果他事事要請示報告,那他這個副局長還能幹什麼事?

PS:今天聖誕節,沒別的要求,只求一張月票。R1152

第381章 過問第151章 唐代龜鈕鶴紋鏡第8章 南嶽舊稿第464章 愛好第635章 曾經有一次機會第67章 不能空手而歸第313章 架子牀第500章 說明情況第624章 研究第529章 去市裡第623章 上繳第158章 心裡有數第270章 霽紅釉盤第331章 特殊照顧第658章 遲疑第268章 白釉僧帽壺第351章 怒火中燒第80章 你看着給第428章 神了第106章 兩眼一抹黑第565章 偷雞不成第394章 哀求第68章 不可貌相第464章 愛好第593章 契機第278章 眼力第186章 你自己第178章 又立了一功第411章 原料不足第545章 立飛縣長第13章 一諾千金第154章 馬不停蹄第650章 意思意思第88章 擦口第116章 很重要第71章 兩全齊美第26章 報到第283章 感慨第165章 信飛哥得財富第225章 半山半水石第534章 終身大事第591章 兩百萬第134章 紅翡第2章 莫名的吸引力第178章 又立了一功第491章 真相第405章 威脅恐嚇第102章 人情大於生意第723章 真正的價值第461章 幫倒忙第610章 檢查第581章 懊悔第515章 虛榮心第505章 重大進展第592章 調人第57章 送給長輩的第364章 於立飛的態度第689章 正面接觸第639章 落地了第310章 捐贈下的交易第179章 看不太準第510章 試探第107章 喜憂參半第319章 卡住了第69章 朱漆描金夔鳳管紫毫筆第600章 團團轉第350章 處理意見第521章 救命第720章 反映情況第714章 新任秘書第96章 救火第563章 頂住第54章 皆大歡喜第394章 哀求第712章 真相第718章 好高騖遠?第397章 不辭而別第402章 年終獎第394章 哀求第73章 我等着第691章 策略第69章 朱漆描金夔鳳管紫毫筆第708章 責任第382章 一網第225章 半山半水石第415章 競標第692章 安排第330章 集 訓第459章 鎮定劑第505章 重大進展第527章 提拔重用第222章 有沒有信心?第701章 病倒第407章 放人第311章 軒雅齋的人事安排第554章 工作問題第648章 變異第350章 處理意見第280章 自尋死路第198章 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