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

章衣萍:“不通曰通”解

章衣萍(1902—1947),又名洪熙,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和翻譯家。其曾任上海大東書局總編輯,並與魯迅籌辦《語絲》月刊,後任教於暨南大學、成都大學。著有《古廟集》、《一束情書》、《櫻花集》等。

白馬,馬也;非白馬,亦馬也。通者,通也;不通亦通也。故不通曰通。

甲篇

三年前,餘負笈英倫,一日,偶以所作論政治之文,投諸彼邦《泰晤士》(Times)報。文中大意則曰:“中國,農國也;非農治不足以立國。”餘方自負,以爲智出英倫小兒以上萬倍。乃文去既久,音息杳然。既不登載,又未函覆。餘惑焉,乃投函詢問,不答;再投函,亦不答;三投函,而不答如故。

餘怒,乃請友人程閉叔君往該館詢究竟。時程方肄業彼邦牛津大學,有文名。然程去既久,亦不得要領而返。餘大怒,投書該報記者而謊言曰:“餘,中國之‘愛克斯米粒死脫’也!所作文,其速載,否則返餘。”然信去既久,音息杳然如故。

餘既怒且悲,出文稿請程閉叔視之,則曰:“子之英文文法結構,未盡通也。是安能登諸《泰晤士》!”

餘羞而不得其答,既而思之,則強詞曰:“白馬,馬也;非白馬,亦馬也。通者,通也;不通亦通也。故不通曰通。”

閉叔爲文雖常引莊子,然於墨子則未嘗寓目焉。聞餘言,無語而退。

乙篇

歸國日久,而“不通曰通”解知者無人,甚寂寞。

孤桐之《甲寅》既出,人有譏其誤者,謂“二桃殺三士,孤桐以爲兩個桃殺了三個讀書人,非也,蓋士乃指勇士。”

孤桐在最近《甲寅》辯曰:“此等小節,寧關謀篇本旨。且不學曰學,其理彼乃蒙然,又可哂也。”

嗚呼!吾道孤桐蓋得之也。“不學曰學”者,蓋採“不通曰通”之公式也。衡以邏輯,則“不學曰學,學亦曰學;不通曰通,通亦曰通;不白曰白,白亦曰白;不死曰死,死亦曰死;不淫曰淫,淫亦曰淫;不偷曰偷,偷亦曰偷。”

嗚呼!吾道孤桐蓋得之矣!

吾道孤桐蓋得之矣!

十四,九,十二於駱駝莊外

(章衣萍著《古廟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本章完)

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七篇 藝文篇_陳子莊:中國繪畫與哲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