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

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

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啓示。

當今,幾乎所有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作家、藝術家和人文學者都在關注和談論全球化。這一顯見的世界趨勢既推動了人類現代文明特別是科技成就和企業經驗的共享,也凸顯出國家、民族、地區之間不同文明的差異、分歧和衝突。

鑑於此,我們響應許嘉璐、季羨林、任繼愈、楊振寧、王蒙5位發起人的提議,應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邀請,於2004(甲申)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2004文化高峰論壇”,願籍此向海內外同胞,向國際社會表達我們的文化主張。

文明多樣性是人類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態。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起源、地域環境和歷史過程各不相同,而色彩斑斕的人文圖景,正是不同文明之間相互解讀、辨識、競爭、對話和交融的動力。我們期待,經歷過全球化的洗禮,原生狀態的、相對獨立的多樣文明將獲得更爲廣泛的參照,更爲堅定的認同。文明既屬於歷史

範疇,既已成爲不同族羣的恆久信仰、行爲方式和習俗,則理應受到普遍的尊重。我們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彌隔閡,消彌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或者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形容爲不可調和的衝突,甚至認爲這種衝突將導致災難性的政治角力和戰爭。

文化既涵蓋價值觀與創造力,也包括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文化多元化對於全球範圍的人文生態,猶如生物多樣性對於維持物種平衡那樣必不可少。我們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同時也有權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文化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爲世界上許多古老民族、經濟次發達地區的文化命運深感憂慮。國家不論大小、歷史不論長短、國力不論強弱,在文化交往和交流方面均享有平等權利。我們反對文化沙文主義和文化歧視,並認爲此類行爲是反文化的。

華夏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至今仍是全體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情感紐帶和身份認同。應當認識,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綿延不斷的重要原因,在於她是發生於上古時代多個區域、多個民族、多種形

態的文化綜合體。她不但有自強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氣度、靈變的智慧。當是時也,我們應當與時俱進,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長,以發展中國的文化。我們接受自由、民主、公正、人權、法治、種族平等、國家主權等價值觀。我們確信,中華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倫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諧的東方品格和釋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對於思考和消解當今世界個人至上、物慾至上、惡性競爭、掠奪性開發以及種種令人憂慮的現象,對於追求人類的安寧與幸福,必將提供重要的思想啓示。

我們呼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推行積極有效的文化政策:捍衛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異質文明;保護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實現公平的多種文化形態的表達與傳播。推行公民教育,特別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及激勵國家、民族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文化價值的體現和文明的進步,還將有待於偉大的創造和成功的實踐。我們願與海內外華人一起,爲弘揚中華文化而不懈努力,願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爲促進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共同奮鬥!

2004年9月5日

簽名:(略)

(《文學報》,2004年9月9日)

(本章完)

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吳晗:談骨氣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七篇 藝文篇_吳調公:古典詩詞與風景欣賞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濟:道家的退隱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柳詒徵:講國學宜先講史學(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七篇 藝文篇_夏丏尊:文學的力量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湯一介:禪師話禪宗(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陳子展:說“忍”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六篇 史鑑篇_周谷城:歷史與現實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錢遜:儉以養德第八篇 問學篇_唐君毅:說讀書之重要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七篇 藝文篇_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三篇 資政篇_韋政通:以力服人與以德化人第六篇 史鑑篇_白壽彝:《史記》所揭露的危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一篇 概覽篇_許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三篇 資政篇_葉聖陶:獨善與兼善第一篇 概覽篇_任繼愈等:21世紀的中國:國學和我們在一起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梁啓超:治國學雜話第六篇 史鑑篇_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史記(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賀麟:人心與風俗