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

在雷州打出聲威後,張鏑率大軍回到龍翔縣(碙洲),碙洲小島不產糧食,本就不是什麼有利於長期駐守的地方,殘宋幾十萬軍民都要仰賴崖州來的糧草支持,而且運糧水道灘多浪急,風險很大。張鏑沒打算留下這麼個雞肋,決定將幾十萬軍民一起遷往福建。

船隻是早就齊備的,因爲行朝一直在逃,沒有船不行。整理了數日,近三十萬行朝軍民在中興水師軍艦的護衛下往東北方向航行。

開了春,東南風漸漸起來,船行十分順利,幾日後就到了廣州附近洋麪。

“前方是什麼地界了?”

“很快就到廣州府新會縣的崖山。”

“崖山!?”

這兩個字讓張鏑猛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奇怪感覺。

“崖山,崖山……”

好像在很久以前的夢裡聽到過似的。

崖山位於新會縣南面一百里,和北面的奇石山相對峙,形狀就像兩面門扇,往南的海上還有幾座小島,像門檻一樣,所以崖山又叫崖門山。崖門形勢寬廣,中間又有一個港口,可以停泊船隻,看起來是個很適合海戰的地方。

“傳令全軍,在崖山駐泊!”

天色還並不晚,但張鏑忽然起意要在此地停留一陣。

全軍入港以後,艦隊在崖山附近發現了少量的元軍兵船,被中興水師的快船追擊,大部分被俘,少數幾艘逃散。

根據抓獲的俘虜交代,爲追擊殘宋行朝,江西行省右丞塔出率領了徵宋的主力大軍七八萬人駐紮於廣州附近,正在沿海搜剿宋軍的餘孽。

“那麼,正好收拾了廣州再走!”

張鏑思索過後,認爲這倒是個作戰的好時機。

與此同時,廣州的元軍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某種程度上,元軍統帥塔出的想法跟張鏑是一樣的,他也在尋找這次戰機。

塔出立即派了水師都元帥劉深、沿海招討副使百家奴、管軍總管王守信率領水師主力進討崖山。

短短几天功夫,雷州的敗訊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傳到廣州,塔出不知道這次的宋軍中有張鏑的強軍,估計着是殘宋的幾十萬軍民流竄回來了,如果只是張世傑的那一批久敗之軍,那就無需深慮。

過去,水師一直都是元軍的一個短板,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漠北的草原上本來就沒有海,也沒有水師,要征討海上就不得不依靠宋人的力量。但近些年隨着大量宋軍的降附,元軍的水師力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次來的劉深等部水軍就裝備了很多的大船,這些大船幾乎都是歷次作戰中從宋軍手中奪取,而且水兵們也幾乎都是招降俘虜來的浙東、福建或廣東籍的新附軍。

三萬餘元軍乘七百餘戰船從廣州出港,先到崖門北面,此處水淺,大船不容易過,需待漲潮纔有可能通行,劉深不敢冒擱淺的風險,便由北往東、往南率船隊繞了一大圈,到了崖門西南方的海口。

這時候,張鏑的中軍參謀官們有人提議應該封鎖海口,拒敵於外。

這顯然是不難做到的事情,炮艦的遠程打擊就足以將元軍戰船擊潰、驅散。

但張鏑卻要求炮艦撤回港口,並在島上設寨立柵,做出防守的架勢。

送上來的這塊肉太小了,還不到吃的時候。

元軍水師元帥劉深以爲宋軍膽怯,因爲這確實是宋軍常見的狀態,便令大艦駛入崖門海口。

兩軍接觸後,張鏑令水師船隊與元軍小戰即卻,繼續往北撤退,甚至將崖山的幾個登陸點都暴露了出來。劉深信心大增,自以爲掌握了制海權,便以數百大舟環列着阻塞水路,分出一部登島攻擊。

崖山島上留在外圍的都是行朝原來的兵馬,一如既往的不堪一擊,元軍連戰連勝,很快逼近了宋軍營寨。崖門北側的船隻假意來救,又故意被元軍擊敗。

這讓劉深氣勢益驕,派了更多的人馬上岸,他已探知島上的營寨中駐有殘宋的皇帝,這個大功勞擺在面前怎能不令人心動?於是令主力大部分上岸圍攻宋軍的營寨,只留少數人阻遏宋軍水師的援救,絕不能讓殘宋的小皇帝跑了。

按照此前宋軍水師的表現,留守的艦船就足以擋住他們了。但爲了保險起見,劉深又派船向廣州請求支援,讓塔出再派更多人來,並要求增加大量輕便小船,設法堵住崖門北面的出口,那麼宋軍就將徹底成爲甕中之鱉了。

戰到此時,張鏑還一直都未下令開過一炮,所以表面上宋軍水陸兵馬處處受制,侷促於崖門北側兩山之間的狹長水域。

由於北面的淺灘無法過大船,所以宋軍屢次三番的試圖向南突破,但看起來都無功而返,而岸上的營寨又被圍困,內外無法聯通,這簡直像是必敗之局了。

劉深躊躇滿志的對部下說:“宋軍汲採之道已斷,不出兩日必然自亂,我軍可得全功!”

煮熟的鴨子飛不了,只等廣州來的援軍抵達,他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了。

確定殘宋的皇帝在崖山,塔出大喜,急調廣州各處兵馬四萬餘人,又蒐羅了附近沿海所有的大小船隻,加上留守港口的一部分水師,湊起了上千艘船的龐大船隊,直往崖山趕來。

這應該是自焦山之戰後宋元雙方最大規模的一場水戰了。

宋軍有軍民三十餘萬,佔據崖門北端和崖山島營寨,根據元軍所知的情報,這就是殘宋行朝全部的力量了。

元軍有兵馬八萬餘,也差不多集齊了江西和廣東的元軍主力,塔出治下的江西行省實質上包括了江西、廣東全境和廣西的一部分,幾乎佔了東南半壁的三分之一,是爲征剿殘宋的主要力量。

八萬元軍之中,南面是劉深的三萬餘水師,北面是塔出親自率領的四萬多兵馬。南北兩路元軍大部分已經登岸,少部分戰艦封鎖着兩面水路。

宋軍還一直在防守,似乎並無招架之力。

怯懦如此,不敗如何!

一羣待宰的羔羊。

但當數萬元軍不斷的增兵上岸,團團圍住宋軍營寨,水面上的後路露出越來越大的破綻。

宋軍中的這羣羔羊忽然變成了羣狼……

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零四章 前沿據點 望鄉石羣盜爭雄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五十一章 帝國的凝視(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七十四章 暗度陳倉 示之弱攻之以強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隆興大會戰(五)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十二章 辭舊迎新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四十四章 驚聞惡訊 廣州港貨船被扣第三百零三章 楊村驛絞肉機(六)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三十六章 呂宋攻略 太平寨制霸全島第三十九章 計賺陳閔 故施擒縱顯智謀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乃顏之亂(二)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滯溫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軍議風波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風一日卷地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