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

陳獨秀:寸鐵·國學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參加辛亥革命和反袁鬥爭,1915年創辦《青年雜誌》( 後改名《新青年》),1917年擔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五四運動”領導人之一。1921年7月至1927年8月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29年11月被開除出黨。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集》等。

學問無國界,“國學”不但不成個名詞,而且有兩個流弊:一是格致古微之化身,一是東方文化聖人之徒的嫌疑犯。

國學是什麼,我們實在不大明白。當今所謂國學大家:胡適之所長是哲學史,章太炎所長是歷史和文字音韻學,羅叔蘊所長是金石考古學,王靜庵所長是文學,除這些學問以外,我實在不明白什麼是國學?不得已還只有承認聖人之徒朱宗熹先生的話:“國學者,聖賢之學業,仲尼孟軻之學業,堯舜文武周公之學也。”

現在中國社會思想上堆滿了糞穢,急需香水來解除臭氣,我們只須趕快製造香水要緊,可是胡適之、曹聚仁這幾位先生,妙想天開,要在糞穢裡尋找香水,即令費盡牛力尋出少量香水,其質量最好也不過和別的香水一樣,並不特別神奇,而且出力尋找時自身多少恐要染點臭氣;奇怪,他們好費力尋得點香水,出賣時還不肯捨去糞穢的商標,惹得想專利的聖人之徒朱宗熹先生,因有人假冒招牌,“瞿然大驚”,“夷考宵小之所爲”,“終必申罪以致討之”。這本是胡、曹諸君自尋煩惱!

曹聚仁先生說:“國學一名詞雖流行於全國,實際上還含混糊塗,沒有明確的觀念可得到呢!”我老實說,就是再審訂一百年也未必能得到明確的觀念,因爲“國學”本來就是含混糊塗不成的一個名詞。

曹聚仁先生說:“我們的社會,畢竟建築在東亞大陸上,社會中各個體,畢竟要受舊文化的影響,一切思想決不能離了歷史獨自直存的。”他這段話我完全贊成,他以這樣的精神來研究中國的古董學問,純粹是把他看作歷史的材料來研究,我不但不反對,而且認爲必要,尤其是在社會學與考古學。但是用這樣精神去研究他,只可稱他爲“國故”或“中國學”,而不可稱他爲“國學”;因爲國故與中國學,都只表示歷史材料的意思,而“國學”便含有特別一種學問的意思。學問無國界,“國學”不但不成個名詞,而且有兩個流弊:一是格致古微之化身,一是東方文化聖人之徒的嫌疑犯;前者不過是在糞穢中尋找香水(如適之、行嚴辛辛苦苦的研究墨經與名學,所得仍爲西洋邏輯所有,真是何苦!),後者更是在糞穢中尋找毒藥了!

(《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本章完)

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點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三篇 資政篇_任繼愈:墨子尚賢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馮友蘭:爲政者要賞罰必信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一篇 概覽篇_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二篇 明德篇_梁啓超:私德之必要(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陳獨秀:寸鐵·國學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