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

“嗚哇呀呀摩尼摩尼轟……九天金丹入我手,彌勒真佛來顯靈,新天新地新乾坤,真人乃是禾口王……嗚哇呀呀摩尼摩尼轟”。

人羣之中,正是程小眼、蛤蟆張之流在那裝神弄鬼,程小眼唸了一陣狗屁不通的口訣,竟兩眼一翻,直挺挺翻倒了過去,口中卻還在念念有詞。

“哎呀,聖公顯靈了,聖公顯靈了!”一旁的蛤蟆張大聲嚷嚷着配合表演。

劉十九見此荒唐一幕,上前喝道:“什麼人,在此私自聚集,妖言惑衆!”

“呔,吾乃彌勒真身,聖公轉世,衆聖兵聖徒,快隨我殺此閻羅妖也!”那躺在地上假裝聖公附體的程小眼忽然一躍起身,指着劉十九吆喝。

“隨聖公,殺妖孽了!”那黑巾力士蛤蟆張率先暴起,挺着一柄長劍就直刺過來。

劉十九身邊只有幾個隨從,未能預料到這番突發變故,一時來不及反應。才抽出兵器,就已被赤松堂的大批會衆團團圍攻。

劉十九的技藝尋常,抵擋不住一身蠻力的蛤蟆張,加上對方人多,退無可退。

“快來人,來人,赤松堂謀反!”在一片混亂之中,劉十九的呼叫很快就被狂熱的會衆淹沒,身邊的護衛招架不住,一個接一個倒在血泊之中。

“特派員快走,快走!”最後一名護衛拼死擋住一羣叛衆,將劉十九奮力往外推。劉十九才一轉身,忽然覺得後腰一陣劇痛,那蛤蟆張已經殺近,長劍從他右側狠狠刺入,又從腹下透出,直接扎穿了身體……

“反賊敢爾!”劉十九口吐血沫,雙眼圓瞪。

周圍亂刀齊下,都向他砍來,身上漸漸失去知覺,也感不到痛,只是沒想到竟以這種方式死去,出師未捷身先死,心實不甘!

程小眼和蛤蟆張因爲在點兵時被當衆懲治,對劉十九恨入骨髓,經過密謀,僞稱聖公顯靈,藉着赤松堂幾百名親信會衆猝然發亂。劉十九不明真相,前去喝止,卻正好着了程、張兩人的道,自湊向刀口送人頭去了。

劉十九被叛衆殘忍的亂刃分屍,接着蛤蟆張便一刀砍下其頭顱,掛上長杆威示衆人。

反了天了。

這次起兵的人馬是以聖公彌勒會的會衆爲主,靠的就是聖公的號召力。而程小眼和蛤蟆張的行爲等於將一切推到重來,連聖公都可以換,那麼所謂的聖公特使又算的了什麼?反過來就能打爲邪魔外道,一下就從根子上抹殺了劉十九的權威。

赤松堂有徒衆三四百人,在整支隊伍中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大香堂,聖公彌勒會中少有人能夠制約。加之程小眼和蛤蟆張早有預謀,目的十分明確,先殺了劉十九,而後一鼓作氣衝入大帳,擒拿各羅漢、護法。

叛亂進展十分順利,幾位會中元老並沒有預想中那麼硬的骨頭,在刀槍勒逼之下都服了軟,率先擁戴程小眼爲新聖公。

只有左護法汪初晧站出來厲聲斥責程小眼等人的悖逆妄爲,結果慘遭叛衆砍殺,其手下也無一倖存。

程小眼陰險,蛤蟆張狠辣,兩人結合,迅速的控制了上層的一衆元老,又趁着各部羣龍無首之際,對全軍展開了殘酷的清洗,原先與劉十九、汪初晧等人稍稍走的近一點的人馬都被誣爲妖孽,攻而殺之。

