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

從中興藥局往兩側延伸,是一條一里多長的街道,這裡最早只是一處以物易物的貿易點,接着加入了一些兌換“硬通貨”的番人小販,之後商路日益通達,泉州等地的海商都來此地設點,逐漸成了淡水河沿岸人氣最旺的地方,隨着規模擴大,貿易區的街道做了規劃,沿街店鋪都是中興社統一建造,免費給番漢商人開設店鋪,只要服從管理,就聽任交易。只不過對那些與中興社搶生意的大海商們就要抽取五成的重稅,海商們開始有些反彈,但被劉石堅請去喝了一次茶就都擺平了,現在中興社實力越來越強大,這些人也越來越聽話,一個個服服帖帖,安安分分的做生意,老老實實的交分子。

中興社八大部門中,張鏑已經親自部署過七部,最後只剩下貿易部尚未踏訪,這主要是貿易部常年出海,想把葉繼、黎升等人湊起來還真不太容易。這日葉、黎等人隨船到岸,便立刻前去拜見張鏑,張鏑則提議一同去淡水河口的貿易區走走。因爲他素來不喜歡看紙面上的報告,總是儘量去實地瞭解情況,調查清楚了才能據實施策。

幾人帶着少量護衛輕裝出行,緩步走上這條整個流求最大的商業街,乍一看這裡與尋常的中原集市似乎沒有什麼不同,賣小吃的、賣小玩意的、銅鐵製品、布匹成衣、米穀糧食應有盡有,箍桶的、編筐的、織蓆的匠人種類齊全,挑擔的、扛包的、擡槓的力夫一樣不少,當然最多的還是收購各類番貨出售各類宋貨的貿易商店,其中最大的當然就是中興社的一家。番民們肩扛手提帶着毛皮、鹿脯、達戈紋之類的山貨土產到各家商鋪售賣,轉手就買成了各樣宋人物件,絡繹不絕的交易中,張鏑還發現這些番漢商民用的基本是宋人的銀、銅貨幣,而不是早先了解到的“硬通貨”,可見貿易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原先的的實物貨幣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而番民們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也已經逐漸能夠接受用金屬貨幣作爲交易中介,這當然是大大便利了中興社的貿易活動。

“短短數月就做成這樣大的場面,實屬難得,貿易部功不可沒啊!”張鏑看着街市繁華,心中喜悅,對貿易部的開局十分滿意。

“報與總理知道,淡水河口貿易點現有店鋪二百四十三家,其中外來海商設店七十五處,每月抽成價值不下十萬貫。臺員貿易點初步建成,截至本月,已遷入番漢商民四十餘戶。呂宋南部也依託太平寨設立貿易點,不過暫時盈利有限。”黎升就着張鏑的話頭,一併彙報了各地貿易點建設的基本情況,張鏑此前看過報告,已做過一些瞭解,便點頭示意黎升繼續說下去。

“除了陸上貿易點,我部在海上進展也不慢,現已開闢穩定航線十餘條,計有大小海舶達到三百餘艘,全年貿易盈利二百餘萬貫……”貿易部還是以海貿爲主,幾處陸上貿易點看着熱鬧非凡,但僅靠進出商船抽成的話,加起來還沒有海貿利潤的一半。

中興社貿易部基本上就是原來貿易分社的底子,當然規模擴大了很多,葉繼和黎升作爲正副部長,各自做了分工,葉繼主要走流求周邊航線,包括澎湖、泉州、昌國以及慶元等地。黎升則主要負責南洋航線,包括呂宋、瓊州,最遠可達三佛齊,數月前還開闢了廣州的航線。

廣州是在奪船風波以後,經葉承一番運作,鬥智鬥勇,使得蒲本宜的勢力大減,基本不敢再來觸中興社的黴頭。現在廣州港的海客勢力基本已呈現三足鼎立的架勢,蒲家雖然遭到重創,甚至連家主都被抓爲人質,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根基還在,仍舊能坐頭一把交椅,只是失去了獨霸洋麪的地位。城南賈家排在蒲家之後,本就有船有人有地盤,還趁着蒲家失勢趁機擴張,搶了不少生意,實力見漲。第三家就是新進的中興社了,原本廣州被蒲本宜把持,中興社因與其結下了仇隙,一般是避免進入仇家勢力範圍的。不過奪船事件過後,葉承和黎升化危機爲良機,趁勢強力擠入了廣州港的這一畝三分地,一開始中興社只是三家當中最勢單力薄的一家,但近有靈龜寨的大海寇程阿官作爲臂助,遠有流求的基地提供強援,現已佔據了兩處小碼頭,有三五百人常駐,數十大海船絡繹往來不絕。中興社在廣州的局面迅速做大,很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目前看來,蒲、賈、中三家海客互相競爭、互相忌憚,誰都沒有一舉滅了另兩家的實力,同時也沒有兩家合作對另一家的互信,所以短時間內形成了一種均勢平衡狀態。

廣州港的意義十分重大,是中興社在大陸沿海的第二個重要支點,第一個則是泉州。泉州是流求、澎湖諸島海上貿易的主要出入口,而廣州則可以成爲南洋各地的海上貿易窗口。有這兩個支點,中興社兩條主要航線才能運轉自如。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貿終歸是我中興社起家之本!今後海上拓展不能停頓,而且還要繼續加強,策略上我們可以採取兩點,一是南擴、二是北進。”張鏑對貿易部的進展基本表示讚許,不過顯然不會滿足於現狀,擴張的步伐是不能停的。

“南擴北進?不知是如何實行,還望總理明示!”葉繼聽了張鏑的方略,還未完全理解,先開口詢問道。

“南擴,是擴大南洋貿易,需以廣州爲中心,穩定南洋航線,適時越過馬喇伽,向東向西拓展,擇機建立沿岸據點,條件成熟時要打破三佛齊國對東西洋諸國貿易的壟斷。北進是向北開闢新航線,我意以慶元港爲中心,走高麗、倭國,這條線還能對北上的軍事行動進行配合呼應。”

“總理計議深遠,常人難及!”葉繼聽罷誇了一句,不過並不全是馬屁,南擴與北進符合中興社當前的發展階段,張鏑站在全局角度看問題,能一眼看出下一步海貿的重點所在,確實是葉、黎等人無法比的。

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三)第二百十四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百零三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三)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五十八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下)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十五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四百十三章 戰略大反攻(十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二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要哭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四十五章 紈絝落難 沒爹孩子像根草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八)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二百八十二章 裹紅巾的反賊(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四百十六章 白溝河 決戰(三)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衆八千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本部來的特派員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一百七十一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