不同於劉十九有名無實的領導地位,程小眼和蛤蟆張既有聽命於己的嫡系人馬,又有誅殺異己的狠厲手段,一時間殺得人頭滾滾,義軍之中人人自危、噤若寒蟬。程、張二人則藉着殺人立威,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程小眼還胡謅一個“真人禾口王”的讖言,禾口王加起來就是一個程字,與當年陳勝吳廣起事時問卜念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等辦法如出一轍,就是爲了製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讓會衆相信他程小眼纔是彌勒真人,是聖公轉世,確立其領導的權威性、合理性。這一步他們也做到了,低層會衆沒有誰見過所謂的聖公真身,很容易就信了他們的鬼話,或者不信也沒辦法,只能被被裹挾進去。

“聖公,前護法林上轉和紅巾力士牟大牛跑了!”一名親信急急忙忙跑來稟告,給志得意滿的程小眼等人潑了一盆冷水。

林上轉和牟大牛是追隨陳覆上流求的人,是其心腹與死忠,和劉十九等人的關係也還不壞,這次血腥鎮壓過程中雖僥倖未曾波及,但繼續待下去肯定有性命之憂,即便不敢像汪初晧那樣站出來斥責叛逆,但至少還可以選擇逃命,此時有機會再不逃,說不準啥時候刀架在脖子上了。

“這兩個妖人,速速捉拿,如有阻擋,格殺勿論!”程小眼聽聞林、牟兩人逃跑,登時大怒,下令逮拿。牟大牛隻是個紅巾力士,逃了也就罷了,但林上轉乃是前護法,在聖公彌勒會中地位僅次於陳復,號召力很強,必須抓回來才行,否則程小眼這個假聖公的位置就坐不穩。

“聖公有令,捉拿妖人林上轉、牟大牛,就地斬殺!窩藏、包庇者與之同罪!”

這一支由邪教會衆組成的隊伍本就軍紀敗壞,沒了劉十九的約束後更加肆意妄爲,“捕殺妖人”這一句話成爲了他們濫殺無辜的藉口和護身符。他們不光截殺溜號的會衆,也濫殺沿路的商民。

亂兵們還編了歌:“追隨聖公殺妖孽,及時行樂得快活。”

發展到後來,抓不抓妖人已經沒那麼重要,純粹變成了殺人取樂、劫掠民財的一個藉口。屠刀之下,老弱婦女無一免得,既殺其人,又縱火焚其屋,婺江、蘭江之間千百民家幾成灰燼。漂屍如木秭被江而下,飄紅慘碧,兩岸十餘里,焚燬迨盡,靡有孑遺。亂兵攔江殺戮,在江中避難的千餘艘民船盡皆罹難。

這場慘劇中,程小眼縱容亂兵濫殺沿岸民衆,燒殺搶掠停泊在婺江上的千艘商船,刀傷水溺,商民死難者足有數千人,罪惡累累,罄竹難書。自古以來,婺州之地兵與民讐,未有如此之甚者。

後人有文專記此難而哀悼曰:

“溪中船筏擁擁而來,

岸上人民紛紛而竄,

喊聲大舉,如同地裂山崩,

號令喧騰,直是魂飛魄散。

婺江口一路繼火,

石頭灘兩岸殺人,

箱內金珠頃刻都歸敵手,

船中老幼一時並落江心,

申雪無門,呼天誰訴,

未死於虜,先死於兵……”

大肆殺戮平民過後,程小眼、蛤蟆張之流不敢再回婺州,卻也不願轉投元軍,兩千餘人竄入婺州北部的金華山佔山爲王去了。

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四十九章 軍法當肅 當街明紀殺兵痞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土豪們的末日(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紅巾化白頭第八十二章 胡隸回師 忠勝軍移鎮出關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六十九章 黑雲壓城 聞敵至集兵備戰第四百零七章 戰略大反攻(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三百零六章 楊村驛絞肉機(九)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百十四章 白溝河 決戰(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八十四章 五牧之戰 將無能累死三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一百零六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上)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一十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中)第三百零五章 楊村驛絞肉機(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四)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十八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五)第二百零二章 縱貫流求 修馳道直通南北(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